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3-09-25 02:55王建平高佳
英语学习 2023年9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教学设计小学英语

王建平 高佳

摘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学会用英语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及方向。本文在阐述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内涵及意义的基础上,基于教材语篇课例分析,探讨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的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问题解决;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践行学思结合 、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这一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学创结合,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教育部,2022)。从中可以看出,问题解决既是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课程内容,能够运用知识解决语言运用情境下的问题,这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以问题为导向的英语教学引导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更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显著发展。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观察与辨析、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推断、分析与综合等方法,让学生的思维经历生成、建构、整合、提炼、归纳和迁移的过程,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还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事物,能有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观点,在语言学习中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的主要特征

1. 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导向的教学

问题解决强调把学习融入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真实问题,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鼓励学生反思学习内容和过程。

问题解决导向的教学指运用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模式和认知操作序列组织的课堂教学。教学实施的关键是“问题”,问题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又是整个问题解决导向的教学过程展开的线索。作为一种指向培育核心素养的教学样态,问题解决导向的教学其实质在于将知识主线的教学改造为问题主线的教学,指向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 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英语学习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培养小学生利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英语问题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问题解决学习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基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设计以创设问题情境为起点,采取产生并表征问题、建构并选择问题解决的策略、确定并实施解决方案等措施,通过检验、总结与评价进一步提炼、归纳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步发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实践

1. 研读语篇,提出驱动性问题

在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中,提出驱动性问题是关键。驱动性问题指的是一个能够连接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的问题,它不是深奥的、抽象的问题,而是能引起学生兴趣,对學生来说是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在单元学习过程中,驱动性问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核心问题,每一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若干个子问题。所有的核心问题和子问题一起形成一个具有连续性和递进性的问题链。教师在落实单元整体教学时,要基于课程标准,围绕相关问题,对教学资源进行解读、分析、整合和重建,搭建起一个由驱动性问题统领,各核心问题和子问题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

以外研版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Module 8为例,本模块包括两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Will you help me? 的配图对话讲述的是Daming要去纽约拜访他的表哥Simon,想带去一份礼物,却不知道该带什么,最后在Fangfang的帮助下制作了中国龙风筝作为礼物。第二单元I made a kite.主要介绍制作风筝的步骤。教师立足大单元话题present,关联学生真实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给同学、朋友、家人等送礼物,但许多人在送礼时没有头绪,也不知道如何挑选合适的礼物。因此,本案例将大单元驱动性问题设定为“What makes a good present? ”并将解决该驱动性问题所需要进行的探究任务分解为三个具有递进关系的核心问题,每个核心问题下又设置三个子问题,从而形成了层层关联的问题地图(见图1)。本单元整体设计三个课时,每课时分别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其中,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分析如何选择礼物,第二课时讨论如何制作礼物,第三课时探讨赠送礼物时的注意事项。三个核心问题环环相扣、系统关联,形成有机整体,共同指向驱动性问题的解决。

2. 确定指向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订需要围绕驱动性问题,同时还需要兼顾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融合发展。基于大单元驱动性问题“What makes a good present?”,第一课时探究的核心问题为“How do we choose a present?”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核心问题,学会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事物的优缺点,科学、理性地看待问题,懂得挑选合适的礼物。基于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在看、听、说的活动中,获取并梳理文本主人公Daming在挑选礼物时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在教师和图文的帮助下,转述Daming和Fangfang为Simon挑选礼物的交谈过程;

(3)简要评价Daming的解决方法,知道每个礼物都存在利弊(pros and cons);

(4)分析礼物的利弊,在小组内讨论适合送给Simon爸爸的礼物,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3. 经历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及活动

在以問题解决为导向的英语课堂上,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问题解决展开,通过问题的引领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学生在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中整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批判性地将其运用到新的、真实的情境中,经过不断的试错与修正,实现问题的最终解决。以下是第一课时围绕“How do we choose a present?” 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及活动设计。

(1)描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发现问题前,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巧妙地融入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上课伊始,教师播放一段短视频,内容是收到不合适的礼物所引发的一件尴尬又有趣的事。风趣幽默的视频内容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融入语境,思考问题“What is a present?”,促发对话题的真实感受。教师适时抛出问题:“What is the special present for you?” 学生在讨论分享中意识到“不同的礼物有不同的意义,挑选礼物是有学问的”。接着,教师顺势提出了本课的核心问题:“How do we choose a present?”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挑选一份合适的礼物。通过这一活动,学生理解了核心问题的意义,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然后,教师呈现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图,描述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与文本人物共情。以问题“What present will Daming take?”为引领,让学生观看视频,走进文本,获取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Chopsticks or a kite, which one will Daming take?”教学片段如下:

T: Daming is going to visit his cousin Simon in New York. He wants to take a special present for him. What present can he take? Fangfang has some ideas. Let’s watch and find out “What are Fangfang’s ideas?”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整体感知语篇,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文本内容。师生对话如下:

T: What are Fangfang’s ideas?

S: Chopsticks and a kite.

T: Which one will Daming take?

S: He’ll take a kite.

在设计此环节的活动时,教师考虑到学生刚开始文本学习,因而采用“小步子”的方法,基于文本信息提出事实性问题,帮助学生与文本进行互动,引导他们基于文本描述问题情境,建构问题解决的具体信息,实现有效的语言输入。同时,教师也请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Why won’t Daming take chopsticks?”

(2)搭建语言支架,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

学生能否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分析问题成因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基于事实进行简单的因果关系推理。小学阶段的因果关系推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事实层次,即基础层次,关注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和组织;第二是主体层次,即拓展层次,关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引导他们思考真正的原因;第三是价值观层次,即深化层次,关注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针对事实层次的问题成因分析,教师设计了以下活动。在本课学习中,学生能从文本中获知Daming为Simon准备的礼物是风筝而非筷子,于是教师以问题“Why will Daming take the kite? ”引导学生寻读反馈,分析潜在的因果关系。同时,教师还给出语言支架“He’ll take… because…”来帮助学生组织语言,解释思考的过程。学生结合文本信息进行了多角度、有依据的分析。如有学生答道:“He’ll take the kite because Simon may have chopsticks. Daming says Simon’s mother is Chinese.”除此之外,有学生还从文本中找出另外两个原因:“He’ll take the kite because it will be windy in New York.” “He’ll take the kite because he can make one.”

针对主体层次的问题成因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文本,描述Daming选择的风筝是什么样的,并结合自己的认识阐述这种风筝的特殊含义,再次思考Daming选择风筝的深层原因。师生对话如下:

T: What kind of kite is he going to make?

Ss: He is going to make a Chinese dragon kite.

T: Why?

S1: Because the Chinese dragon is special. It’s a symbol of king, power and strength.

S2: And the kite is red. Red means happiness and good luck in China.

S3: He made the kite by himself. It’s a Chinese traditional craft. It’s interesting and special for foreigners.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深入思考礼物蕴含的意义,并能结合收礼人的基本情况,分析Daming选择礼物的深层原因。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甄别、梳理、分析文本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进行有理有据的推测和有条理的表达,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促进语言学习。

针对价值观层次的问题成因分析,教师结合选送礼物的话题,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送礼这一行为,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同时学会分析事物的优缺点,逐步发展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在学生梳理并分析了Daming选择风筝的原因后,教师继续追问、深挖问题,请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提问:“Do you think the kite is a good present for Simon? Why or why not?”然后,教师给出语言支架“I think… because… / I don’t think… because…”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游戏Angel or Devil(支持或反对)。辩论中,学生多元思考、相互辩驳,表达了自己对礼物的态度和看法,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保持学生的兴趣,避免打断他们的思路,并实时在黑板上记录辩论的关键信息,及时解答学习遇到的问题。辩论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总结,形成了问题解决策略:“There are good points and bad points of the kite. We call them pros and cons. Everything has two sides, so when we choose a present, we need to weigh the pros and cons. ”這种层层递进、持续建构、逐渐生成的探究过程,超越了浅层的语言知识梳理,提炼出了认知模式,为问题解决提供了更加开放、多元的路径选择。

教师在此过程中还使用了可视化工具支持学生语言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教师使用T型图(T-chart)(见图2)清晰地呈现了文中两个礼物的优缺点,帮助学生梳理文本主要信息,厘清文本内容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记忆和学习文本知识,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礼物的优缺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环节也运用T型图来分析礼物的优缺点。这一过程实现了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整合培养。

(3)运用策略,分析并解决真实的问题

问题解决的第三步是运用所学策略,多元、综合地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课中,教师基于教材文本,创设了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语用意识、语用能力和思维品质。

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是Daming也要为Simon的爸爸选送礼物,以此引导学生尝试分析并解决真实问题。教师提供了补充语篇(见图3),供学生了解Simon爸爸的基本特点,并用圆形图(circle map)(如图4所示)梳理出来。教学片段如下:

T: Daming also wants to take a present to Simon’s father. Yesterday he read this from Simon’s WeChat moments. He found out that yesterday was Simon’s father’s birthday. What is Simon’s father like? Can you find some key words from the WeChat moments?

随后,教师请学生思考要给Simon的爸爸送什么礼物,参考圆形图上的信息帮Daming出主意并说明原因。学生根据文本信息形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接下来,教师布置小组实践活动,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分别装有麻将牌、福字门贴、“冰墩墩”玩偶等礼品的盒子,请各小组挑选。学生四人一组,设置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两人。首先,组长组织组员讨论礼物的优缺点,判断这个礼物是否合适。然后,记录员在任务单上记录讨论的关键词。最后,汇报员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结果,介绍礼物的优缺点及是否合适。活动的教学课件提示见图5。各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共同交流、探讨如何运用更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成员相互倾听、相互鼓励,全面规划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及展示形式,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汇报结束后,教师要求其他小组学生提问、发表看法,创造生生对话和交流的机会。

4. 以评价促进问题解决的达成

在学生提出解决方案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比较和选择哪个方案更加可行、有效,以促进问题解决方案的最终形成。本课中,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并梳理了三种礼物的优缺点,以T型图呈现(见图6)。随后,教师再次设计了Angel or Devil的活动,请学生比较礼物,思考问题“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最终投票选出最恰当的礼物。这个问题是开放式的,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和反思,能够综合评判事物的各种可能性,从中体会到问题解决的意义和价值。

结语

在本课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师从问题解决的视域来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细化以问题解决为主要特征的教学设计基本路径。基于对教材语篇的研读整体设计驱动性问题,并根据教学实际分解驱动性问题,设计成核心问题链。整个教学过程重在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语言技能,提升思维品质,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总之,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英语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更新,更是对新型英语教育价值观的一种倡导。

参考文献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教学设计小学英语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型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