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治疗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3-09-20 11:55雷全国王佳丽黄小刚谢增丁
大医生 2023年17期
关键词:生存率直肠癌出血量

雷全国,王佳丽,黄小刚,谢增丁*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普外科;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麻醉科,新疆 五家渠 831300)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肝脏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部分结直肠癌患者首诊时可发现肝脏转移,称为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2]。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分为两种,一种是分期手术,即先治疗一部分,治疗到一定程度后再切除另一部分;另一种是同期手术切除治疗,即同期对两个部位进行手术,两种手术方式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3]。但是,目前对于同期和分期手术操作还存在争议,认为与分期手术治疗相比,同期手术对患者身体创伤大,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4]。但随着微创技术越来越成熟,腹腔镜手术、微波消融术、射频消融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显著降低了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与分期手术治疗相比,同期手术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5]。本研究探讨同期手术和分期手术治疗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效果,以期为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收治的70例行手术治疗的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7.83±12.37)岁;BMI 22.12~28.34 kg/m2,平均BMI(24.86±1.65)kg/m2;基础疾病:高血压5例,糖尿病3例,高血脂2例;术前癌胚抗原(CEA):25.85~53.98 ng/mL,平均术前CEA(39.87±8.88)ng/mL;原发病灶:结肠20例,直肠15例;原发灶分化程度:低分化6例,中/高分化29例;原发灶T分期[6]:T2 3例,T3 4例,T4 28例;原发灶N分期[6]:N0 6例,N1~N2 29例;肝转移灶数目:1个18例,2~3个8例,>3个9例;肝转移灶分布:左半肝17例,右半肝11例,全肝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8.15±12.61)岁;BMI 21.37~28.29 kg/m2,平均BMI(24.54±1.76)kg/m2;基础疾病:高血压6例,糖尿病3例,高血脂3例;术前CEA 25.48~54.85 ng/mL,平均术前CEA(39.53±9.29)ng/mL;原发病灶:结肠17例,直肠18例;原发灶分化程度:低分化8例,中/高分化27例;原发灶T分期:T2 5例,T3 3例,T4 27例;原发灶N分期:N0 7例,N1~N2 28例;肝转移灶数目:1个16例,2~3个9例,>3个10例;肝转移灶分布:左半肝16例,右半肝10例,全肝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术前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7],且可行手术切除;②手术治疗前肝功能良好;③无肝外其他器官转移。排除标准:①伴有不能切除的肝转移;②既往接受肝射频消融或肝脏手术者;③原发灶无法根治性切除;④伴有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者;⑤伴有严重并发症者;⑥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史托斯,型号:26003AA)根治性手术。结直肠癌根据根治原则进行根治切除术切除,肝转移采用楔形、肝段、半肝或半肝以上切除,保证至少1 mm以上切缘。分期手术治疗患者结直肠病灶切除后1个月内给予化疗,结直肠癌手术结束间隔2~5个月内行肝转移切除术。同期手术治疗实施结直肠病灶和肝转移病灶同期切除,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常规化疗。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结直肠癌和肝转移手术方式。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量采用称重法测量。③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切口感染、术后出血、腹腔感染及肠梗阻。并发症总发生率=各项并发症发生例数之和/总例数×100%。④比较两组患者 1年生存率和 1 年无瘤生存率。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采用电话或到访等方式进行随访,每3个月随访1次,观察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和1年无瘤生存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结直肠癌和肝转移手术方式比较 两组患者结直肠癌手术方式和肝转移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结直肠癌和肝转移手术方式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35223.78±61.9715.75±3.56376.95±121.49对照组35427.96±84.3118.42±4.14546.97±153.16 t值11.5432.8935.145 P值<0.05<0.05<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和1年无瘤生存率比较 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和1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和1年无瘤生存率比较[例(%)]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四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和第五大癌症死亡原因[8]。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约15%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初诊时有肝脏损害(同步转移)[9]。虽然全身治疗已经取得了进展,但手术仍然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10]。同时,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方式有分期手术和同期手术两种,分期手术为先切除结直肠病灶,再切除肝转移灶;同期手术为同期切除结直肠病灶和肝转移病灶,虽然两种方式对患者预后均有显著疗效,但对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争议[11]。近年来,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相关研究显示,分期手术治疗与同期手术治疗后疗效及生存率相似[12]。且同期手术具有安全性高、损伤小、治疗费用低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13]。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结直肠癌和肝转移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同期手术和分期手术采用的切除术相似。本研究还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可能是由于分期手术是先肠后肝的分阶段手术方式,治疗肝脏转移灶前进行辅助性化疗,局部反应明显,从而增加肝转移灶切除术的难度。相关研究显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同期手术治疗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低于分期手术治疗患者,可与本研究结果佐证[14]。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有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可能是由于同期手术切除时切口较大,增加感染概率,且与肠道菌群污染有关;对照组有3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可能是由于分期手术需进行两次麻醉,且卧床时间较同期手术时间长,从而增加肺部感染概率。相关研究显示,分期手术和同期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本研究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 1 年生存率和 1 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手术方式远期疗效相似。因此,综合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在医疗技术成熟的医院及充分了解和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可选择同期手术切除方式治疗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但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短,因此后续应扩大研究样本量,采用多中心研究,并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同期手术和分期手术治疗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年生存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相当,且同期手术治疗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分期手术短,术中出血量少。

猜你喜欢
生存率直肠癌出血量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