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一体化在事业单位的应用研究

2023-09-17 15:32谭卫东
大众投资指南 2023年22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绩效评价专家

谭卫东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40)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事业单位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之一,其财务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预算管理一体化作为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管理方式,应用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事业单位在应用该管理方式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因此,探讨预算管理一体化在事业单位中应用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对于优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意义

开展预算管理一体化,能够极大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加强对资金的管控。资金是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血液,无论是资金的支出还是收入都需要进行精准管理。通过完整的预算编制、及时反馈,从预算安排到执行到审批,全程监督预警,从源头上规范资金使用,防止了经费的滥用和浪费,使资金得到合理分配,达到营造健康经济发展环境的目的。

其次,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提升业务管理水平。对事业单位而言,经费来源将直接影响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等综合业务水平。开展预算管理一体化,本质上就是在各种管理活动中嵌入成本控制的管理模式,感知资源的投资回报率,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工具,持续提升整体业务水平。

最后,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加强人员控制。事业单位与一般企业管理有很大不同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员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由于其特殊性质和公共利益属性,管理必须严格把关资金使用和绩效考评等方面的机制建设,以确保资金能够合理分配和投入到充满价值意义的事业活动中去。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建立起完善的人员激励、约束机制,推动事业单位实现团队价值最大化[1]。

二、事业单位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时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缺乏灵活性

由于事业单位的计划是长期的,预算也是长期的,因此计划的制定过程往往没有考虑到市场的变化。例如,一个市场高速增长的行业可能会因市场饱和而出现增速下降情况。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灵活性,事业单位可能会继续执行原有的计划,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盈利能力的降低。并且,预算过程中指标的制定过于死板。指标的制定是为了检测实现预算目标的进展情况,但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却出现了指标死板和制定不合理的情况。例如,预算中设定的销售目标往往缺乏市场需求的考虑,制定的产量指标可能会因生产成本的增加而过高,这样会导致事业单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并浪费资源[2]。

(二)预算专门性不强

预算制定往往由管理部门主导,而财务专家往往并未充分参与到预算制定的过程中,这种情况下,预算往往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

具体来说,首先,缺少财务专家的参与会导致预算定额不科学,预算预测不准确。如果预算定额不科学,会导致预算和实际开支出现较大的偏差,进而影响到单位日常经济活动的开展。而预算预测不准确则会严重地影响到单位未来的资金使用,制约单位的发展。

其次,由于预算制定缺少财务专家的参与,预算的科学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可能存在着预算管理的弊端。比如,事业单位可能出现了过度开支的问题,导致单位的固定成本增加、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

最后,缺乏财务专家的参与,会导致预算分配不平衡。如果预算分配不平衡,会导致单位经营上过度推销的现象。这将导致单位的市场部门无法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无法利用机会提升收益,从而严重地制约了单位的发展。

(三)绩效评价不及时

一些单位忽视绩效及时评价的重要性,没有高效的绩效评价机制和及时调整预算计划的机制,从而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机构部门可能针对预算计划的执行效果无法进行及时的反馈。如果预算计划执行结果出现问题,管理部门很难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长期而言,这可能会导致单位的收入、开支和财务状况处于不稳定状态,甚至无法得到合理的财务监控。

其次,管理部门无法及时发现资源浪费的问题。如果管理部门无法及时评价单位运营的质量、方向和速度,就难以发现资源浪费和预算的不合理分配,进而可能导致单位运营缺乏灵活性和敏捷性,长期而言,影响单位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发展。

最后,还会导致预算计划的执行效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如果绩效评价机制滞后或不完善,预算计划的执行效果也难以进行及时确定。

三、提升预算管理一体化使用效果的策略

(一)强化预算管理的灵活性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需要具备灵活性,以适应市场变化,在这一方面,第一,建立灵活的预算管理机制。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起预算灵活性原则,并将其纳入预算管理规范中。例如,可以制定规定,对某些重要指标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或制定临时预算以应对突发事件等。

第二,加强市场情报的收集和分析。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市场情报的收集和分析,全面了解市场变化趋势和行业发展状况,及时修正预算计划。例如,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市场调研,搜集各类实时数据,如销售额、消费者行为等信息,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广策略。

第三,采用敏捷预算管理模式。敏捷预算管理模式可以让企业更快速地响应变化,及时调整和重新规划预算。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将大型年度预算拆分成小型敏捷项目,每个项目根据市场变化调整预算,让预算管理更为精准和实时。

第四,要注重预算编制中的“边际意识”。边际意识指的是一种有针对性地使用资源的思维模式,即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一些具有高边际效益的项目。在预算编制中,应加强对各项指标之间的关联性识别和理解,明确边际贡献,有针对性地分配预算。

第五,完善预算管理决策体系。建立起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决策体系,对市场变化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制定相应的预算管理策略。例如,可以将预算管理与销售业绩挂钩,根据实际销售数据调整预算计划,并以此进行效果评估和总结。

第六,加强预算沟通和信息共享。预算管理需要涉及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协作,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共享,确保预算计划的有效执行。例如,可以在预算编制阶段,组织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商讨预算计划,促进预算管理的协作和集成[3]。

(二)增加财务专家的参与

财务专家拥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在预算审查和预测方面具备专业的视角,能够从更全面、深入的角度评估预算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高预算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具体来说,首先,需要明确财务专家的参与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邀请公司内部财务专家参与预算编制过程:这种方式适用于公司内部设有专职财务人员或财务部门,可通过内部沟通、会议等形式将财务专家纳入预算编制过程中。第二,委托专业机构或财务顾问协助编制预算:对于一些预算规模较大或预算制定过程复杂的公司,可以选择委托专业机构或财务顾问进行预算编制,并邀请相关财务专家参与。第三,建立有针对性的专业团队: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可以成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预算编制工作组或委员会,这个团队应该包括财务专家和其他相关职能人员。

其次,需要制定财务专家参与的具体流程和步骤。为此,第一,在启动预算编制工作前,应明确预算编制的目标和范围,这有助于财务专家更好地了解预算制定的背景和意义。第二,确定预算编制的时间节点、编制方式、参与人员和评审标准等,以便财务专家更好地理解预算编制的具体要求和流程。第三,财务专家应该参与预算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了解公司内部外部环境,制定预算方案前提供数据支撑。第四,认真审核预算方案,从专业的角度对预算方案进行评估、修正和完善,如审核预算数据的可信性,评估预测的准确性,以及对预算方案进行优化等。第五,参与预算方案的报告和提议,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意见,为预算方案的最终批准提供支持和依据。

最后,需要加强对财务专家的培训和沟通,以提高其预算审查和预测能力[4]。

(三)加强绩效评价的及时性

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对于提高绩效评价的及时性至关重要。在制定绩效评价标准时,应该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任务目标,确立可衡量的指标体系,并支持目标责任制的实施,同时还应该建立有关人员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事业单位应该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加强对预算指标的监测,及时了解预算的执行状态、工作进度和质量状况等情况,从而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在监测预算执行情况时,可以通过采用适当工具和方法来加快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速度,例如建立信息化系统和使用数据分析工具等。同时事业单位应该根据绩效评价标准和实际情况,对绩效进行评价和总结。评价过程应该注重细节,避免偏差,确保准确性和客观性。同时还应该对绩效好坏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在评价和总结过程中,事业单位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对于绩效不佳的部门,需要对其工作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和症结所在,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于需要进行调整或重组的事业单位,应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整方案,并尽可能减少调整对员工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此外,事业单位应该建立绩效监督机制,加强对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的监管,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指导机构、成立绩效考核委员会等方式来实现绩效监督,从而促进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的及时性、科学性和有效性[5]。

(四)强化预算授权的执行

建立合理清晰的预算授权机制、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为此,第一,事业单位应该制定完善的预算授权制度,明确各级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科学合理的授权流程和机制。预算授权要求既不能过分集中,也不能过分分散,需要根据不同层级和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授权方案,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快速高效完成。

第二,为确保预算授权的执行,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管理。可以通过建立规范的流程和管理制度,来保证预算的及时执行和质量的高效完成。同时,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数据分析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便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

第三,在预算授权的执行中,财务预算是重要的一环。因此,事业单位需要明确财务预算与其他部门的分工协作,建立科学的协作机制和流程。可以尝试通过定期召开沟通会议、交换信息和数据互通,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效果。

(五)加强预算信息化管理

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预算管理过程中的数据自动化处理和分析,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因此,为了实现预算信息化管理,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管理需求,选择适宜的信息系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和优化。信息系统应当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控等功能模块,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信息系统的易用性和稳定性,以确保信息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运行。

其次,为了实现预算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和分析,事业单位需要整合与预算管理相关的各项数据,包括预算编制的基础数据、预算执行的实际数据以及预算监控的评价数据,通过信息系统将这些数据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预算管理数据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也能够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基础支持。

再次,基于完善的信息系统和预算管理数据库,事业单位可以实现预算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和分析。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实现预算编制过程中各项数据的自动汇总和计算,并可根据不同需求自动生成预算报表和分析图表。同时,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数据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快速采集和分析,为预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预算信息化管理需要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因此信息安全问题也十分重要,事业单位应该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完善信息安全政策和制度,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同时,对于敏感数据和重要信息,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确保信息不被泄露或损失。

四、结束语

预算管理一体化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绩效评价等。但是事业单位在应用该管理方式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预算管理缺乏灵活性、专业性不强、绩效评价不及时等。为了提升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使用效果,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包括强化预算管理的灵活性、增加财务专家参与、加强绩效评价的及时性、强化预算授权的执行以及加强预算信息化管理等。我们相信,通过这些策略的推行,可以更好地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绩效评价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请叫我专家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