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大南药品牌的路径与方法△

2023-09-30 07:58曾建国向维刘浩杨得坡卿志星虞金宝戴好富史玉宝黄瑞平0
中国现代中药 2023年8期
关键词:南药产地中药材

曾建国,向维,刘浩,杨得坡,卿志星,5,虞金宝,戴好富,史玉宝,黄瑞平0

1.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128;

2.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湖南 长沙 410000;

3.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13;

4.中山大学,广东 广州 510275;

5.香港浸会大学,香港 999077;

6.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46;

7.海南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海南 海口 570100;

8.广西中药材产业协会,广西 南宁 530023;

9.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广西 南宁 530023;

10.福建省中药材产业协会,福建 福州 350003

国家支持公用品牌的建设,培育产生了如“湘九味”“粤八味”等省级创新品牌,从而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而跨地域并具国际化特色的南药品牌传承却因行政区划原因而逐渐弱化。如何协同品牌的传承与创新,实际上也是中医药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尝试用跨省区产业联盟来推动南药品牌重塑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式。在《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等国家战略的指引下,联合成立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旨在通过“湘赣粤”示范,联动“闽桂琼”,将各省级中药材的创新品牌与道地药材传统南药相融合,挖掘并延伸南药价值内涵,重塑大区域南药品牌十分必要。

1 品牌药材形成的外因要素

中药材的质量是品牌的内核,包括遗传(种质)、生境(产地,尤其是小环境)、干预(栽培与初加工技术)。本文基于优质的前提来讨论产地、市场、传播3 个外因要素对培育并形成中药材品牌的重要性。

1.1 产地因素

1.1.1 产地是品牌药材的基本属性 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中药理论的奠基之作,序录强调药物“土地所出”“并各有法”(指产地初加工或炮制)[1]。部分药材冠地名以突出产地,如巴豆、蜀椒等;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则将药材产地作为集注的重要内容[2];唐《千金翼方》中专设“药出州土”按“道”列出了各地所产的药材,以强调“用药必依土地”[3];北宋《本草图经》附药图933 幅,其中标注药材产地的附图有670 幅[4];明代《本草品汇精要》中将产地列为单独的条目[5];《本草纲目》载药1892 种,集解中皆有产地论述[6];民国时期出现了专门记录不同产地药材质量差异的《药物出产辨》[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定义了道地中药材,将“产在特定地域”作为基本要素[8]。由此不难发现产地在品牌药材形成中的地位。

1.1.2 品牌的区域冠名 随着中药材产业与商贸的发展需要,某一特定区域的药材常被行政区划冠以统一称谓,形成了区域药材分类。1959 年《药材资料汇编》按西怀类、川汉类、南广类、山浙类等不同产区分类[9];1989 年《中国道地药材》把全国的道地药材划分为川药、广药、云药、贵药、怀药、浙药、关药、北药、西药、南药[10];2000 年《中国道地药材原色图说》将道地药材按产区分为关药、北药、蒙药、藏药、维药、秦药、怀药、淮药、浙药、南药、广药、贵药、云药、川药与海药等[11];2018 年《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 年)》将全国道地药材基地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大区域[12]。诸如此类的产地区划推动了基于地理单元与自然环境、集合产量与质量及特色品种的区域品牌的形成。

1.1.3 药材产地适宜性迁移 自然因素:中药材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如连作障碍、自然灾害、环境变化等。怀地黄由原河南焦作等地向周边的山西迁移[13],广西野生田三七几乎绝迹而迁移至云南文山。邵东玉竹向周围的安化、桂阳等地迁移是受连作障碍的影响,上党人参、泽泻和枳壳产地变迁则是受到环境变化影响[14]。社会因素:随着药材需求量增加,野生资源减少甚至枯竭,常用大宗药材大部分已实现栽培,部分中药材引种栽培使产区发生变化,形成了不同产地的道地药材,如吴茱萸在栽培过程中形成了常吴萸、江吴萸、杜吴萸等。部分道地药材因为经济发展、产业转型产区也会转移,如由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种植业逐渐萎缩,“浙八味”转移至邻省或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13]。

1.1.4 道地药材与地域品牌培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对道地中药材从法律层面进行了定义,实际上就赋予了其全国性通用品牌的特征和法律地位。虽然暂未有道地药材全国性的评价标准,但各省动辄几十个道地药材认定是不严肃的,可能与相关部门制定的道地药材支持政策有关。道地药材因历史积淀而成,当然离不开历史文化记载,也许某地某个药材因著者所处地域和认知等原因未记载,但这并不表示其没有道地药材的质量特征,若相关政策只关注支持历史形成的道地药材,势必引起各地竞相评定道地药材品种的现象。因此,道地药材与品牌药材并举的支持政策应引起足够重视。目前,《中华中医药学会道地药材团体标准》是在道地中药材法律框架下进行的认定,逐步被行业认可。

道地药材就是品牌,是中医药“守正”的重要表现形式。区域特色药材基于大健康应用业态拓展,实施品牌化战略,培育形成品牌是中医药传承的创新。因此,道地药材与区域特色药材品牌化发展同等重要。

1.2 市场因素

1.2.1 区域交易市场推动形成药材品牌 传统的药材市场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种植中药材,甚至还形成了以市场为中心的品牌药材,如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带动了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四大亳药的形成[15];安国中药材交易市场则带动了八大祁药的形成[16]。实际上这种带动式市场使药材交易变得容易,促进了周边地区种植药材。长期种植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体系、选育了优良的种质、提升了药材质量,最终形成了道地药材。湖南廉桥、江西樟树、广东普宁等中药材市场也带动周围中药材种植,进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1.2.2 大宗药材集散地助推形成药材品牌 在部分大宗药材产区或产区附近,基于产地初加工和交通条件形成了某一大宗药材集散地,成就了部分品牌。例如,湖南靖州位于湘黔桂三省交会,交通便利,通过菌种源、种植与初加工技术推广形成茯苓集散地,逐渐成就了靖州茯苓的药材品牌,湘莲在湘潭县花石镇也是如此。

1.2.3 国际贸易促成海外药材中国品牌化 部分药材虽然为进口或引种,但因品质、药效的特殊性也成为品牌中药材。20 世纪,广东有十大广药之说,现在多倾向岭南中药材或南药,也有专家认为广药中包含乳香、没药等进口药材;产于地中海的西红花经西藏传入中国,形成藏红花;香港因是沉香、檀香等香料的贸易港口而得名。

1.3 传播因素

历代本草考证是道地产区确立因素之一,部分早期的本草或地方性本草所记载的物种必定受当时著者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陶弘景隐居茅山,《本草经集注》记载茅山周围的药材产地就较多[2]。宋代以来,江南人文鼎盛、出版业发达,所著的本草著作颇多,形成了部分江南所产的道地药材品牌。正因如此,道地药材历史品牌所涵盖的具体品种与著者有关,对中医药品牌的传承必须科学地弥补这一缺陷,培育现代品牌并不断完善。在各级政府大力实施“品牌工程”、促进品牌价值提升背景下,文章、专著、电视、自媒体等宣传传播方式尤显重要。

2 南药的区划与品牌

南药或大南药首先包含产地区划概念,进而才有由具体优质品种集成的品牌。产地区划包括基于我国地理分界和药材经营形成的行政地域两种划分方式。南药品牌也是由公认的道地药材和域内特色药材形成的品牌。南药或大南药体现地域特征时,是指域内所有适宜的产地药材;若体现品牌特征时,一定有具体道地药材或包含特色药材品种的区域品牌来承载,如“南药-槟榔”“南药-粤八味”。因此,中药材产地的区域属性和质量的品牌属性不能混淆。

2.1 南药与大南药的生产区划

2.1.1 南药的由来 岭南是南药的词根,现今南药的演化均与其有关。唐末五代李珣[17]世业香药,游历岭南,总结了岭南地方药材和经海路输入的外来药材,著有《海药本草》,这是南药国际化的起因;清初何谏[18]所著《生草药性备要》为岭南中草药专著;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一书中记载“戒在任官吏、不得私市南药”,这是南药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19]。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 年)秋,美国历史上第一艘开来中国的商船“中国皇宫号”载着花旗参等运抵黄埔港,又载着桂皮等返航美国,于是从事进出口交易的海药也成为南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时期,萧步丹[20]所著《岭南采药录》收载了广东、广西及海南出产草药482 种,是在南药区划下相对完整的药材品种记载。

2.1.2 我国行政区划 《药材资料汇编》1999 年版[21]中的南广药是指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的药材,地理单元为南岭以南的南亚热带与热带地区,如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四大南药和广藿香、云木香、肉桂、八角、茴香等是传统狭义的南药产区划分。《中国道地药材》南药地理范围又扩大为含湖南、湖北、江苏、安徽、福建[10]。《中国道地药材原色图说》则将湖北、安徽、江苏3 个省份出产药材称为淮药,南药则只包含湖南、江西、两广、福建等地[11]。1969 年,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发展南药生产问题的意见》,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进一步开展了南药种植,先后从国外引进30多种南药种子,扶持南药引种工作。此处的南药还指我国需靠进口或引种栽培的中药材,相当于传统的海药。1975 年,《关于发展南药生产十年规划的意见》将江西、贵州、四川、浙江等也列入全国南药生产区,进一步扩大了南药的范围[19]。有学者将湘赣粤、闽桂琼及滇黔纳入大南药产地区划。

2.1.3 我国地理区划 有将南广药所处的地理位置定义为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伏牛山-淮河以南,是我国地理单元上的南方,称为大南药。“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分为南北两个协作组,南方协作组主要研究秦岭以南地区生产的药材,北方协作组主要研究秦岭以北地区生产的药材。

2.1.4 国际来源区划 有专家认为,需要进口或引种栽培的中药材,如白豆蔻、阳春砂、儿茶、肉桂、沉香等多原产于东南亚、南亚诸国,属于南药;还有学者将海药等所有进口药材均纳入南药,如亚非拉金砖五国的古柯、吐根,南美血蝎等作为大南药范畴[22]。

综上,南药产区已逐渐演变为大南药区划的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定义南药产地划分不仅要考虑历史沿革,还应结合时代背景。在联盟打造大区域南药的背景下,可以将南药大区划约定为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六省及通过中国香港、澳门延伸至中国台湾和东南亚地区为主的药材,既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引种和进口,还可以以香港为集散中心或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

2.2 南药的品牌内涵特征

南药品牌是南药特定区域内若干基于优异品质而形成的道地药材和特色药材的集成,道地药材和品牌药材都包含对应的具体品种,既要重视道地药材(如“南药-槟榔”),又要重视培育现代特色药材形成的地域品牌(如“南药-粤八味”)。

2.3 南药与大南药的区别

大南药是指比南药产地更宽的地域性概念。传统品牌南药是基于域内长期临床应用证明质优且知名度较高的道地药材。大南药品牌则是在更宽地域内把各省级中药材的创新品牌与域内公认的道地药材进行品牌融合,品牌称谓上还是用南药为好。

3 南药品牌重塑的基础与可及性

基于前文所述,对南药历史溯源及大南药区划进行约定,南药的历史与国际化是新形势下大区域南药品牌重塑的根基。近年来,大南药产区都在积极寻求发展南药的品牌产业之路,希望借助南药品牌增强各自的中医药产业竞争优势,陆续成立了研究南药的科研机构,建立了南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南药资源保护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成立了国家南药科技创新联盟。特别是广东,南药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南药现代产业园、南药养生健康旅游基地、南药药膳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肇庆(德庆)南药健康产业基地、中国南药城等相继建成[19]。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中药资源研究团队在海南以南药为对象制定系列发展规划及措施。这些举措为大南药品牌重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湘赣粤、闽桂琼等传统南药产区中药材生产快速发展,国际交流不断扩大,进一步提升了比传统南药更大范围的南药品牌重塑的可能性。

3.1 种植规模与应用业态拓展提供了物化保障

目前,我国200 余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了规模化种养,50 余种濒危野生中药材实现了种养或替代[23]。湘赣粤均是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都将中药材种植作为中医药产业的物质基础保障。据统计,2021 年湖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68 万亩(1 亩≈666.67 m2),江西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11 万亩,广东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38 万亩。闽桂琼中药材种植面积合计近千万亩。在中药材种植面积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各省中药材种植表现出重质量、求效益的新趋势,以优质药材生产为目标的生态种植等发展迅速[24]。各省逐步完善了涉及种子种苗繁育、种植技术、采收与初加工等环节的中药材生产标准体系,为大南药品牌重塑提供了物化的基本保障。此外,中药材不仅仅是药品(饮片、中成药及天然药物)的原料,也是市场更大的衍生产品,如植物提取物、食品、日用化工品与化妆品、兽用中药与饲料添加剂、植物源农药、园艺中药材等的大健康产品原料[25]。中药材不仅为人类健康服务,还为动植物与环境健康服务,现阶段在大健康应用场景下,传承道地药材与打造特色药材区域品牌并重。

3.2 南药的道地药材基础

在大南药区划下,经历史已形成公认的39 个道地药材[26](表1),其中湘赣粤有24 个南药道地药材,这些均是经历史沉淀而形成的传统品牌药材。事实上,槟榔、益智仁、砂仁、巴戟天四大南药也是近代经文化传播形成的区域品牌。将道地药材这样的历史品牌的价值挖掘好是传承,对特色药材实施区域品牌培育是创新。

表1 中华中医药学会道地药材标准收录的六省区的道地药材品种

3.3 南药现代品牌成就的基础

品牌是可传承的文化,也是可锻造的文化。在联盟约定的行政区域或国际地理区域内,将丰富且优质的中药资源培育成有市场声誉的区域品牌是中药材生产与发展的行业共识,如湖南“湘九味”、江西“赣十味”、广东“粤八味”、福建“福九味”、广西“桂十味”等省级区域品牌(表2)。经济发展从政策保障层面基本由省级主导,所以省级区域品牌打造是现实选择,中药材种植在我国脱贫攻坚战上展现了作为与担当,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结合农业农村部“一县一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等工程,在省级区域品牌基础上又形成了如安化黄精、樟树黄栀子、化州橘红等县域品牌,是建设品牌工程的需求。

表2 部分省级区域品牌

3.4 市场交易是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物流载体

品牌药材离不开以市场为载体的传播渠道,中药材交易从古至今延绵不绝,形成了不同形式的交易市场[27],这成为品牌传播的有机载体。

现代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必须有高水平信息化服务技术体系来支撑,江西樟树正围绕“数字药都”建设跑出“加速度”;广东革新南药交易市场成立了全国首个国家级南药交易平台,还利用互联网搭建起了粤港澳大湾区中药材交易平台,线下、线上交易平台齐发力。

4 南药品牌重塑的路径与价值

湘赣粤均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已经打造成为联盟。基于“种植、产业、市场”一、二、三产业与科技融合成立4 个合作中心,推动域内南药品牌化与中医药产业振兴和市场流通,弥补各省区的管理盲区,符合市场原则。重塑大南药品牌既是提升区域道地药材与特色药材价值、提高药农收入的需要,也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机制创新的需要,通过湘赣粤示范,适时联动闽桂琼,覆盖大南药全区域来重塑品牌。

传统南药的起源涉及国际市场交流背景,中国香港、澳门在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是中医药“走出去”的桥头堡,全面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重塑内涵与外延,均扩大了南药品牌,架起通向世界的桥梁。同时,通过大南药品牌支撑,并借全国中药材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造就了香港建成中药材贸易中心的历史机遇。

5 南药品牌重塑的内容与方法

品牌重塑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提升产业在国内外双循环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为目标,挖掘历史文化,用标准规范品牌、用科技支撑品牌的科学内涵,用品牌提升产业价值。

5.1 挖掘南药历史,厚植品牌文化

进一步系统整理大区域南药道地药材历史渊源与区域特色药材品牌形成的过程,挖掘南药历史、人文等品牌特征,厚植南药系列品牌与文化底蕴。

依托湘赣粤三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在南药文化挖掘基础上,将“湘九味”“赣十味”“粤八味”省级公用品牌融入形成“南药-湘九味”等组合品牌,同时,加强与广西、福建、海南等地中药材产业协会的联系,逐步推动将“福九味”“桂十味”“琼药”融入大南药品牌,形成字母品牌矩阵,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并将其影响延伸至中国台湾乃至东南亚地区。

5.2 制定南药品牌标准

南药实际上分道地药材和特色药材形成的区域品牌。道地药材具国家概念和应有的法律地位,建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团体标准认定的39 个大区域南药道地药材标准以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为准,作为使用的标准来维护道地药材品牌的严肃性。特色药材区域品牌标准可由联盟制定的评定标准来进行认定,要防止品牌滥用。

5.3 科技支撑品牌的科学内涵

围绕南药,从种质创新、品种选育、种苗繁育、种植与初加工技术诸多环节解读药材的品质,用科学阐释南药道地药材与特色药材品牌的成因才是品牌经久不衰的保证。

5.4 创建大南药论坛,推动品牌建设

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协会主办了7 届“湘九味”年度中药材论坛,首先将“湘九味”中药材论坛改为“南药-湘九味”中药材论坛,推动“赣十味”“粤八味”等专业论坛展开;然后过渡到南药中药材论坛,设置“南药-湘九味”“南药-赣十味”“南药-粤八味”分论坛,适时扩大至“闽桂琼”乃至“云贵川”分论坛,通过论坛重塑大南药品牌。在持续宣传南药大区域品牌的同时,又提升“湘九味”“赣十味”“粤八味”等省级公用品牌价值

5.5 建设中药材贸易中心,助力品牌传播

南药既可通过“一带一路”引种或进口,还可以中国香港为集散中心或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推动湘赣粤已有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与香港达成合作,支持香港建设中药材贸易中心,结合湘赣粤及闽桂琼中药材种植及仓储物流,飞地支撑香港中药材贸易中心线上、线下优质中药材原料的供应。同时,推动联盟各省支持中药材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与香港对接,在湘赣粤中药材专业市场在协定权限内开展信息融合共享服务,进一步扩大南药品牌的影响力。

5.6 推动中药材分类管理,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

鉴于中药材在大健康领域的应用拓展,在品牌重塑过程中,基于应用业态的质量要求,对中药材进行分类管理十分必要。推动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和品牌药材的规范化与规模化发展,避免非适宜产区盲目扩种;基于新的应用业态发展的特色药材,推动遵循包括药品在内的应用业态分类,按行业法规进行品牌规范管理。

5.7 香港在南药品牌重塑中应有更大的担当

香港是“香料药材”贸易之港,地名由此而得。近代以来,香港不仅是南药域内外药材输出与引进的贸易港口,也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香港学者赵中振等[28-29]对进口药材猴枣基原的探究是发挥香港汇聚了东西方文化与贸易的经典案例,还提出基于“原料、品牌、标准、文化”向世界说好中医药故事的方法。香港金融发达、法律完善、信息畅通,在南药品牌重塑过程中应发挥其国际化优势,着重解决进口药材基原与产地考察、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构建、文化弘扬等问题,在丰富南药品牌内涵、提升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彰显担当。

猜你喜欢
南药产地中药材
基于SRAP技术分析海南产南药益智的遗传多样性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海南野生南药资源法律保护研究
警惕“洗产地”暗礁
食物离产地越远越好
测定不同产地宽筋藤中5种重金属
南药种植开始在精准扶贫中发挥效益作用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