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节日更有魅力

2023-09-20 04:22程红
新班主任 2023年9期
关键词:祈福父亲节母亲节

程红

清明节前夕,我让孩子们自行了解清明节的来历与习俗,以便在主题班会上讨论交流。第二天课间,我听到了两个孩子的对话——

甲:程老师让我了解清明节的来历与习俗。我回家问妈妈,妈妈说不知道;问爸爸,爸爸说不清楚;爷爷奶奶说,就是带全家去上坟。我只好找“度娘”了。

乙:是啊,我上坟时看到的都是点香磕头的场面,既老套又不好玩。

孩子的对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小学生往往只看到各类节日的表面形式,对节日的文化内涵了解甚少。这也是小孩子喜欢过热闹的圣诞节、春节,而不喜欢过清明节、重阳节的原因。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节日文化的教育呢?

内涵:为有源头活水来

很多孩子不喜欢过某些传统节日,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我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核心内涵进行了概括和提炼,如下表。

[节日 核心内涵 节日 核心内涵 春节 除旧迎新?消灾祈福 元宵节 欢乐祥和?团圆平安 清明节 敦亲睦族?慎终追远 端午节 民族精神?眷念家国 七夕节 忠贞不渝?勤劳智慧 中秋节 团聚?团圆 重阳节 辟邪?祈福增寿 ]

以端午节为例,怎么让一年级的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呢?我结合课文《端午粽》的学习,围绕课文最后一句话“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声情并茂地给孩子们讲述屈原的故事,激起孩子们对其崇高人格的仰慕。端午节前夕,我还召开了主题班会,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端午习俗,感受节日中的民族文化。

形式:总把新桃换旧符

部分传统节日对中小学生缺乏吸引力,可能是因为这些传统节日大多起源于农业文明,与祭祖、驱鬼、祈福等密不可分。这种文化渊源也使得节日气氛中缺少活泼浪漫的色彩,与现代社会人追求精神愉悦有些不协调。

因此,我们应顺应时代变化,凸显传统节日文化中活泼有趣的一面。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在端午节开展绘蛋、撞蛋活动。

绘蛋:让孩子们在蛋壳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并向伙伴介绍,然后和小伙伴互相交换,感受节日与艺术结合的魅力。

撞蛋:端午期间,举行家庭撞蛋比赛,选出一个“蛋王”参加班级撞蛋比赛。活动后,大家就着学校的午餐吃掉咸蛋。在游戏中,孩子们感受着传统节日带来的快乐。

拓展:东风夜放花千树

除了传统节日,很多国际节日也蕴涵着丰富的德育价值。比如母亲节、父亲节的文化内涵,和我们传统文化中“孝”的精神是一致的。我们可以把这样的节日作为教育载体,在传统节日之外拓展更多的德育资源。

母亲节时,我在博览课上带着学生共读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并让孩子创作绘本,作为礼物送给母亲。父亲节时,我让孩子们开动脑筋,用艺术课上所学的技能为父亲制作礼物。有的孩子用粘土捏出爸爸的形象,有的孩子拿起彩笔画出和爸爸相处的开心时刻,有的孩子拿起剪刀剪出一串串的愛心……节日后,不少爸爸在家校本上写下了感动的留言。

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德育活动,才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节日所蕴涵的人文、历史知识,节日文化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小学)

责任编辑  陈建军

猜你喜欢
祈福父亲节母亲节
摸马祈福
祈福
过父亲节等
不一样的母亲节
母亲节
《父亲节》等
母亲节
为飞行祈福
点亮母亲节
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