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视角下中国自由贸易区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09-24 12:58付赛赛
关键词:双循环高质量发展

付赛赛

【摘  要】在扩大内需与深化开放共同推进的背景下,作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将在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论文对中国自由贸易区在新的发展格局中存在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行论述,对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困境以及主要特征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提出“双循环”视角下,通过拓展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广度深度、加快自由贸易区自由化进程等举措,为相关产业链的整合和发展注入新动力,以巩固中国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自由贸易区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双循环”;中国自由贸易区;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8-0038-03

1 引言

随着国际经济发展环境的日益复杂以及维持较长时间的低迷发展状态,我国在外部经济发展方面承担的压力日益增加,国际贸易整体增速出现放缓,国际市场的需求增长后劲力不足,市场需求规模处于萎缩状态。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外循环经济的整体发展空间被严重压缩。面对这样严峻的国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发展战略中,明确了要把建立完善的内需系统作为“双循环”的切入点,并以此逐步构建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互促的“双循环”新格局,从而使我国提升在世界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水平。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必须扩大区域经济合作范围,以帮助实现内外循环的互联互通,铺设更加广阔深化的对外开放道路。自由贸易区是各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国际资源竞争的主要平台,其为各国政府提供了更多竞争优势,对深化全球经济合作、维持对外贸易规模的稳定具有积极作用。对我国而言,建立自由贸易区,在国内市场上,将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成果充分展现;在国际市场上,加快我国和其他经济主体之间构建良好政治经济关系的速度,为对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进一步的保障。

鉴于此,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自贸区应当如何进行战略部署才能与新的国际发展环境相匹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能否继续促进我国的自贸区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构建自贸区高质量发展模式、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论文对我国自贸区和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以自贸区建设的基本特点以及困境作为突破口,探讨“双循环”对中国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从而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自贸区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2 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现状与主要特征

2.1 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现状

截至目前,我国已签署自贸协定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分别与韩国、冰岛、秘鲁、新加坡、智利等国签订协议的自由贸易区有12个,正在商建的自贸区有5个。此外,我国加入了《亚太贸易协定》,这是我国参加的第一个区域性多边贸易组织。中国-东盟自贸区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商谈的首个自贸区,也是目前为止在已建成的自贸区中规模最大的,该自贸区的成员国有东盟十国、中国,覆盖面积1 400万平方公里,覆盖人口18.5亿人。同时,我国分批次批准设立了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试点格局,在整体层面上实现了自贸区建设的突破与改革创新。

在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中,自贸区已成为引领者,自贸区将外商准入清单作为发展的契机,对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行了突破。在服务业开放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的过程中,其开放领域也随之拓宽。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一个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自贸区作为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锋队伍,共有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范围内被复制和推广,涵盖了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等各个领域,推动了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与此同时,以庞大市场规模作为基础的自贸区,自身在资源方面有着天然的禀赋优势,这一优势为自贸区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国的高端产业和优质资源要素。2022年,在21个自由贸易区中,高科技行业的实际使用外资较上年同期增加了53.2%,大大超过了国家的平均水平,吸引和集聚的作用更加明显。受益于自贸区战略,我国2022年的外资实际利用同比上升了6.3%,达到1.2万亿元即

1 891亿美元。2023年,外资实际利用的整体水平仍然保持增长趋势,1月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1 277亿元,增长比率为14.5%,以美元计算为190亿美元,增长比率为10%。长期来看,外资依然看好我国市场。此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我国乃至全球贸易投资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

2.2 中國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特征

当前,我国自贸区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发展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自贸区的作用日趋扩大。除了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配送等基础功能,自贸区在准入限制以及门槛方面进行了调整,实现了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升以及投资金额的进一步增加,为国家的经贸发展带来了一个更宽广、更便捷的平台。自贸区的这些特殊功能增强了其抗风险能力,使其运作和发展变得更加顺畅。

同时,中国自贸区积极寻求与国际经贸准则进行对接,以政府采购、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在内的重点领域作为突破的方向,在条件允许的自贸试验区以及自由贸易港进行改革试点措施的持续落实,寻求能够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监管模式与制度体系,以此为各领域改革提供突破方向。中国自贸区实现了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的统筹协调,在不断涌现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发展趋势中,积极寻求先行先试系统性和协调性的进一步强化,确保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的提高过程中,以制度集成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自贸区主要聚焦于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制度创新服务于工业体系的建设,以现代化工业体系的建立健全,支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

3 中国自由贸易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功能定位

3.1 构建区域价值链,成为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桥梁

中国自贸区通过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自贸区网络,形成区域价值链,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形式来降低贸易成本、扩大投资、减少合作风险,让中国的企业能够以低成本、更便捷的渠道融入区域价值链。随着自贸区发展层次的提升,由区域自由化所推动的市场一体化程度在逐渐加深,我国与世界各区域之间更容易形成共同市场,因此,企业的比较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促进区域价值链中产业地位的提升。基于自贸区发展形成的区域价值链能够很好地衔接国内国际两条价值链,为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连接通道。经济要素在自由贸易区内的自由流动能够为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推动为国更加高效地参与国际分工。

3.2 扩大市场规模,为国内国际“双循环”增添动能

自由贸易区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市场整合,以减少生产要素流动的壁垒来达到市场规模的扩张。同时,加強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会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还能形成适者生存的环境,助力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真正达到规模经济效应。利用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扩展建设,实现国内与国际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一方面,可以扩大国内市场的范围,激发其隐藏的巨大消费潜能,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科技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水平得到全方位提升,进一步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位置。

3.3 加深自由贸易区一体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保障

为了实现内外“双循环”的良性互动,需要开展更高水平的自贸区合作,以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为前提,深化自贸区的一体化整合,为我国企业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提供更系统的制度保证。当前,在逆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下,对外开放的风险逐步增加,国际经贸交往合作需要面临更加复杂的潜在危机。因此,只有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和全面公平的制度保障才能增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激烈竞争的底气和信心。同时,随着自贸区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构建多元化贸易争议解决机制,营造出一个公平诚信法治的市场环境,吸引优质外资企业进入其中,能够让优质外资企业变成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力量。

4 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面临的困境

4.1 缺乏权威性的宏观指导

当前,世界范围内发展较为成熟的自贸区均有根据授权成立的专门机构对其整体事务进行宏观指导。实施自贸区战略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步骤,必须有国家规定的职能定位和战略发展目标为我国自由贸易区的长期发展提供深入的宏观指导。但在目前我国各自由贸易区的管理系统中,相关的顶层设计仍需进一步完善。由于权威宏观引导的不足,自贸区功能的开发存在限制性,从而使得其设置的合作、发展与共赢议题较为狭窄,很难将其提升到国际社会发展的层面。同时,自贸区内部管理层级多、效率低、权限不清和责任不明等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整体政策规划有待完善,不仅使得各个部门之间很难相互配合,自贸区的企业以及管理机构也难以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有效地贯彻并执行中央精神、履行相关政策方针,这些问题造成自贸区经营费用冗杂,部分针对性的优惠政策难以发挥其作用,进一步造成自贸区管理的复杂性和发展的滞后性。

4.2 投资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在我国最新颁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中,教育、科学研究、文化娱乐等特殊领域的投资限制仍然存在。相较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服务业对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和吸引境外投资所发挥的作用更为显著,但负面清单中规定的部分事项与第三产业关联性较强。同时,在创新成果保护、投资安全等方面的政策规定仍然有待完善。建议相关部门在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参照国际规则,适当拓宽市场开放领域,减少投资交流的障碍。

4.3 自由贸易区的法治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参考国外成功自贸区的建设经验,可以看出国外建立的自贸区大多有一套极为完整的、系统的,涵盖自贸区整体发展格局与基本功能的法律系统,因此,对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和经营,必须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详细说明,用法律的手段约束并规范管理层面上的任何变动,以法律作为基本形式保障运行发展,这就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否则,自贸区的治理将会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从而引发治理矛盾。我国已经建立包括福建、天津、浙江在内的21个自贸区,但是缺少一个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对这些自贸区进行统一的宏观管理。随着自贸区数量的增加,自贸区内各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将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元,需要有针对性地建立一套完善的自贸区法规体系,从而为自贸区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

4.4 区外经济和政治冲击

随着全球自由贸易区谈判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泛,其所包含的规则和议题几乎涵盖了所有新兴产业。部分发达国家立足本国优势,持续推动以规则为导向的自贸区谈判,构建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由于我国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在高标准的经贸规则中仍处于弱势地位,我国要与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开展高质量的自贸区谈判,必须面对高标准经贸规则带来的难题和挑战。

5 “双循环”视角下中国自由贸易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5.1 拓展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广度和深度

“双循环”发展战略强调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中经济发展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把自贸区建设作为衔接“双循环”发展格局与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的桥梁。当前,中国自贸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首先,与我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大多是周边的国家或地区,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而且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因此,为提升我国在区域及国际价值链上的主导地位,需要加速自贸区高质量发展,并与金砖国家及太平洋同盟等国家进行深入的经济贸易磋商,以打开更高层次的开放新局面;其次,过去以货物贸易为中心的中国自贸区,需要逐步引入面向更多领域的新制度,在协定谈判中着眼于世界前沿领域,在深度上完善自由贸易区建设布局。

5.2 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沿线自由贸易区建设

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双循环”战略中陆海内外的有效联动,东西双向促进新格局的搭建,要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扶持优势最大化,应加强与沿线各个国家的密切合作与互通,发展以中国为轴心,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贸区,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从而形成一个全球性的,兼具经贸往来、开放发展的自贸区网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于地理位置、经济制度、政治体制等因素,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均存在较大差异,这有利于推動内部合作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供需的相互匹配以及资源的高效配置,根据各自的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同时,这有助于我国设立多角度、多层次的自由贸易区,以“一带一路”为起点,构建多元且平衡的循环体系,引领高层次区域经济产生更多合作。

5.3 加快中国自由贸易区自由化进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构建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区需要更大程度的开放化和自由化。首先,推动贸易自由化谈判的发展,积极寻求正式的关税表和原产地规则的制定,对部分产品取消或降低其关税;其次,在市场准入标准上,今后需要适当减少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并同步提高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对于服务贸易的发展,推行跨境管理新模式;再次,应当推动自贸协定的现代化更新,包括提升已签署的自贸协定的层次与标准,从而提高其市场准入水平,促进资本、要素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流动,这有助于推动更高标准的经贸规则在全球范围内执行,加快中国自贸区对外开放的步伐;最后,强化跨领域和跨行业的统筹协调,顺应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制度的整合创新作为主要手段,在确保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和自由化程度得以提高的基础上,助力现代化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创新,为供应链与产业链的稳定提供保障。因此,我国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促进要素的跨区域积极流动,让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释放更大活力,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子湲.“双循环”格局下自贸区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15):72-74.

【2】赵蓓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制度型开放的创新实践[J].思想理论战线,2022,1(3):106-112.

【3】苗晓林.“双循环”对我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影响研究[J].市场周刊,2023,36(4):90-93+145.

【4】王雅贝,黄胜强.“双循环”推动中国自由贸易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建议[J].国际贸易,2022(7):55-62+96.

【5】成新轩.中国自由贸易区高质量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啮合点”[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6(5):122-129.

【6】师应来,周丽敏.“双循环”的理论逻辑、发展进程与现实思考[J].统计与决策,2021,37(10):151-154.

【7】王爱俭,方云龙.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再定位——兼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自贸区改革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21(11):37-48.

猜你喜欢
双循环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张明:如何系统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双循环战略下我国化肥业发展的思考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