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话语体系的出场语境、内在构成与建构路向

2023-09-16 13:22马静音曹银忠
理论导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马静音 曹银忠

摘 要:新时代党的形象话语体系并非对党的形象的简单叙述或表层刻画,而是对党的形象的深度剖析与深层揭示,其出场不仅是拓展党的执政话语的内在要求,也是彰显党的执政形象的关键所在,更是夯实党的执政力量的必然选择。从构成性看,党的形象话语体系是以理论形象话语为统领、以实践形象话语为基础、以精神形象话语为核心、以舆论形象话语为支撑的有机话语系统。新征程上,建构党的形象话语体系,需要适应新时代的话语逻辑,从锚定战略定位、强化主体力量、扩大传播势能、开展效力评估等方面重点发力,推动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系统创新和整体优化。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形象话语体系;政党形象;形象认同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3)09-0017-07

党的形象是党的精神气韵和实践风貌的全面展示。建构良好的政党形象,不仅关乎党治国理政的整体效能,更关系着党的前途命运。从话语维度对新时代党的形象图谱进行全景式解读,建构关于党的形象的话语诠释体系,是探索党的形象建设规律的重要内容。党的形象话语体系,是指以形象呈现为核心功能,综合反映党的政治态度、精神气韵以及行动逻辑的话语集合,其扎根于党的伟大奋斗实践,熔铸于党的形象建设历程,淬炼于党的精神文化基因,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实践底蕴。新时代新征程,厘清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出场语境和内在构成,探索具有时代特质的形象话语体系的建构理路,对党的形象建设和权威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话语体系的出场语境

新时代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出场具有现实的必然性,其不仅是拓展党的执政话语的内在要求,也是彰显党的执政形象的关键所在,更是夯实党的执政力量的必然选择。

(一)理论之要:拓展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的内在要求

党的执政话语与社会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密切相关,承载并反映着时代的文明印记。站在新时代发展的历史方位上,党的执政话语要不断从时代话语和实践命题中获得滋养,使自身更加契合时代语境,保持与社会同步前进的步调。新时代党的形象话语既是时代话语的集中代表,也是党的执政话语的重要构成,其出场是执政话语创新的内在要求。其一,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出场是拓展执政话语内容的需要。新时代党的形象话语体系是一系列相关概念、命题和范畴经过结构化处理后,在某种意义上联系起来形成的话语表达集合,旨在从话语层面展现党的理论形象、实践形象、精神形象和舆论形象,从而系统回答“构建何种执政党形象”这一重要命题。可见,党的形象话语体系赋予了党的执政话语新意涵和新机理,进一步延展了执政话语的话语空间、话语资源和话语情境,为执政话语的拓展作出了原创性话语贡献。其二,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出场是提升执政话语能力的需要。执政话语能力是指党为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和人民切身利益所需的话语设置能力、话语表达能力、话语叙事能力以及话语传播能力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党的执政话语权的核心要素。新时代党的形象话语体系以引领思想舆论、塑造权威形象、整合社会力量为核心指向,旨在通过形象话语的设计和传播塑造良好的执政党形象,从而深化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度,增强党群合作的同向性,打造共进共荣的政治共同体。由此可见,党的形象话语体系既是展示党的执政话语能力的“载体”,也是提升党的执政话语能力的“依托物”。其三,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出场是创新执政话语形式的需要。党的执政话语的运行是横涉各要素、纵牵各环节、统摄各方面的系统性过程,有赖于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形式、话语语境等多要素的协同作用。其中,话语形式关系着操作意义上的表达优化问题,即便是再深邃的话语内容,倘若没有生动有效的话语表达形式,也只能因缺失意义解读对象而沦为空洞符号或叙事容器[1]。从话语生产视角观照,新时代党的形象话语体系充分利用数据爬取、数据分析、智能转换、语音识别、AI智能创作等技术进行形象话语的编码,摆脱了经验导向型话语编码模式的桎梏,为党的执政话语的形式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从话语传播视角观照,新时代党的形象话语体系通过动态图像、视频影像、感官互联、算法推荐等方式输送形象话语,打破了静态化呈现和垂直性流动的传播模式,为党的执政话语的传播模式创新提供了方法支撑。

(二)时代之选:彰显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关键所在

党的执政形象作为“党的内在本质与广大人民群众对其价值判断的统一”[2],不仅反映着人民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度,还关系着党的执政资源的积累和执政韧性的提升。新时代党的形象话语体系意在通过激发掩藏于多模态话语符号中的话语建构力量来延展党的形象语域,从而更好地展示党的执政形象,即依托理论模态的理论形象、根植奋斗历程的实践形象、映射价值目标的精神形象以及公共话语场中的舆论形象[3]。其一,党的理论形象话语彰显着包容自信的理论形象。新时代党的理论形象话语内蕴着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规定和本质要求,旨在以全面性、系统性、鲜活性的理论话语来宣传党的指导思想、价值立场、奋斗纲领和政策主张。这种秉持科學性理论立场和系统性理论思维的理论形象话语不仅完整地描绘了党的理论图景和思想图景,更生动地展现了党从容笃定的理论自信和开放包容的理论姿态。其二,党的实践形象话语彰显着砥砺奋进的实践形象。新时代党的实践形象话语生成于党的百余年奋斗实践过程中,旨在以时间线和空间线并联的叙事结构对党的实践图景进行整体性阐释。这种遵从新时代话语表达逻辑的实践形象话语不仅呈现了党的实践理念、实践策略以及实践绩效,还对党砥砺奋进的实践形象进行了时代化诠释,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人民对党的实践形象的认同度和政治信任感。其三,党的精神形象话语彰显着勇于进取的精神形象。党的精神谱系既彰显着党的精神特质和精神气韵,也发挥着思想引领、价值形塑、社会动员等功能。新时代党的精神形象话语记录并传播着党的精神谱系的“基因链”,确证并展现着新时代奋斗征程中党的精神生产性和精神创造力,并以勇于进取的斗争精神提振党和人民的精气神,从精神层面加深了党同人民的精神共鸣,进一步凝聚了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稳步推进的精神力量。其四,党的舆论形象话语彰显着积极健康的舆论形象。党的舆论形象是党的执政形象经由信息传播系统的编码和公众感知体验的重构后所生成的新形象,其以普遍认同为基础,显现着公众对党执政能力的价值判断和情感态度,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殊形式和复杂内蕴的形象塑造。新时代党的舆论形象话语以科学化的议题设置为基点,以现代化的传播媒介为依托,以时代化的表达范式为逻辑,旨在通过话语争锋或观点论辩来廓清认识迷雾,引导舆论走向,进一步夯实党的舆论话语权和舆论主导权,从而为党的舆论形象建设营造积极的话语情境。

(三)现实之需: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力量的必然选择

回顾党的奋斗史,党创造伟大奇迹、实现伟大飞跃的成功密码就是在不同时期扮演着“坚定的革命者形象、积极的建设者形象、改革的推动者形象”[4],并积累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可见,人民群众是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目标受众,而建构人民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的形象话语则是夯实党的执政力量的应然之举。首先,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出场是夯实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前提。党的群众动员力是一种情感层面的凝聚力,这种群众动员力的生成依靠的是党的实践魄力和形象魅力,其本质是一种执政软实力。就党的执政实践而言,执政硬实力和软实力归根到底也要靠群众之智和人民之力。从这一层意义上讲,新时代党的形象话语体系通过塑造正气充盈、廉洁清明的执政党形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能够巩固党的根基和血脉,壮大党的群众基础,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其次,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出场是提升党的斗争本领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生态清明,社会发展稳定,但社会结构调整、意识形态安全、国际关系变动等风险日渐显露,对党的斗争本领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持续的战略定力建构党的形象话语体系,并借助形象话语的力量有序解决党员干部懒散懈怠的作风问题,使全党保持昂扬的斗争意志,是锤炼“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5]斗争本领的重要保障。最后,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出场是提振党的国际影响的现实需要。进入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国际坐标已然发生位移,这种历史性转变也助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新时代党的形象话语体系能够有力回击以狭隘视角恶意抨击党的形象的偏见言论,通过具备中国特色的话语逻辑和叙事结构展现自信担当的执政党形象,使党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誉,从而在国际舆论场的话语博弈中赢得主动权,为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营造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概言之,党的形象话语体系能够以话语力量巩固执政基础,以无形资源发挥有形作用,其建构和优化既是探寻党的执政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彰显党的政治本色的应然选择。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话语体系的内在构成

党的形象是多维立体的,包括理论形象、实践形象、精神形象以及舆论形象。与之相应,党的形象话语体系自然也就包括了理论形象话语、实践形象话语、精神形象话语和舆论形象话语,这四大要件既自成系统又协同互促,共同构成了逻辑自洽、价值同构、功能耦合的形象话语系统。

(一)理论形象话语:中国共产党形象话语体系的统领要素

党的理论形象话语主要由体现党的理论思维和理论智慧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判断及其逻辑谱系构成,其生成于党的理论探索、理论构建以及理论阐释过程,在整个形象话语体系中居于先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既有的理论积淀,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演化逻辑,不仅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飞跃式发展,还使得这一时期的理论形象话语凸显出逻辑规整性、内涵深刻性、情感融通性等特征。从基本架构观照,新时代党的理论形象话语具有逻辑规整性。不同于新闻宣传话语和大众生活话语的灵动易变性,新时代党的理论形象话语是从党的创新理论整体结构中探寻、挖掘和建构出的一套理论话语体系,其以缜密的逻辑思维、规范的语言文字、稳定的叙事结构阐释了党的创新理论的多维层次,“构筑起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全貌”[6]。从思想内涵观照,新时代党的理论形象话语具有内涵深刻性。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立意高远、思想深邃,体现出党的理论形象话语是结构耦合、内容丰富、逻辑自洽的话语集合,其不仅揭示了党的理论体系的价值内核,澄明了党的理论体系的接续脉络,还以深邃的话语理念推进党的理论本体阐释的深刻性,以开放的话语图景促进党的理论命题展现的直观性。从传达效果观照,新时代党的理论形象话语具有情感融通性。党的理论形象的外显除了科学设定理论话语主题外,还应当优选话语呈现形态和话语表达技巧,切实增进理论话语的情感融通力。基于此,新时代党的理论形象话语既强调逻辑严谨性和内容思辨性,也注重情感嵌入和感官联动,旨在通过理论力量与情感能量的互促、理论深度与情感温度的互渗,将抽象深奥的理论话语转译为朴素真挚的情感话语,使党的理论形象输出彰显情感底蕴,从而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感知期待。

(二)实践形象话语:中国共产党形象话语体系的基础要素

执政党形象认同在党与人民的实践互动中孕育,并在客观实践形象向公众主观形象认同的转化过程中生成,而实践形象话语正是这一过程的衍生物。新时代党的实践形象话语是指表征党的治国理政实践理念、实践方略、实践绩效的话语集合,其形成“源起于话语所蕴含的权力实践”[7],在党的形象话语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其一,新时代党的实践形象话语以党的实践理念为价值基底。回顾党的发展历史,党之所以能够以坚定的历史自信引领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其根本原因就是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實践理念。在新时代历史条件下,党将人民至上视为贯穿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主线,将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回应人民期盼视为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战略目标,铸就了党的执政实践的鲜明价值底色。这种人民至上的实践理念不仅锚定了党的实践形象话语的价值标轴,对实践形象话语的价值阐释边界进行了合理界定,更使得公众产生了关于实践形象话语的认知期待与情感投射。其二,新时代党的实践形象话语以党的实践方略为话语素材。基于对新时代国内外发展新形势的考量,党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蓝图,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了一系列凸显卓越政治见识和超凡政治智慧的实践方略。进言之,新时代党的实践方略作为具象化的治国理政实践蓝图,从现实逻辑的层面塑造了党的实践形象,提供了党的实践形象话语创新所需的原创性语料,还进一步促进了党的实践形象话语的纵向逻辑再炼与横向内容拓展。其三,新时代党的实践形象话语以党的实践绩效为考量依据。通常情况下,政党的实践绩效与其形象评价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实践绩效越高,形象评价就越好,反之亦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积极应对重大挑战、克服重重阻力、解决尖锐矛盾,在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突破,谱写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新篇章。承上所言,新时代党的实践绩效集中呈现着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不仅构筑了党的实践形象话语功能性价值的存在根基,还提供了党的实践形象话语有效性评价的现实依据。

(三)精神形象话语:中国共产党形象话语体系的核心要素

相较于理论形象话语和实践形象话语,精神形象话语是党的形象在更深层次、更高位阶的表现。党的精神形象话语的演进过程是历史的、具体的,既遵循整体性的话语叙事逻辑,又贴合时代的话语语境和言说方式。从话语本质来看,党的精神谱系是党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具体精神形态有机串联而成的精神集合,党的精神形象话语也并非话语的直接堆砌或线性累加,而是在镌刻具体精神形态的共有特质、遵循特定衍生逻辑的基础上不断赓续、演化而来。究其本质,新时代党的精神形象话语反映着党的宗旨性质、政治属性、价值立场、指导思想等基因密码,统摄精神序列的外显形态和发展轨迹,形成了党的精神谱系的血脉关联。从话语目的来看,因指涉对象不同,党的精神谱系可划分为五大类型,即红色地标类精神、杰出人物类精神、典型行业类精神、特殊事件类精神以及重大工程类精神。与之相应,新时代党的精神形象话语具有多维的目标层次:在初阶层次,党的精神形象话语旨在通过榜样示范、宣传教育和价值引领来引导民众,提升社会成员的精神境界;在中阶层次,党的精神形象话语旨在净化社会风气,整合社会力量,进而增强党和人民的历史自信;在高阶层次,党的精神形象话语旨在宣扬民族的精神气韵,赓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髓。从话语形态来看,为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信息需求和期待视野,新时代党的精神形象话语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主要分为静态话语和动态话语两种形态。其中,党的静态精神形象话语是指以文字、符码、语言、图片等为主的静态话语元素,重在夯实党的精神形象话语的逻辑力量。动态精神形象话语则是指以音频、视频、影像、动画等为代表的具有强烈感官冲击力和情感震撼力的话语形态,重在提升党的精神形象话语的传播优势。概言之,新时代党的精神形象话语作为党整体精神结构的阶段性表达,既是展示新时代党的精神气韵的窗口,也是解读新时代党的精神内涵的密钥。

(四)舆论形象话语:中国共产党形象话语体系的支撑要素

党的舆论形象意指以舆论形式所展现出的党的形象。良好的舆论形象不仅有助于巩固党的舆论话语权,也会增加人民对党的执政绩效的满意度。新时代党的舆论形象话语是指党针对特定舆论事件所公开发布的一系列意见或观点的集合,其生发过程深受社会公众交往活动、心理反应以及语言习惯的影响。首先,党的舆论形象话语在公共对话和话语博弈中生成。现代化信息技术构筑了自我呈现的新场景,催生了单向传导、双向传导、多向传导以及交叉传导等多元信息传导模式,打破了“以往单向传导的信息链”[8],为社会成员提供了相对自由的公共对话空间。随之,社会舆论生态结构的“去中心化”趋势愈加明显,舆论话语的生产和传播朝着扁平化结构演化[9]。而新时代党的舆论形象话语正是以承载公共对话的社会舆论场和网络舆论场为生发场域,以多元舆论主体的信息共享、观点碰撞、话语博弈为生发逻辑,其本质是深层次的舆论形象认知结果。其次,党的舆论形象话语是常态话语与应急话语的有机统一。基于对话语生成情境的考量,党的舆论形象话语可划分为常态型话语和应急型话语。常态型舆论形象话语是指党在明确话语目的、设定议题框架、选定叙事逻辑的基础上,主动借助舆论媒介和舆论工具来塑造自我舆论形象的话语,这类舆论形象话语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应急型舆论形象话语则是指在应对突发性舆论事件中,党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置时所输出的正式或非正式、书面或非书面舆论话语的集合,这类舆论形象话语具有易变性和不可预测性。最后,党的舆论形象话语具有形象矫正和形象建构的功能。在喧嚣嘈杂的网络舆论场中,存有少数裹挟着不同利益诉求的错误舆论,其扭曲、抹黑、丑化党的舆论形象,并在群体心理驱动下激化、膨胀、扩散,乃至呈现“雪崩式”的变化态势。新时代党的舆论形象话语的核心功能就是在核查事态、评估影响的基础上,及时回击不实舆论、廓清舆论乱象、消解舆论风险,避免公众对党的形象认知被错误舆论所操纵,有力地矫正和建构党的舆论形象。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话语体系的建构路向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建构具有时代底蕴的党的形象话语体系,需要锚定话语战略定位、强化话语主体力量、扩大话语传播势能、开展话语效力评估,全面提升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建设水平。

(一)锚定中国共产党形象话语体系的战略定位

“话语体系以体系化的面向存在,具有高于单一话语要素的集成效能。”[10]因此,要从整体视域把握新时代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核心范畴、价值内核、逻辑主线等,不断深化对形象话语体系的真理性认识和价值性判断。一是坚守“内容本位”。只有以科学理论为话语根基,做到“言之有理”,才能助推形象话语体系朝着形象建构效能转化。为此,要厘清新时代党的形象话语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关联,用马克思主义思维逻辑和方法体系梳理形象话语体系的建构思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形象建设重要论述中的核心论断和重要指示为话语内核,重塑形象话语体系的内容结构,不断扩展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二是秉持“人民立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话语立场,遵循扎根群众生活实践的演化规律,贯彻满足人民需要的价值指向,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优化话语结构、转变话语样态、更新话语逻辑,从而将宏大系统的形象话语转化为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实际的通俗话语,培育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为民情怀和生活意味。三是回应“时代之问”。站在奋斗征程的新起点上,党的形象话语体系建构要找准时代发展的历史坐标,勇于直面时代难题,积极回应时代诉求,从新时代党的治国理政实践中汲取智慧和能量,将關切现实问题和时代课题内嵌为形象话语体系建构的基本逻辑。四是树立“世界视野”。新时代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既要在体认历史演进脉络和现实发展逻辑中保持战略定力,以高度的话语自信创生关于党的形象的新表述和新概念,构筑具象化形象话语的逻辑勾连,也要秉持世界眼光,正确处理中国特色与世界意义的关系,充分汲取世界各民族中有益于党的形象塑造的话语资源,切实增强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比较优势和国际影响力[11]。

(二)强化中国共产党形象话语体系的主体力量

话语并非对概念、词语、范畴的简单堆砌,其核心价值往往隐含于话语主体的思想主张和利益诉求之中。新时代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主体是由话语倡导者、话语阐释者以及话语示范者共同组成的复合主体,包括“党的领袖、各级党组织、党的领导干部以及广大党员”[12]。为增强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主体作用力,要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其一,重塑话语角色,培育信念坚定、素质过硬的话语主体。话语主体的角色定位往往投射着话语本体的价值域界与运行逻辑。因此,话语主体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过硬的政治素质,真正以“平等沟通者”的姿态与公众开展交往对话,使公众成为形象话语体系建构的主动参与者,推动话语建构模式由“灌输授受式”向“对话建构式”转化,从而为党的形象话语体系注入智慧与力量。其二,夯实话语素养,培育思维灵活、技能扎实的话语主体。在话语建构过程中,因话语立场不同而造成的理解偏差难以避免,这就要求话语主体必须具备开放的话语建构思维和强大的话语建构能力。基于此,全党要进一步增强话语表达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话语资源整合能力、话语符号驾驭能力、话语表达能力以及话语博弈能力,积极对党的形象进行符号化和概念化处理,继而以崭新的话语表达范式建构党的形象话语体系。其三,增进协同联动,打造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话语主体。伴随网络技术全域性介入,公共话语场的话语生态和运行逻辑发生变化,需要整体调配党的形象话语主体的力量。一方面,发展新型主体,提振主体力量。通过培育掌握新技术和新理念的话语主体,如具有智识权威和道德期待的网络意见领袖、网络大V、网络骨干力量等,打造多元话语主体共同发声的话语格局,实现“权威话语”引导性阐释和“大众话语”生活化阐释的统一,从而推进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受众理解进程。另一方面,理顺主体关系,释放协同效能。要挖掘不同话语主体的内在潜能,压紧压实不同话语主体的话语责任,形成目标一致、分工合作、调度有序、优势互补的主体协作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多元话语主体的协同效应,为党的形象话语体系建构提供强劲动力。

(三)扩大中国共产党形象话语体系的传播势能

新时代党的形象话语体系形成于党和人民的话语互动过程中,需要克服话语表达严肃刻板、话语媒介分散无序、话语传播效能有限等问题,积聚并扩大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传播势能。其一,综合创新形象话语的表达范式。为提升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传播效能,要以生成思维和融通意识创新话语表达范式和话语叙事逻辑,从生活向度和感受向度入手拓展话语呈现样态、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处理好话语表达规范性与生动性、故事性与艺术性的关系,打造话语叙事合力,最大程度地将话语蕴含的理性力量和情感力量激发出来,使党的形象话语表达契合人民群众的表达习惯和接受框架,真正抵达人民群众的心灵深处。其二,开拓融合形象话语的传导媒介。新时代党的形象话语体系建构既要依托大众传播渠道、政府宣传平台、学校教育系统等传统话语平台,也要着力开拓移动新闻客户端、网络社交媒体、网络短视频平台等新兴话语平台,实现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的联合发力,有效拓展形象话语的“传播域”。通过渠道互通、内容共享、流程共振、终端共建来增进多元话语媒介的有机融合,系统整合话语媒介的资源优势、时空优势和传播优势,形成话语媒介传播效能的聚合效应,营造融合共生、全景联动的话语传播生态,充分释放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传播能量”。其三,整合优化形象话语的传播策略。一方面,要开展话语互动。新时代党的形象话语主体要保持亲民化、互动式的话语传播姿态,转变严肃、单調的“说教式”传播风格,在双向的话语互动中消解人民群众对党的形象话语的理解偏差。另一方面,要共情话语受众。话语受众既是形象话语的接收者,也是形象话语的反馈者。“只有当话语内容成功传达给话语受众并且形成话语反馈时,话语的‘权力属性才能得到体现。”[13]因此,要从教育水平、职业类型、思维特点等维度对话语受众进行差异化分析,力求精准捕捉话语受众的需求点和共情点,并以“共情”促“共识”,在共情式传播中深化人民群众对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四)开展中国共产党形象话语体系的效力评估

从功能视域来看,话语体系评估是诊断性评估、生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的有机统一。新时代党的形象话语体系效力评估旨在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反馈机制,有效检验形象话语体系的实际作用力,进而搭建起“效能评价——问题锁定——清理修订——补充拓新”[14]的行动框架。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推进:一是完善效力评估制度。为保障党的形象话语体系效力评估工作的有序推进,党委和各级宣传工作部门要制定完善的话语评估制度,将形象话语体系评估的实施细节以制度、条例等硬性规范的形式确定下来,包括评估指标的构成、评估渠道的搭建、评估过程的监督以及评估结果的反馈等,全面保障效力评估系统的高效运行[15]。二是设定效力评估指标。党的形象话语体系效力评估实际上是对形象话语有效性与实效性的综合考量,包括话语主体执行力、话语内容合理性、话语传播影响力等变量的测定与检验。在话语主体执行力层面,要构建由话语资源整合能力、话语内容创作能力、话语表达技能等所构成的评估指标;在话语内容合理性层面,要构建由话语目标设定、话语内容逻辑、话语结构体系等所组成的评估指标;在话语传播影响力层面,要构建由媒介呈现效果、受众认知程度、受众认同水平所构成的评估指标。三是拓宽评估反馈渠道。传统评估反馈工作主要依托实地访谈、问卷调查、专家座谈等渠道来获取评估所需的信息资料。在数字智能环境下,可搭建数据获取、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反馈平台,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对元数据的爬取、清洗、转换和聚类,建立起多模态数据共存的集中式数据库或分布式数据库,并以多层关联规则建构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力求精准呈现话语受众对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接受程度,确保党的形象话语体系效力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16]。四是优选效力评估方法。新时代党的形象话语体系是由众多话语元素所构成的话语集合,要优选适用于话语体系评估的方法体系,主要包括逻辑推演法、层次分析法、专家评定法、效益评定法以及对比分析法等,形成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逻辑推理与系统辅助相融通的综合评估模型,最大程度地规避“重质轻量”或“重虚轻实”的评估结果,切实保障党的形象话语体系效力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和适用性。

综上所述,新时代党的形象话语体系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实践逻辑,既是连接客观形象展现与主观形象评价的中心枢纽,也是党的形象优势向执政效能转化的重要驱动。新征程上,要始终遵循时代化的话语逻辑和现代化的意义表达方式,切实增强党的形象话语体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充分发挥形象话语体系的效能优势,为新时代党的形象建设贡献话语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敏.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运行机制的逻辑架构[J].山东社会科学,2021(3):182-187.

[2]段光鹏.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突出表现与优化思路[J].理论导刊,2020(4):18-24.

[3]段功伟.权力的辩护:执政党公共形象传播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8.

[4]蒋永发.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20(12):72-77.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6-67.

[6]冯刚.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理论形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2):40-46.

[7]朱旭东,薄艳玲,国建文.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三维”话语体系[J].现代教育管理,2023(2):1-11.

[8]李欣,彭毅.符号化表演:网络空间“丧文化”的批判话语建构[J].国际新闻界,2020,42(12):50-67.

[9]吴瑛,乔丽娟.从制造共识到重构共识:提升中国声音在国际组织的影响力研究[J].社会科学,2021(11):28-39.

[10]齐道新.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构成样态与功能指向[J].探索,2023(2):1-13.

[11]万成.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百年探索:历程、逻辑与展望[J].中国矿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4):15-25.

[12]高立伟,何苗.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构建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10):35-44.

[13]何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话语能力建设的现实挑战与路径探析[J].东岳论丛,2023,44(4):20-27.

[14]栗智宽,俞良早.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内容结构、效能优势与完善路向[J].学习与实践,2023(2):3-13.

[15]杨航,蔡建国.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力评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9):132-136.

[16]侯迎忠.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效果评估体系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55-160.

【责任编辑:何妮】

基金项目: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创新研究”(19ZDA007);2020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央财政专项)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大数据时代精准思政创新模式研究”(ZYGX2020FRJH01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马静音(1995—),女,河南洛阳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曹银忠(1968—),男,河南信阳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医科大学特聘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四卷本)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