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传统手工艺题材的纸质书籍设计研究

2023-09-19 09:31饶安林孙亚云
工业设计 2023年8期
关键词:手工艺纸质书籍

饶安林 孙亚云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徐州 221116)

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阐释和弘扬传统手工艺的美与价值、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是当今的重要议题[1],特别是作为记载传统手工艺的主要载体——纸质书籍,在以新媒体为背景的现代传媒环境下,应结合当下的时代机遇和创新的纸质书籍设计理念进行创意与表现,用以提升纸质书籍的阅读体验,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手工艺的持续传播。

1 相关概念解析

1.1 新媒体

媒体是信息传播的载体,信息通过媒体传递给接收者。传统的媒体形式有报纸、书籍、广播、电视等。新媒体是继传统媒体之后,随着科技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如网络数字媒体、电子书、电脑、智能手机等。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拥有诸多优势特点,首先在信息的存储、传输速度方面更加方便、快捷,通过网络移动终端的使用,用户可以实现实时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灵活地满足人们对于信息传达的需求;其次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信息传播方式,新媒体在信息传达上具有交互功能,例如网络媒体,既可以实时接收信息还有可以转发、评论信息,提高了受众对信息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1.2 纸质书籍设计

纸质书籍设计是指体现书的基本精神和作者的思想,并以艺术感染力帮助读者理解书籍内容的艺术形式,它以纸张为主要承印物,通过对书籍的开本、结构、形态、视觉材料、印刷、装订、策划推广等内容的设计,使之成为一个满足作者、阅读者、市场多方面需求的功能载体。一本好的纸质书籍设计能给人带来多个维度的美,这种美体现在视觉、触觉、听觉、嗅觉以及与读者之间的交互等多个层面,具体如表1。

表1 纸质书籍设计的多维性

2 传统手工艺题材的纸质书籍设计现存问题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在2021 年中国年轻人的阅读渠道中,多达50.6%的年轻人选择电子阅读,而仅30.7%的年轻人表示会选择纸质书籍阅读[2]。数字化阅读的便捷性、互动性、环保性等优势向传统纸质书籍发起了严峻的挑战。因此,了解目前传统手工艺题材的纸质书籍设计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寻求新的机遇与发展。

2.1 内容与形式不统一

市面上出版的传统手工艺题材书籍在内容层面上主要分为学术类和非学术类,学术研究类以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传承人研究以及数字化发展研究等为主;非学术类则以特色传统手工艺传承项目为主,例如对雕漆技艺、面花面塑、景泰蓝制作工艺、年画等传统技艺类、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进行趣味性介绍和科普宣传等[3]。在出版层面上对传统手工艺题材书籍的原创性、权威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的定位十分明确,但从书籍的设计层面上来看,整体设计意识相对欠缺,书籍的设计形式与书籍的内容不具备一定的统一性,未能实现传统手工艺与书籍设计上的有效联动。

2.2 信息呈现方式单一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促使传统手工艺的传播趋向于开放化、视频化、体验化、互动化等,书籍的材料介质也由纸质发展到电子介质,但是在目前出版的传统手工艺题材书籍中,仍仅以纸质材料作为阅读媒介,以静态的文字图片叙述作为书籍内容的展现方式,对于新兴的数字化技术例如视觉图像技术、动画与影视技术等的运用程度不高,信息呈现和传播方式比较单一[4]。而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大众不再只满足于静态的纸质阅读媒介,平面化、二维化的传统手工技艺内容呈现方式不能够满足新时代读者的多元化阅读需求。

2.3 阅读体验方式单一

杉浦康平曾提出 “书是将信息与视、触、听、嗅、味五感活性化的复杂宇宙”,将书籍设计从视觉向触、听、嗅觉等拓展,使书籍延伸出可读、可观、可触、可感等特点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5]。但在目前已经出版的传统手工艺题材书籍中多以视觉阅读体验为主,对于能够结合多元感官进行设计进而体现传统手工艺自身特点的纸质书籍相对较少。不同的手工艺在材质上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或者化学特性等,例如木材的温润感、玻璃的通透感、布料的织物感等,如果仅仅通过视觉阅读体验的方式不能够将手工艺所蕴含的细节、触感、特性、功能等从多个维度传达给读者。

3 新媒体视域下传统手工艺题材的纸质书籍设计策略

3.1 多元艺术表现方式提升书籍的整体性

书籍的艺术性表达指的就是书籍设计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借助独特的设计形式与设计语言表达审美趣味与文化内涵,使书籍内容与形式达到和谐统一[6]。相较于电子书,纸质书籍在书籍的形态、空间上有着更为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可以在书籍的开本、装订形式、结构、插图以及文字编排等方面进行设计,进而强调书籍内容与形式的整体性[7]。结合丰富多样的材料,并通过对书籍结构的转换,改变书脊的形态,将封面模切为各式各样的图案、并采用独特的印刷工艺、装订工艺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与形式,将纸质书籍的外部形态与传统手工艺的内容有机结合,生动、准确地传达书籍主题,突出书籍内容和形式的整体性,同时满足读者的阅读审美要求。如图1《寻绣记》以绣为线索,讲述作者找寻老绣片的故事,从书籍的外部形态看,书籍封面用一块红色的布料包裹,用绣线固定,并特意暴露出零散的线头,四处飘零的红色线头和绣线体现出一种粗犷而又质朴的味道,《寻绣记》书名三个字用绣线串联起来,书籍内页材质由软布、硬纸、透纸组成,在翻阅过程中通过触觉感受到不同材质的质感和层次感。书中章节页以不同尺寸纸张的老绣图片穿插,选择花鸟、鱼、人物等与文章内容和调性相符的老绣,使书籍兼具艺术性与功能性——既表现刺绣的特点又暗示了目录章节的结构,书中绘制一条绣线在插页中穿梭,让读者领略老绣片的美的同时带来舒适的阅读感受。再如,《遇见手拉壶》是介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手拉壶和单丛茶的生活美学图书。设计师采用裸脊的装订形式,使书籍在展开时宛如一本日历,记录潮汕人与茶壶、茶叶相伴的生活。书籍的封面采取模切工艺,将手拉壶与壶心的茶演绎为由外到内产生的不同层次的镂空图形变化,书中采用不同材质和不同色彩的纸张表现壶与茶的历史,书籍内页中穿插小拉页以展示每一种壶的不同气质。

图1 《寻绣记》

3.2 媒介融合提升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伴随着数字技术与交互技术的发展,网站论坛、动画、音视频、微信平台、H5、以及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以下简称AR)、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以下简称VR)等虚拟数字技术的出现,让以往常见的平面视觉向多维、多元、立体、互动的智能化方向发展,媒介的融合赋予了传统手工艺新的传播途径和手段,实现由单向传播到多元互动甚至是沉浸式体验,而信息的数字化对纸质书籍形态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为传统手工艺题材的纸质书籍设计开辟了新的视角[8]。因此,新媒体视角下的传统手工艺题材的纸质书籍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融媒化、立体式、智能化的设计策略,即“纸张+数字”的融合,将文字、图片等二维信息呈现方式转变为“文字+图片+视频+网站+音频等”的多维呈现。例如,在纸质书籍的适合位置中置入二维码,在二维码中植入第三方平台链接,如手工艺官方网站,或者相关手工艺作品的购买链接、手工艺课程、手工艺传授和学习的网站等,另外可以植入一些以视频为内容的二维码,以视频的形式动态呈现手工艺的工艺流程、传承发展故事等,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与手工艺相关知识。另外,还可以结合AR 技术让书中内容以更为形象、生动的形式呈现,让阅读更具创意性与生动性。因为AR 技术可以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物体等以视觉融合的方式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让观者达到一种超现实的感官体验[9]。所以在传统手工艺题材的纸质书籍中应用AR 技术,能够实现手工艺品的三维立体形象,并且读者可以建立与这个立体图像的互动关系,如旋转、分解、放大、缩小、音效等,从多个角度观察手工艺品的材质、造型、工艺、色彩等方面的细节。例如《故宫月历·2018·如花美眷》,如图2,这款月历使用AR 技术,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扫一扫月历上的绘画图像,原本静态的宫廷画面便会呈现出动态的人物和场景,同时配有背景音乐,为读者带来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体验,提升了信息的有效传播。

图2 《故宫月历·2018·如花美眷》

因此,将纸质书籍借助多媒体、以及虚拟技术,打造融合阅读形态,通过全方面、多形态、立体化的联动传播,才能真正实现读者与传统手工艺的跨平台互动,提升传统手工艺传播的有效性。

3.3 多维感官体验提升阅读的参与性

现代书籍的多维感官体验是将人的各种感官体验融入书籍设计的审美范畴,增强书籍在阅读时感官层面的丰富性,通过视觉+触觉、触觉+听觉等不同的多维感官组合,再结合文字、图形、色彩、材质等设计要素进行多个维度的传递[10]。因此,在新媒体视域下针对传统手工艺题材的纸质书籍进行设计时,可以考虑选择符合手工艺题材以及书籍整体气质的材料和印刷工艺技术,例如纤维织物、金属涂层、镭射纸张、合成橡胶、PVC 胶片、热敏感应、激光切割等,通过结合高科技材料的物理特性,如颜色、肌理、形状、空间等元素,或者是材料的化学特性例如散发独特的油墨香气,带给读者视觉、触觉、嗅觉等多重感官体验[11],引发丰富的情感体验与联想,强化读者对手工艺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认知。

例如通过对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进行视觉层面的合理设计,让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通过视觉感知书中与传统手工艺相关的信息。如在《剪纸的故事》一书中就采用了高纯度、高明度的色彩,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营造特色鲜明的剪纸艺术语言,表现剪纸独特的民族性与现代性,如图3;或者借助不同材料的质感、肌理、光泽、硬度,采取独特的工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如《琳琅:清代宫廷玻璃器》一书中,设计师将有机板材的滤色技术应用于书籍的封套,封套有正反面两种色彩,将某个颜色面的封套与书籍封面叠合,与封套色调类似的图形就会被过滤掉,从而显现出书籍封面封底中不同的玻璃器图形,从视觉上展现了流光溢彩的玻璃器,彰显书籍的主题的同时也增加了书籍阅读的参与性和趣味性,如图4。

图3 《剪纸的故事》

图4 《琳琅:清代宫廷玻璃器》

再如通过对纸张的材质、肌理的选择,大小尺寸的切割,以及印刷工艺、装订工艺的运用完成触觉层面的设计,因为触觉是五感中除视觉以外第二重要感知[12],通过对此层面的设计可以使读者拿到并阅读书籍时感受到独特的体验。由企鹅兰登出版的《企鹅手绣10 周年经典系列》世界经典名著系列,书籍通过高科技印刷工艺打造视觉和触觉体验感,将书籍的文学性与艺术性巧妙结合,封面上精美的动物、植物、人物等,都是通过浮雕工艺复刻刺绣的肌理感实现的,在封面的反面,将各种走线以及线头都完整地保留下来,当读者将书籍拿到手中时能触摸到如传统刺绣一针一线的细腻感受,如图5。

图5 《企鹅手绣10 周年经典系列》

此外,可以采用“书籍+文化创意产品”的方式提升读者在阅读时感官层面的体验性与参与性,即将书籍中的传统手工艺文化元素进行提炼整合并开发设计成为一系列可供售卖的服务或创意产品[13],为书籍赋予新的精神文化价值,调动读者的五感进行参与式互动体验,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产生更多的文化价值共鸣。如中华传统手工艺保护丛书中的《绣娘》一书,搭配了绣有象征中华民族品质的梅花真丝笔袋配套发行,《陶工》则搭配了彰显中国崇玉精神的青瓷镇纸兼笔架一同发行,让读者通过与文化创意产品的互动增加他们的多维感官阅读体验。

4 结语

传统手工艺题材的纸质书籍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出版与传统手工艺有关的专著、译著、图册等,对于延续文化的血脉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结合当下新媒体语境,通过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媒介的融合以及多维感官阅读体验,能够使传统手工艺题材的纸质书籍更具整体性、文化性、互动性,满足读者对于传统手工艺题材的纸质书籍阅读兴趣,增强书籍内容传播的有效性,提高书籍的可读性,让读者更好地在阅读中体验和感知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促进传统手工艺的活态化传承。

猜你喜欢
手工艺纸质书籍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鲁迅与“书籍代购”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