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暴力书写

2023-09-28 06:02谭小燕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名作欣赏 2023年14期
关键词:白人黑人暴力

⊙谭小燕[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王 琼[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卡森·麦卡勒斯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美国南方作家。22 岁时她发表了处女作《心是孤独的猎手》,在文学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小说中,麦卡勒斯将目光放在美国南方社会中的平民阶层与黑人群体身上,描绘了他们在社会中饱受暴力之苦的姿态。本文以约翰·加尔通的暴力三角理论为指导,把暴力行为分为直接暴力、结构暴力与文化暴力。通过梳理与分析小说中的不同暴力表现,探寻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小说的现实意义,观照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一、直接暴力:身体暴力与语言暴力

在加尔通的暴力三角图中,直接暴力位于三角图的最上层。“最上一层是直接暴力层,对这一层面,人们单凭肉眼和些许经验就能看出,它拥有人类互相对抗、人类对抗其他生命形式以及对抗整个自然所犯下的直接残酷行为的全部记录。”①小说中的直接暴力主要涉及身体暴力与语言暴力。两者在小说中时常出现,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充满暴力的氛围感。

身体暴力的表现形式有自虐、家暴、私刑与斗殴等。自虐的代表人物是杰克·布朗特。作为一名失意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理想受挫之下,他企图通过自虐来排遣自身无法忍受的孤独感、绝望感与无足轻重感。少年时期,他用钉子扎穿手来发泄自学《圣经》所带来的愤怒。来到小镇后,他通过用头撞、用拳头砸、用嘴咬等行为来释放情绪。家暴的代表人物是考普兰德医生。他立志要改变黑人的社会现状,但他麻木的同胞们无法理解他口中的理想。残酷的现实常常使他涌起一股无法遏制的破坏欲。“有一次他抓起炉边的火钳,把他的妻子打倒在地上。”②在压力下,失控的医生通过施暴来释放压力,安抚情绪。无论是自虐还是家暴,它们都是出于无能为力的焦虑与愤怒。而私刑与斗殴则更多源于美国社会中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为了满足自身的报复欲,监狱里的白人狱警擅自在寒潮时期将威利与同伴关在冰窖里,致使威利及其同伴伤残。考普兰德医生想见法官,看守却诬陷他喝醉了,将他扔进了牢里。而黑人与白人在游乐园的大混战则将饱受贫困之苦的人们紧绷的心理状态,与积压已久的种族矛盾所带来的怒火直接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无论是惩罚性的伤害自身,还是报复性的伤害他人,肢体暴力都是角色们在无法正确处理问题时所采取的消极应对手段。它展现的是社会中严重的阶级问题、种族问题与其所造成的巨大生存压力。

语言暴力首先体现在含有歧视或侮辱意味的称呼上。歧视性称呼是种族问题在语言层面的显现。“黑鬼”与“黑母狗”是白人群体常常用来歧视黑人群体的称呼。其中“黑母狗”还特别体现出了对黑人女性群体的蔑视。此外,“大叔”与“小鬼”是另一种较为隐晦的歧视称呼方式。“‘大叔,快去街角的加油站给我叫一个工人过来’……‘小鬼,帮我个小忙。’”(心,80)白人常常以此来展现自身的主人地位,肆意差遣黑人。侮辱性称呼一方面体现为侮辱对方的形体外貌。由于身材矮小,杰克被他人嘲讽为“矮冬瓜”,他则以“小老鼠”反击对方,用以嘲笑对方苍白萎缩的形态。另一方面则体现为侮辱对方的人格尊严。“杂种”“傻蛋”“恶魔”“蠢货”等都是常见的侮辱性称呼。除了称呼以外,小说中的语言暴力还体现在各种威胁、咒骂、讽刺与挖苦上。由于急躁易怒的性格,杰克常常与人发生口角。这时杰克就会通过威胁或咒骂来攻击对方。“我伸出手就能掐住你们的细脖子——一只手一个。管我是不是矮冬瓜,我能把你们放倒在人行道上,到时候他们得用铁锹把你们铲起来。”(心,270)除杰克以外,米克由于正处于青春期,天不怕地不怕的她也常常出言不逊。她的嘴里总是能轻易地蹦出 “吃屎去吧你”“你奶奶是婊子养的”“我真想亲手杀了他们”这类话语。与身体暴力不同,语言暴力伤害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它在降低对方自尊感的同时,还会加深社会上的不平等关系和人际交往中的间隙。

二、结构暴力:剥削、渗透与分离

结构暴力主要指的是一种社会不公正。“在我看来,典型的暴力结构以剥削为中心,这意味着一些地位显赫者比其他地位低下者从结构互动中获利更多。换句话说,存在着‘不平等交换’。”③它通过渗透、分割、分离、边缘化四种方式来发挥作用。小说中结构暴力的主要受害群体是美国南方的底层白人群体与黑人群体,他们在社会上面临的是经济上的压榨与政治上的剥削。

首先是底层白人群体与黑人群体的被剥削状态。他们大多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医疗、住房等基本需求也得不到保障。正如考普兰德医生在圣诞派对上的演讲中说的那样:“今天上午站在这里的一些年轻人可能想当老师、护士或你们种族的领袖。但你们中的大多数都被剥夺了机会……本应成为教师,却成为拴在熨衣板上的奴隶。我们在政府里没有自己的代表。我们没有选举权。”(心,184)在经济利益上,这两个群体辛苦出卖劳力,却领着一份极低的薪水。一名工人一周能挣八块到十块就已经是一份非常体面的收入了。在这种情况下,黑人群体的工资只会更少。一位熨衣服的黑人女孩一天只能赚一角。不仅如此,南方社会在整个美国中也处在被剥削的状态下。杰克戏称那些北方的公司为老奶牛。她在美国四处吃草,却只在纽约挤奶。南方为北方的工厂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与廉价劳动力,却无法从它庞大的利润中拿出一点来促进南方发展。在双重剥削的压榨下,这两个群体不仅生活困苦,还被置于社会的边缘地带,无法真正参与进社会的互动中,从而也就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其次是渗透作用。它指的是结构中的人们将暴力的发生视作理所应当,从而对其听之任之。杰克与考普兰德医生分别致力于改变底层白人群体与黑人群体的切身利益,但是两人并未得到居民们的理解。杰克被同事讨厌,被人认为是醉鬼、疯子,同伴偷拿会费去吃喝玩乐。医生不停地走家串户,宣讲使命与真理。但大部分黑人由于缺乏教育,回应给他的只有困惑。黑人群体一方面忍受着自身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另一方面白人群体也默认了黑人群体就该被如此对待。当米克感叹鲍蒂娅一周挣不了十元时,海泽尔却以她是黑人为由觉得这再正常不过了。在渗透的影响下,这两个群体变得异常麻木。他们听任不合理的现状继续发展,悲观消极地看待自身的遭遇和现状。

分离指的是将结构下层群体互相分离,对其分而治之。小镇先是在地域划分上造成了一种分离状态。一方面依据种族来划分,黑人群体与白人群体不混住。另一方面,在白人集中的区域,又依据经济水平、阶级地位等划分为富人区、商业区与工厂区。富人区景观雅致,有雄伟老式的房屋和锻铁编的繁复的篱笆。商业区介于富人区与工厂区之间。这里灯火通明,街区条件还算过得去。工厂区的环境最糟糕。空气中混合着食物与污水的臭味,棚屋腐败,街道狭窄,道路是没铺路面的泥路。空间上的分离无疑会造成心理上的分离状态。白人群体与黑人群体在心理上就有着巨大的鸿沟。在小说中,黑人与白人之间有明确的交往界限。有一家黑人擅自搬入了主街的尽头,被白人邻居暴打并毁了他们的房子。与此同时,贫穷的工人也是被鄙视的群体之一。工厂区与工人身份对于小镇的人而言就是贫穷的代名词。在凯利一家陷入经济危机时,他们庆幸虽然自己和工人一样穷,但没人会看不起他们。在分离作用下小镇像一盘散沙。人们的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对他人冷漠又戒备。人们因此无法齐心对抗他们共同的敌人,从而导致上层阶级的剥削与压榨可以一直继续下去。

三、文化暴力:父权文化与宗教文化

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加尔通进一步提出了文化暴力的概念。“我们所说的‘文化暴力’,是指文化中那些由宗教和意识、语言和艺术、实证科学和形式科学(逻辑、数学)所阐释的,能够用来证明或使得直接暴力或结构暴力合法化的各个方面,这些是我们生存的象征性的领域。”④加尔通认为文化暴力是其他暴力形式的源泉。它使暴力行为合理化,从而助长暴力的滋生。小说中的文化暴力主要涉及父权制文化与宗教文化。父权制文化暴力体现在男性家长在家庭中的统治地位和社会中性别角色的传统定位上。

父权主义思想是美国南方根深蒂固的传统,在父权制文化下,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有着绝对的统治地位。考普兰德医生就是父权制下典型的男性家长形象。他对自己的孩子有着强烈的掌控欲,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严格控制吃穿用的每一个细节,不顾孩子们的个人意愿,凭一己私愿替他们规划好了未来。在他的管控下,孩子们越来越害怕与抗拒他,最后妻子带着孩子回了娘家,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考普兰德医生的家庭经营无疑是失败的。他总是用父权文化来控制子女,不尊重孩子们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意志,最终他的家庭成了父权制文化下典型的悲剧家庭。同时,父权制文化对两性性别特征与定位有着僵硬死板的规定。社会上鼓吹女性应当做温柔、持家的“南方淑女”,男性则要有“阳刚之气”,做女性的保护者。这样的定位不仅将女性摆在附属地位,限制女性自由发展,同时也会影响男性的个性化发展。米克与比夫就是这种思想的受害者。米克在穿着与行为举止上模仿男性,盼着自己成为男性,反映了她内心渴望突破女性在社会中的劣势地位的愿望。因为只有她成了男性,她才能去寻求个人发展,实现作为钢琴家的梦想。比夫则是主动借助外形来隐藏自己的女性气质。他身材粗壮,留着铁一般重的络腮胡。与粗犷的外表相反,比夫的内心从小就非常细腻。长大后,他有强烈的母性情怀。但在现实的压力下,他只好选择迎合社会对男性的传统定位。父权文化中的大男子主义与性别刻板定位损害的终究是全人类的自由发展。在它的压迫下,人们只能被迫扼杀个性,痛苦地生活。

在小说中,虔诚信教的黑人并不少。这就意味着,不仅仅白人歧视黑人有了正当的解释,黑人也接受了自己的附属地位。在医生家的聚会上,当在座的黑人纷纷开始描述自己接到天堂信号时的情景时,赫保埃说他看见上帝的脸是一张白人的脸,有着白人的胡须与蓝色的眼睛。外祖父声称他见过一个小天使,是个有着一头金发的白人小女孩。这些虔诚的黑人将宗教中的神与信使想象成白人的形象,说明他们会潜意识地臣服在白人的权威下。同时,医生的外祖父说当耶稣第二次降临时,他会带着他所有的亲戚与朋友都站在耶稣面前,“我对他说,‘主耶稣,我们都是悲伤的黑人’。他就把神圣的手放在我的头上,我们马上变得像棉花一样白。这是我在心里想了很多很多次的计划与推测。”(心,138)这种将自己改变成白皮肤的愿望,流露出了黑人内心渴望融入主流白人的想法。当考普兰德医生向大家发表完震撼人心的演讲后,在场的黑人们都悲叹道:“伟大的主!引导我们走出死亡的旷野吧!”(心,185)他们企图借助上帝的力量来拯救他们,而不是自身主动来改变现状。这样消极被动的态度只会加深黑人现实中的困难处境。

四、结语

《心是孤独的猎手》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读者关注。由于作品中怪诞、沉闷、阴郁的氛围,麦卡勒斯常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具有哥特风格的小说家。暴力与死亡情节也常被认为是哥特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不过,麦卡勒斯在对暴力情节的处理上显然已经超越了一般哥特小说的写作方法。小说中对于暴力行为的叙述常常是简单的概括式写法。作者的意图并不是要给读者带来感官上的刺激,而是希望通过暴力行为的发生,引导读者关注角色的精神困境。在这部小说中,麦卡勒斯试图通过每一个角色的个体困境,来合力展现大环境下20 世纪美国南方的社会困境。通过细致入微地描写角色们的悲剧人生,将美国南方社会中盘根错节的种族问题、女性问题与历史问题等展现在读者面前,体现出了作者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与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①③④〔挪威〕约翰·加尔通:《和平论》,陈祖洲等译,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第291页,第289页,第284页。

② 〔美〕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陈笑黎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36页。本文所引文本均出自这个版本,为了行文简洁,后文所引文本只随文注出页码,不再另行作注。

猜你喜欢
白人黑人暴力
白人的暴行是如何将昔日被奴役者在重建时期争取到的进步变革一手粉碎的 精读
反性别暴力
黑人谈河流
“暴力”女
新西兰杀戮事件凸显白人极端主义在全球影响之广
影史上第一个黑人与白人接吻的镜头,是他剪辑的!
暴力云与送子鹳
重寻黑人主体身份意识,构建和谐社区——小说《宠儿》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
向暴力宣战
美国第一位黑人三军主帅——鲍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