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

2023-09-22 14:23刘丽莎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实现途径问题分析立德树人

刘丽莎

摘要: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关键问题。然而,我国的德育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是关乎我国在新时代能否获得稳健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百年基业的重要一环。文章基于我国德育的问题,提出四条落实途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问题分析;实现途径

一、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

(一)何为“立德”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从文字结构方面来看,“立德”可以被理解为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德”衍生出两方面含义:一是自身的人格、道德,包括信用、仁义的美德与规范;二是对外在言行遵循自己的操守、品德,遵守社会规范。

(二)何为“树人”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树人”不是简单的培植过程,还需使人能够建功立业。换言之,“树人”是要把人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培育成才。

“立德”与“树人”之间是递进性关系,“立德”是途径、基础和保障,“树人”是要达到的全面性目标或总体目标,二者互为辩证,互为依存,不可分割。

二、立德树人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方面的引领作用,努力引导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正确的思想和价值理念。然而,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的德育工作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如国外的文化、舆论、思想导向等。只有重视国内外的德育情况,总结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自身实际,我国的德育工作才能更上一层楼。

(一)国外德育发展现状

1993年,美国成立“重视品质同盟会”,该同盟会致力于研究培养青少年的信赖、责任、敬重、公平、关怀和公德等意识;1970年,法国把德育基本精神确立为要使学生“形成生活的主体”,使学生产生一种把学校看成是一个“生活共同体”的意识。少年强则国强,各国为了青少年的发展做出的努力,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二)国内德育发展现状

教育部在2020年公布的报告显示,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认为自己需要补充法律、心理健康、地理、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88.5%的四年级学生与78%的八年级学生对自己和家长的关系感到满意,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最关注的是自己的学习情况,最希望家长关注的是自己的身体健康、兴趣爱好和特长。超过80%的四年级和八年级教师每周会主动与家长沟通一次及以上。由此可见,我国德育工作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师的素养还有待多样发展,二是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尚未完善。

三、立德树人的基本内容

(一)立德的必要组成部分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核心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德”,集中体现在每个个体身上并汇聚成“大德”,是国家、民族乃至社会精神追求的结晶。

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我国国情之上,是中国人民千年来对美好生活的希冀的凝练,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我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公共场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图片、音像制品是通过隐性途径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宽了德育内容的范围,使其不再局限于个人,而是延伸至社会和国家层面。

2.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补充

世界民族之林之所以能充满生机,其缘由在于各个国家、民族有自身的独特性和独立性。中国是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但也曾因各种原因,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黯然失色。

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孝道等元素都有可取之处,我们应该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挑选和汲取。近年的“汉服热”是对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好例子,古人的服饰运用于如今的社会有不合时宜的地方,但这并不妨碍汉服文化功能的发挥。年轻人通过深入学习汉服文化来了解各朝代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深化传统文化学习,厚植爱国情怀。

因此,要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应在德育过程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补充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德树人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为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助力。

(二)树人的方向

要想建立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教育事业,教育部门应该明确立德树人的导向。“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当前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也为立德树人的实现指明了方向。过去,教师不清楚应该培育什么样的人才,只知道日复一日地把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不管学生能否理解。

四、立德树人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立德树人的理解不够透彻

立德树人既强调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又强调道德行为。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基本上是通过思政课堂传授道德认知层面的知识,使学生获得道德認知,但是没有明确学生要形成道德行为的要求。以张峰峰等学者在2022年的研究报告为例,他指出“爱国情感”排在农村中小学生道德情感中较末的位置,且低于平均值2.62%,“守规则行为”水平也排在道德行为中最末的位置,且低于平均值6.53%。可见,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仅停留在爱国观念和爱国情感上,忽视了爱国行为的培养。

(二)教与学关系未得到有效调整

部分改革尚未涉及课堂深层结构和深层教学关系的调整,未从根本上实现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合作探究、研讨等学习方式已进入课堂,但往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当前的课堂教学方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以听讲、记录的形式学习,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也不清楚学生具体的德育情况,德育工作只能流于形式。

(三)教育评价问题凸显

当前,教育评价重视知识轻视能力、强调结果忽视过程、倚重量评忽略质评。部分学科评价难度较大,德育效果难以量化等问题依旧存在。德育效果可以通过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展现,也可以通过社会反馈、校风校貌等方面进行评价。因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效果不能简单通过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估,而应结合质性评价进行。

五、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

(一)明确育人原则

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明确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与内在要求,厘清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充分体现国家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特征。在紧靠立德树人基本要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贯彻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立德树人的长期育人机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二)转变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要深化课程教学的转变,从根本上调整教与学的关系,摆脱课堂的“捆绑式”文化,还要适当放下权威,主动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空间,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和发展。

(三)改进教学评价

1.评价对象兼顾全面性与差异性

立德树人指向的培养对象是人,因此,教师应了解全体学生,对每个学生予以评价。一个学生需要培养的素质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特点不同,学业状态和学习结果也各有不同,教师应结合学生个人的特点给予评价。

2.评价手段具有情境性和穿透性

学生的学习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生,所以评价应该在课堂学习的情境和真实的问题解决情境中进行,在评价学生学习结果时,还要在情境中评价学生的态度、方法等。评价手段的穿透性是以评价为依托,诊断学生内在的学习品质,注意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变化。

3.评价内容具有综合性和指向性

综合性主要是围绕学习内容展开,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指向性需要教师有更加明确的评价标准,可以精准指向学生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发展,便于后续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

(四)多主体协同育人

1.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

在学校内部,思政课程就是把思政工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方式,即课程思政。因此,学校应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同时积极开展校园德育文化建设和社团组织活动,实现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家庭的力量有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落实

近年来,家长学校、家长课堂、家长讲师活动等新颖的词汇频繁登上国内教育界的热搜。以家长讲师活动为例,学校领导从众多学生的家长中邀请具有代表性职业的家长,到学校为学生进行演讲,向学生介绍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特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该职业,做出理性的选科判断。同时,学校应该对家庭教育给予指导。以珠海市第二中学的家长课堂为例,副校长徐汝成主持开展家长课堂,并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伍新春教授以“家·父母成长·孩子幸福”为主题开设讲座,从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等角度分析家庭教育的方向,生动地解释了家庭中协同教养的意义。

3.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全环境立德树人

社会机构、舆论等会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施。以山东省济南市槐荫中学为例,该校在自主办学的同时,主动与社会、家庭联系沟通,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完善育人体系。同时,该校引进家长委员会、山东省家庭教育中心、老龄委、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等社会机构参与学校治理,组建济南槐荫中学家、校、社共建共育委员会,有效地推进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社区、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教育资源,也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助力,为学生成长提供校外教育支持。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艰辛道路,笔者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界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研究会越来越深入,各界也会加入其中,形成更加紧密的协同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四年[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管仲.管子·权修[M].北京:中华书局,2019.

[3]伊新国.后现代主义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0.

[4]王瑞苏.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杨璐洁,王婷.探究日本校园暴力及其原因[J].考试周刊,2017(98).

[6]张峰峰,曾庆芳,李占彪.农村中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德育建议:基于16174名中小学生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2(3).

猜你喜欢
实现途径问题分析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浅析我国公立医院在新医改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和实现途径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评估准则国际化的路径探索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