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坝三人行

2023-09-21 14:02毛建忠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2期
关键词:上坝校门学区

毛建忠

秋学三人行,必有我良师。

百年耕读桑陌,枝茂自成蹊。

麦熟园丁痴望,俊彦中流击掌,师道当如为。

漫漫离骚路,盈泪闭门时。

转楼室,听闲思,意迟归。

有叹有憾,累月流彩不忘期。

书朗鸡鸣相伴,初小苔花舒卷,只忆满芳菲。

上下携秋日,行远更牵衣。

—《水调歌头·下坝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022年9月1日,正值开学之际,我邀杨建新老师、军华去乡下,与一所久违的学校告别。

“上坝的下坝”,这是一句上坝人的口头禅,意思是下坝学校的名气比上坝学校的名气大多了。上坝是一个大乡镇,下坝则是辖内的一个行政村。下坝学校,据考建于1921年,与党同龄,百年砥砺,才俊代出。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北银达,南下坝”,下坝村学校因教学质量高培养了一批批佼佼学子,而闻名遐迩。我的兄弟建兵也在这所学校赶过潮,但不能苦其心志,也是未上竿头。

时代大潮,潮起潮落。这个秋天,下坝学校将撤并于上坝中心小学,成为区内最后一所被撤并的村小。我们三人都曾在上坝工作多年,此行我们寻的不是曾经自己的付出,而是师道,“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有心里寄意的善。

从312国道茅福路口向南,沿着一条柏油马路,三里路不到,一排排杨树掩映的下坝学校便到了。校园前后被村居和田野环抱,狗吠声、鸡鸣声,此起彼伏,学校门前,一群绵羊沿着树沟边啃着绿草,两头牛悠闲地踱着步,一切都是如此安静,与前些年人未至而学校喧闹声已至耳廓,大相径庭。

学校今非昔比,校门开阔,教学楼维护崭新,幼儿园温馨可人,食堂明厨亮灶,学生公寓干净整洁,办学设施一应俱全,这些都是近些年新建或改造的。校园里,一簇簇芍药、月季花争奇斗艳,芳香四溢,与墙上的文化氛围融为一体。虽然校园里没有学生,但处处干净整洁,树沟里、花圃里,没有多余的杂草—杂草已经被老校长张志金清理干净了。“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谁能洞彻那满脸风霜褶子的脸和不太灵便的病腿,这是一个秉性耿直的老实人,是一个一辈子扎根农村教育的实至名归的园丁。

“丈夫重知己,万里同一乡。”我从北乡来,当时,人们戏说上坝是个玉石街,水泼不进。我要打开工作局面自然需要志同道合者,而张志金当时就是光辉小学的校长。第一次踏进光辉小学,校舍是土坯砖混结构,地面也未完全硬化,但校园内的每一处都一尘不染,窗明几净,花坛里的大丽花开得姹紫嫣红,很是招眼。学校都是老同志,但教学认真细致,精神状态非常好。见微知著,在治校管理上,通过初次聊天,我认定这是一位有思想、有见地、有担当的好校长,在群众关系处理上也很有一套智慧。于是,在2003年秋季开校时,下坝学校移交学区管理,学区调配他到了下坝学校担任校长,一干就是近二十年。“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因工作关系,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乐在相知心,在我的心里,他是一个谦和宽厚的兄长。

下坝学校曾经的辉煌与我无关,但我懂得尊重,从我作为学区主任的第一天就懂得,尊重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位奉献者。我第一次参加下坝学校的“六一”活动,礼堂里热闹非凡,每一个节目都是老师和学生们自编自导的,虽动作欠佳,但学生们脸上透着满满的自信和阳光,那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我在上坝工作的八年里,下坝学校和上坝学校的中考成绩基本持平,要知道,上坝学校当时处于上升期,下坝学校基本稳定。

百年校门徐徐关,双鬓如雪染春花。从教有道,育人无私,一个有故事记忆的校园一定是养德、启智、健体,这六个字也是下坝学校的校训,也是师道传承的根,只要用心培土浇灌,就一定枝繁果硕。抬头在正午的逆光中,这六个红色大字在中间礼堂顶上很是耀眼。回首处,校门一侧的三行话格外醒目:想着家长嘱咐的,记住老师强调的,完成今天该做的。每一个字都是如此朴实无华,也是如此沉甸甸,淘沥金石,更彰显师道。這份尊重里,有尊重人的教育,有育人的传统,也有师者的精神,直到现在,乃至以后。

前路迢迢,下坝并入上坝,下坝并没有消失,而是上下携手,未来可期。回来后,我感慨良久,赋词及文致敬那些百年呕心沥血的贤师和奋进有为的学子们。

猜你喜欢
上坝校门学区
上坝问茶
加强乡镇学区建设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风雨中陪考
国内“奇葩”大学校门盘点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浦仪公路上坝大桥分离式钢箱梁设计
Measuring air traffic complexity based on small samples
学区房
别让校门隔开知识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