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理性,不做焦虑的父母

2023-09-20 17:45乔能俊
新班主任 2023年9期
关键词:情绪大学基因

中学高级教师,“国培计划”项目专家,乔能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被评为“荆楚好老师”“湖北省优秀教研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各地讲学、执教公开课两百多场次。现为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教科院常务副院长。

在一次家庭教育专题培训会上,有位家长听了我的报告后说:“您讲的都很有道理,但在激烈的中考和高考竞争面前,这些作用不大。”他希望我讲一讲提分的方法。

类似的情况比较多。每年中考、高考过后,我会接到许多家长的咨询电话:

“你是搞教科研的,对‘状元现象有过专门研究吗?”

“我的孩子初三毕业了,假期要不要提前学学高一的数学?”

“如今考试中的情景题增多了,你有没有这方面的教辅资料可以推荐?”

……

考试,不仅是孩子的“命根”,也成了父母的“命根”。在考试这条道路上,大家奋不顾身地一路狂奔,铿锵的脚步声也让我意难平。我甚至陷入过自我怀疑:我的教育理念会不会有问题?是否适应当下的社会现实?如果不提前学习,我的孩子将来会不会掉队?……几经思想上的折磨之后,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鸡娃”,好像是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但实际上只是为了减轻家长自身的焦虑感。

很多时候父母都是在为自己的焦虑情绪买单,比如购置学区房,报价格昂贵的培训班,组团请天价家教,等等。当然,焦虑情绪最终的归处是孩子,他们的娱乐和休息时间都用于学习备考知识与技能。当父母的焦虑情绪不可控的时候,焦虑就成了一把掷向孩子的“刀”。

在孩子学习这件事情上,父母可能要豁达一点,因为有些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不是我们想改变就能改变的,比如基因。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仇子龙认为,对于人类来说,基因是生命大戏的绝对主角,环境是配角。这似乎有悖于我们常规的认知,因为在我们看来,人的未来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塑造的,环境的作用甚至更大一些。

2018年,《自然·遗传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只要分析基因,就能粗略地预测一个人能不能上大学。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预设:基因得分高的人更聪明一些;而基因得分低的人智商逊色一些。科学家希望根据测算得出的基因分数证明基因与人们能否进入大学没有关系。但研究结果把科学家吓了一跳:研究对象的基因分数居然与他们是否接受了大学教育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与基因得分低的人相比,基因得分高的人接受大学教育的概率是前者的5倍。这项研究说明,基因不仅决定了我们的身体结构,还决定着我们的认知能力。说得更加直白一点,那就是:孩子能不能上大学,或许在孩子还是受精卵时就决定了。

这项研究几乎颠覆了主流观点,违背了人们长期信奉的“我的人生我做主”的信条。

第一次看到这项研究时,我好像被无情地泼了一盆冷水,难以接受。后来又在其他学术著作中看到类似的研究,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后,才相信它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个理论带给我的启发是:在小康生活水平线以上,只要父母关系融洽,能给孩子提供安全、稳定的情感联结,并鼓励孩子积极向上、不惧挑战,那么就已经尽到了作为父母的最大职责。至于他们能否考入重点高中、名牌大学,将来能否“成龙成凤”,就不必考虑太多,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像我这样想的父母有没有呢?有,但多半是高中学段学生的父母。许多高中生的父母跟我讲,随着学习难度进一步加大,自己的孩子大致是什么学习水平,已经基本确定了,因此他们反而不焦虑,做好后勤工作和心理疏导就行。这个时候,父母反而变得理性了。其实,回归育儿理性不应从高中开始,而是在孩子越小时越好。

可能有人要问,既然学习是受基因影响的,那么教育又有什么意义呢?我想说的是,学科学习只是教育的一个维度,如果把教育的目的与意义仅仅理解为考个好分数、上个好大学,那么说明人们的教育理念出现了偏差,对成功教育的定义过于狭隘了。

一项科学研究中,研究人员用数十万人的基因数据与他们的家庭收入做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基因与家庭收入的关联程度非常低。也就是说,事业成功与财富积累和基因没有关系。结合前面講到的,基因可能决定了我们的认知能力,但它并不能左右我们的人生。因此,父母需要深刻思考的是:对孩子的人生来说,哪些因素在他们成长之路上才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这才是育儿过程中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

〇帮助孩子学会面对失败。人生就是不断摔倒又爬起来的过程。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要让他们切身体验到,每个人都会失败,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并不可耻。只要我们能从失败中进行自我反思,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最可贵的学习与进步。

〇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一种“我能行”的信念。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的信念系统是人类动机、幸福和个人成就的基础。除非人们相信通过自己的行动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否则没有什么力量能够促使人们去面对困难并坚持不懈。孩子年龄越小,“我能行”的信念越容易建立,反之则比较困难。

〇帮助孩子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很多人都认为,理性思考能力是人类最高级的心智能力,却不知道情绪对我们的思维方式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心智能力中,情商与智商同等重要。如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这需要我们和孩子共同去探索。

责任编辑  陈建军

猜你喜欢
情绪大学基因
“留白”是个大学问
Frog whisperer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