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创作中的解构与应用

2023-09-15 02:27文/李
美术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布面解构油画

文/李 典

李 典/ 翡冷翠 布面油画 80cm×60cm 2020年

我在美院与意大利学习绘画多年,在创作中糅合多种材料与技法,力求呈现出东西方美学交织的意境。纵观我的求学与创作之路,可谓专心致志,勤勉有加。从留学时所画的建筑系列来看,我的世界观初见端倪,忘情地沉浸于自己的理想世界的创作中,而后不断精进技艺,关注更广阔的题材,展示更多面的内心。

在意大利学习期间,我每天徒步一座城市,经历了大半个月。当时就觉得这些城市的风景都好美,尤其是建筑。当徒步到热那亚的时候,我的头脑中突然就蹦出一个灵感——要用手中的画笔记录所走过的路。我当时心情很激动,眼睛里都是充满着捕捉各个城市里每一个角落的热切渴望。“这里的艳阳让我浮躁不堪,一个人,开始捕捉这里的每一个死角,这样才感觉内心安宁。我的眼睛变得越来越贪婪,一种神奇的力量吸引我去靠近它,聆听、欣赏、呼吸、触摸这里,成为一种强烈的欲望。”其实,这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并不意外。历史上基本每一位艺术家都是“搜尽奇峰打草稿”。但是,对于踏出国门追求艺术的年轻人,无疑是激动且狂热的。我的创作与在意大利的留学经历息息相关,彼时我与友人常常背上行囊漫游欧洲,旅途中的见闻点燃了我创作的激情。我摒弃了城市风景的客观叙事,转而兴味盎然地用线条和碎片化的图式另构画面,辅以国画的技法,或是以水冲墨,或是细心留白,形色相互发生。

个人视角置于异乡风景之中,私人化的记忆与现世的文化背景相勾连,这些腾挪重组的建筑便打破时空场域,成为艺术家理想世界的外化。正如《Carrara》这幅作品中所描绘的,一朵漂泊在意大利的芙蓉花破窗而出,艺术的生命力从此茂盛生长,我反复在创作中挖掘的是讴颂生活美妙的诗歌,是随心所欲的挥洒,亦是精神故土的化生。

李 典/ 威尼斯 布面油画 80cm×60cm 2020年

李 典/ 天空之城 布面油画 210cm×150cm 2021年

我的画面则表现为用一种形式主义的表征特点瓦解传统叙事逻辑的方法,突破事物“幕后”的各种因素暴露出来,关注个体的隐喻,然后将这些因素排列组合、重叠重构,从而产生新的绘画形式。这样的好处在于它可以让艺术家摆脱对现实自然结构的再现和模仿,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无限可能的艺术形式。除了空间上的解构,我们还能看到日常图像在造型、色彩上的解构。从立体主义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对日常图像造型的解构了。毕加索说过:“立体主义的艺术旨在处理形象。当形象处理得宜,就有生命。”他在画面中多次运用锋利的几何形体与多点透视,形成画面非连续性的跳跃观看体验,非具象的分解使画家俨然成为一个积极的造物者。印象派以后色彩脱离事物的结构,自己成为画面的主导,野兽派将色彩上升到一个重要的高度,而后现代艺术家们的创作将色彩也作为一个解构画面的元素独立存在,通过精密的排列顺序、分割大小形状、对比色彩调性来达到视觉色彩上的表达。所以后现代主义中的日常图像解构,其实是对表象的抛弃和对本质的探索,只有解构事物本身才能创造一个开放的语境,将艺术创作升华到另一个高度。

我最本质的绘画语言即将各种材料融会贯通,反复把生活经验中的元素解构、重塑。在我的画中,不论是异国风光还是成都街头,或是一个咖啡杯,都力求在数次的细心打磨中,传递出强烈的情感色彩,将观众沉浸式地拉入东西方的美学碰撞、传统与当代的形式激荡中。正是对生活中一切物象充满热爱,才能在画中迸发出理性与感性的交织。

如今,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已经成为一种现象,这样的审美活动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审美越来越注重个体生命体验的大环境下,我的思考也逐渐向社会文化、个人精神挖掘靠拢,艺术创作也向无限自由的方向前进。油画中日常图像的解构也表现出非连续性、重置空间、模糊现实、符号化等多种特征。

在卡拉拉美院就读研究生期间,我能将自己的表现力与影响着我的城市景观恢宏结合,创作了一系列非常个性化的绘画作品。其主体是意大利的城市和遍布其中的名胜,我有时以旋转的方式刻画它们,有时又让它们如迷宫般复杂,但总是具有非常刺激的视觉效果和感知力。

我画建筑,与我的留学经历有关。运用在复杂的线条和肌理中保持整体韵律的观察力和技术,使我可以刻画如意大利古老小城那种重叠的房屋群,既有错综复杂的信息量,也有转眼即逝的视觉片段。我以娴熟的水彩画(也有其他工具)技术把这一切统一在画面上:线条规定了韵律和透视,颜料斑块表现了建筑的质感。我的画也透露了我们同代人在观察、处理其面对的世界时,随心所欲地组合庞大的信息量,不再追求在弱信息时代所遵循的整体叙事性。我认为,作为青年艺术家,我们应该要摆脱前辈的约束。

李 典/ Carrara布面油画210cm×150cm 2021年

↑李 典/邛海的蔚蓝 布面油画60cm×80cm 2021年

↓李 典/攀枝花的养老院 布面油画60cm×80cm 2021年

↑李 典/ Burano水彩画26.5cm×38.5cm 2022年

↓李 典/ Lisboa水彩画26.5cm×38.5cm 2022年

李 典/ 马泰拉 布面油画 80cm×110cm 2020年

我的作品展现了城市的风景。那是登高望远、走街串巷或静居燕坐时所观望到的城市,贯穿着缓步、疾走、停顿和转向的节奏。虽然画中到处是建筑物,但在电影式的镜头推拉或蒙太奇组合中,在卡通式线描和水墨、水彩语言的综合与交替运用中,我们见到的不是静止的空间,而是时间对空间的入侵。与此同时,画中的建筑物也反馈为人的镜像,由此组成跨越时空、变乱物我的景观,揭示出城市运动的本质和人类羁旅城市的处境。

莱布尼茨认为空间是并存事物间的秩序。我曾留学欧洲,在绘画创作上无疑受到了不同时代与风格的建筑艺术的影响,营造了个性鲜明的精神空间。其画面摒弃机械化地客观再现,不再局限于某一固定视点的景观描绘,遴选最能体现建筑特点的片段,叠拼并存于画底上。片段化的截取与重构,强调建筑的平面图式,弱化对纵深面的明度与色性的推移,拼构出与现实世界平行的理想化的绘画界面,具有一种纯化的力量。清晰的边缘线与隐约的内部色泽一紧一松,线描与涂绘的自由切换增加了画面的语言张力。在解构与重构间,理性而严谨,和谐而精致,充满一种并存的秩序美。

猜你喜欢
布面解构油画
钱爱康
一张油画
王秋莲
还原
解构“剧本杀”
詹克兢布面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