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调查分析
——基于渭源县路园镇的调查

2023-09-25 09:13杨义娟谈存峰
热带农业工程 2023年4期
关键词:渭源县生计易地

杨义娟 谈存峰

(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是推进甘肃六盘山西部片区开展精准扶贫综合开发体系建设的重点县,2001 年9 月渭源县正式开展易地扶贫集体搬迁项目试点工作。路园镇为渭源县下属的贫困镇,平均海拔2 150 m,年均气温6 ℃,年降水量543.7 mm,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干旱少雨,北部的下辖村地处沟壑干旱区,黄土土质为主,蓄水量低,远离灌溉水源,农业种植受限;南部以山区为主,土质疏松,地势陡峭,多雨季节容易引发塌方。

1 路园镇易地扶贫搬迁概况

调研发现,搬迁前路园镇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条件较差,由于交通不便(见图1),农民经济来源渠道有限。基于当地生态贫困,农民收入较低现状,根据国家脱贫攻坚政策要求,易地精准扶贫项目搬迁已经成为了该地区打赢易地脱贫攻坚战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图1 搬迁前基本条件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前,甘肃省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 736 元,定西市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为5 823 元,渭源县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 099 元,渭源县2014 年开始制定易地扶贫搬迁计划。路园镇作为渭源县下属贫困镇于2014 年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计划。依据相关政策文件精神[1],计划搬迁群众312 户1 612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6户816 人(占比51%),搬迁对象为路园镇农民,采取全体搬迁、集中安置方式。安置区主要采取“四个结合”进行建设:一是与精准扶贫、脱贫结合;二是与路园镇内市场交易区建设结合;三是与当地高效农业种植区结合;四是与现代冷藏物流服务区结合。结合本镇实际,计划2018 年完成全部安置项目,安置区建设点位于路园镇双轮磨村庄科社,主要设置户型有A、B、C3种。占地面积211.5 亩(1 亩=667 m2),安置点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土建工程、基础设施、土方工程、绿化工程等,涉及住宅、人饮、道路、农电线路、户用光伏、中药材生产加工交易区、高效日光节能温室种植区、休闲农业观光区、冷藏服务区9 个单项。项目总投资16 578.5万元。

2 路园镇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生计状况

提升移民群众的生计能力是扶贫搬迁工作的主要内容。本文采用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衡量搬迁移民生计能力提升的相关途径是否产生了相应的效果,该理论主要通过分析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及人力资本衡量搬迁移户日常生计能力[2],对比移民搬迁前后5 类资本,得出搬迁移民安置过程中存在的生计变化情况。

2.1 自然资本

土地是农民的主要生产要素,路园镇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农民大多靠从事农业种植维持生计,选择耕地面积、质量作为衡量移民搬迁前后自然资本变化的指标[3]。

由表1可知,移民搬迁前户均耕地面积以5~10亩最多,占总调研人数的40.1%;其次为5亩以下,占比27.2%,搬迁后耕地面积5 亩以下的占比最高,为44.9%,说明移民搬迁后耕地面积相对减少。表1显示,搬迁前移民认为自己耕地质量比较好的有145 户,占总调研人数的46.5%,认为耕地质量非常差的占比为4.8%,可见搬迁前耕地虽然大多为旱地,但由于主要种植药材、玉米等耐旱作物,土地收成较好,所以移民认为耕地质量较好,搬迁后,由于部分移民将土地转让给他人经营或者撂荒,经济效益达不到预期,使得认为土地质量非常差的占比有所上升。

表1 移民搬迁前后耕地状况

通过对比移民搬迁前后自然资本发现,土地仍然是当地农民获取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搬迁前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强主要是由于移民拥有的土地面积较大,搬迁后移民拥有的土地面积减少,使得由土地获取的经济收益下降,导致农户的自然资本减少,因此,提高搬迁移民收入水平是易地扶贫搬迁后工作的重点。

2.2 物质资本

住房安全有保障是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目标,路园镇在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中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相关规定,依据脱贫标准规划住房,尽最大努力满足搬迁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4]。本文以房屋面积、家庭资产2个指标对路园镇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物质资本做描述性分析。

调研数据显示,搬迁前移民每户住房面积大多为100~120 m2,易地搬迁后,统一规划面积为60~80、80~100、100~120 m23 种住宅。由于60~80 m2主要为商业铺面,占比较小,其余户型均按照家庭人数和家庭实际购买力进行分配。

由表2可知,搬迁后移民所占有的生活资产相对于搬迁前有一定增长,生存资本和发展资本得到较大提升。

表2 搬迁前后移民生存资本和发展资本状况

两不愁三保障是当前我国农村易地精准扶贫项目搬迁中首次提出的目标,也是我国精准脱贫标准[5]。路园镇在解决移民后续发展问题过程中紧盯两不愁三保障,通过分析物质资本,认为易地搬迁工作提高了移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

2.3 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是指搬迁户家庭内的收入以及借贷金额等,本文以移民搬迁前后家庭年人均收入和有无贷款债务2个指标表示[6]。

表3显示,易地扶贫搬迁前家庭年人均收入以5 000 元以下最多,收入为50 000 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人数较少。易地搬迁后,移民需要重新购置生活用品,租用耕地等,总体来说移民搬迁前后家庭年人均收入变化不明显。

表3 搬迁前后移民家庭年人均收入状况

表4显示,搬迁后由于购房等需求,贷款人数相较搬迁前有所增长。

表4 搬迁前后移民家庭贷款状况

搬迁前移民年人均收入较低,部分家庭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种植获取经济收入,收入极不稳定,搬迁后由于土地资源减少,很多农户通过外出务工获取经济收入,总体来讲,移民的金融资本较低。

2.4 人力资本

选取待业人数和家庭成员是否接受培训2个指标分析人力资本[7]。

如表5所示,搬迁后移民家中待业人数明显增加。虽然当地政府大力推进劳务输转工作,对返岗复工等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持续加大待业人口排摸动员力度,通过短信推送等方式为农户提供应聘机会,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但由于政府提供的劳务输出是以劳动力的外地转移为主,对部分家庭成员少、家中有老年人及上学儿童的家庭来讲,劳务输出帮助不大。

表5 搬迁前后移民家中人员待业状况

调研显示,新建的移民新村毗邻路园镇幼儿园、路园小学、路园中学,很好解决了移民孩子的教育问题;搬迁前移民家庭成员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较少,搬迁后为保障搬迁移民正常生活以及部分岗位的需要,政府开展了岗位培训,移民接受教育培训的人数较搬迁前多。

为使移民更好适应搬迁后生活,通过设置乡村公益性岗位,如农村保洁员、绿化工作人员、爱心理发员、水电安全保障工作人员、农家养老服务员、农户书屋管理员等,着力解决移民就业增收难问题。但公益性岗位有限,通过分析人力资本发现,路园镇应该加强产业扶持力度,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劳动力的集中培训教育。

2.5 社会资本

调查发现,结合路园镇生态资源优势,依托渭源县鑫大地春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渭源县通达蔬菜种植合作社、路园镇金红蔬菜专业合作社,路园镇形成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发展格局[8],建立“贫困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产业扶贫模式,有效吸纳了部分移民就近务工。

食用菌产业园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光伏扶贫电站农光互补资源,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帮助贫困户完成脱贫任务,按照量力而行、试点先行、示范发展、逐步推进的原则,在镇内选择有一定经营头脑、致富意识较强、具有自主操作能力、愿意种植食用菌的搬迁移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光伏食用菌大棚管理经营[9]。但食用菌基地入股分红需要农户前期投入部分资金,使得部分移民无力参与。

渭源县金鸡产业主要通过国家扶办制订的定点帮扶责任,牵针引线,由渭源县政府与陕西省北京德青源公司(简称北京德青源公司)战略联动共同建设的农村到户特色产业扶贫工程,以三变发展模式,根据固定资产投融资收入总额,每年农民可同时获得土地租金和投资收益[10]。同时,每年提供就业岗位450 个,带动农村物流、包装、种植业等行业的健康发展,间接吸纳就业人员1 000多人。

分析易地搬迁移民搬迁前后5类生计资本,认为搬迁后移民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提升较快,对移民后续可持续生计提供了较大帮助,但自然资本的减少、金融资本的匮乏是影响移民后续可持续生计的瓶颈。

3 路园镇搬迁移民后续生计提升存在的问题

3.1 土地利用率低,农业收入减少

路园镇农业收入在移民家庭中占比较高,而搬迁后由于搬迁地距离原居住地较远,导致部分农户土地利用率下降,农业收入减少,生计支出不断增加,加重移民的生活负担。

3.2 移民经济来源少,搬迁后生活成本增加

调查了解到,由于搬迁后要拆除和复垦移民原有的宅基地,使得搬迁后移民生活成本不断增加。搬迁前部分家庭主要依靠劳动力外出务工以及留在家中的家庭成员从事农业生产获取经济收入,搬迁后,安置新房花销增加,收入有减无增,移民的生活成本也随之增加。

3.3 搬迁地区产业发展缓慢,促农增收效果不明显

路园镇大多企业体制机制不健全,产业大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特色产业规模小,而新引进产业很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带动劳动力就业能力有限,促农增收效果不明显。

3.4 后续安置支出高,农户生活压力重

搬迁后的安置主要包括新房购置、房屋装修、家具购买等。调查发现,虽然当地政府对移民购置新房提供了部分资金补贴和贷款优惠,但房屋的主要购置费用还需农户自己解决,购房资金多少取决于房屋面积及农户的实际购买力,每种户型价格不一样,移民的安置成本过高,日常花销成本增加,造成农户搬迁后资金紧张,影响后续产业发展。

4 路园镇搬迁移民后续生计提升的建议

4.1 加大土地资源的多途径开发利用

搬迁后土地资源减少,因此,需要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权性质和土地基本用途基础上,鼓励土地流转,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因地制宜、着眼长远、科学规划、有效地利用闲置地,通过成立合作社等途径盘活土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

4.2 扩宽农户家庭收入渠道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入,以专业合作社为联结,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效益。采取订单农业,真正使农民获得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增值利益。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组织移民就近劳务输出,有序转移富余劳动力。

4.3 大力扶持社会产业

加大对现有企业的帮扶力度,依靠现有“金鸡产业”,通过政企合作方式,鼓励企业开发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岗位工资水平。着力打造更多本土特色产业,加强产业的创新发展,加快涉农电子商务的发展。

4.4 减轻搬迁压力,重视移民自身能力提升

提高国家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建立台账等方式明细资金用途。加强移民脱贫致富的意识教育。除义务教育之外,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对职业院校招生政策予以倾斜,紧紧围绕“1122433 互助增信工程”,组织产前、产中、产后技能培训,尤其是农业机械设备维修、农机司机驾乘、电子商务等特殊实用工种职业技能知识培训,加强从事农业产业人员的农业种养、加工、病虫害防控等实用技能培训。同时,鼓励农户自主创业,降低贷款利率,适度降低信贷门槛等。

猜你喜欢
渭源县生计易地
BY THE SEA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渭源县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实践与思考
渭源县文化综合馆馆前广场景观设计
渭源县名胜古迹和历史遗存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石为业四十年:一个端砚工匠村的生计之路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浅谈渭源县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