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课标,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

2023-09-19 15:51周蓉
教育界·A 2023年23期
关键词:新课标高效课堂初中语文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作为一门兼具育人性、发展性和思政性的学科,初中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然而,提高教学成效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如何将创新性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策略融入日常的课堂实践是初中语文教师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周蓉(1995—),女,江苏省泰兴市南新初级中学。

语文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后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受应试教育影响,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存在“一言堂”的现象,即缺乏师生、生生互动,教师的授课方式单一,教学目的功利化。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语文教师被赋予了新的责任和使命。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践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兴趣出发,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有趣、生动的实践活动来让学生逐步感受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的魅力,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建构富有生命力的初中语文课堂。

一、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多元情境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积极性

初中语文教材不仅蕴含大量的专业知识,还蕴含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文要素。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积极鼓励初中生透过文字观察生活,通过联想创新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摆脱传统的学习方式,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能够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快速和文章内容建立联系,体会文章隐藏的情感和中心主旨[1]。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一课的教学为例。作为一篇用词优美、情感丰沛的散文,《济南的冬天》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和生命的热爱。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课堂互动:“现在,请大家用一个形容词概括你印象里的冬天。”根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如果学生说的形容词符合对冬天的描述则积1分,如果学生回答出有关冬天的成语且正确则积3分。接下来,各学习小组纷纷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冬天: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天寒地冻……在分数的激励下,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以及生活经验。当学生在脑海中建立对冬天的印象后,教师从文章内容出发提出问题:“作者是如何描写济南的冬天的?作者都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接下来,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并用笔划出符合条件的句子,仔细分析其背后的情感和使用的技巧。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逐渐认识到综合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高效的语文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文章中出现的生词、技法,还要让他们独立分析文章背后隐藏的情感,感受社会中的诸多现象,形成理性认知。因此,教师需要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核心,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设计多元且有趣的教学活动。

(二)引入信息技术,创设虚拟情境

虚拟情境是与客观真实情境相反的概念,一般来说,虚拟情境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出现的次数较少,因为虚拟情境的创设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创设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虚拟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教师要深入把握教材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要掌握创设虚拟情境的诸多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的互联网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丰富了初中语文课堂的表现形式。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借助视频、图片将课本中描述的内容具象化、直观化。这样一来,学生能更快地理解文章中晦涩难懂的部分,体会其中的精神内涵[2]。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春夜洛城闻笛》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需要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还要在诗歌学习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针对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在课程讲解阶段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了一段视频。在视频中,学生听到了玉笛声,看到了空荡荡的街巷以及洛城景色。通过视频展示,学生感受到诗人李白的寄居之苦和思乡之情。教师提问学生:“李白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诗中有哪些具体的体现?”随后,学生大声且有感情地朗读《春夜洛城闻笛》,回答道:“诗的第一、二句描写了美妙动听的音乐,但其对于诗人来说并不美妙。在第三、四句中出现了‘折柳‘故园等词,这几个特定的词语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接下来,教师从学生的回答出发,逐步讲解《春夜洛城闻笛》的诸多巧妙之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语文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改革。教师需要探索语文教育的新方式,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育融合起来。

二、贯彻课程理念,加强版块学习

(一)转变教学理念,引导深入阅读

在新发布的课程标准中,原有的五大学习领域被“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大板块取代。其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教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渠道。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他们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面对某一篇文章时往往只注重生字、生词、技法,而忽视了情感体验、主旨分析。作为一门兼具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语言学科,语文学科不仅要让初中生获取专业知识,还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提出适当且有序的问题来辅助他们独立探索文章内容,实现深入阅读[3]。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快速统览全文并分析文章的框架。学生根据时间、地点的变化将《藤野先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地点在东京,对应文章1—3自然段。第二部分是见到藤野先生后发生的诸多事情,地点在仙臺,对应文章4—35自然段。第三部分是怀念藤野先生,对应36—38自然段,这时作者已经离开了仙台。”随后,教师继续提问:“在作者的笔下,藤野先生的形象是怎样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文章内容的分析。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了一个表格,列明了描写方式、具体事件等关键词,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逐步分析文章内容。

目前,初中生不仅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而且没有掌握有效的思维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通过有序的引导,辅助学生把握文章结构。

(二)增加课堂互动,加强学生表达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表达欲和分享欲。一直以来,初中语文课堂以知识的输出为主,然而,单调的讲解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上课走神。教师要意识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重要性。通过灵活且有效的课堂互动,学生不仅能调动知识积累,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在互动中不断提升表达能力,发展语文素养。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说明的顺序》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多种说明顺序。在讲解逻辑顺序时,教师强调了该说明顺序的特点:“逻辑顺序是人们介绍某件事、某样东西、某种理念时所采用的说明顺序,通俗来说就是我们介绍任何事物都有先和后、具体和省略、主要和次要之分。”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教师设计了一个简短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向身边人解释“拿来吧你”“小丑竟是我自己”“凡尔赛文学”等网络热词的含义。学生相继选择了网络热词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凡尔赛文学是一种以低调的方式来炫耀的说话模式,比如某个同学考了满分,但他说自己没有努力,轻而易举地考了第一名,这就叫‘凡尔赛文学。随着这一热词在互联网的传播,‘凡尔赛文学的贬义大于褒义。”接下来,教师继续提问:“刚才你在介绍这一热词时遵循了什么样的逻辑顺序?”在有来有往的交流中,学生逐渐掌握了说明的顺序以及具体的应用场景。

课堂的有效互动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新审视教学环境,依托生动、丰富的教学语言,营造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增强课堂互动。

三、完善教学环节,拓展教学内容

(一)重构评价体系,优化评价标准

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教师往往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并且经常将考试成绩和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结果式评价体系不仅不利于学生自我纠错,而且不利于教师全面把握学情。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考试成绩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不代表学生的全部学习水平。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成为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多元的评价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逻辑思维能力都将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4]。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需要逐渐掌握“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积累文章中出现的诸多好词好句。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在课程讲解的最后设计了一场简单的辩论赛,辩论的内容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加班成为一种社会常态,人们应该如何看待加班文化?学生可以在“应该加班,因为大家都在加班”和“不想加班,因为该做的工作我都做好了”中任选持方。接下来,教师预留出5分钟的时间,并让学生利用“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组织自己的语言。随后,选择不同持方的学生相继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既是观众,又是评论者。区别于以往的教学评价,教师在辩论赛开始前统计了两种持方的支持者人数。通过一系列的思想交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产生了一定的思想动摇。在辩论赛的最后,教师并未宣布某一方取得胜利,而是鼓励产生思想动摇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教师还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及个人素质的培养,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应用于语文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了解学生的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尊重社会发展,拓展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既包含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包含大量的人物传记、文化介绍、历史故事。教师需要以文章为载体,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宣传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思想以及价值观的渗透,学生可以了解语文学科的人文内涵,拓宽眼界,实现全面发展[5]。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就“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句词向学生播放了有关草原民族打猎的视频。从视频内容中,学生直观、真切地感受到苏轼的“狂”。随后,教师向学生科普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苏轼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当时苏轼担任密州知州……”通过一系列的铺垫,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建立起一个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自请外放做官的词人形象。接下來,教师充分调动自己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词中涉及的典故以及使用的技法。

初中语文教材蕴含大量的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挖掘每一篇古诗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又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一定的文学审美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元的教学策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李环平.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2020(32):165.

[2]康小芳.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知识文库,2021(8):112-113.

[3]佘晓藕.全则必缺,极则必反: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第二课堂(D),2021(10):58-59.

[4]杨建军.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谈[J].知识文库,2022(13):133-135.

[5]赵慧.新课标下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2(27):3-5.

猜你喜欢
新课标高效课堂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