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群山起伏(组诗)

2023-09-25 03:40◎路
草堂 2023年3期
关键词:芦苇丛读诗树林

◎路 也

[阴雨天]

二月阴雨天,有青铜灰的反光

几近干涸的河道里有衰草和残冰

风从天地的屋宇上方飞驰而过

空中有锈迹腐蚀的气味

微雨润湿了鸟的翅膀

蓬松的土壤内部有春天的炸药

蜡梅还在开着,光泽仅够照亮自身

玉兰用毛茸茸的本能裹紧花苞的虚无

光秃的白杨林弹奏出银灰色琴声

一棵棵粗大高耸,记录着逝去的年华

有人从一张白纸上奔跑出来

头顶的王冠是一大团乌云

[林中落日]

光秃秃的杨树林

灰色的清寂和悠扬

林中落日

含铁的血红蛋白,略带寒气

正一点点下沉

重大意象

朝向地球施压

考验地平线的担当

巨轮碾过

树林的发际、额头、脖颈、胸脯

以及膝盖

当落日触碰到

树林脚趾的那一刻

雪地迎上去,让冰与火摩擦

光焰喷溅

树林的架构

支撑起了夜晚的屋宇

在树林的另一面

有人一直在无言地凝视

目瞪口呆

[秋 千]

天地明亮,秋千由名词

变成动词

在大幅度的摇荡里

小草正拱出土层

摇荡得高一些,再高一些

地球有永恒之悲伤

空气激越,身体与天地平行

越来越高,朝向云霄

山峦在背后起伏

岩石血脉疏通,柏树的绿色变得浅亮

秋千向后摇去,向前荡来

御风而行,意志高过天意

地上淌过大水

天上刮起大风

天地之间如此明亮

万物晕眩,在春天的大门口

[每当看到群山起伏]

每当看到群山起伏

在穷乡僻壤,我也会感到欣喜

水墨勾画的山影,有远近有浓淡

每当看到群山起伏

人世再纷扰,我也会变得镇静

一座座山头相连,不问荣辱

每当看到群山起伏

即使独自一人,也感到放心

大地衣襟被压住,众水被揽在怀中

每当看到群山起伏,我便无所畏惧

亿万个大气压的胆量从何而来

关飓风禁闭,拆迁乌云

每当看到群山起伏

就联想到巅顶之上照耀着的星辰

那伟大的匿名之城,不知何方

[月 亮]

月亮悬挂在虚空里

朝无限投去一瞥

这灵堂里的灯盏

将不冷不热的目光投向生病的地球

照着发烧的屋顶和咳嗽的窗口

当照到ICU,它叹了口气

一扭头,照到了坟场上的新坟

橙红色探头没有盲区

照见一切下落不明的人和事

当月亮转身,它看见了凉台上此时

正在仰望的我

我还活着

[山 影]

东面的群山,摩拳擦掌

发出低沉的吼声

透过有栅栏的窗户,从楼群缝隙

望见不远不近的山影

它们会驰骋

鬃发纷乱

足不出户,每天望着群山

哑口无言,每天望着群山

野兔一路小跑

群鸦四散犹如轰炸

块块岩石都有心跳

柏树林想在半山腰越境

信号塔并非不知晓自己高于山巅

云彩有时像是挥着头巾道别

黄花有危悬的家

红叶测试海拔

经过了好天气和坏天气

终于来到一年的末尾

白雪落下,将一座座山来安抚

人世的大门

朝天空大敞

光阴深处,有什么在体内重新长出

趴在窗前,望着山影发呆

我的帮助从何而来

[萧 瑟]

城中央的湖里,干枯的芦苇丛

扇动起一阵阵风

风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也许说的只是风

一大丛微白浅黄,挺立于碧蓝之中

念叨着刚刚逝去的那一年

无比重大的一年,转眼即忘

芦苇丛只需要水面和天空

任何多余之物只会导致失去自由

不关注水鸟是否来安家

船驶过时,芦苇丛保持内心完整

隔年的干枯了的芦苇丛

独立冷风,比青葱时更直拔更专注

无视节日喧嚣

无视春天将至,芦根新芽将萌

萧瑟要求市井让路

我为一丛干芦苇而爱上了整个湖

·创作谈·

诗歌分行,兹事体大

电脑网络尤其智能手机对于诗歌传播无疑是相当便捷的。上网课时,解决了线下课堂上近视眼看不清楚屏幕和黑板的问题,同时增加了信息量。课后还可通过微信和QQ给学生发一些经典诗歌和诗人纪录片,这样的分享已成为我的诗歌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网络上读诗,尤其用手机来读诗,很容易面临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屏幕面积有限,诗的折行不分明。在纸媒上,一行诗如果字数多,在本行版式之内排不开的时候,需要折行,那就得在折到下一行之后,在最前面空出一个字符来,表示这些字数原本是属于上一行的。可是,微信公众号发诗时,这个硬折行问题,根本就体现不出来,直接在下一行里不空出字符地给排上了……这对诗歌是一个极大的伤害。

还有更严重的问题,有些微信公众号运营者缺乏责任心,以为将诗歌中的所有字一个不少地胡乱堆放到一个篮子里去就OK了,对于那些由不止一个自然段组成的诗歌,常将其内部各个自然段之间的部分空行甚至全部空行给擅自取消,给弄丢了,令人欲哭无泪。最近又发现,即使微信公众号里的诗歌排版正确,该分行处都分了行,然而,当它转换并生成为某些网站的网络版时,空行又神不知鬼不觉地给弄丢了,不见了……这真的是对诗歌——从形式到内容——的极大伤害!表示诗行组成一个相对独立单元的“诗节”或“诗段”,英文叫作stanza,这个单词最初还有“房间”之意,而各自然段之间该空行却不空行,就等于把房间之间的隔板给拆除了,各个房间混杂在了一起,没有了界限,把六个房间变成了四个房间,甚至变成了一个房间,这怎么行?

原本有分行的诗作,少空行或不空行,让诗行们都粘在一起,就等于取消了呼吸,这样读诗,会犯心梗。

难道有人认为诗歌的分行是可有可无、是小事一桩、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吗?

诗歌分行,兹事体大。饿死事小,分行事大。

猜你喜欢
芦苇丛读诗树林
伪装大师黄苇鳽
遇 见
水禽耳边有枪声
动车上的端午读诗会
秋天的树林
在树林里捉迷藏
南方的河流(外一首)
读诗的窗口
雨后的树林
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如读诗笑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