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的风花雪月

2023-09-19 06:14汤素兰
时代邮刊 2023年17期
关键词:桑植洪家白茶

● 汤素兰

白族有这样一个谜语:“虫入凤窝不见鸟,七人头上长青草;细雨下在横山上,半个朋友不见了。”谜底是“风、花、雪、月”,分别代表云南白族聚居地大理的美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700多年前,白族的一支从大理迁徙到湖南桑植,也将大理的“风花雪月”安放在女性的帽子上,带到了桑植。白族女性的帽子,帽沿饰有飘逸流苏,代表“风”;帽子上绣着花朵,代表“花”;帽顶是白色的,代表“雪”;帽形为半圆,代表“月”。就这样,白族人在桑植开枝散叶,繁衍生息。如今,桑植是我国第二大白族聚居地,也是湖南唯一的白族聚居地。

白族人不仅带来了美丽的服饰,也带来了云南的茶籽和白族“三道茶”的饮茶习惯。今天桑植五道水、走马坪、人潮溪等地,还有许多树龄久远、树干比碗口还粗的古茶树。

桑植位于北纬30度世界黄金产茶带附近,境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山高林密,云雾多,昼夜温差大,是出好茶的地方。或许是我太孤陋寡闻了,今年去桑植参加“白茶与想象”文学采风活动,到贺龙元帅的家乡洪家关的“云上茶园”体验采茶,参观茶厂,听茶人们讲他们的创业故事之后,才知道桑植白茶。

载着我们的中巴车在洪家关的盘山公路上攀爬。据说,半山腰的银杏塔村原是全洪家关最穷的村,后来有了“云上茶园”,就成了全洪家关最富裕的村。

中巴车爬上一段陡坡之后,我们眼前突然变得开阔,“云上茶园”到了。只见一垄垄茶树像绿色的小龙一样整齐地盘绕着,向四围的山地坡岭绵延。1600亩的生态茶园,宛如一个聚宝盆。这里出产的茶叶是制作桑植白茶的原材料。我们提着小篮子,走进茶园,体验采茶。这里的茶树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全部由人工除草,茶叶则全部由手工采摘,是真正的高山有机茶。

一般绿茶的上品是明前茶,也就是清明前一周左右采摘的鲜嫩芽叶制成的茶。桑植的茶园全部在海拔500—1200米的高山上,“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高山上的茶叶萌发较晚,一般要到谷雨才采摘。我们来的时候,已过小满,头铺甚至二铺茶都已采摘过了,但茶树上还是萌生了不少新芽。在这里,春茶可以采到5月小满,夏茶可以从6月芒种采到7月小暑,夏茶之后,还可以采一铺秋茶。

据说,白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尧帝时代,也有人说,最早的白茶是清嘉庆元年(1796)福建制茶人创制的白毫银针。白茶历史悠久,却不太为老百姓熟知,是因为白茶从清代起就一直作为外销产品,主销欧美市场,老百姓难得一见。

白茶与绿茶、红茶、黑茶、普洱茶的最大区别,在于制作工艺不同。白茶是将采摘的鲜叶摊放在晾筛或篾垫上,不炒不揉不捻不压,让其通风干燥,自然萎凋,再拣剔去老叶病叶后堆放收藏。在整个制茶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茶叶的自然舒展和自然变化。

目前,桑植茶树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7.9 5万亩,桑植茶叶成了村民致富的“绿宝宝”。桑植决心发展白茶公共品牌,以白族文化为底蕴,确定“风”“花”“雪”“月”四个等级,使桑植白茶极具辨识度。“风”系列白茶一芽三叶,均为精选,方便易泡;“花”系列白茶一芽二叶,不揉不捻,自然萎淍,白毫凸显;“雪”系列白茶一芽一叶,制成白茶饼,可品可藏;“月”系列白茶精选肥壮的芽头制作,其形如眉似月,其色如银似雪。

酷热难当的午后,我坐在书桌前,用白瓷盖碗泡一盏来自桑植的“西莲望月”。随着沸水的注入,饱满的芽头在瓷碗里绽开,如弯月有光,似秀眉茸厚,清淡的茶香从浅杏的茶汤里氤氲而出,弥漫房间。喝一口温热的茶汤,清香立即滑入肺腑,又在口齿里回甘。此刻,我仿佛不在火炉城市长沙,而重回了云雾缭绕的桑植山林,神清气爽,暑气顿消。

猜你喜欢
桑植洪家白茶
洪家滩游记
乡村振兴视野下桑植民歌的创新研究*
绘本
桑植隧道监测方案研究
浅谈桑植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以传承人向佐绒为例
ANIMATING ‘IP’COMICS AND EMOJIS BECOME ENTERTAINMENT BRANDS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富有西方建筑魅力的济南洪家楼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