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世界冠军做球拍

2023-09-18 08:00
文萃报·周二版 2023年37期
关键词:弧圈球胶皮乒赛

20世纪70年代前,中国压根无法生产套胶,可国外产品自然更适合外国乒乓球选手打法,中国国乒队员们对国产套胶的需求越发迫切……于是,自主研发套胶、打造民族品牌,被当做一项国家任务,委任给彼时在橡胶领域最为权威的天津市橡胶工业研究所(下称天橡所)。克服重重困难后,1972年9月,中国第一块兼具“弹性”和“旋转”的弧圈球黏性胶皮在津成功研发,并被确定为国家乒乓球队专用器材,一个全新的民族品牌“友谊·729”诞生了。

截至2023年5月,中国乒乓球队117 人成为世界冠军,使用“729”的就有 64 位:邓亚萍、马文革、刘国梁、王楠、郝帅……这些冠军所用的套胶中,不少出自天橡所第二代研发工程师田万辉之手。在田万辉的办公室,橡胶制品无处不在,一块块大大小小的胶皮如同片片“拼图”,拼出企业成长伴随中国乒坛发展的往事。

“临危受命”进行研制

“别看如今729 为国内外乒乓球迷所熟知和青睐,但当年企业成立时,还颇有临危受命的意味。”田万辉把历史的时针拨回到1971年春天,当时,国乒队阔别乒坛六年后重回赛场,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虽说成绩已不俗,但国人极为看重的男子单打和女子团体两块金牌却因技术、器材落后等原因痛失。”他说,国家相关部委下发“研制世界级乒乓器材的国家课题”,并向天橡所交付研发可达到或超过日本弧圈球拍水平的国家级任务。

“为国研发,就是政治任务,不仅是要做世界一流胶皮,更是历史使命和国家责任!”田万辉说,天橡所把这项任务交给当时36岁的工程师李树洲,“也是我的师傅,‘729第一代工程师。那时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师傅经过认真推敲,反复论证,终于悟出弧圈球对胶皮的要求:要拉出高质量的暴冲弧圈球,必须增大胶皮摩擦力。他从最基本的物理方法入手,先是把胶皮的表面弄粗糙,再添加树脂增加表面摩擦力,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怎么办?李树洲又从橡胶配方入手。“两种不同的配方,一个保证弹力,一个增大摩擦力,再把二者结合到一块胶皮上。”田万辉双手一合,演示着研发过程,他说,彼时实验室条件十分简陋,但师傅和老一代研发团队的工程师们一心钻研,终于创新出一种不同于国外饰纹技术的黏性“盖胶”特殊工艺。又经过一年多反复试验和改进,1972年9月,中国第一块兼具“弹性”和“旋转”的弧圈球黏性胶皮成功研发,并被确定为国家乒乓球队专用器材。

当第一批定型的胶皮产品,拿到北京给郗恩庭等国乒队员试用时,大家兴奋地纷纷称赞“好用”“神奇”“无论是速度还是旋转都达到空前水平”。

球拍参数是“国家机密”

1995年在津举办的第43届世乒赛,被众人寄予厚望。开赛在即,国乒队员们进入“一级战备”,同样,“锻造兵器”的总工程师田万辉和天橡所其他6位“能工巧匠”也拉满弓、绷紧弦。

赛前氛围紧张到什么程度?“各位球员球拍参数可谓是国家机密,每个人都签了保密协议,连家人也不知道我们每天具体在做什么。”每一天,田万辉他们不仅盯着队员们的训练情况,每天训练后还要与队员沟通最新要求,“晚上回到天津,大家一头扎进实验室,按队员要求改变配方和工艺,反复实验做出新胶皮。那时几乎天天通宵,困了就在椅子上眯一会。转天清晨四点多,洗把脸又去北京。但没人叫苦叫累,心中唯有为国争光的责任。”

他永远忘不了,男团决赛的决胜局,看台上的他甚至比运動员更紧张。直到王涛临危不乱,以2:0横扫佩尔森,“锁死”斯韦思林杯后将手中球拍扔向空中,倒地掩面哭泣。“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冠军们的球拍出自我手,心里是由衷的自豪和骄傲。马文革当年用的是729反胶,王涛用的是729 反胶和799生胶,丁松使用的是802正胶……”田万辉至今倒背如流。

迎接人生中每场“比赛”

正是由于天津世乒赛的硕果累累,原先专供国家队的729胶皮开始在市场销售,飞入寻常百姓家。由于市场需求强烈,天橡所也从最开始海河东路上的一个8亩小院,历经两次“搬家”,搬至如今位于滨海高新区、面积5万余平方米的工厂中。这里也倾注了田万辉的心血。

此前国内一直无法生产涩性胶,运动员使用只能依赖进口。就在六年前,田万辉和同事们在反复失败和不断摸索中,终于成为国内唯一一家突破日本涩性胶皮技术封锁的单位,将其国产化。

(摘自《今晚报》 史莺/文)

猜你喜欢
弧圈球胶皮乒赛
王楚钦/孙颖莎夺得世乒赛混双冠军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吸收塔衬胶脱落原因分析及对策
今年世乒赛取消,二战后首次
组装机类专利检索思路分析
关于对乒乓球拍中胶皮的演变及使用性能的研究
弧圈球打法回顾与展望
乒乓球正手前冲弧圈球技术的训练方法研究
完美闪耀世乒赛
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郭跃的反手拉弧圈球技战术分析
2015年直通苏州世乒赛选拔赛樊振东技战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