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023-09-23 18:14徐巧珍
关键词:小叔事例选材

徐巧珍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读写结合,双向促进。部编教材的写作板块与阅读板块联系紧密,为实施读写结合教学夯实了基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教师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而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法,可以助力学生不断提升写作能力。本文借助生动真实的教学案例,深入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具体策略,让学生妙笔生花,写出精彩文章。

一、意在笔先:利用读写结合,指导学生立意

1.定位文本的主题

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立意。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中心、主旨。小学生初次接触作文,往往忽略了立意的重要性,只是简单地叙述事件,导致整篇文章如同流水账。为了帮助学生学会立意,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题,也就是明确文章的核心内容,知道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笔下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征和特质。

例如,《慈母情深》一文通过展现母亲在极其困难的生活条件下,依然支持“我”读课外书的故事,展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慈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感恩。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要求学生重点关注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核心主题的,从而掌握文章主题的确定方法。比如,教师提供的作文主题是“我对母亲的爱”,面对这样的题目,学生需要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我爱母亲的原因”。学生的回答主要有:母亲温柔善良、母亲勤俭持家、母亲正直乐观。那么这篇作文就可以围绕母亲的这三个核心特征列举相关事例,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这样的构思紧扣主题,观点明确。由此可见,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主题,并从作者的写作方法中获得启示,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作文中,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文本主题的解读,让学生的读写能力同步提升。

2.明确写作方向

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学生在面对一篇文本时,都需要明确写作目的,也就是明确文本说明的道理、揭露的内容、赞扬的对象或抒发的情感。文章有了明确的中心,才能让读者在阅读后受到启示和教育。分析作文发现大多数小学生提笔写作时往往随心所欲,没有明确的目的,导致写出来的作文杂乱无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写作方向,也就是帮助学生定位写作目的,只有完成这一步,才能为合理选材、结构设计和语言表达夯实基础。

例如,《将相和》一文主要涉及两个历史人物,分别是蔺相如和廉颇,作者用“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塑造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个性品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作者列举的生动事例,并以此                     为基础提炼人物的个性品质,同时思考作者是如何集中表现这些个性品质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定位写作方向,比如塑造某个人物时,学生需要从人物的众多精神品质中选取最显著、最突出的精神,并借助相应的生动事迹展现人物的这一特质。举个例子,有的学生想要表现教师的爱岗敬业,需要列举有关“爱岗敬业”的生动事迹,比如教师对待学生公平公正,不会因为成绩歧视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后进生。学生明确了写作目的,才能有的放矢地选材和构思。

二、“材”为根基:利用读写结合,指导学生选材

1.围绕写作意图选材

除了明确的写作目的、清晰的主题,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掌握选材的方法。对很多小学生来说,写作的一大难点在于选材,而选材是否精当将影响整篇作文的质量。为了帮助小学生合理选材,教师不妨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示范,引导学生根据写作意图,紧扣作文主题选材,这样学生选择的素材才能为主旨服务,从而使文章详略得当。

例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作者的选材上。读完课文,教师让学生概括作者选取的四个事例,想一想这些事例有哪些特点。学生通过阅读,发现这四个事例非常生活化,而且从不同侧面展现了鲁迅先生的美好品质。比如,“救助车夫”一事展现了鲁迅先生善于换位思考、能够为他人考虑的个性品质;“笑谈碰壁”一事体现了鲁迅先生乐观积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个性特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意识到选材需要根据写作目的进行,比如想要塑造人物,就需要选择能展现人物个性品质的典型事迹,这样的选材才是合理、精当的。掌握了这一选材思路以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随堂练笔,要求学生选择身边的某个人,用书面的方式为其“画像”,力求彰显人物的个性品质。有的学生想要描写清洁工,目的是展现清洁工的勤劳朴实、认真敬业,因此教师要求学生选择能够展现这一人物特质的生动事例。思考以后,學生选择的事例是清洁工每天起早贪黑清扫街道,不仅任劳任怨,而且认真负责。这样选材,才能契合作文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选择真实、典型的材料

很多小学生由于没有生动的材料,因此习惯于从作文大全里摘抄,或者干脆胡编乱造。比如,提到好人好事,就写“在马路上捡钱交给警察叔叔”;提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就写“自己生病,父母守了自己一夜”。这样作文怎么可能写好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的选材是从哪些角度进行的”“这些材料具有怎样的特点”“该如何从生活中选取适宜的材料”等问题。

例如,学习《父爱之舟》,教师可以就这篇文章进行选材说明。这是一篇情感细腻、语言真挚的文章,作者用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表现了父子之间的亲情。比如文中提到“我”不管是考试还是入学,父亲都会和姑爹一同利用小渔船送“我”。夜间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流摇橹,在不摇橹的时候,父亲就会替“我”缝补棉被。此处有个细节值得注意,父亲之所以需要缝补棉被,是因为“我”的母亲长期卧病在床,没有办法替“我”准备行装,于是作为父亲的他主动承担了这个责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作者选取的事例是细微的、真实的,读者易于接受,感同身受。因此,教师告诉学生,真情实感是一篇文章吸引读者的重要元素,学生需要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瞬间中获取真实的素材。比如,教师设计了一个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写“我的家人”,可任选一位家庭成员。为了顺利完成作文,教师要求学生先用5分钟的时间想一想自己与某位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有学生提到自己的小叔,平时他们总是拌嘴,他也很嫌弃小叔,认为他自私。有一天他吃坏了肚子,父母又出去了,只有小叔在家。当时天已经很晚了,但是小叔依然背着他出去看病。他趴在小叔的背上,听到小叔疲惫的喘息声,第一次感觉到小叔对自己的关心。这样生动、典型的事例不仅可以彰显小叔对“我’的关爱,也可以触动读者。

三、“脉”是核心:利用读写结合,指导学生安排结构

1.把握文本线索,学习表达顺序

解决了“立意”“选材”这两个问题,教师还需要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文本的结构特点。对此,教师需要利用读文环节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作文者的表达顺序。这样的教学既能实现“读”的目标,还能在无形中渗透“写”的思维,使读写结合落在实处。

例如,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核心内容,梳理文章的结构。通过阅读,学生认识到本文主要叙述了李大钊被捕的经过,作者根据“被捕前”“被捕时”以及“被害后”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介绍了发生在李大钊身上的事。在学生梳理了本文的表达顺序以后,教师设计了作文题目“难忘的一件事”,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运用这些方法,写出具体的结构安排。比如,有的学生想要写一次参加运动会的经历,当时自己的脚扭伤了,同学小兰及时伸出援手,精心照顾自己。在明确这一核心目标后,教师引导学生试着列小提纲,写出具体的结构安排:(1)参加运动会时,“我”不小心扭伤了脚。(2)小兰同学悉心照顾“我”,将“我”从操场扶到教室,给“我”的脚喷药、按摩,在“我”的疼痛缓解后,小兰又帮“我”向老师请假,还小心翼翼地搀扶“我”回家。(3)“我”痊愈以后,请她到家里吃饭。通过这样的读写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结构设计思路。

2.根据段式特征,学习构段方式

“言之有序”对写作来说极为紧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文本的段式结构,把握构段的规律,让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并懂得在写作中运用。比如,“总分段式”是小学生经常接触并且需要掌握的结构,教师在教学相关文章时就可以引導学生反复学习和体会,并利用写作训练让学生模仿和迁移运用,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观察每一个段落,找一找段落的中心句。通过阅读,学生发现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第1段,作者用“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等成语总体概括了对西沙群岛的印象;第2-5段,作者分别从海水、珊瑚、鱼、鸟四个角度描绘了西沙群岛的不同风光;第6段呼应第1段,赞美了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通过对文章结构的梳理,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总分”的段式结构。此时,教师可趁热打铁,布置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段落组织方式,将“这里的风景真美啊”补充完整,具体描绘所见所闻。教师提示学生可重点关注身边的自然景物、建筑特点等,具体描写观察到的美景。比如,有学生回忆了自己参观国家森林公园的经历,先概括自己对国家森林公园的整体印象,即“风景宜人,美不胜收”。之后,以参观顺序为叙述点,分别介绍了“山脚下”“半山腰”“山顶处”的景物特征。如,置身于山脚下时,从“高、壮、险”三个角度描绘自己眼中的山顶风景。文章整体是“总分总”的结构,而每个段落同样运用了“总分”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安排让文章清晰明了。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需要在课堂中积极落实的教学方针。本文从立意、选材和结构三个角度探讨了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式,旨在帮助小学生掌握立意、选材和结构安排的相关方法,切实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提笔就能写出精彩作文。

猜你喜欢
小叔事例选材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愿您,三生有幸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傻子小叔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