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航母舵手到社区书记

2023-09-15 11:54
读报参考 2023年26期
关键词:舵手方舟军舰

7月末的一个早上,记者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城驱车20多公里,来到黄花塘镇芦沟社区。这也是社区党总支书记徐玲每天上下班需要往返的一段路。

记者见到徐玲时,她刚跟村里的工作人员开完近一小时的会。会上面对的全是爷爷奶奶年纪的人,35岁的徐玲也不犯怵,说话就直来直去:“有些事情做不好,咱没有商量余地,必须做,反正我抗压能力强……”大到村里的电商产业,小到村民的午饭问题,都是她要操心的。

看着徐玲将日常“淹没”在村民七零八碎的琐事中,记者有点难以想象,10年前的她曾穿着飒爽的海军服,掌舵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在大海上驰骋。

“凡事有N个备案”

社区书记是徐玲退役后的“第二站”。2013年,徐玲从海军退役,回到家乡盱眙县海事处当了一名办事员。在海事处工作9年后,徐玲主动申请到黄花塘镇芦沟社区,做起了党总支书记。

作为县城空降来的“兵书记”,徐玲遇到的一些难题,是此前没有预料到的。“在部队时,首长一声令下,说一不二,官兵们整齐划一地执行。在村里,这个‘一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二三四五六。”

芦沟社区于2019年前后改造,村民搬迁入住新房。山水、田园、村落,绘就一幅美好的“富春山居图”,社区被评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之一。然而,村民们见到土地就想种菜的冲动,差点坏了大事。村里的公共绿化区域经常一夜之间被“清空”,换上了葱和蒜。

徐玲来了后想到个折中的办法——在村头马路对面的一块空地上开发“共享菜园”。每个家庭能分到1分(0.1亩)土地,立起自家的牌子,想种什么菜都可以。这样一来,村民们再也不去薅村里的草坪了。

芦沟社区户籍总人口3000多人,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工作,留在社区的1000多人中超过一半是65岁以上的老人。徐玲了解到,老人们在吃饭问题上爱凑合,经常煮一锅粥从早吃到晚。她当即决定开办“暖心食堂”。

去年“五一”期间,食堂开张,一顿两荤两素的午餐只要10元钱。起初,食堂人气很旺,可不到一个月,没人来了。徐玲纳闷,一问才知道,爷爷奶奶们还是觉得贵。徐玲就想方设法给65岁以上的老人实行半价特惠。到了炎热的7月,爷爷奶奶懒得出门吃饭,食堂又冷清了下来。徐玲摸索着老人们的喜好,在社区开设棋牌室和电影院。现在,老人们早上出门带一个水杯,到社区打打麻将下下棋,中午在食堂吃个午饭,饭后看个电影再回家。

办法总比问题多,徐玲总结,做社区书记就得“凡事有N个备案”。

盱眙小龙虾全国闻名,芦沟社区也沿用了“稻虾共生”的养殖方式。用纯天然无污染的生物肥育出的龙虾米,好吃又环保。2022年疫情期间,像龙虾米、雨山茶等当地农产品,外销困难,徐玲特地从淮安市请来了网红主播牛姐。牛姐刚来村里时,走街串巷拍视频,一些村民还有些戒备心理。结果,“牛姐直播课堂”仅2022年上半年一场直播,观看人数就达上万人,农产品销售额超过100万元。在徐玲的鼓励下,一些爷爷奶奶也用上了智能手机,学着牛姐拍抖音、直播带货,成了“新农人”,在家门口赚到了钱。

一年半的社区书记生涯,磨掉了徐玲的“急脾气”。“以前,我见到不公的事,恨不得原地就‘炸,抄起家伙就能干架。但社区的问题很多急不得,需要耐着性子跟大家沟通、交流。”

肉与铁结合的“航母印”

虽然退役整10年了,徐玲也几乎褪去了女舵手的模样,用她的话说,成了“接地气到脸先着地”的社区书记,但女舵手的身份已经深深烙印在了她身上。撩开裤腿,徐玲给记者看了看她小腿骨处几处疤痕,坑坑洼洼,有的还留下了色素堆积。因为航母上各个舱室之间会有高出地面25厘米左右的龙骨架,每当遇到紧急任务时,徐玲匆忙中就会忽略龙骨架的存在,小腿的髌骨一次一次地撞上去,“那是肉与铁的结合,钻心疼,之后就会留下一些疤痕”。徐玲给它们起名“航母印”,就当是航母留在自己身上的勋章。

作为海军首批女水兵的一员,登上我国第一艘航母,还能在航母上成为第一位女舵手,这些“第一”,都是徐玲用努力和勇气换来的。

2005年,徐玲考入南京体育学院一个很冷门的专业——自行车专业。大二时,她报名参军,经过各项政审和体能考核,进入中国人民海军。

在登上航母之前,徐玲先在“和平方舟”号医疗船上实习了一段时间。初登“和平方舟”号,徐玲一眼就看到了驾驶室里的操舵盘。她问首长:“我可以学操舵吗?”首长笑着说:“操舵一般是男孩子干的活,海军历史上还没有女兵学开军舰呢?”等到女兵被通知选船上专业时,她毫不犹豫选了操舵。

其实,当时别说开军舰了,如何在军舰上做到不晕船,徐玲心里都没底。上船之前,徐玲进行了抗眩晕训练。可真正上船后,她傻眼了,“在陆地上的铁轮子里是按照一个方向转,船上是上下左右来回转”。徐玲打了一个比喻,平时大家在游乐场坐过山车最多5分钟,在船上的感觉就像连续坐一个星期过山车。坐在过山车上吃饭,那感觉就更酸爽了。经常是刚吃下去的饭,就被晃了出来,为了保持体力,她就继续吃,吃完继续吐。

现在想起来,徐玲都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最严重的时候,她在耳朵上挂一个塑料袋,一边学操舵一边吐。经过7天的实训,之后坐任何船,不管多大的风浪,徐玲再也没晕过船。

2010年,徐玲首次掌舵,经过印度洋风浪考验,驾驶“和平方舟”号医疗船赴亚丁湾执行任务。两年后,她成功登上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

心有“大海”任驰骋

当初“和平方舟”号面试的时候,有首长问了徐玲一句话:“你有没有男朋友?”徐玲后来才明白这个问题的用意,因为她们一旦上了军舰,好长时间没办法和陆地上的人联系,首长也担心恋爱中的女孩会有一些思想负担。

这种“负担”还是不期而至了。在军舰短暂靠岸的日子里,徐玲遇到了自己的爱情。

2010年,徐玲结束“和平方舟”号的执行任务,回国到舟山为医疗船进行补给时,结识了张标。张标是一名海军老战士,多次执行索马里护航任务,立过二等功。两人刚确定关系不久,徐玲就被选中进入辽宁舰,张标则留在舟山。此后几年,两人有时只能通过卫星电话联系。恋爱时隔着海,如今结婚生子了,他们还是异地。为了照顾徐玲的工作,张标退役后放弃分配,“下海”经商,现在在福建做石材生意,平均一个月能回家一次。

记者此次在芦沟社区恰巧见到了张标,他是来给徐玲送药的。这些年,和徐玲异地恋爱,无条件支持她工作,张标都没有怨言。但看到她一忙起工作就不记得吃药,张标忍不了,直接追到了单位。实际上,在辽宁舰服役期间,徐玲就因工作强度太大,导致身体出现了一些症状,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恢复。

自己的身体照顾不到,对家里刚满4岁的孩子,徐玲也感到有些亏欠。她每天通勤时间长,工作琐碎且不分节假日,经常是晚上回家孩子睡了,早上出门孩子还没醒。

生在这个“双退役”家庭,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学会的人生中第一首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现在只要一听到国歌奏响,小家伙会立马站起来敬礼。徐玲也会经常把航母上的经历讲给儿子听。每次看到电视上有军舰的画面,他马上转头问:“妈妈,这就是你开的大船吧?”

现在,徐玲经常会怀念大海上的岁月。她说,在社区她其实也在扮演舵手的角色。“百姓就是大海,村集體就是军舰,我要在百姓的波涛中,将集体经济这艘军舰开向远方。”

(摘自《环球人物》陈佳莉)□

猜你喜欢
舵手方舟军舰
隐秘的方舟
《方舟》
图解军舰
小舵手
奥孔乔-伊韦阿拉:世贸组织的“新舵手”
打捞沉没军舰
你和军舰有多熟
造艘军舰自己炸
Recent Promo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Kun Opera
舵手与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