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准医疗背景下的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优化思考

2023-09-24 15:24李杰
中国设备工程 2023年16期
关键词:计量管理人员精准

李杰

(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自2006 年起,我国首先提出了精准外科的概念,得到了国内和国际医学界的广泛认同,精准医疗也逐步地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共研研究院于2022 年7 月13 日发布的《2022-2028 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全景调查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中指出,精准医疗作为近几年兴起的疾病治疗方案,对技术手段的要求较高。目前我国精准医疗行业发展迅猛,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较快,与传统的医疗相比,精准医疗更能综合考量患者个体的基因差异,从而明确疾病病因与治疗靶点。因此,基于精准医疗背景下对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的优化思考,更能提高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切实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1 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现状

医学计量是指对医疗卫生领域所涉及的仪器、设备、器械、量具等医疗设备进行测量,其中医疗设备计量管理是医学计量中重要的组成部门,医疗单位中常见的心电图、超声、输液泵、CT 机等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都属于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的应用范畴。计量工作是医疗单位实现精准医疗的技术支持之一,涉及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汇总现阶段各医疗单位实施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的现状,发现在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以下2 点弊端。

1.1 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现行的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国家层面所有相关的法律政策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虽已要求医疗机构建立相关的计量制度,但并未明确指出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制度应如何建立、如何管理,导致在现有的医疗设备计量管理操作过程中极易出现管理漏洞,造成医疗设备计量管理不精、检测情况不全的情况出现。例如,在现行的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制度中,通常任命设备科的医工兼任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工作,但在较多情况下,很多工程师因自身工作繁忙,无暇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与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相关法律知识,仅将每年定期邀请省计量院医学计量检测中心的专家来上门检测设备作为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检测内容一知半解,未明晰哪些医学设备必须检测、哪些医学设备不需检测,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导致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未达到预期成效。并且,在部分医疗单位计量管理工作的实操过程中,计量管理制度也缺少了当医疗设备损坏时的应急预案。如当简易呼吸机出现故障时,医护人员应如何抢修操作,并对已损坏的仪器如何处理。导致在实际操作中,设备出现故障而不能及时解决,临床工作人员也因临床业务繁忙而无法及时更换检测设备,最终造成计量检测工作的效率低下,增加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

1.2 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精密度不高

造成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精密度不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在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中,大部分医院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往往没受到院领导的重视,除国家规定的需强制检测的仪器外,对大部分医疗设备的检测工作未落到实处。并且在实际检验过程中,除强检的设备是免费检测外,其余的医疗设备检测都需单独收费,而医院中的医疗设备涉及的数量多、范围大,每年检验的费用会占比医院总支出的8%左右,但较多医院不会对此提供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导致医疗计量管理人员在开展设备计量管理工作时捉襟见肘,当上级管理部门统一审查时都无法出具相应的设备检测证书。另一方面,实操中,管理人员的人为失误次数较多,同样导致了管理工作精密度不高。现阶段,从事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的工作人员,对自身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认知不到位,未从专业医疗技术角度和业务考核角度实施计量管理工作。并且由于计量管理工作专业背景的限制,导致管理人员不具备基础的医学知识,对医疗设备缺乏深入了解,最终造成在实际管理工作开展中,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发现医疗设备计量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检测结果出现明显误差。

2 精准医疗背景下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探析

精准医疗作为新兴的诊疗技术,将较传统的诊疗手段具有精准性、便捷性的突出特点。因此,基于精准医疗背景下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应从管理体系、工作模式、人才培养三方面出发,将计量管理工作贯彻至医疗单位的各个学科与各个环节,做到精准医疗的准确把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1 完善管理制度

精准医疗背景下,医疗单位应高度重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和医学计量的相关工作,完善后的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制度应包括《一次性医疗用品采购、使用管理制度》《医疗仪器设备验收、入库、调试制度》和《常用仪器、设备使用应急预案》三个部分。首先,针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制度规则,医疗单位应明确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必须由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部门统一采购,其他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并在使用管理中,如遇到医疗用品不合格或出现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将其及时报告给当地药品监督部门,从而保证一次性医疗用品在医疗单位中的高效使用。其次,针对医疗仪器设备的制度规则,医疗单位应以法律合同为依据,做好仪器设备数量和质量的验收,针对进口的医疗设备,必须在索赔期内验收完毕,并将所有的医疗设备的入库管理划分到医疗设备计量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中,以此提高设备管理的服务效能。最后,针对常用设备使用应急预案的制度规则,医疗单位应对心电监护仪、除颤仪、输液泵等专业医疗计量设备的常见故障问题进行详细分类,并给予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医疗单位在完善管理制度中,可通过培养自身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设立独立的计量小组,组织参加相关的业务学习,提高相关知识。做到在保障医疗设备精准运行的同时,提高设备计量结果的准确性,以此为广大患者提供更高效、更精确的医疗服务。

2.2 构建全过程常态化计量管理工作模式

在优化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的路径中,通过构建全过程常态化的计量管理工作模式,更能有效地把控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首先,针对医疗设备的采购工作,应严格做好入库把关。在采购前,管理人员应对医疗计量设备的引入进行前期的论证评估,全面调研该设备的市场营销情况和反馈情况,避免出现购入资金过高或采购设备技术不成熟的情况出现。并在采购过程中,完善相关采购档案管理工作,实时更新采购记录和验收记录,确保采购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记录在档,便于当设备出现问题时,进行问题倒追,做到责任到人。然后,针对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新的医疗计量设备在投入使用前,要通过计量检定的方式,以确定所采购的医疗计量设备符合相关的法定程序,待计量参数检查合格后,才可将其投入医疗环节的正常使用中。例如,对于较为大型的医疗计量设备,在安装后和投入使用前,医疗设备管理人员需联合技术人员,对其各项指标进行周密检查,如技术参数、检验报告准确等,并且依据医疗单位各科室对该医疗计量设备的使用需求。在投入使用后,按照使用频次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更换,并填写医疗计量设备周期检定表(如表1 所示),以此确保医疗计量设备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保障医疗工作质量。结合医院自身医疗设备的情况,做好每年的计量检测安排,尽量做到对急救生命支持类和高精尖的设备百分百覆盖,此类设备也是监管的重点。

2.3 重视专业医疗设备计量管理人才的培养

培养专业医疗设备计量管理人才是提高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医疗单位一方面可以季度为阶段,定期召开医学计量相关培训与研讨交流会,邀请国内的医学计量专家入院进行授课交流,宣传最新的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的最新动态和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医疗设备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素养,加强其医疗基础知识的技能储备,培养计量管理人员的专项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医疗单位也可从建立医疗设备计量管理人才信息档案入手,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依托本院信息化网络,打造本院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根据管理人员的专业特长、擅长领域等,按照业务分类对其进行技术划分,使每名医疗设备计量管理人员都可在最擅长的管理领域发挥长处,为医疗设备计量的精细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并且,医疗单位也建立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的部门工作群,通过网络信息的实时传递,在群中及时发放有关医疗设备计量的相关信息,加强管理人员对计量工作的重视程度,以此提高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的工作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精准医疗背景下,现代科技技术与医疗设备精准结合。为确保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的精准可靠,降低计量数据的操作误差,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医疗团队应从完善管理制度入手,引入第三方的监督引导,规范医疗设备计量的工作流程;通过构建全过程常态化计量管理工作模式,提高各阶段管理工作的实际效能,加强计量检定与质量控制的双向配合,提高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最后,则要将培养专业医学计量人才作为优化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并加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此为医院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医疗计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计量管理人员精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精准的打铁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