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书风”内涵、意义与实践途径

2023-09-14 14:46常春
中国书法 2023年7期
关键词:时代内涵

常春

关键词:正大书风 正大气象 时代内涵

“正大书风”是近三十余年来,书法界持续关注的热点。其时代内涵包括追求“正大气象”的美学精神,体现正直的人格修为,代表中国书法的正脉、中华文化的文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书法界就出现了对“正大书风”的呼唤,有少量学者在文章中提到“正大”的语义内涵,并强调它作为一种审美特征和文化精神,应该在书法创作实践中被重点强调。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书法界呼唤“正大书风”“正大精神”“正大气象”的声音愈来愈高。在各类书法(乃至绘画)展览、学术研讨会、理论文章、艺术报刊专栏中,都频频出现以“正大”为主题、呼唤“正大书风”、倡导“正大精神”的文化现象。因此,在当下书法进入学科新高地的背景下,再谈“正大书风”,不仅是为时代践行“正大书风”助力,也希冀有新的理论视角和文化价值的发现。

“正大书风”的时代内涵。“正大”最早语出《周易》,“《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1]《周易》从中国哲学的角度阐释了“大”“壮”“刚”“正”“利贞”之间的互通性,指出“大”即壮大、盛壮、刚阳、守正而宏大,“正”即“大”,两者异文互证。又说宏“正”极“大”,乃天地之道,故“天地之情可见矣”。由此推演,“正大”当为天地万物之“道”,中华文化之“根”。由此延续千百年,“正大”的语义内涵在今天发展得更加充实、丰富,且富有层次性。

首先从文化精神角度看,何谓“正大”?“正”指文化的正宗、正脉、正统、正源;“大”指文化格局大、气象大。无疑“正大”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脉,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书法的正脉。当代中国文化的高度、深度与广度,决定了当代中国书法的高度、深度与广度,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另外,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是由这个民族中每一个个体的文化精神的“合力”组织和构建而成的,尤其是这个民族的精英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艺术家肩负了更多的历史使命和文化职责,需要更多地传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正大”文化传统,并具备国际文化“大视野”,从而创造具有时代意义的“正大艺术”。

其次从艺术审美角度看,“正大书风”注重对书法正脉的承续,注重深入经典、守正创新,追求“正大气象”的美学精神。说起“正大书风”,首先想到的是西周大篆、秦小篆、汉隶、唐楷书、行书等,无疑这些是“正大书风”的典型代表,也是周秦文化、汉唐文化的结晶。但是,除了周秦汉唐,我们的文脉书风中还有魏晋的恣意,宋人的潇洒,元人的意态,清人的谨饬,这些风格或雄强,或飘逸,或凝重,或灵动,或古拙,或纵情,都是那个时代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审美典范,也是那个时代艺术精神、审美风尚的高度凝练,因此都是具有“正大”风格的。此外,具体到书法作品中,“正大”的审美取向并非简单的题材和形制上的“大”,如小尺幅作品更善于营造出书卷气,同时也能够表现出庙堂气。众所周知,“鲁公三稿”的尺幅都并不大,而《祭侄文稿》更是一幅小尺幅作品,但其中却充盈弥漫着雄强之力、正大之气,体现了儒家的中正、崇高之美。相反,如果一味追求尺幅的巨大,不在艺术精神、审美风格上下功夫,则往往会本末倒置,归于失败。

最后从人格道德角度看,“正大”指正派、正規、正气,体现了向上的人格精神、正直的人品修为和包容的人文内涵。作品的艺术精神、文化内涵是艺术家人格气质、品格修养的外化。临摹优秀的、具有“正大气象”的古代经典碑帖,实际上是书者通过古代书家、书迹去探寻一个时代的文化宝藏,从而延续民族的优秀传统文脉。在这一笔墨实践过程中,无疑书者会受到“正大”文化精神的熏陶,从而自身也渐渐养出浩然正气。“正大气象源于儒家对道统的坚守……中国文化追求儒道互补、阴阳和合、和而不同,但在不同的因素中也强调有主有次、有先有后、有正有奇。儒家文化体现出来的刚正大气,始终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千百年来,对道统的坚守,表现在书法风格上就是正大气象。”[2]

“正大书风”的时代意义。时代呼唤“正大书风”,“正大书风”也必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书法风格最耀眼的标签。在今天倡导“正大书风”,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助于践行时代德育美育,有助于远离低俗趣味。

倡导“正大书风”,增强文化自信。书法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代表,必须植根传统文化,关注当下,面向未来,以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己任。近二十年来,中国书法以及中国画等艺术门类,不约而同地围绕在“正大”这一时代主题之下,纷纷以“正大精神”“正大气象”等为核心,将艺术家的个人艺术追求与民族复兴伟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是艺术发展的自觉走向,也是时代文化的必然选择。以“正大书风”为主流,就是要让具有庙堂气、阳刚气、书卷气,及表现我们民族优秀文化和当前时代精神的书法作品成为主导和主流,要大力倡导、宣扬、表彰,要让这些“守正道、走大道”的艺术家“挑大梁、当主角”,成为时代文艺的主力军。在全球化时代,书法文化更应当发挥其独特功能,彰显其独特魅力,重视和运用汉字文化圈的辐射力,最大范围地架起沟通桥梁,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深挖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根”,构筑中华文化自信,最终实现民族复兴伟业。

倡导“正大书风”,践行德育美育。中国传统儒家礼乐制度向来是以对人的教化为中心的,后来这种教化功能也逐渐为书画艺术所承载,而书法这种既蕴涵精英文化,又易向大众普及的艺术形式很早就承担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自古书法家在书写创作之前,总要预想“写什么”和“怎样写”。同样在今天,书法家也要通过认真思考和反复锤炼,才能更好地创作出表现当今时代、社会、人民和自我的书法作品。好的艺术作品总能感染人、教育人和激励人,因此创作出好的作品是每位有责任和担当的书法家的肩头使命。启功先生曾倡导书坛的文气、正气、大气,这既是儒家文化影响下中华儿女的性格和品德,又是这个时代我们所提倡的大国精神、大国气象的文化内涵。基于此,我们大力倡导“正大书风”,并努力创作具有时代精神和文化意义的书法作品,以优秀的艺术作品涵养人、熏陶人。

倡导“正大书风”,远离低俗趣味。当今时代有着开放、包容的文化,艺术审美也呈现多元态势,但这也意味着精华与糟粕并存,优质与劣质同在,高雅与低俗混杂。因此,我们要格外清醒,今天的文化艺术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摒弃什么。对于当代书法文化,我们必须正本溯源,矫枉时弊,坚持正大、高雅的审美取向,坚决抵制低俗的审美趣味。

我们提倡书法当以“正大”为上品,在气象“正大”的前提下,书法家再去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人生理想和审美情趣。同时,书法家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进步,将自己的精神追求、人生理想、审美情趣自觉与中华文脉、大国文化和时代精神“同频共振”,自觉远离和抵制低俗的审美趣味,用精湛的笔墨技法,“正大”的精神力量,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正大书风”的实践途径。如何使“正大书风”成为时代书风主流,成为大家的共识?笔者认为,要做好几个方面。

首先要端正认识,加强学习。端正认识就是切实认识到“正大”乃中国文化精神之精髓,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独特标志。当下,我们倡导“正大精神”“正大书风”,既顺应了历史文化、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加强学习是指既要加强思想道德学习,又要加强文化艺术学习。古今中外,能够载入史册的大艺术家无不具有大视野、大境界、大修为、大旨趣,他们用吐纳八荒、纵横古今的精神气度,用承续传统、立足当代的笔墨精神去抒写、表达自己的艺术胸襟。通过自身的“修心”,以“文心”“书心”教化“人心”。为此,他们的笔下无浮躁之心、讨好之心、急功近利之心,皆雍容典雅、广博正大。

其次要肩负时代使命,扎根人民。艺术家无论笔墨技法如何,首先要具备崇高的理想和使命感,具备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肩头有使命,笔下有人民。今天,我们提倡“正大书风”,就是对书法时代性、人民性的正确回应。艺术家的最高荣誉不是获得某奖项,而是得到人民大众颁发的“终身成就奖”,这样的艺术家才会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才会载入艺术史册。

近年来,有着超大尺幅、超强视觉震撼力、笔墨纵逸的书法作品并不鲜见,但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呢?那些真正具有真情实感、扎根人民、反映时代的书法作品才是好作品。“书法更重要的是表现人格,古人写书法像照镜子一样,书法能够把人格外化出来……当然,书法还表现情感,而且比绘画要直接。”[3]且不论古代富有庙堂庄严之气的各类碑石、鐘鼎,古人的经典书迹即便是手札、便签、草稿,甚至不足一平尺之作,皆神采奕奕,动人心魄,亦能反映其人其时所感所思,故为上品,流传千载。因此,上乘的书法作品,传情动人,亦足以反映一时代之精神和气象。

最后要深挖传统,创新实践。文化的一脉相承决定了其发展离不开传统,所以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更要研究传统,深挖传统,大力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努力使传统文化中的共通性、时代性发扬光大。中国传统经典书风即是以“正大”为核心精神的书法风格,纵观留名书史的经典名家名作,皆是以“正大”面貌示人的,这是由中国传统文化雅正博大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有了先进的思想观念、深厚的传统积淀,并不一定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还要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才能创造经典。名垂青史的书法家都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勇于创造新风貌,塑造新风格。因此,今天的书法家更应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关注人民,勇于艺术创新,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做时代艺术新风尚的创造者和引领者。

猜你喜欢
时代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的实践与探讨
我国体育文化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意蕴
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影响因素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挖掘爱国主义的内涵
论儒家“自强不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及其时代内涵
“中国梦”的时代内涵解读
魏晋风流的时代内涵分析
论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