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小微企业存活率,需要更多对症之策

2023-09-14 18:06
今日财富 2023年25期
关键词:个体户公司制对症

这是一群“有文化”的创业者——个体户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年,公司制企业家为14年,高于普通人群(9年);这也是一群勤勉的奋斗者——个体户工作时长高达每周71小时,公司制企业家为每周58小时。相比之下,国家统计局所统计的企业员工每周工作时长是48小时。

这是中小微企业创业者的真实面孔。尽管承受着订单减少、资金短缺和政策冲击三方面的考验,他们依然自信——近80%的创业者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不过现实依然残酷——这份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报告称:这些创业企业的存活率只有35%。根据调研数据,57%的抽样企业无法确认其经营状态,8%的企业退出市场,仅35%的抽样企业可以确认为正常经营。

调研反映,在宏观政策层面,降税、低息贷款和减租是企业排名前三的诉求。这些诉求显然已在决策部门的视野之内。为此,政府确定,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措施,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此后又提出,运用市场化办法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

这些都可谓对症之策。事实上,中小微企业对资金的饥渴超过以往。无论融资便利还是减税减租,都可以解一部分中小微企业眼前之困,让它们熬下去、挺过去。

如果考虑到中国经济正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最先感受到这些压力的就是中小微企业,抗打击能力最弱的也是中小微企业。可以说,相当一部分中小微企业挣扎在生死边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的第一次国常会锁定中小微企业融资,也体现了“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考量。

这些政策可以发挥怎样的效力,还要看各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落实。客观地看,中小微企业生存率不高是一个现实,即使有政策托底也会有很多中小微企业关停歇业,但是也应该承认,很多中小微企业具备“給点儿阳光就灿烂”的特质,但凡能够有一点“补血”的机会,就很可能回到安全区。

面对困境,中小微企业并没有躺平。它们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依靠持续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在供应链上更接近客户以降低成本,已经熬过了很多个艰难时刻。但是很显然,它们需要更适宜的生长环境,在慢慢长大中磨砺生存能力。

这不仅是钱的问题。比如银行账户设立难、企业注销难,都曾让中小微企业生也为难,死也为难。同一项调研显示,2018年企业排名前三的三大诉求是减税、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和融资。这说明应该将减税降费进行到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退出了前三,也不是说问题已经彻底解决。竞争环境依然关乎企业生死。

《经济观察报》

猜你喜欢
个体户公司制对症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从“倒爷”到8000万大军 个体户占市场主体已超六成
我国个体户今年注册量高于去年同期住宿餐饮业复苏缓慢
是药三分毒乃药不对症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的通知
老来手抖原因多 及时就医对症治
公司制和有限合伙制的税收制度歧视问题研究
美国个体户如何生存
个体尸暴富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