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化理论的介助型老年人坐具设计研究

2023-09-19 09:31党冰鑫朱立珊
工业设计 2023年8期
关键词:情感化老年人设计

党冰鑫 朱立珊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北京 100083)

《中国居家养老发展趋势白皮书》指出,我国老龄化加剧,养老模式已形成了“9073” 格局,即 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情感问题日益突出,需要一个可以交谈、休憩的环境,吐露困惑,发泄压力,而家具是建立人与人、人与环境相互联系不可缺少的媒介。因为在当前的环境下大部分人一天中75%左右的时间都要用到家具,对家具的依赖性很高。尤其是老年群体,户外运动少,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对家具的依赖都很大,而这一点正是当前家具设计容易忽视的,研究以情感化理论为设计原则,提出介助型老年人坐具设计的思路,旨在帮助大部分介助型老年人居家养老。

1 相关概念解析

1.1 情感化理论

情感化理论出自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的著作《情感化设计》,他认为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设计师除了需要考虑制作材料、生产工艺、市场定位及产品成本外,还需要考虑情感化因素。2003 年,唐纳德·诺曼通过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 (or Hate) Everyday Things进一步发展了他所提出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1]。人的情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本能层是由最初的感官体验触发的;行为层是人们沉浸在产品体验中的感受;反思层是用户沉浸在某种体验后的感受。因此,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的情感设计能创造出持久和愉快的产品体验。

1.2 介助型老年人

介助型老年人是相对于自理老年人和介护老年人而言的[2]。其中,自理老年人是指生活行为基本可以独立进行,自己可以照料自己的老年人。世界卫生组织将60~74 岁的人划分为准老年人,75 岁以上的人才算老年人,而90 岁以上的人被称为长寿老年人。据有关研究表明,随着当前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条件的改善,在60~74 岁的准老年期老人中有2/3 的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介助型老年人是指需要借助于轮椅、扶手等辅助设施行走的老年人。介助型老年人的主要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均出现了退化,肌腱僵硬,行动迟缓,对外界反应迟钝,容易发生跌倒骨折,必须借助外界工具行走。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截至2020 年,我国介助型老年人约为4200 万人,占老年人口数量的19%,老年人的失能类型和失能等级影响着他们居家生活的质量[3],是家用坐具设计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

2 基于情感化理论的介助型老年人坐具设计思路

2.1 本能层设计

本能层次的设计与人类本性密切相关,通常用户接触到产品的第一反应即为本能层次的反应,因此本能层次的设计以情趣、乐趣为主导,更加注重产品可触达的性质,例如产品外观、材料、色彩等,并注重与环境的协调,让老年人从心理、生理等方面产生舒适感。从本能需求来看,产品必须满足使用者的生理特点,能够对行动迟缓的介助型老年人提供便利,同时,满足介助型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2.1.1 符合老年人的身体机能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对20~59 岁成年人和60~79 岁老年人的身高、体重等指标进行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统计。以下为20~59 岁成年人组和60~79 岁老年人组统计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20~59 岁成年人组和60~79 岁老年人组统计表

从统计数据结果可以看出,60~79 岁老年人组相较于20~59 岁成年人组,身高、体重、握力都有变化,男性和女性身体机能各指标差距更为明显,因此在进行设计坐具时除了考虑身体机能特点,还要充分考虑身高、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便于不同生理特征老年人使用,方便老年人的生活[4]。

2.1.2 符合老年人对坐具尺寸的需求

为介助型老年人设计坐具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高及介助设备尺寸对坐高、坐深、扶手高度的影响[5]。

通常来讲,合适的坐高应为老年人坐下后膝盖处于自然弯曲的状态,过高或过低的坐面都会使老年人腿部和腰部负荷增大,根据坐高H=脚底到小腿窝高度+鞋跟厚度-适当间隙,可以得出适合老年男性的坐高约为412 mm,适合老年女性的坐高约为385 mm,因此可以将坐高范围设定在380 mm~420 mm,并且可以调节坐高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介助型老年人通常会使用轮椅、拐杖等辅助设备帮助老年人正常生活,在传统的适老化坐具设计中,并没有十分重视坐具尺寸与介助设备间的联系,致使介助型老年人在介助设备和坐具间切换时容易发生跌倒。轮椅的高度大约为450 mm~500 mm,为了保障介助型老年人安全地在坐具和轮椅间移动,坐具的高度还应可以自由升降至500 mm。

坐深为坐面后沿至前沿的距离,坐深应小于大腿水平尺寸,坐深T=大腿水平长度过600 mm,国家标准规定,扶手椅的坐深应在400 mm~440 mm。

扶手的高度应高于坐具表面200 mm~250 mm,过高或过低的扶手都不利于老年人保持舒适的坐姿,同时为了照顾不同身高老年人的需求,扶手的高度应可以调节,如表2 所示。

表2 人体主要尺寸

2.1.3 符合老年人的人体工学舒适性

人体在自然老化的过程中,由于钙质流失骨密度降低,更容易使脊柱发生弯曲,胸椎弯曲程度变大,腰椎和尾骨负载受力能力变小[6]。坐具设计应注重对臀部、腰背部和颈部的支撑,考虑介助型老年人生理机能的变化,椅背应尽量贴合人体自然放松状态下的曲线,倾斜角度为105°至112°,在合理范围内增加腿部和椅面接触面积以减轻尾骨负担,同时应设计靠枕为颈椎支撑,坐具的椅背高度、扶手高度、靠枕角度等要素应便于调整,让空间和人融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如图1 所示。

图1 座椅靠背倾角与人体的关系

2.2 行为层次设计

行为层次的设计与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愉悦感和效率有关,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易用性与易理解性决定了产品使用的愉悦程度,功能性通过在情感、精神、习惯、依靠性等方面予以完善,家具承担着人体支撑功能、活动支持功能、物品容纳功能、空间定义功能的角色,要尽可能支撑人体重量并且能够支持人体运动,其次能够方便人们的日常行为活动,最后对物品进行储存、展示和规整[7]。

把发展民生林业摆到重要的位置,采取有力的措施,下放城市园林绿地管理事权,转换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部门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使林业工作的造、管、用、护更为有机统一。全市现有育苗单位1944家,年产值可达8490万元;森林生态旅游年接待1600万人次,年收入近3亿元;中藏药种植、林下养殖产业,年产值近2000万元,林业可持续发展有了活力源泉。

从行为层次来看,介助型老年人在使用坐具时影响愉悦感和效率的因素主要是能否高效、独立、安全地完成起身、落座、移动等动作[8]。人体从端坐姿态切换至站立姿态可划分为三个过程:蓄力、起立、伸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腿部、臀部和背部等肌肉群共同配合,而人体40~80 岁肌肉含量总体下降30%~50%,肌肉含量下降导致身体控制力变差,介助型老年人使用坐具时可能会受到自身的限制,独立完成起坐可能会更为困难,从而使产品使用愉悦感降低,因此在设计坐具时要充分考虑介助型老年人的行为能力,可以用助起的方式帮助老年人起身、落座,提高老年人使用坐具的愉悦感和独立生活的信心。

2.2.1 保证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在进行介助型老年人设计坐具时,椅背和扶手协助可帮助老年人更安全、轻松地完成起身和坐下的过程:起身时,老年人可将部分身体重量转移至扶手,通过手臂借力减少腿部和腰部的发力;静坐时,椅背和扶手可以为肘臂和背部提供支撑区域,半包围式的座椅可为老年人上身躯体提供保护空间;落座时,老年人可借助扶手缓慢将身体置于坐面,以最大程度降低后坠时的不安全感[9],Haworth 坐具长扶手设计,如图2 所示。类似金字塔的造型能够摆脱传统设计的单一性,增加坐具的稳定性,保证介助型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图2 Haworth 坐具长扶手设计

2.2.2 保证材料的安全环保性

在家具设计中,不同的材质选择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官体验[10]。介助型老年人皮肤敏感性降低,外界危险感知能力变差,因此使用老年人熟悉、安全的材料会更加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在坐具设计中,木材的应用十分广泛:首先木材属于环保的天然材料,没有传统板材中添加的有害化学物质,符合国家安全规范;其次,木材纹路清晰、不会反光,不会对老年人眼睛产生眩光危害;再次,木材触感温良,生理上能够为老年人提供较为稳定的接触温度,心理上也会让人感到温暖更加放松;最后,木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老年人通常由于恋旧心理不会及时对家中坐具进行更换,坐具的实际使用年限往往会超出规定的使用年限,因此可以选择木材作为坐具的主体材料增加坐具的使用寿命[8]。

2.2.3 保证老年人运动的适度性

介助型老年人坐具应同时具备健身器材的属性和坐具的属性,除了满足坐具基本的安全性要素以外,还要考虑运动锻炼的适度性[9]。介助型老年人肌肉流失率相比自理老年人更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具有助起作用的坐具在老年家具市场十分受欢迎[11]。市面上助起坐具分为机械助起和电动助起两种方式:机械助起主要通过老年人自主发力,再辅助机械结构起身,这种方式会使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定的锻炼,但是使用时稳定性较差易发生危险;电动助起完全由电力操控,安全指数较高,但是不会起到辅助锻炼的目的[12]。

2.3 反思层次设计

2.3.1 从色彩上增加亲切感

在坐具色彩设计中应多使用让人产生亲切感的暖色,避免大面积同色系、对比色系的应用[14],很多介助型老年人由于身体不便而减少了许多活动,长此以往会产生孤独的情绪,暖色可以唤醒老年人的怀旧心理,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在心理上提升使用坐具时的舒适性。研究表明,老年人对黄色系背景下的白色感知能力最弱,对蓝色系的感知趋于黑色化,对黑色系背景下的蓝色感知几乎消失,绿色系的感知趋于暗墨绿色[12]。因此,在为介助型老年人设计坐具时应避免使用蓝绿色系,以此增强色彩上的亲切感。

2.3.2 从使用难度上提升满足感

介助型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空虚的负面情绪,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容易产生自卑感,自我封闭,对生活缺乏信心和热情等,他们对坐具的情感需求比较强烈[15]。因此,在进行坐具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介助型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减轻使用的难度,让老年人能够容易学会掌握,努力避免使用中跌倒,并从中获得自信心和满足感。

2.3.3 从功能上激发好奇心

老年人一般均有一定的怀旧、童趣的心理特点,对于介助型老年人也一样,因此在设计坐具时可以参考市面上一些比较成熟、受欢迎的坐具,进行合理的应用和创新,如在保证不使跌倒的前提下,具有升降、转动等功能,引发介助老年人的兴趣和好奇心。

3 结论

随着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大部分老年人仍需要居家养老,高龄老年人的比重日益上升,其中不少老年人属于介助型老年人,需要在介助型老年人坐具设计中坚持情感化理念进行设计,帮助老年人更加自主、富有尊严地度过晚年生活。当前介助型老年人坐具设计较多。因此,在设计中必须找准切入点,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本能需求、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对坐具尺寸的需求,以及老年人的人体工学舒适性。同时,也必须紧跟当前时代发展要求,在保证介助型老年人能够轻松地使用、材料的安全环保性、色彩上的亲切感等方面进行设计创新,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获得自信和自我满足。但是目前研究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老年人坐具设计制造处于兴起与发展阶段,有许多地方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对介助型坐具的需要,这也是研究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情感化老年人设计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