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传教的语言考释

2023-09-23 00:40李倩倩
少林与太极 2023年8期
关键词:多罗尊者功德

李倩倩

【一】

达摩何许人也?

宋真宗景德年间,道原编撰的《景德传灯录》是最早记录达摩事迹的典籍。书中说,达摩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姓刹帝利。本名菩提多罗。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受天竺国供养,他用国王供施的宝珠作题考验三个太子的佛性。元代少林寺住持高僧淳拙文才撰《初祖菩提达摩大师来往实迹之记》碑刻中,对此有详细地记述。尊者问:“有什么东西能达到这颗明珠的光明圆融吗?”大太子月净多罗、二太子功德多罗都说,这是世上的至宝,没有哪个东西能够达到。三太子菩提多罗回答:

“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诸宝中,法宝为上;此是世光,未足为上,于诸光中,智光为上;此是世明,未足为上,于诸明中,心明为上。此诸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光辨于此,己即是珠,即明其宝。若明其宝,宝不自宝;若辨其珠,珠不自珠。珠不自珠者,要假智珠而辨世珠;宝不自宝者,要假智宝以明法宝。然则师有其道,其宝现。众生有道,心宝亦然。”般若多罗叹其辨慧,复问于诸物中何物无相?曰:“于诸物中,不起无相。”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高?”曰:“于诸物中,人我最高。”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大?”曰:“于诸物中,法性最大。”而般若多罗谓曰:“汝于诸法,已得通量。夫达磨者,通大之义也。宜名达磨。”

正是这一场佛性与功德的辩论,让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找到了自己的接班人,并为之改名菩提达摩。

更名后的达摩并没有立即来中国传教,他在南天竺又传法六十余年,除却各派邪见,“化被南天,声驰五印。”又收伏“轻毁三宝”、驱佛灭法的异见王,这才辞别天竺,东游中国。天竺国王亲置大船,送至海边。“凡三周寒暑,达于南海。”据《景德传灯录》载,这年为梁大通元年,魏孝昌三年,也即公元527年。

【二】

菩提达摩传教的经历如何呢?

据《五灯会元·初祖菩提达摩大师》篇记载,这年十月,广州刺史萧昂“具主礼迎接,表闻武帝”。梁武帝萧衍也是个佛教的支持者,他立即派遣使者迎请达摩到京城金陵。两人相见,所谈甚要,引之如下:

帝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记,有何功德?”祖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祖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祖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祖曰:“不识。”帝不领悟。祖知机不契,是月十九日,潜回江北。

因为所谈不契,达摩遂不辞而别,离开金陵。明人傅梅所撰《嵩书·竺业篇》这样记载:

(达摩)折芦一枝,渡江而北,留于洛阳。后寓止于嵩山少林寺,九年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

北魏杨衒之在所著《洛阳伽蓝记》记载了他见到达摩游览洛阳永宁寺和修梵寺时的情况:

(在永宁寺)时有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起自荒裔,来游中土,见金盘炫日,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自云:年一百五十岁,历涉诸国,靡不周遍,而此寺精丽,阎浮所无也。极佛世界,亦未有此!口唱南无,合掌连日。

修梵寺有金刚,鸠鸽不入,鸟雀不栖。菩提达摩云得其真相也。

又据唐人裴漼《皇唐嵩岳少林碑》载:

复有达摩禅师,深入惠门,津梁是寄。弟子惠可禅师等,玄悟法宝,尝托慈山。

这就是菩提达摩在洛阳和嵩山少林寺的最早記载。

达摩到少林寺后,在洞中面壁九年,终日不言,被人称作“壁观婆罗门”。九年中,收了很多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有慧可、道育、僧付、昙琳等人。宋人普济《五灯会元》中记载了达摩传道慧可以及慧可得到真传的经过。慧可是武牢人,俗姓姬,举家向善,母亲生他时满屋瑞光,因此取名叫姬光。从小博览群书,喜究玄理,不事家业,爱游山水。后读佛书,超然有心得。就到洛阳龙门香山,跟着宝静禅师在永穆寺出家。遍学佛教大小乘义。三十二岁未能得道。又过了八年,遇神点拨,“大道非遥,当其南矣!”又经宝静禅师视顶指点,“少林达摩大士必当之师也。”遂改名神光,到少林寺向达摩求法。达摩终日面壁,一言不发。“莫闻诲励”。仍然不能得道。昔人求道,敲骨取髓,投崖饲虎,我为什么不能呢?四十岁的神光下了必死的决心,是年腊月初九天降大雪,神光在达摩门外站了一夜,天明时雪已经掩过了膝盖。

祖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祖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光闻祖诲励,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祖前。祖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祖遂因与易名曰慧可。可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祖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祖曰:“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祖曰:“我与汝安心竟。”

这就是二祖慧可断臂立雪、励志求法的著名故事,今天建于少林寺内的立雪亭即记此事。接着,该书又记载了达摩考试众弟子的经过,独慧可不言,得了直传。达摩将袈裟、法印和四卷的《楞伽经》一并授予慧可,“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

至此,达摩传教的记载大体完备。

【三】

菩提达摩是如何传法的?难道他坐在洞中面壁,“终日默然”。他的弟子也都要坐对石壁吗?“竟久为之,遂尽得达摩之传。”如何“为之”,仍然没说。佛教说法是很会讲“故事”的,从达摩的一苇渡江到慧可的立雪断臂概莫如此,为什么传法的过程却轻轻放过。显然,并非如此简单。

从文字记载和我们对于达摩所有资料的研判,菩提达摩并没有系统的汉语学习过程。他在本国的时候,没有学习汉语的机会,最好的学汉语机会是他从南天竺上船,“凡三周寒暑”的时间,也未见一句记录。到了南朝,立即去见梁武帝。从梵语到汉语,终不会因为见了几个汉族人就能学会汉语的。梁武帝在他给达摩所写的碑文中露了一句:“太师讳达磨,云天竺人也。莫知其所居,未详其姓氏。”也就是,他在被梁武帝接见的时候,并没有很好地表达自己。要知道,在中国传教,皇上的支持是最重要的,达摩自然明白。可他见了梁武帝,竟然未能把自己的身家和履历说清,不能仅仅看作是“知机不契”,很可能跟他的语言表达大有关系。

达摩为什么要到嵩山少林寺呢?这就要说一说少林寺的来历。

少林寺兴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亦即公元495年,当时的天竺国高僧跋陀禅师来到中原,因其精通佛法,深受魏孝文帝的崇信。这年北魏迁都洛阳,跋陀禅师随后也跟迁至此。明人傅梅《嵩书》这样记载:

陀性爱幽栖,林谷是托,屡往嵩岳,拟谢人世。未几,帝敕就少室山为之造寺,今之少林是也。陀既卓锡于此,四方来学者闻风响会,众恒数百,一一笃课无倦。后连度二沙门慧光、僧稠,教传定业,释道为之大振,化行东夏矣。

公元495年建寺,达摩到达少林寺的时候是公元527年,也就是说,此时少林寺已经建立三十二年之久。早已名震寰宇。寺院的创始人和达摩易于沟通,传教基础较好。跋陀所传为小乘佛教。达摩所传为大乘佛教。达摩到时,少林寺尽为跋陀的势力,他要从这派兴旺中谋得生机,也并非易事。据《五灯会元》记载,达摩曾五次被毒,五次化解。直到第六次,达摩找到了传法之人,才不再祛毒,安然就死。

我们是不是于此就可得出达摩汉语不好的结论呢?答案是不能轻结的。从《五灯会元》的记载可知,达摩在得到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肯定的时候,尊者就已经告诉他,在尊者死后六十余年,可去中国传教,并演“八偈”云云,暗喻成于少林寺。遵尊者之言,六十余年后,“达摩知道缘分已到,乃先辞祖塔,次别同学。”又去辞别异见王。然后才是三年的大海漂泊。既然达摩在六十年前就知道要往中国履行神圣使命,他肯定会早做准备。来到中国,尤其是到了嵩山少林,结识了不少的僧人,又收了众多的弟子,虽然坐对石壁,终日默然,汉语水平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佛学禅宗的指要,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禅理认为,语言和文字都是记录世界万物的符号,并不是万物本身,所以禅是可以脱离文字的。佛陀拈花微笑,摩诃迦叶会意,被认为是禅宗初祖。慧能和尚不识一字,却能通晓佛理,明心见性,成为东土禅宗的六祖。再说,佛教的很多用语和概念都无法翻译,只能直译。习得要靠心领神会。即使如此,达摩传教也是要讲法的,从他亲授慧可《楞伽经》一书即可证明。

综而述之,达摩在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后,从天竺来中国传教,所用语言必为汉语。至于何时掌握的汉语,汉语水平如何,从禅宗的初立与后来的发展而论,其当为传教人中的佼佼者。

(作者單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多罗尊者功德
世界是一道精致的灰
降龙尊者
互动平台
纪实摄影师多罗西娅·兰格
藏传佛教图像与文本结合叙事方式的变迁——系列多罗那他祖师传记唐卡的单幅解读
“立塔写经”与“内外之际”:唐代妇女的佛教功德活动
功德
俄总统否认“第一猫”走失
最伟大的慈悲
读郑重《十八应真像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