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珍贵文物影像 讲好优秀文化故事
——菏泽日报新媒体《文物有话说》短视频栏目的探索

2023-09-28 09:59
中国地市报人 2023年8期
关键词:宣传报道菏泽文物

张 宇

自2022年以来,山东菏泽日报新媒体遵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立足地方传统优势、大力弘扬优秀文化的宣传工作部署,以形象展示全市珍贵而精美的文物为切入点,推出了名为《文物有话说》的短视频栏目。一年多时间连续不间断地播发,在广大受众中产生了积极、热烈的反响。每期视频的评论区好评如潮,大家在赞叹这些优秀历史遗产的同时,进一步树立了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由此,许多受众产生了亲眼一睹珍贵文物芳容的浓厚兴趣,致使市县区博物馆参观人数明显增多。一些中小学校也纷纷把组织参观本县博物馆的文物,列为对学生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立足优势的报道创新

菏泽古称曹州,地处黄河中下游,这里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非常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七千年以前的远古时期,人类祖先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刀耕火种,创造了初始文明。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这里同样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较快发展的兴盛地域,几度辉煌冠于齐鲁。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1月视察菏泽,曾赞誉这里“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先为商汤之京畿,继属曹国之疆土,孙膑、吴起、范蠡、曹植、黄巢、宋江等历史人物都同这里有密切关联,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历史岁月的悠久,经济文化的发达,致使菏泽一带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厚,古迹和文物数量众多,省级、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均高居全省各地市榜首。据统计,全市现有历史文物23万多件(套),其中珍贵文物一千件(套)。如元代的青花龙纹梅瓶,属于元青花瓷器中的巅峰之作,市场价估值近2亿元。西汉的“黄肠题凑”皇后墓,在古代墓葬中属于最高规格,获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远古时期的青邱堌堆遗址,对先民们的生活状态考古价值巨大,获2018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历史文物,是历史发展原貌的“活化石”,是优秀历史文化的客观载体,是古代劳动人民辛劳智慧的结晶。在保存好这些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利用好这些优秀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宣传好它们的丰厚内涵,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豪感、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无疑是开展新闻报道工作的题中之义。菏泽日报在长期的办报实践中,也曾对本市文物做过纸质媒体的宣传报道。但文物的宣传报道不应是一蹴而就、一报而过,而应是持续不断、常报常新。近年来,菏泽日报新媒体中心成立后,就把加大并创新文物的宣传报道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文物宣传报道的筹划阶段,如何发挥新媒体短视频的形象展示特点和优势,让文物报道作品不但“新”起来,而且要“动”起来;既有鲜活的表现形式,又有丰厚的故事内容,这令栏目制作记者们苦思冥想,煞费心机。何不采取拟人化的表现形式,让文物自己站出来说话,讲述自身精彩的往昔故事?一同事突然的灵感一现,让制作记者们顿释重负,有了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这样,一个独出心裁、旨在以更佳效果宣传本市珍贵文物的《文物有话说》短视频栏目,就此呼之欲出了。

二、采编环节的精心运作

创办《文物有话说》短视频栏目伊始,制作记者们就决心付出十分努力,高点起步,打造一个精品栏目,在优秀历史文化的宣传报道中做出成功探索。但他们深知,有了决心和自信,有了好的构想和计划,距离制作出好的作品仅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在具体运作中更需要的是发挥聪明才智,踏实肯干,勇克困难,抓好落实。尤其是因为文物报道不同于一般的工作、会议报道,它需要制作记者首先应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底蕴,了解所报道文物的丰厚内涵,同时在后续的表现手段上又要推陈出新,避免静物描述的呆板枯燥。为此,制作记者在具体实践中将各阶段的工作加以分解,做足了准备、采访、制作、完善四个方面的功课。

一是充分准备。定好采访某一文物后,首先掌握该文物的大体情况和内涵故事。由于制作记者全是青年人,文物知识底蕴薄弱,对本市一些珍贵文物又较为生疏,这就需要进行采访前的“紧急补课”。

这种“补课”,大多是查阅相关资料,个别时候还需要向文物界的专家老师请教。特别是有些属于远古时期的文物,相关资料文字描述比较生涩难懂,就需要一点一点地“硬啃”,慢慢地揣摩和领会。鉴于记者采访是快节奏的工作,夜里加班翻阅文物资料是常有的事。

二是深入采访。虽然一条短视频的时长一般只有两三分钟,内容展现量较少,但由于一些珍贵文物背后的故事内容丰富,有些故事还有多个版本,甚至存在人们认识上的分歧,所以采访的工作量一点也不轻松。在采访中,记者着重在这样两个方面做好拍摄和资料搜集工作:首先,拍好文物的最佳影像。如菏泽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代青花龙纹梅瓶”,由于室内光线较暗,又隔着玻璃橱窗,视频镜头拍了几段都不理想。后来经过补光和移动文物位置,终于拍出了较为满意的视频影像素材。其次,尽量详细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内容。如定陶区博物馆的珍贵文物“西汉玉璧”,关于它的用途,或祭祀品或装饰品人们说法不一,对这些都要了解清楚,并做出相应的稳妥处理。

三是精心制作。在短视频制作这一环节,记者紧紧围绕“新”“活”“准”付出了辛劳和才智。要做到“新”,就要选好报道角度,避免面面俱到。有的文物故事内容多而繁,必须精心剪裁,把主要的能够吸引受众眼球的东西加以提炼,用镜头展现出来。包括标题,怎样做到新颖别致,令人眼前一亮,制作记者都大费心思,反复修改。要做到“活”,就要运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尽量让静态的文物“动”起来,活灵活现地来到人们面前。比如,在制作“元代青花龙纹梅瓶”的视频时,记者一方面充分展示这一文物体态的精美绝伦,另外又制作了它的主人和装载船只的动画短片,宣传效果一下提升了。至于说要做到“准”,就是要把握好文物所体现的主旨和精髓,报道内容不要跑偏。

四是力求完善。毕竟所宣传报道的许多文物与现代人们有着千百年的时空之隔,其中蕴含着一些对青年记者而言较为陌生的历史知识,于是每期短视频制作完毕后,制作记者都立即转发各相关博物馆馆长或文物专业人士一阅,以听取意见,集思广益,使视频在不出差错的基础上更加完善,精益求精。这样一来,片子制作的过程,也成了记者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增长历史文物知识的过程。

三、丰富多彩的文物自述

经过制作记者的精心运作,一期期《文物有话说》陆续播发出来。形式生动活泼,角度新颖别致,内容丰富多彩,较好地达到了让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效果。总结已经播发的全部片子,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色和亮点。

一是拟人化的文物自述,让受众耳目一新。随着悦耳动听的片头音乐,引人眼球的精美画面,《文物有话说》栏目五个粗犷遒劲的大字自远渐近,翩翩而至,一场场由文物为主角演出的大戏陆续开幕。所报道的文物一个个由静物变为生灵,由古代来到现代,或操着普通话,或拖着变腔音,接连闪亮登场,尽情地展现自己优美身段和傲人芳容,令当今的受众既倍感新颖,又大饱眼福。比如《我从七百年前走来》一期中的“元代青花龙纹梅瓶”,它一亮相就惊艳绝伦,让人赞叹不已。经过悠久沧桑岁月的泥沙深埋,如今竟然色彩光亮如新。长身、润肩、细口,体型优美。瓶面上配有飞龙、梅花的图案,画技高超。同时,通过它的娓娓自述,人们知道其出自专供皇宫和权贵所用的官窑,属于元代青花瓷器的上乘精品,代表了当时瓷器制造的顶尖水平。并且,目前这种巅峰之作的元青花瓷器存世极少,全国仅十几件,山东省唯一。

二是文物背后丰厚的故事内容,让受众获得优秀历史文化滋润的教益。那一件件珍贵文物,不仅因体态精美而给人以艺术享受和心灵震撼,而且因其体现的优秀历史文化精髓令人受到思想教育和人生感悟。比如《以画代谏的拳拳心》一期中的菏泽籍明代著名画家吕纪,平生刚正不阿,忧国忧民,眼看当时政坛昏暗,就想利用自己能接触皇帝的便利机会,以画代谏,委婉规劝皇帝居安思危,采取措施重振朝纲,造福百姓。他的画作《秋柳三鸶图》,只见一棵苍老柳树身衰枝枯,三只结伴鸶鸟垂首徘徊。皇帝观赏之后,顿时明白了这位臣子精忠报国的拳拳之心。再如《三道圣旨奖名臣》一期中的菏泽籍明代著名官吏李木,他恪尽职守,政绩卓著,两袖清风,廉洁自律,以至为官生涯中,曾受到皇帝三次颁发圣旨进行表彰和奖赏,最后成为朝廷依仗的重臣,连他的父亲和妻子,也因教子有方和贤良内助被恩准享受五品官职的俸禄待遇。

四、各方引发的反馈热议

《文物有话说》一年多时间的连续播发,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反馈热议。特别在视频评论区中,大家对这种生动活泼、别开生面的报道探索赞赏有加,好评如潮。并且,这种成功的报道尝试,也为新闻报道如何鲜活起来,让广大受众喜闻乐见提供了有益借鉴。归纳各方的热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想不到”。

一是想不到菏泽市内拥有这么多精美而珍贵的历史文物。当今的一般受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对文物还是接触很少、较为陌生的,对本市历史文物的状况更是了解不多。现在一部手机在手,打开《文物有话说》,能看到这么多精美而珍贵的文物,大家的惊叹之状溢于言表。“啊,这些文物真是技艺精湛、巧夺天工!”“我们的祖先真是聪明智慧,给后代留下这么精美的宝贝。”视频评论区内此类的评论比比皆是,充满了对古人的敬佩之情。有的学生还向老师提出去博物馆参观的要求,随即学校也顺势而为,把组织去博物馆参观列入了课余思想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二是想不到每件文物珍品的背后都有丰厚的精彩故事。许多受众不仅盛赞每件文物的精美外观,还对文物含蕴的故事内容推崇备至。有些人认为,件件文物都是“历史面貌的活化石,都是优秀文化的载体和结晶,它们不仅具有艺术审美价值,更有思想教育价值”,“温故知新,见微知著,透过那一件件历史文物背后的丰厚故事内涵,人们可以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这些反馈热议,提示我们应进一步普及文物知识,提高人们对文物的兴趣,利用好文物的思想价值,大力开展文物教育,做到古为今用。

三是想不到文物报道也能如此生动鲜活,别开生面。《文物有话说》短视频栏目的成功探索,在新闻界也反响强烈,不少新闻同行深受启发,感叹“原来新闻报道形式也能这样创新”,“新闻追求无止境,报道创新永远在路上”。现在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已进入融媒体时代,旧的传统的报道方法有待改进,新闻工作者都在发挥才智努力创新,《文物有话说》无疑为各种创新尝试开启了思路,提供了样板。作品内容为根本,表现形式为手段,受众喜欢为目的,围绕这些,人人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愿广大新闻工作者百尺竿头,在亲身实践中作出进一步的探索和贡献。

猜你喜欢
宣传报道菏泽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乡村振兴的“菏泽路径”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2019年底前山东菏泽境内三条高速可通车
菏泽牡丹,花开全新产业链——第27届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精准扶贫宣传报道的创新路径
把好节奏、踩准节拍,凝心聚力铸自信——浙报集团迎接十九大宣传报道中的探索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Leadership Change: a Perspective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