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小手”高举到底

2023-09-20 04:22何国荣
新班主任 2023年9期
关键词:萱萱西西小手

何国荣

情景再现

西西上课听讲很认真,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也很踊跃,每次老师话音刚落,西西就迫不及待地举手要回答问题,且经常有精彩表现。

不过,班上有45名学生,不能次次都点西西回答问题。所以,老师经常一整节课都不点西西回答问题,这让西西很伤心,也很沮丧。

作为班主任,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案例中的西西听讲认真、积极思考、发言踊跃、表达精彩,却因为班级人数众多,常常一节课得不到发言机会,因此伤心失落,甚至举手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心理学研究指出,课堂上有3种发生作用的学习需要,其中之一就是“被赏识的需要”。学生举手后一直不被教师提问,会认为是教师不关注自己,不喜欢自己。也就是说,西西伤心失落是“被赏识的需要”没得到满足。作为班主任,怎样处理“西西现象”,让他们智慧的小手高举到底呢?

赏识学生,传递信任与期待

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是认真听讲后积极思考的表现,是急于表达的渴望,是获得赞赏的途径。然而,为顾及各层次的学生,“西西们”被点到的次数较少。在课堂上,我通过赏识他们来传递信任与期待,尽管被点名发言的次数少也能让他们得到赞赏,获得心理满足,保持举手的热情。

1. 肯定相似想法

课堂上,我兴致勃勃地提问:“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一时间,小手如林,我请起一名学生。随着这名学生站起来,一批竖着的小手无可奈何地倒下去:“唉,又没喊我!”在这名学生回答完后,更多学生一脸沮丧:“唉,把我的想法说了!”我立即询问:“想法一样的同学请举手!”原本无精打采的小手又像喝足了水的秧苗一样立了起来。我对他们竖起大拇指:“你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请为自己鼓掌!”

当一名学生的回答代表了大部分举手学生的想法后,教师便不会再找其他学生回答,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就少了一份展示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举手的积极性就会变弱。如果教师给他们一个集体展示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想法,使他们的努力被看见、观点被肯定,他们的心理也会得到满足,便不会有放弃举手的想法了。

2. 培养“智慧小手”

课堂上“西西们”思考问题全面而独特,如果让他们先回答问题,就相当于把答案呈现出来,使其他学生没有思考空间。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在最后请他们发言。如果“西西们”心理不够强大,也许在教师还没有邀请他们时,他们就没兴趣再举手了。教师如果让他们认识到怎样举手才是智慧的,并赞赏其为“智慧小手”,也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阅读推进课上,我提问后,同学们一个个踊跃举手,回答得到肯定后又满足地坐下。“智多星”丞丞早就按捺不住,半立着身子,竖直了胳膊,对着我急切又小声地叫着:“我!我!我!”我微笑着朝他走过去,一手握住他的小手,一手轻轻地按下他的肩膀:“我最欣赏的是‘智慧小手。一种是你的想法一说,就能让其他小手全部放下;另一种是,不管别人怎么说,你还能举手表达自己最独特的想法!所以,不要怕老师没有立刻请你回答问题,那是老师在培养‘智慧小手!”至此,丞丞得到比展示答案更高层次的心理满足,不再急迫,端正地举着小手。

3. 给予高度赞赏

虽然请“西西们”回答问题的次数较少,但只要“西西们”回答了问题,教师及时给予高度赞赏,也能让“西西们”以后能愉悦地举手。

口语交际课上,我一提问,其他学生都还在静静地思考,宸宸的小手又像旗杆一样竖了起来,我没有立即请他回答,只是满眼赞赏地对他点点头。宸宸也点点头,自信地举着手,眼里没有了迫不及待。等同学们陆续举手发言后,宸宸的小手依然举着,我请他发言,他侃侃而谈,有条有理,同学们给他热烈的掌声。我也及时赞赏:“我很欣赏你精彩的解答,我还欣赏你一直举到最后的智慧,我更欣赏你肯把机会留给更多同学的大气!”听到我的赞赏,宸宸的眼里又多了一份自信和大度。

沟通家长,教给方法与话术

有的“西西”会把自己的伤心、沮丧跟家长交流,于是,家长给教师发信息,请求多关注孩子。家长求助行为背后也是担心:老师是否真的不关注、不喜欢我家孩子呢?孩子不开心了,我怎么让孩子开心起来?我常常通过与家长有效沟通,教其方法与话术,让家长成为疏通儿童心理的有力帮手。

1. 汇报表现,共情家长

这天,我收到萱萱妈妈的信息:“何老师,今天萱萱回家有点不开心,说老师不喊她回答问题。我告诉她,班上那么多同学,不见得每节课都能叫她,只要思维跟着老师走就好了。但孩子心里还是有点不舒畅,麻烦老师关注。”收到信息后,我马上给萱萱妈妈回复:“听到萱萱说她不被老师请发言而不开心,您有些担心,担心孩子不受老师重视,也担心孩子不愿再举手,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这个担心我理解,但是是多余的,其实,即使不请孩子回答问题,老师也都一直关注着孩子。萱萱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的提问,踊跃举手发言,真是我们班的‘智多星!她每次发言几乎都是教科书式的,精辟又精彩!老师都特别喜欢她呢!”萱萱妈妈回复:“谢谢老师!”

2. 教给方法,指导家长

想到萱萱妈妈回应萱萱的话,只有解释和要求,没有共情和安抚。事实上,解决情绪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于是,我教给她疏导孩子的方法:“如果萱萱再跟您表达自己的失望和沮丧,麻烦您先共情孩子,表达对她心情的理解,可以跟孩子说,妈妈能体会你的感受,要是老师喊你起来回答,而且答案是正确的,你肯定就特别开心对吧!然后交流對老师不喊她回答问题的看法,仔细倾听孩子的想法后再表达您的想法。可以把我的反馈说给孩子听,让孩子明白老师最后请她发言或是没请她发言反而是欣赏她、相信她,是期待她最后一鸣惊人!最后,您还得再和孩子讨论以后上课该怎么办,然后引导她明白,哪怕不用语言,只用高举的小手也能表达自己的智慧!”

3. 借助班群,影响家长

萱萱妈妈连连感谢,趁此机会,我表达了希望:“像萱萱这样的问题,也许其他小朋友也会遇到,但很多家长不知道怎样处理。您能不能把与萱萱的沟通记录下来,然后共享到我们班群的‘父母讲堂,让家长都能学习遇到类似情况和孩子智慧沟通的方法。”萱萱妈妈欣然应允。她的共享赢得了很多家长点赞。

召开班会,互吐真心与想法

要成功,先沟通。在班级这个相互影响的生命场,班会是促进师生互相沟通的最佳方式。为了避免“西西现象”漫延,我会开一个“让智慧的小手高举到底”的微班会,对“老师未喊我发言”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师生之间互相吐露真心、交流想法,最后达成共识。

1. 明确回答问题的目的

首先,我在微班会上引导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让老师知道我在认真听讲,在认真思考问题。”“交流我对问题的看法,与同学的思维产生碰撞。”“证明我的思维跟着老师走,说明我上课没有开小差。”“说明这个问题我懂了,我会了。”最后,大家一致认为:上课举手回答问题是认真听讲的表现,是与同學交流思想的需要,也是获得建议与肯定的途径。

2. 交流回答问题的感受

接着,我继续引导学生看见自己的内心:“同学们常常举手回答问题,可全班四五十个同学,有时能请到你,有时不能请到你,你是什么感受呢?”“喊到我了,我很开心,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答案,特别是得到老师的表扬,更是非常开心!”“很简单的问题我十拿九稳,结果老师喊了别人,我会有点小失落。有点难的问题我的答案模棱两可,就担心老师找我回答,怕回答不好,同学笑话,老师怀疑我的能力。”“同学说出了我的想法或答案,我会感到遗憾。毕竟我丧失了一次表现的机会。”“有时候我一直举,举到没同学举手了,老师再让我回答问题,我特别高兴,特别有成就感。如果到最后都没能回答,我有点失望。”“没喊我回答时,我就听其他同学发言,有时还能让我受到启发。”……

3. 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我吐露点名发言的良苦用心:“同学们的心情老师都感同身受,你们的开心、高兴、成就感,你们的失落和遗憾我都接收到了。在课堂上,老师常常以是否积极举手来判断你是否认真听讲,以问题的难易来衡量该请哪个同学回答问题。比如,简单的复习巩固字词,我多数会请字词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过关;谈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我可能会请平时不够大胆而这回却勇敢举手的同学来交流;而大家公认的难题,我一般会请‘智多星来挑战。不管老师是否请你回答问题,你在老师的心里都是最重要的。”

“尽管这样,老师不喊我回答问题我还是有点不开心,怎么办?”心直口快的天天冒出一句话。“这正是我想问的,除了老师的努力,同学们也要学会调节情绪。”有过此类经历的萱萱接过话:“需要帮助的同学回答后,为他的进步点赞;同学表达了和自己一样的想法,就在心里为自己点赞;有挑战性的问题,我就告诉自己,老师在期待我最后的精彩!要举‘智慧小手就不能玻璃心!”她的回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我也高兴地说:“萱萱的办法真好!老师暂时不请你回答,是相信,相信这个知识点你会;是期待,期待在别人都不会的时候你能一鸣惊人!请与不请都是爱,让我们一起把智慧的小手高举到底!”

教育的本质就是沟通,给足学生心理营养。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作为班主任,我们要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不要为学生的发展着急。让我们做学生心理发展的支持者,让“智慧小手”高举到底!(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宋玉小学)

猜你喜欢
萱萱西西小手
我家的多肉
大手牵小手
种子西西的烦恼
你的脸像水蜜桃
大手牵小手 平安伴我走
愚蠢的代价
误会了怎么办
大手牵小手 快乐一起走
百万大手牵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