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小说中意象的内涵
——以自然意象为例

2023-09-28 06:02邹圣童吉林师范大学长春130000
名作欣赏 2023年14期
关键词:汪曾祺意象小说

⊙邹圣童[吉林师范大学,长春 130000]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是文艺创作和描写的基本审美对象。汪曾祺小说作品中的意象是作者思想情感和客观意象的融合。文学意象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是研究作品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学意象在作品中的含义和作用,有助于研究和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在汪曾祺小说中,自然意象起着沟通故事情节、凝聚精神、保存审美等叙事功能。

一、意象生成的原因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环境、人生经历,从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因此,他们的艺术思维也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底蕴。

(一)地域文化的浸染

童庆炳先生认为:“作家总是生活在某个地域中,难免会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作者自身的地域文化和心理素质首先来源于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长地,来自他的故乡。①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与作家自身的地域文化心理密切相关,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特定地域文化圈的影响和渗透,作家与出生地的文化母体有着不可分割的精神联系,这使得他们很难抹去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汪曾祺出生于风景秀丽、资源丰富的古城江苏高邮,高邮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片土地渗透着江南文风,自然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又在历史硝烟中长期偏安一隅,形成雅量高致的人文风度。吴越文化对汪曾祺的影响自然不可忽视,他长期在吴越文化的熏陶下成长,深受吴越特有的风土人情的熏陶,这使他后期的小说充满了吴越文化淳朴典雅的氛围,其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闪耀着吴越文化的光芒。灵山秀水、江南烟雨,“水”的精神魅力使文人的性格更为细腻柔和,使文风渗透在优美的诗歌之中。汪曾祺身上充满对浪漫和诗意的追求,因而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得很出彩。正所谓“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从吴越地区本身来看,属于江南地区,而长江以南山川秀美,气候湿润,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性格相对温和而细腻。江南除了自然环境温和优美外,还是中国的“鱼米之乡”,丰富的生活使人们逐渐养成了悠闲的气质,追求自由和幸福,摆脱世俗的生活方式。

(二)个性气质的熏陶

汪曾祺成长于和睦、轻松的家庭氛围中,这使他在生活和创作中始终保持一种宽容、平和的心态。受父辈人文精神以及一代又一代徽州汪家开明家风的影响,加之汪曾祺喜欢安静,让他有更多的独处时间,使他从小就开始独立地观察和思考生活。他认为世界不好的一面是可以用真实的感情去改变的,生活中的事物总是充满着温暖与和谐,所以小说中意象的选择也充满了温暖。此外,他的想象力和理解力也在独处中不断增强,养成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的习惯,并加以自己的联想②,形成具有特殊意义的意象。

二、自然意象的概述

在汪曾祺的小说中,自然意象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们经常可以在文本中发现他对自然场景的描绘,如清澈的水、绚丽的花朵、寓意深刻的动物等,这些自然意象几乎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与生活息息相关、平常之极的物象,在小说中,它代表了作家自身的精神和情感需求,甚至为其小说营造了一种古典抒情的氛围。汪曾祺小说中有许多自然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具有天人合一的和谐与诗意,这些置于作者情感之上的意象,不仅参与了文本的叙述,而且增强了作品的诗意。

(一)“水”意象

水的存在状态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通过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作家的想象进入文学世界,成为异彩纷呈的水意象。

水对汪曾祺来说意义重大。汪曾祺在《我的家乡》里说:“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创作风格。”③阅读汪曾祺的小说,我们发现“水”这个自然意象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创作初期的《河上》,还是20 世纪80 年代的《受戒》《大淖记事》《露水》等,汪曾祺的小说似乎都是在水中生长的,水的意象成为他小说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在他的作品中,对“水”及其相关意象的描写比比皆是,而且很多作品都以水为载体,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汪曾祺对家乡之水的依恋。他小说中的“水”意象主要是沼泽、大淖和运河体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水意象是进入《大淖记事》和《受戒》这两部小说文本的重要载体。《大淖记事》以“淖”为名,就已经说明了这个故事必定是依水傍水的。④小说开篇就描写了大淖当地人的生活和民情风俗。汪曾祺花费大量笔墨描述大淖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而“水”则是推动小说发展的核心所在,“水”见证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之旅。

汪曾祺在《受戒》中明写的水并不多,但就是给人一种处处充满水的感觉。《受戒》中明海和小英子的故事也发生在江南水乡柔和的水面上。主人公明海和小英子在水边相遇,出行靠船,与水有密切关联。小英子的家三面环河,岛上就只有她一家,周围种有六棵大桑树和一个菜园子,这样的依水生活宛如世外桃源。汪曾祺在小说中描绘了一个青春美好的水世界,将少年的感情也写得很美好,很干净,到处氤氲着水气,生活自由无束、简单愉悦,带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有赖于文本中对于“水”意象的设定。“水”是小英子和明海真挚爱情的见证,也因为水的存在,才有了江南这小地方的繁华和幸福,才有了没有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玷污的自然纯净的灵魂。因为滴水的灵气和温柔,这些年轻人的爱情故事更感人、更美丽、更加美好。

“水”意象既是生命流动的源泉,又是对健康和谐理想人格和诗意人生的自由追求。在汪曾祺的小说中有很多以“水”为中心的背景和隐喻,这些都隐藏着汪曾祺对生活的态度中:像水一样淡泊、静谧,平静如水。

(二)植物类意象

植物往往代表着一方土地的独特风味,它所表现的色彩既是自然的底色,又是民俗生活的亮色。汪曾祺小说中的植物种类繁多,涉及草类、花类、树类和果蔬类等,植物意象内涵丰富,渗透着一种非凡之美,作为作者思想情感表达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意义和价值。⑤

首先是花草类意象,在汪曾祺的小说中,无论是人物出场,或是在一些关键的地方,都会有“花”的存在。如《受戒》里的“栀子花”和“石榴花”这两个意象往往在英子和明海独处的时候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花经常被用来象征女性,花的美丽和脆弱与女性的外貌与个性相似,小英子像石榴一般具有火的热情,栀子花象征着纯洁和美丽。因此,小说中的石榴花和栀子花象征着青年男女感情的朦胧、美好、纯洁。在这里,作者用花的意象来肯定人们合理、健康、合法的情感需求,尊重个体生命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其次是树木意象,这在汪曾祺的小说中随处可见。如小说《老鲁》中的“枣树”,象征着主人公“老鲁”。枣树扎根在沙里,与沙漠无边无际的风沙做斗争,正如老鲁用自己的智慧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粮食短缺的艰苦生活做斗争一样。枣树是作者对“老鲁”不平凡生命精神的钦佩,是在艰苦环境中向往生命的人格精神写照。最后是果蔬植物意象,如《鸡鸭名家》中的“豌豆苗”“莲蓬”;《昙花·鹤·鬼火》中的“萝卜”“扁豆”;《受戒》中的“荸荠”“野菱角”和“茨菰”等。汪曾祺对生活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强烈热爱,对水果、蔬菜这些生活中的常见之物信手拈来。

他借助丰富多彩的植物意象,创作了一首生活抒情诗,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植物还具有地域色彩,与当地人的感官体验密不可分,并呈现出和谐而丰富的文学世界和审美风格。众多的植物也呈现出一幅地方风景与人文情怀相融合的生活画卷。⑥

(三)动物类意象

在汪曾祺的小说中,动物类意象也占有一席之地,例如“猫”“鹤”和“鹏”等意象。“猫”的意象,是汪曾祺对于人性本真的一种理解。《绿猫》是一篇意识流小说,核心意象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绿猫”,实际上是孤独感的一种整体象征。而在小说《虐猫》中的“猫”意象贯穿整个小说的始终,被赋予象征意义,成为“人性”的象征。

众多的动物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鹤”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象征着纯洁、灵性和超脱世俗,“鹤”通常被认为是仙禽。古人常用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如在小说《昙花、鹤和鬼火》中,汪曾祺就从主人公“李小龙”的角度赞美了“孤鹤”的洁白之美,“孤鹤”寄托了李小龙和作者希望摆脱个人遭遇的美好愿望,表达了他们内心深处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汪曾祺对超然隐居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看,汪曾祺对自然意象的描写往往不加修饰,具有强烈的地域生活特征,表现出自然温柔之美,流露出作者对江南自然风光的思考以及自己的人生经历,不仅表达了他对故乡、对自然万物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人性和生命的思考。

三、自然意象的叙事功能

在文学作品中,意象具有独特的叙事功能,它不仅能生动地表达隐藏在文本背后的作者的思想情感,还能增强作品的审美效果,调节叙事作品的节奏感。并且可以形象地传达作者的创作思想,深化作品的内涵,也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合理,有效地扩充叙事深度,增强叙事的内在张力。在汪曾祺的小说中有许多的自然意象,它们就像散落在文本中的聚光灯,对文本的叙事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疏通行文脉络,推动情节发展

汪曾祺小说中的意象描写与情节紧密相连,既能促进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又能使情节发生丰富的变化。在汪曾祺的一些小说中,“花”作为意象反复出现,这有助于理清叙事脉络。

在小说《兽医》中,顺子妈是一位年轻、美丽、勤劳、能干、守妇道的女性,有着纯朴典雅的独特魅力。她通常头戴一朵白色的小花,发髻一侧有毛线,是给丈夫戴的孝。她的脚上穿着一双银灰色的鞋子,与她鬓角边的小花相映成趣,整个人看起来轻松朴素而又优雅,具有独特的魅力。后来,经人撮合做媒,顺子妈嫁给了当地技术很好的兽医姚有多。这时顺子妈就悄悄地换了装,将小白花换成了一朵大红喜字,把银灰色的旧鞋换成绣着海棠花的新鞋。通过“花”的微妙变化,一方面含蓄地表现了顺子妈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二)凝聚意义,凝聚精神

短篇小说《晚饭花》中采用以花比喻少女的传统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淡淡忧伤和怀念。晚饭花就是野茉莉,因为在黄昏时开花,晚饭前后开得最为热闹故又叫晚饭花。晚饭花这一名称,即给人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易逝之感。“晚饭花”这一意象贯穿整个故事发展的始终,在小说中指的是美丽的少女王玉英。这篇文章最后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晚饭花依旧像以前一样热闹的盛开,但原来的王玉英再也没有了。”过去的美丽和希望已经逝去,唯有晚饭花仍在盛开。作者将愤怒的情绪隐藏在浅显的叙述中,以色彩斑斓、杂乱无章的晚饭花意象,集中表达了作者对美的消逝的无奈与悲伤。小说意象的凝聚功能,将隐藏在文本背后清冽而感伤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说用晚饭花这一意象,集中而突出地彰显了作者对美丽事物易逝的淡淡忧伤情绪。意象的凝聚功能,使这篇小说成为对美丽易逝的叹惋。

(三)保存审美意味,强化作品的耐读性

《大淖记事》通篇都摇动着水的影子,小说起篇用大量的篇幅描绘了“淖”这样一大片水。作者用大量的文字详细地描述了大淖的自然环境,其中那一大片水,春季和夏季水位上升时,水域非常宽阔,大淖中心的沙洲上,茅草和芦苇自由地生长,给人一种宁静和温暖的感觉。在水文化的影响下,在这里长期定居的人们生活得很自然,他们逐渐形成静谧淡泊的品质,不争斗不抢夺,安静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正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创造了巧云和十一子之间纯粹而美好的感情。柔和的水和朦胧的月,印证了巧云和十一子远离世俗、纯洁无瑕的爱情。⑦汪曾祺选择了水这一中心意象,极好地表达了其健康人性、诗意和谐的存在理想。

大淖意象不仅是汪曾祺小说中的一个主要意象,而且也是一个整体性的意象。它将水的形象与各种人物结合起来,代表着一种文化的走向、生活方式和人性的风格,从而成为与“街道”相对立的基本概念。水具有柔软和坚硬的双重特性,水的柔美赋予了大淖女儿们水一样的柔情,水的坚定赋予了大淖女儿们不屈不挠的坚定和勇气。大淖意象融合了丰富的意蕴,立体、鲜明、生动地谱写了一部大淖文化,其中的审美意味是发人深省的。读过之后,有一种意蕴未尽、音韵犹存的感觉。

四、结语

汪曾祺小说中的意象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通过他独特的思维方式,读者可以再次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中意象的魅力。汪曾祺小说中的意象不仅滋润了读者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而且强化了小说文本的诗化程度,增添了独特的审美意蕴,在中国文坛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①伍婷婷:《汪曾祺作品中的自然意象研究——以〈大淖记事〉为例》,《新纪实》2021年第32期,第6—8页。

② 冯仲华:《汪曾祺小说中的意象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学位论文。

③杜欣谕:《汪曾祺小说中的意象研究》,扬州大学2021年硕士学位论文。

④ 李晓婷,沈琳:《试析汪曾祺小说中植物意象的审美意蕴》,《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⑤ 朱倩倩:《汪曾祺小说中的自然意象研究》,青岛大学2020年硕士学位论文。

⑥ 阳梦娇:《汪曾祺小说水意象研究》,湖南科技大学2020年硕士学位论文。

⑦ 乔华瑜:《论汪曾祺小说“水”意象的蕴涵》,山东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

猜你喜欢
汪曾祺意象小说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咸菜慈姑汤
抚远意象等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