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养老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

2023-09-28 05:36陈志恒
税务与经济 2023年5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养老保险

陈志恒,胡 桢

(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5)

一、引 言

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底,我国65 周岁以上人口约1.9 亿人,占总人口数量的13.5%,较2001 年刚刚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增长了近1 亿人,占比增加了6.5 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加剧了我国人口结构的不稳定性,导致社会有效劳动力减少而供养负担加重。目前,我国采用的是以社会养老、企业补充养老、个人规划养老为主的“三支柱”养老体系。但企业补充养老及个人规划养老起步较晚,相对规模较小,所以当前我国老龄化人口高度依赖第一支柱养老金。截至2021 年末,第一支柱养老规模占比65.76%。为应对老龄化加深的趋势,缓解第一支柱养老压力,2017 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体系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2020 年要基本建成健全商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2021 年3 月,“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再次强调“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重要性。现阶段,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体系对应的产品和服务还不够丰富,个人养老金主要依赖于传统储蓄,相对成熟的产品只有个人税收优惠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截至2020 年4 月底,这款养老保险累计实现收入仅3 亿元,参与人数还不足5 万人,与此前市场预计的规模相差较大。

通过商业养老保险来完善第三支柱养老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就影响商业养老保险需求的因素展开了广泛讨论。部分西方学者认为,社会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主要取决于老年抚养比。也有学者认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储蓄习惯等因素都会影响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1]Zerriaa Mouna 等通过研究认为收入水平、人均寿命以及物价水平会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产生正向影响。国内学者也普遍认为商业养老保险在我国构建完备的养老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2]许飞琼的研究表明,商业养老保险对社会养老保险具有补充作用,应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与社会养老保险形成有机结合,共同保障城乡居民的养老生活。对于影响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因素,学者们主要从GDP、社会保障程度、居民储蓄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3]袁成等使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国内人身保险消费的影响,发现老年人口占比越高,人身保险消费越多,并且老年化程度高的地区对保险消费的拉动程度非常大。[4]马利芸通过回归模型对死亡率、老龄化、人均GDP、人均储蓄水平、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寿险需求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人均GDP、人均储蓄、教育水平越高寿险需求越大,市场利率越高寿险需求越小,而其他较宏观的因素则对寿险需求无明显影响。[5]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目前大多数研究是以地方面板数据为基础,研究对象多局限于某一地区,缺少对国内整体情况与特征的分析和探讨。本文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资料(CGSS)为基础,通过构建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与商业养老保险需求的变动关系,继而通过中介模型探讨人口老龄化对商业养老保险需求影响的传导路径。从微观层面检验具体的影响因素,对推动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体制、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具有积极的理论现实意义。

二、影响商业养老保险需求的因素

(一)微观层面

从微观个体层面来看,年龄、性别、婚姻情况、受教育程度、收入情况等都是影响商业养老保险需求的因素。

1.年龄因素。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提出,人们应在较长时间范围内去规划生活消费开支,从而实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并将整个生命周期分为了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三个阶段。[6]在青年时期,人们刚刚开始工作时收入水平较低,甚至无法覆盖自身的基本生活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中年时期,通过劳动能力和工作经验不断积累,收入有所增加,且收入增加的幅度整体要高于家庭支出,从而有了一定的资产储备。此时,相比于年轻时不但有了养老储备的能力,还有了养老规划的意愿,并且这种意愿随着年龄的上升会变得更加迫切,人们会更倾向于选择一种或者多种方式来完善自己的养老计划,从而会更加愿意去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保险市场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对年龄和投保年限也有一定的要求,年龄越大,投保年限越短,缴费越高。而保费的增加将直接影响中年时期后期居民对于商业养老保险的选择。

2.受教育程度。行为经济学将人的心理分析与经济发展规律相结合,认为个体决策主要受心理活动、个人情绪、社会地位、教育背景等因素影响,从而对经济运行结果造成影响。[7]其中,教育背景更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行为结果的不同。具体到对于商业养老保险的选择上来看,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知识内容与社会现状的理解越深刻,对保险市场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和全面,因此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会有所增加。此外,受教育程度越高,前瞻性越强,面对老年生活的未知与风险的判断更全面,在心理层面会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必需品的范围,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更强,因此会采取多种方式来完善自身养老规划。

3.收入及单位类型。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而这五个层次与人们的收入程度紧密相关。在收入稳定并逐步向好的情况下,人的需求层次也将随之提升。当收入可以满足自身基本生活支出后,人们将对安全有更高的要求。这里的安全需求主要包括自身安全保障、疾病威胁保障、失业保障、养老保障等方面。而保险则可以帮助人们有效规避这类风险,满足个体的安全需求。商业养老保险作为养老保险的分支及补充,可以满足个体除了基本养老需求外更深层次的保障需求。也就是说,收入越高,人们对于商业保险的需求也越高。此外,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居民收入整体较为稳定,且鉴于当前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双轨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居民养老保障较高,因此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较低。

(二)宏观层面

1.供给因素。从供给层面来看,保险产品的设计、营销策略、相关服务水平等均会对社会需求产生明显影响。首先,种类丰富、功能齐全的保险产品在满足当前市场需求的同时,有助于对市场更深度地开发,刺激出更多样化的保险需求。其次,通过灵活的营销策略和传播途径,能够让公众真正认识保险,提高公众的保险意识,从而促进保险需求。最后,保险公司现存客户的服务体验是保险需求能否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销售、理赔及其他相关服务的质量。若存量客户对保险服务的满意度较低,从而使保险产品失去社会信任,将会对保险需求起到抑制作用。

此外,国家政策导向及支持程度也影响着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以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推行情况为例,在政府税收优惠等政策的支持下,居民主动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增强,同时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相应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顺势而发,市场上现存收益确定型、收益保本型、收益浮动型税延养老产品,为不同风险偏好类型的居民提供了丰富的选择,进一步刺激了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

2.需求因素。在宏观层面,影响商业养老保险需求的主要有经济增速、通货膨胀水平、利率、经济制度等要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增速越快、发展越好,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越深,购买诉求也相应提高。

通货膨胀与保险的需求呈现反向变动关系,即一定数量的物价上涨会引起商业养老保险保费收入的上升,从而导致居民对商业保险的需求下降。[8]这主要是由保险公司的运营模式决定的。保险公司依靠一次性或定时定额收取一定保费来获取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并在未来确定的时间支付保额。若消费者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担心在通胀水平的影响下养老金在未来会有贬值风险,则会降低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此外,通胀会直接影响居民当前的收入,通胀水平越高,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越少,从而对于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能力和意愿均有所下降。

商业养老保险是一种长期的保险投资行为,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居民的选择。当市场利率处于较高水平时,人们对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方式会更倾向于储蓄,从而降低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

3.人口因素。商业养老保险的目标是解决人的养老问题,因此人口因素是影响商业养老保险需求的重要原因。这其中包括了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以及人们对未来寿命的预期等。人口数量越多,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就越旺盛。而人口结构对商业养老保险需求的影响较为复杂。老少比、老年人口系数、少儿人口系数是人口结构常用的计量标准。少儿人口系数越高,家庭支出越大,从而降低了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阶段,伴随着二胎、三胎的到来,家庭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收入和支出规模均有所增加,因此从两方面都影响了需求。此外,老年人口的预期寿命随着医疗技术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升,直接影响到了人们对未来养老的规划,从而影响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

本文资料来源于2017 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资料CGSS(2017)所获得的一万余份有效样本,并对样本进行处理,处理步骤如下:首先,对样本中受访者年龄进行筛选,选取受访者年龄在20 岁以上的样本作为研究样本。其次,对被解释变量和核心解释变量存在缺失值的样本进行删除,最后得到7294 个样本。

(二)变量选取

1.因变量。本文研究老龄化对家庭商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因此被解释变量为家庭是否购买商业保险。被解释变量have_ins 取值为1 时,说明该家庭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取值为0 时,说明没有购买任何养老保险。

2.核心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为家庭是否存在老年人口、老年人口数量占家庭成员总数的比例。定义生成变量old为是否存在65 岁老年人口虚拟变量,该家庭中老年人口数量大于1 时,old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生成老年人口数量old_number,对该家庭中老年人口数量进行刻画;生成老年人口占比old_rate,表示老年人口与家庭总人口的比重。

3.控制变量。为避免遗漏变量偏差,本文对可能影响商业保险需求的其他因素进行控制,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受教育水平、身体健康情况、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是否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家庭收入及户口,将其分别表示为sex(男性取值为1,女性为0)、age(2017 年减去出生年)、marry(已婚为1,未婚为0)、edu(对教育水平划分4 档,最低为小学以下,最高为本科以上,取值1 ~4)、health(将受访者健康自评状况分5 档,取值从1 ~5,越健康数值越大)、health care(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为1,否则为0)、pension(是否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为1,否则为0)、income(家庭收入的对数)、residence(城市户口为1,农村户口为0)。

(三)模型构建

因本文被解释变量是否购买商业养老保险having_ins为二值虚拟变量,且绝大多数解释变量为非连续变量,故采用适用于离散变量回归且在实证研究中较通行的logit模型,并在稳健性检验中使用同样适用于离散变量回归的probit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主要计量模型为:

其中,have_ins为本文被解释变量是否购买商业养老保险,x'为自变量,control 为控制变量,ε 为残差项,稳健性检验主要关注系数β的方向、大小及显著性。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见表1。由表1 可知,在CGSS(2017)的统计样本中,have_ins均值为0.137,即有13.7%的家庭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而该资料在CGSS(2015)中仅为9.4%,可见我国商业养老保险需求剧增。在全样本中,old均值为36.2%,即受访者中有36.2%的家庭存在65 岁以上老人,为进一步分析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在上述变量中的不同特征,对农村和城市样本进行分样本描述性统计发现,城市居民在老人数量、老人占比均低于农村家庭的条件下,商业养老保险参保率仍然高于农村家庭。①限于文章篇幅,描述性统计结果未予列示。

表1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二)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加入控制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如表2 所示。由表2 可知,在加入了控制变量后,核心解释变量old、old_number、old_rate 的系数方向仍显著为正,且至少能通过5%显著性水平下的检验,意味着老龄化对商业养老保险购置需求有助推作用。同时,观察控制变量的系数和显著性可知,health 系数在三个回归中均显著为负,意味着对自身健康状况评价良好的居民更不愿意购买商业养老保险。Income、age、edu、residence与商业养老保险需求呈正相关,表示随着收入、年龄、教育程度的增长,人们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会上升;相较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购置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更强。此外,sex、pension、healthcare系数均不显著,说明性别、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并不影响家庭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决策。

表2 加入控制变量回归结果

(三)稳健性检验

上文通过logit回归得出老龄化对商业养老保险需求有正效应,为印证该结论是否具有稳健性,本文更改模型,使用probit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probit回归结果见表3。由表3 可知,在probit回归中,主要解释变量的系数依然显著为正,且至少能通过5%显著性水平下的检验。其中,相较于基准回归中的logit回归,probit回归中old系数从0.0836 上升为0.0917,old_number系数从0.0928 上升为0.0991,old_rate 系数从0.1662 上升为0.1722,回归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意味着在probit回归中,老龄化对商业养老保险需求的增加作用更为明显。

表3 稳健性检验-probit回归

(四)异质性分析

在基本结论稳健的基础上进行异质性分析。此前,分样本描述性统计显示因城乡间在经济文化上的显著差异,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老龄化程度、收入、文化教育水平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使得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商业养老需求不一致。为探讨城乡间是否因上述差异而导致老龄化对商业养老保险需求的助推作用不同,本文进行分样本回归,回归结果见表4。通过表4 可以发现,城乡老龄化对商业养老保险需求的影响显著不同。年龄虽然对城乡居民的需求均有正向影响,但城市居民受年龄影响的程度远高于农村居民。同理,其他系数的城市居民样本中表现出的显著特征均高于农村居民样本。综上可知,老龄化对商业养老保险需求的助推作用主要发生在城市居民样本中,对农村居民而言,老龄化的加剧并不能显著增加其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

表4 异质性检验-probit回归

(五)传导机制分析

国内的研究一般认为,整个老年阶段都是医疗费用的高发期,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将会导致医疗费用急剧增长,给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带来巨大压力。不同年龄段的人均医疗支出差别很大,尤其是老年人的人均医疗支出比其他年龄段人口增加很多。因此,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以及老龄化的加深,将对我国人均医疗支出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避免老龄化加深而导致的医疗费用支出增加的影响,通过购买一定的养老保险可以规避一部分的风险。因此,本文构建了中介效应模型来说明人口老龄化、医疗支出与养老保险的机制效应,实证结果如表5 所示。

表5 机制效应-中介模型回归

经过检验,得到结果(1)~(3)。在结果(1)验证了人口老龄化对商业养老保险具有正向影响的基础上,结果(2)验证人口老龄化是否提高了医疗费用的支出,结果在1%水平下显著,说明人口老龄化显著提高了医疗费用的支出。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对医疗费用支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口老龄化会间接促进养老保险的购买,医疗费用支出在老龄化促进商业养老购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将医疗保险指数变量加入回归模型中,通过核心解释变量的显著性和系数值可以看出,结果(3)中人口老龄化系数比结果(1)降低但显著性不变,说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因此医疗费用支出是老龄化促进商业养老购买的中介机制。

五、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商业养老保险需求的影响,区分了城市与农村居民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并探究了影响商业养老保险需求的中介路径。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促使我国城乡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增加。一方面,老龄人口规模的提升本身就会导致对商业养老保险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带来更多医疗费用的支出,第一支柱养老带来的保障功能逐渐减弱。为了保障老年生活的质量,人们需要通过第三支柱来补充自己的养老规划。

2.人口老龄化对商业养老保险需求的影响在地域上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造成的。城市居民收入稳定且普遍偏高,其老龄化的加剧能对商业养老需求的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农村居民由于对商业养老保险的认识相对匮乏,加之收入不够稳定,个人养老规划高度依赖社会基本养老和个人储蓄,所以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商业养老需求的增加效应并不明显。

3.商业养老保险需求受个人和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个人因素上来看,年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与商业养老保险需求呈正相关;而个人健康状况却与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呈负相关,即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更有信心则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会下降。从家庭因素上来看,家庭人口中老年人口数量越多、占比越高,越会助推商业养老保险购买需求。

(二)对策建议

1.丰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种类。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市场上存在产品创新度不足、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保险公司应以此为契机,加快险种的开发和结构的调整,为客户提供更多层次的保险选择,在面向城市与农村地区销售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设计上应具有差异性。[9]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城市居民,保险公司可推出兼具保障及理财功能的保险产品;对于收入水平有限的农村居民,保险公司可考虑推出低保额低保费的产品,开发农村居民买得起用得上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

2.加强保险产品配套服务建设。面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居民养老需求,保险公司不仅应开发更多样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供消费者选择,也应在养老配套设施方面发力。[10]目前,不少头部保险公司已布局养老社区产业。如中国太保寿险打造的太保家园就是健康、养老、乐享结合的高质量养老社区,不仅满足了晚年生活的健康管理、长期护理等基本需求,还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养老品质。从保险公司战略发展角度来看,投资养老社区一方面可以作为公司开展保险业务的强大支撑,刺激保险产品销售;另一方面公司可以获得房地产增值所带来的收益,未来还可以依据养老社区健康大数据为保险产品创新赋能。

3.充分发挥政府监管职能。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仍存在宣传内容不规范、模糊保险责任条款,虚构或伪造保险产品、保单等问题。强有力的监管能够保障保险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助力保险公司在城乡居民中树立正面形象。首先,保险监督机构应加强对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监管。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合同条款应进行修改或加以限制;对于不科学的定价应给予指导。其次,保险公司对于资金的收益性及安全性有较高要求,因此监管机构应加大对保险资金运营的监管力度。再次,保险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保险从业人员的监管,加强培训,并建立从业人员诚信记录制度,引导从业人员规范展业。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养老保险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