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第一山”——北固山

2023-09-15 11:54
读报参考 2023年26期
关键词:北固山京口辛弃疾

镇江的出名,大半是由于三座山——金山、北固山、焦山。扬子江畔,三山自西而东,撑起了镇江的江景线,北固山居中。历史长河中,不知道有多少名人登臨北固山,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为后人打开无限的想象空间。诗仙李白就写过“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的诗句。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如此空灵飘逸、励志提神的诗句,出自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仅看题目,就知道他来到了镇江北固山——“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是洛阳人,估计不习惯南方的气候和生活,因而全诗表达的是浓浓思乡之情。那时候的镇江,离海边不远,北固山上视野远比今日开阔。江海潮涌,一帆高悬,直济沧海,令人荡气回肠的场景,才催生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美妙诗句。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据说得到当时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政事堂上。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坦露心迹的话,展现了诗人不随流俗、高洁傲岸的品行,古往今来不知被多少人自勉、引用。此句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没提北固山,但芙蓉楼当时就在北固山支脉的月华山上。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理事裴伟说,芙蓉楼又名“千秋楼”,是一座城门楼,为东晋时王恭所建。临江不远处,另有一座“万岁楼”,“千秋”“万岁”,均有歌颂君王之意。

王昌龄当时任江宁县丞,受浙江西道润州府(今镇江)管辖。因为不拘小节、性格耿直,仕途起起落落,有朋友离他远去,但这位不知名的辛渐却不离不弃。742年,辛渐准备从润州溯江北上洛阳。临行之前,王昌龄赶来在芙蓉楼为他设宴送别,留下了这一千古名句,也留下了“辛渐”的名字。

辛弃疾的两首词,更是让“北固”二字充满爱国情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题中即有“北固”二字,且起首便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北方故土为志,但命运多舛、壮志难酬。1204年2月,65岁的辛弃疾由绍兴调任镇江知府,一上任就着手北伐抗金的准备。正是带着这种积极的心态,辛弃疾登上北固楼,凭高望远,想到沦陷的中原故土,感慨万千——“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不仅是自勉,更是期盼。

但是,南宋的北伐总是首鼠两端,辛弃疾北伐中原无望,再登北固山时,已是另一番心情。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他感叹: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英雄迟暮,却壮志难酬,辛弃疾只能自我解嘲,“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与北固山相关的诗词还有很多,比如,苏轼的《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就有“乐事回头一笑空”的名句,多景楼就在北固山上。1164年,陆游调任镇江府通判,也在多景楼上写下代表作之一《水调歌头·多景楼》。1188年,陈亮登上多景楼,写下著名爱国词篇《念奴娇·登多景楼》。在这首词中,陈亮一改陆游抑郁沉闷的心情,以慷慨激昂的笔法,以词言事,寄托自己恢复中原、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激情。

由一首诗词、一篇文章、一句名言而闻名天下的名山比比皆是,但像北固山这样,汇聚这么多顶级大家,诞生这么多顶级词篇的地方,恐怕很难找到第二处。因此,北固山又有“宋词第一山”的美名。

在北固山上漫步,随处可见路边用唐诗宋词写成的道旗。在北固公园副主任王智慧的印象中,与北固山相关的古诗词有100多首。裴伟通过诗词门户网“搜韵”查询得知,含有“北固”字样的诗词,多达791首,首当其冲的是山水诗鼻祖、南朝谢灵运所写《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但论知名度和传唱度,应该还是上述几首更牛气些,尤其是两首辛词。

如果要在中国版图上确定镇江的具体点位,它就在长江和运河交汇处的南岸。沿江河交汇处的京口闸东行不远,就是北固山。北固山在历史上的地位为何如此突出?镇江市文联原副主席王川认为,历史上镇江有很多小半岛突入长江,岸边形成很多小港口,半岛成了军事要塞,港口成了货物集散地。尽管北固山不高,却是保护江南的一道屏障。

如今,本不高耸的山峰,在林立高楼的陪衬之下,已无耸立之感。天空中隐约可见的几颗星辰,夜幕中似在与北固山遥相呼应。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朱旭东)□

猜你喜欢
北固山京口辛弃疾
次北固山下
文化广角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京口驿的回忆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霜雪千年北固山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GPS一机多天线技术在镇江北固山北侧斜坡监测中的应用
“孤游”离京口,“疲老还旧邦”——鲍照与京口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