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年人生命周期的机构养老空间设计研究

2023-09-19 09:31李林锴胡剑忠
工业设计 2023年8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生命周期养老

李林锴 胡剑忠

(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成都 610031)

在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社会背景下,养老问题逐渐凸显,满足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的养老服务及养老照护空间亟待完善。目前,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传统居家养老的弊端逐渐显露,而机构养老因集中式、专业化等特点,使社会对它的接受度与认可度逐渐提高,已成为解决老年人养老难题的主要途径。然而老年人的身心机能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趋势,对生活环境和照护空间提出了不同的需求。因此,在进行机构养老空间设计时,需考虑老年人身心机能的变化,针对老年人不同的生命周期提供适宜的照护环境,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为社会提供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文章将立足于老年人的生命周期,分析老年人在不同生命周期下对养老空间的需求变化,形成以机构养老为支撑,辐射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并探讨与老年人生命周期相适应的机构养老空间设计策略,以满足不同生命周期老年人的照护需求。

1 相关概念解析

1.1 机构养老模式

机构养老模式是一种由专业养老机构提供服务的养老方式,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具有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照护服务、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家庭养老压力的积极作用[1]。

我国现阶段高度重视机构养老发展,通过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机构养老模式的完善与进步。2019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应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的融合发展;支持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务;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发展智慧养老设施[2]。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发布《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要求养老机构提供适合老年人的文化活动、教育活动、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3]。2022 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具有突出医疗和养老能力的专业养老机构[4]。

1.2 老年人的生命周期

老年人生命周期是指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而导致身心机能发生变化,身体各个系统产生退行性改变,从而形成不同的身心状态和需求。主要划分为自主期、部分援护期、全面援护期和终末期四个阶段[5]。

其中,自主期是老年人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此阶段的老年人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的活动,如自理、行动自如及精神状态较好[6]。部分援护期是老年人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是指老年人身心机能开始下降,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需要部分援助和照料的阶段[7]。全面援护期是老年人生命周期的第三阶段,是指老年人身体上出现严重的疾病或功能障碍,需要全方位、持续性援助和照护的阶段,如重度失智与重度失能老人[8]。终末期是老年人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是指老人身患绝症、生命垂危或生命已接近终点的阶段,需要特殊专业的医疗护理与心理支持[9]。

2 机构养老空间设计现状

在政府和社会持续的支持性投入下,机构养老空间设计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如专业化的机构养老空间不断增加、养老建筑设计和设施逐渐得以改善等。然而,受经济制度与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机构养老仍处于起步阶段[10]。由于科学养老理念的缺失,机构养老在空间设计方面存在诸多弊端:(1)缺少合理的规划与指导,会影响到养老机构的整体质量和功能性;(2)仅提供生存性照料,忽视了社交娱乐环境的建设;(3)缺乏不同身心机能老年人的针对性照料[11]。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机构养老空间设计需更加注重规划标准体系的完善,充分考虑老年人在医疗、康复、娱乐和环境等多方面的需求,为不同身心机能的老年人提供适合的空间设施,以提高机构养老的质量和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3 老年人命周期特征及照护需求

通过对不同生命周期老年人的身心机能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出不同阶段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差异,从而总结出各阶段老年人所需的照护空间特性(如表1)。

表1 不同生命周期老年人的身心机能特征、照护需求及照护空间分析

自主期老人身体健康,能够自理日常生活,行动自如,精神状态较好,通常具有较充裕的时间与精力,对生活品质和社交活动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这一阶段老年人仅需要日常健康监测、饮食照顾,以及丰富的社交和娱乐活动。

部分援护期老人身心机能有所下降,开始出现一些身体问题,如部分失能、轻度认知障碍等,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一定的援助与照护,如提供居家护理、社区护理、机构日间照料等多形式的照护服务,以及更全面的保健和健康管理服务。此阶段老年人还可能面临孤独、失去独立性等心理问题。因此,需提供适当的社交和心理支持服务,使老年人保持积极的情绪和乐观的心态。

全面援护期老人身心机能与认知能力明显下降,需要全面、专业的护理与照顾,包括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此外,全面援护期老人会因为认知能力下降、行动不便等原因面临意外伤害的风险,因为它能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如设施安全、人员管理、紧急救援等。

终末期老人身心机能极度下降,需要特别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在这一阶段,对老年人的临终关怀和照护需要更加细致与专业,以缓解他们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此阶段的老年人需要家属的陪伴和心理抚慰,机构同时可为家属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与指导。

了解不同生命周期的老年人身心机能特征和照护需求,有利于养老机构根据老年人具体的身心情况,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照护服务,以满足不同生命周期的老年人在生活、医疗、安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求。

4 基于老年人生命周期的机构养老空间设计思路

在机构、社区、居家三种养老模式逐渐融合的趋势下[12],形成以机构养老为支撑,辐射社区、居家养老的养老服务模式。将老年人在不同阶段的照护需求从家庭、社区逐步转移到社会机构,为他们提供更加全面、完善、人性化的养老服务。对不同生命周期老年人的身心机能特征与照护需求进行分析,可将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空间的使用分为起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结束阶段三个阶段(如图1),针对性地提出了机构养老空间的设计策略,以期为机构养老专业化、系统化、健全化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方向。

图1 基于老年人生命周期的机构养老辐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结构示意图

4.1 针对自主期老人的空间设计

养老机构需要为自主期老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和活动场所,为他们营造高品质的养老生活。自主期老人对机构养老空间的使用为起始阶段,机构养老可将此阶段的养老服务辐射周边社区及居家健康人群,作为社区养老功能的补充。

第一,身体养护方面,提供能为老年人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的护理站,并提供日常康养、疗愈、健身的健康管理空间,以预防或管理慢性疾病,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第二,社交关怀方面,提供舒适、宽敞、明亮的社交生活空间,如文旅养老活动空间等,便于老年人进行休闲、交流、娱乐、亲子陪伴等活动,满足辐射全社会的“度假+养老”的需要;第三,老年教育方面,以校企合作、养教融合为纽带,为老年人提供老年课堂、艺术作坊与展厅等文化教育空间,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充分培养与发挥他们的兴趣爱好;第四,志愿服务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空间,如志愿服务中心、公益活动区等,有助于增进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认识与发挥自我价值;第五,智慧养老生活方面,利用智慧技术打造新型助老智慧活动空间,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娱乐、学习体验,如虚拟旅游、虚拟博物馆、虚拟健身等。

4.2 针对部分援护期老人的空间设计

针对部分援护期老人需要照护与社交支持的特点,机构需要着重考虑这一周期老年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为他们提供日常生活与社交活动的辅助性照护,而非过度干预或监管。部分援护期老人是机构养老空间服务中间阶段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机构养老可通过提供日间照护服务,辐射社区、居家养老,填补周边社区、家庭在养老护理服务上的缺失。

首先,日常生活照护方面,机构可成立日间托养站,为居家养老或社区养老的部分援护期老人提供日间托养或上门照护服务。针对此阶段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需求,托养站应提供个性化的照护服务,如定制饮食、个别生活护理、针对性康复训练等。其次,社交活动空间方面,针对部分援护期老人易出现的孤独、失去独立性等心理问题,养老机构需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社交活动空间与休闲娱乐空间,以促进老人的社交互动和心理健康。例如,通过设立多功能活动厅、休息室、图书室等,举办各类文艺、体育、手工制作等活动,或组织老年大学、读书会等课程,丰富老人的社交娱乐生活。

4.3 针对全面援护期老人的空间设计

全面援护期老人是机构养老空间服务中间阶段的另一个主要服务对象,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均会出现明显下降,需要全面照顾与支持。在机构养老空间设计中,应针对失智老人与失能老人各自的特殊性需求,划分出失智老人照护区与失能老人照护区两个独立区域。

其中,失智老人照护区应设计为有外走廊的闭环空间,走廊设置了玻璃围栏带扶手(如图2);另一侧走廊墙面设置医用扶手与休息座椅,房间入口处设计了凹入的空间,凹入处的墙面做壁龛,用于放置能唤起失智老人记忆点的标志性物件(如玩偶等),减少失智老人迷路走失的风险(如图3)。室内空间每层应设置一个护理服务单元(类似护士站),其中需设有办公室、药品准备室(类似治疗准备间)、配餐间、备用库房和一个公共浴室等。每个单元配套一个公共活动区域,用以集中喂食、集中活动与训练等。

图2 失智老人闭环式照护空间平面形态

图3 失智老人照护区走廊空间效果示意图

失能老人照护区建筑可考虑采用“H”型结构及内长廊形式(如图4),为室内空间创造更好的采光与通风,应对目标床位数量进行总体规划。护理床需保障老年人的安全、舒适和照护需求,床框和床栏应具有稳固的结构,防止老年人意外坠床;底部四角应安装便于移动的滑轮,方便地与其他设备对接,如担架、轮椅、救护车等,使转移过程更加顺畅和安全(如图5)。失能老人照护区每层都应设计一个护理服务单元,具体内容与失智老人护理区相同。

图4 失能老人H 型照护空间平面形态

图5 失能老人照护空间示意图

4.4 针对终末期老人的空间设计

终末期老人为机构养老空间服务结束阶段的主要服务对象。针对此阶段老人的尊重与关怀需求,机构养老应设置舒适、安静、私密的环境,提供终末期护理、疼痛缓解、心理支持和精神慰藉等服务。使他们尽可能在舒适、平静、安详的状态下度过最后的时光。

因此,机构应为终末期老人设置完善的临终关怀空间。首先需设置信仰支持空间,为终末期老人及家属提供信仰活动场所。其次,提供舒适的家庭支持空间,配备休憩家具、茶歇等,满足休息和放松功能,便于家庭成员和朋友在老人身边进行陪护和支持。最后,设置送别仪式与心理关怀空间,用以缅怀逝者,同时为家属提供慰藉与心理支持,为老人创造有尊严的临终空间。此空间也可辐射周边社区居民提供更具情怀、更加人性化的临终服务。

5 结论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提出针对老年人生命周期的机构养老空间设计思路,为养老机构提供科学化的规划参考,促进机构养老空间适应各个阶段老年人的身心需求,为自主期到终末期的老人提供连续性、针对性的照护,满足老年人医疗、康复、娱乐和环境等多方面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文章创新性地将老年人生命周期理论与机构养老空间设计相结合,为不同阶段老年人的机构空间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但目前文章还处于初步构想阶段,有效性与可行性有待进一步验证。未来研究可基于生命周期的老年人机构养老空间设计思路进行具体落实,并结合智慧化、可持续化、社区化和综合化的发展方向,以期对基于老年人生命周期的机构养老设计思路进行有益的补充。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生命周期养老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