深度学习导向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的优化

2023-09-14 16:30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丰望乡陈马小学刘丰望
家长 2023年11期
关键词:素养数学过程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丰望乡陈马小学 刘丰望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育目标变得更加明确,教师不仅要高效讲解基础知识,还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在授课期间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提供坚实保障。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思想陈旧,无法保持与学生的良好沟通交流,同时未能挖掘知识之间的关联,为学生增加了学习与记忆的难度,导致他们在被动状态下无法思考问题,难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为实现理想化教育目标,教师必须在深度学习理念下有意识地将单元融合,基于主题组织多样活动,以此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展开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必要性

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习惯性采取“灌输式”手段,直接将各类型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受此影响未能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过度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也忽视了对自身潜能的开发和对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长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导致大部分小学生失去了对枯燥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还会因为对部分抽象知识理解困难而失去探究的自信心,不利于他们数学素养的养成。因此从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育方法的局限性,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在了解他们对数学知识实际掌握情况的前提下针对性教学,不能将了解解题知识点视为最终目标,而是要保证所有人都能明确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融会贯通,遇到问题敢于举一反三。所以教师应该在充分落实“以生为本”核心理念的前提下展开大单元主题教学,依照实际需求组织活动,为同学们提供自主探索、实践分析的机会,真正将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效联系,深度学习深化认知,从而提高基础教育效果。

二、深度学习导向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联系生活:问题导向,沟通交流深化认知

小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大部分知识都与学生实际生活有较强的联系,学生如果能够在学习中自动联想生活、解决生活问题,那么会自然将所学内化,还能获得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为未来更高难度知识的学习和自身数学素养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期间,除了将理论知识准确无误传递给学生,还需要在明确单元主题的前提下寻找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以此来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快速理解与内化,同时生活元素的加入还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他们会在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下主动去探寻答案,从整体角度出发将新旧知识融合,在保持良好交流、沟通的前提下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能力,达成理想化教育目标。

在进行生活元素选择时,教师同样要注重对学生个体情况的分析,一来保证使用学生熟悉的素材,二来能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与针对性,让学生在主观意识驱动下积极探索研究,从而更好地学习巩固涉及的数学知识,保证学习效率与质量,实现综合素养发展目标。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一课的教学为例,虽然对于学生而言年、月、日方面的知识是全新的,但是却存在熟悉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所有人都在和时间打交道,虽然概念较为抽象,但是学生理解起来不会存在太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生活素材的价值,对教室内摆放的时钟、手表、日历都积极应用,与此同时还能基于主题内容展开大单元教学,将一年级下册《下雨了——学看钟表》、二年级下册《新千年第一缕阳光——时、分、秒的认识》与新知建立联系,将时间的概念范围扩大,以校园内图书馆开闭馆时间为例,教师渗透24 时计时法的概念,用奶奶为了强健体魄每天按时吃钙片来渗透“日”“月”的概念,这样一来学生能自然明确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愿意做生活的有心人,分享自己关于年、月、日的故事,从而提高数学素养,还能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自主迁移:思维训练,举一反三提升能力

教师还可以根据自主迁移的方式展开大单元主题教学,数学学习强调学生灵活动脑、积极思考,不仅要对基础知识产生深刻记忆,还需要在不断探索过程中养成寻找正确学习方法与解题思路的能力,保证他们在生成数学思维的前提下更快速理解知识内涵,问题解决过程中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得到数学素养的综合发展。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自主迁移呢?首先明确单元主题、单元教育目标,将核心要素、重难点提取出来,再用直观、简便的方式完成对全部核心要素的展示,从而在确定主题、明确学习方向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观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了解数学规律,其次教师鼓励学生基于对基础理念的理解来解答更多问题,让他们获得更多学习思路,此阶段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问题的考查内容,将大单元主题下的内容融合,建立更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深化记忆,实现高效教学目标。

例如,教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基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法”运算规律来进行知识的类推、探究与迁移,能在自主合作探索过程中获得全新认知体验、实现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类推到除数是整十位的除法,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在此过程中考虑到小学四年级学生需要实现具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需求,教师可以组织情境活动“我去买书包”:小李拿着妈妈给的93 元去商场买书包,每个书包30 元,谁能帮他算算最多可以买几个书包,买完还能剩下多少元钱?首先同学们会尝试使用乘法来计算,30×2=60,30×3=90,以此类推90÷30=3,再计算93-90=3 完成全部计算任务,这一过程中学生脑中会判断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之间有什么差异,根据迁移、推演的过程总结经验,并将自己想到的方法与教师分享,在轻松的气氛中积极思考问题,通过自主学习生成理性认知,最终借助丰富的实践应用实现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

(三)关联活动:拓展应用,体验过程高质学习

带有关联性的活动设计可以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数学认知,他们的思维会更加灵活,能在实践过程中意识到的数学知识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并且在明确知识间环环相扣特点的前提下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以大单元主题为基础组织若干个带有关联性的小活动,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育中课堂氛围枯燥、沉闷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的问题,保证全体同学都能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他们会将任务视为挑战而不是学习的负担,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让他们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同时也能实现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积少成多,从而实现完成最终大单元主题的学习目标。

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时刻保持创新思维,不将活动内容局限在单元基础知识之内,而是基于主题选择更多素材,可以是已经学习过的相关内容,也可以是简单的拓展资料,深化大单元主题教学的意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理解各个基本概念,还能很好地将知识、方法、情感态度等元素融入其中,认真探索、高质量学习。同时还要注意一点,可以通过活动留白或者问题设计的方式做好各个任务之间的衔接工作,让学生实现从理解、运用再到迁移渐进提升的目标。关联活动的组织在无形之中使学生建立了知识链,学生从数学视角出发,积极开动思维,愿意了解数学的深层奥秘,在应用知识过程中解决问题、升华核心素养。

例如,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一课时,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解方程”“方程的解”的正确含义并且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通过一系列问答、实践小活动来构建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让他们参与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自然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首先采取情境导入法引入单元教学主题:借助实物盒子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同学们猜一猜其中可能有几个球,做好热身工作,学生正式进入学习状态;其次采取互动教学,教师说出一个等式,要求学生据此说出已经学习过的等式的性质,从而让他们积极思考、交流,为后续教学做铺垫;基于此提升任务难度,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天平图”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汇报,他们会主动思考为什么可以由“x+3-3=9-3”得出“x=6”的结论,他们尝试还原运算过程,此时教师提出问题“x=6 方程的解还是解方程呢?”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他们会自然将“未知数的值”和“计算过程”两个概念区分开来,从而对二者进行明确区分,由于循序渐进完成了“解方程”和得到“方程的解”全过程,学生自然不会混淆这两个概念;最后教师组织检验活动,让他们独立完成解方程任务,最终自然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正确的检验方法,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生成数学思维、提升综合运算能力。

(四)搭建网络:全面架构,融会贯通深度探索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呈现出知识繁复冗杂、互相交叉的特点,在此前提下教师想要帮助学生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就必须明确搭建完善、清晰知识网络的重要意义,在架构网络的过程中自然地将知识点、关联线、数学知识基本面建立联系,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独立的,他们可以从“相对”的角度出发去完成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进行沉浸式体验,最终实现深度学习、多层探索,从而得到个体数学素养的不断发展。

例如,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需要将“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整合,创建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学生在观察导图的过程中不仅能复习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同时还能初步在脑海中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在此基础上继续延伸教学,找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就此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而推导的全过程不能是教师的直接输出,是要学生参与其中,他们在知识网络图的引导下对两个图形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自然生成空间概念,再经过抽象分析、综合概括、问题讨论来对概念、公式进行总结。

这样一来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教学成功。基于此教师利用身边的实物展开大单元主题训练,让学生说明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平行四边形,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概念的认知,如展示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画面,创设“小羊分草地”的情境,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都融入其中,让同学们算一算究竟哪一只小羊得到的草地面积最小,在计算、比较过程中学生能对知识网络图中的知识进行充分运用,并且在生动画面的吸引下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相互之间监督、帮助,在合作计算、方法辩论的过程中实现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师也自然高效完成大单元教学任务。

(五)差异教学:掌控全局,因材施教渐入佳境

在落实单元性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把控全局的能力,真正站在系统性思维的角度上设置任务、活动。在深度学习导向下教师不仅要掌控全局,还需要坚定“因材施教”的原则,落实差异性教学计划,让全体学生都享受知识探究的过程,进而进行有效学习、实现数学素养的发展。首先教师一定要明确班级内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掌握关于他们学习状态、数学意识、空间观念、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多方面的信息,做好科学分组工作,再以此为基础设置各个层级的整体教学目标,最终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但是,其间教师需要注意一个问题,无论是面对哪一层级的学生,教学目标都应该是整体性的,不能因为后进生基础薄弱就让其忽视一些重点知识,也不能因为优等生可以拓展发展而省略基础教学,要保证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个阶段,渐入佳境实现共同发展。

例如,教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一课时,教师将课堂分为三层:

1.引入阶层,借助图片展示、诗词分享等方法来引入“圆”的概念,让同学们在直观观察、深度思考过程中明确“圆”所具备的特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后续活动中呈现出更积极的态度。

2.初级阶层,采取“自主探究”教学法,让学生使用提前准备好画圆的各类工具,来尝试画圆,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总结经验,理解一些基础概念,包括半径、圆心、直径等,从而深化自身的几何意识。

3.最终阶层,将以往的知识与“圆”的知识串联,为同学们布置辨析任务,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让所有人都深入学习,更熟练掌握“几何”相关知识,从而夯实基础,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层次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突出了大单元主题,还实现了整体教学目标,逐层提高任务难度也是为学生提供不断探索的动力,让所有人都能获得能力的提升,促进他们的共同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深度学习背景的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从本质上讲是教师把握知识的核心内涵来组织活动,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在正式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联系同主题知识点,采取问题引导、迁移分析、知识网络构建、差异教学、组织关联活动的方式来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多类型教学手段的落实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更好地平衡单元教学目标,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实现数学素养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素养数学过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