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马贯众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

2023-09-30 07:58郭文勇廖翠平代金刚高雅阿拉坦朝鲁门额尼日勒党海霞图雅
中国现代中药 2023年8期
关键词:苯三酚小鼠活性

郭文勇,廖翠平,代金刚,高雅,阿拉坦朝鲁门,额尼日勒,党海霞,图雅

1.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

2.中国中医科学院 医学实验中心,北京 100700;

3.内蒙古民族大学 蒙医药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4.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药研究发展中心,北京 100700

绵马贯众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Nakai.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异名贯众、东北贯众,主要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地[1-2]。其味苦、涩,性微寒,有小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毒湿热斑疹,吐血,咳血,便血,崩漏,血痢,带下,钩、蛔、绦虫等肠道寄生虫病,风寒湿痹,腰膝酸软,遗尿等[3-4]。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绵马贯众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活性[2]。绵马贯众近缘植物较多,临床使用品种不一,影响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核心概念[5],结合文献资料综合分析预测绵马贯众的Q-marker,从化学成分的特有性、传统药性药效理论、化学成分可测性、网络药理学方面对绵马贯众Q-marker 进行预测,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绵马贯众药材质量评价体系。

1 本草考证

绵马贯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曰:“一名贯节,一名贯渠,一名百头”[6]。《中国药材学》中对贯众原植物的描述为“多年生草本,根茎短,斜生或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生阔卵状披针形黑褐色大鳞片。叶簇生,羽片镰状披针形,基部上侧呈耳状,边缘有细锯齿,叶脉网状。孢子囊群生于羽片下面的内藏小脉顶端,囊群盖大,圆盾形”[7]。中药贯众基原植物构成较为复杂,据文献报道我国中药贯众的基原植物不少于35 种,分属于6科12 属[8]。《中药大辞典》中记载贯众的原植物有7种[9]。其中,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D.crassirhizomaNakai.是贯众最主要的基原植物,绵马贯众为贯众的正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1977 年版中对贯众相关近缘药用植物的记载为粗茎鳞毛蕨D.crassirhizomaNakai.和紫萁贯众Osmunda japonicaThunb.2 种[10],自《中国药典》1995 年版起均将绵马贯众单列[4,11]。因绵马贯众基原植物历史记载较为混乱,目前研究多通过红外指纹图谱[12]、质体基因组及组成分析[13]、基因测序技术[14-15]等方法对绵马贯众进行鉴定和质量评价。

2 化学成分

绵马贯众中含有多种类型化合物,如间苯三酚类、黄酮类、萜类、甾体类、苯丙素类、脂肪族类、苷类和多糖等物质[18-50]。

2.1 间苯三酚类

间苯三酚类化合物是绵马贯众的主要活性成分[16],且是抗流感病毒的主要有效成分[17]。目前从绵马贯众中分离得到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有39个,并根据环数目将其分类[2]。绵马贯众中间苯三酚类化合物详情见表1,结构式见增强出版附加材料。

表1 绵马贯众中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

2.2 黄酮类

绵马贯众中黄酮类化合物见表2,结构式见增强出版附加材料。高增平[23]对绵马贯众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分离鉴定获得 [2R,3R]-2,3-顺-3,5,7,3′,5′-五羟基黄烷-8-C-α-D-吡喃葡萄糖苷([2R,3R]-2,3-cis-3,5,7,3′,5′-pentahydroxyflavan-8-C-α-Dglucopyranoside)。Lee等[35]通过生物追踪分离法从绵马贯众中分离鉴定获得包括绵马贯众苷A(crassirhizomoside A)在内的10个黄酮类化合物。

表2 绵马贯众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2.3 萜类

目前,已从绵马贯众中分离获得24 个萜类化合物,主要为单萜类及三萜类化合物,详情见表3,结构式见增强出版附加材料。

2.4 甾体类

周荣华[38]通过色谱和化学分离技术从绵马贯众中获得牛膝甾酮A(inokosterone A)和坡那甾酮A(ponasterone A)2 种甾体类化合物。袁丽鹏等[49]采用液相色谱等方法从绵马贯众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3 个甾体类化合物。绵马贯众中甾体类化合物详情见表4,结构式见增强出版附加材料。

2.5 苯丙素类

有研究利用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从绵马贯众中分离出咖啡酸(caffeic acid,92)[23]。Min 等[36]报道运用多种现代分离和波谱技术从绵马贯众乙醇部位获得 (7S,8R)-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9′-O-β-葡萄糖苷(93)和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质素-9′-O-β-D-葡萄糖苷(94)。邹月红[50]利用硅胶、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多种分离手段对东北贯众60%乙醇组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对羟基苯基丙烯酸(95)。

2.6 脂肪族类

高增平等[41]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从绵马贯众中首次分离鉴定获得9 个脂肪族类化合物,分别为丁基环己烷、1-甲基乙基-环己烷、9-(1-甲基亚乙基)-二环[6.1.0]壬烷、环己烷基环己烷、3,7,11-三甲基-2,6,10-三烯十二烷-1-醇、顺式十氢萘、2,3,4,4a,5,6-六氢-1,4a-二甲基-7-(1-甲基乙基)-萘、[1aR-(1aα,7α,7a,7b)]-1a,2,3,5,6,7,7a,7b-八氢-1,1,7,7a-四甲基-1H-环丙烷[a]萘、2-[(2R)-羟基-正二十一碳酰基]-(3R,4S)-二羟基-(2S,3R,4S)-正十八烷三醇。绵马贯众中脂肪族类化合物详情见表5,结构式见增强出版附加材料。

2.7 糖类

Chang等[34]通过多种色谱技术从绵马贯众中分离鉴定出鳞毛蕨苷和1-β-D-glucopyranosyloxy-3-methoxy-5-hydroxybenzene 2 种糖苷类化合物。有研究报道从绵马贯众乙醇部位获得3-甲基-2,6-二羟基-4-O-β-D-半乳糖基-苯乙酮[36]。高增平等[22-23]从绵马贯众甲醇提取物中测得蔗糖、β-D-吡喃果糖、α-D-呋喃果糖和β-D-呋喃果糖。绵马贯众中糖类化合物详情见表6,结构式见增强出版附加材料。

表6 绵马贯众中的糖类化合物

2.8 色原酮类

有研究通过多种色谱技术从绵马贯众中分离鉴定出色原酮类化合物双花母草素(biflorin,123)、异双花母草素(isobiflorin,124)[34],结构式见增强出版附加材料。

3 药理作用

3.1 抑菌、抗菌作用

胡昌江等[5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类白喉杆菌等9 个菌种的生长活性为指标,对绵马贯众饮片进行研究,发现其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陈红云等[52]采用药敏实验筛选了绵马贯众的抗菌活性部位,发现绵马贯众甲醇总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弱于单个提取部位,其中石油醚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活性。贾小舟等[53]研究了绵马贯众中3个间苯三酚类成分对3种真菌的抑菌活性,发现3个间苯三酚类成分对红色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的抑菌活性均优于对须癣毛癣菌的抑菌活性。此外,有研究表明,绵马贯众不同萃取部位的抑菌活性与用药量呈正相关,其中三氯甲烷萃取部位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抑菌活性较强,水萃取部位的抑菌活性最小[54]。刘钊[55]采用正己烷、三氯甲烷、丙酮和乙醇对绵马贯众中抗感染部位进行洗脱,并对这4 个部分分别进行药理活性筛选,结果发现4 个部分均具有抗菌活性,且抗革兰阳性菌活性优于抗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其中正己烷部分抗革兰阳性菌能力较强;同时进一步对正己烷部分分离出的4 个间苯三酚类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发现黄绵马酸AB抗菌活性较强。董小云[5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结合蛋白(vWbp)作为药物作用靶点,研究绵马贯众素对vWbp活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导管感染模型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肾脓肿的影响,结果表明绵马贯众素可直接与vWbp 相结合,通过抑制vWbp 活性而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Li 等[57]研究发现绵马贯众素ABBA 可减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小鼠肺组织损伤和炎症,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方法证实ABBA 可通过蛋白残基Arg-70、His-71、Ala-72、Gly-73、Tyr-74、Glu-75、Tyr-83、Gln-87与vWbp 相互作用,从而干扰vWbp 与凝血酶原的结合。高云飞等[58]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绵马贯众素ABBA 对马铃薯干腐病4 种主要致病镰孢菌的抑制效果,并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绵马贯众素ABBA 对接骨木镰孢菌菌丝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其对4 种镰孢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1 mg·mL-1时对接骨木镰孢菌抑制率高达95.2%,且在0.5 mg·mL-1时可有效抑制接骨木镰孢菌孢子的萌发。Jung 等[59]发现绵马贯众正己烷馏分中的亚油酸是其最有效的抗菌成分,可通过抑制生物膜形成而降低变形链球菌的细胞活力。并且有研究报道绵马贯众的甲醇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具有杀菌和抑菌活性[60]。

3.2 抗病毒作用

3.2.1 抗流感病毒 杨关林等[61]采用鸡胚体外抗病毒实验评价了绵马贯众、黄芩、金银花、苦参和连翘的抗病毒活性,结果显示绵马贯众对甲型流感病毒FM1 株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均优于其他4 味中药。陈建新等[3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绵马贯众抗禽流感病毒活性部位进行分离检测,发现多聚间苯三酚类衍生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孙科峰等[62]通过小鼠实验观察绵马贯众水、乙醇2 种提取物对滴鼻感染FM1 株流感病毒的小鼠肺指数的影响,发现绵马贯众的水和乙醇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减低病毒引起的肺损伤。闫艳韬等[63]通过分子对接方法筛选出与H1N1 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有较好结合的4 种化合物(绵马酸ABA、绵马酸ABB、绵马酸ABP、绵马贯众素ABBA),并对其进行活性验证,结果表明绵马贯众素ABBA 对NA 抑制作用最强,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26.73±0.57)μmol·L-1。王娟[64]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获得6 个间苯三酚类候选化合物,通过体内外活性实验及免疫机制研究,发现绵马贯众素ABBA、绵马酸ABA 具有较强的抗NA 作用,且与阳性对照药奥司他韦相比绵马贯众素ABBA 具有较好的直接杀灭病毒的作用,其作用靶点可能为神经氨酸酶;体内小鼠实验也表明绵马贯众素ABBA 可通过降低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2、γ-干扰素(INFγ)、IL-10 和增加抗炎因子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表达减轻感染病毒小鼠的肺部炎症。刘畅等[65]采用犬肾MDCK 细胞通过细胞病变法(CPE)对具有NA 抑制活性的绵马贯众素ABBA 抗病毒活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其对多种流感病毒毒株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此外,有研究报道绵马贯众中化合物绵马贯众素ABBA 具有较好的抗H5N1、H7N9 流感病毒NA的作用[66-68]。

3.2.2 抗冠状病毒 Jin 等[69]通过免疫荧光实验发现绵马贯众素ABBA 和绵马酸ABA 可抑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型(SARS-CoV-2)蛋白酶活性,并对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 等冠状病毒感染有一定治疗作用。

3.2.3 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Yang 等[70]采用体外细胞实验发现黄绵马酸AB 可通过诱导猪肺泡巨噬细胞中的IFN-α、IFN-b、IL-1b表达,达到抑制PRRSV复制的作用。

3.2.4 抗乙肝病毒及护肝降酶作用 袁丽鹏[71]通过反相被动血凝抑制实验(RPHI)发现绵马贯众具有抗乙肝病毒活性。郑民实等[72]利用ELISA技术对250种中草药水提物进行HBsAg 实验,结果表明贯众水提物(0.05 mg·mL-1)可有效地抗乙肝病毒。有文献报道绵马贯众有效组分(100 mg·kg-1)能使α-半乳糖胺盐诱导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水平升高、血清蛋白水平降低,恢复至正常水平;能使小鼠肝糖原含量显著升高,但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73]。韦四煌等[74]发现绵马贯众提取物高、中、低3个剂量(50、100、200 mg·kg-1)均可明显降低CCl4肝损伤小鼠模型组和D-氨基半乳糖肝损伤小鼠模型组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和肝匀浆的丙二醛(MDA)含量,但对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无明显影响。

3.2.5 抗艾滋病毒(HIV)有研究发现绵马贯众和其他多种药物具有抑制HIV 的作用[75]。张丽霞[37]从绵马贯众根的甲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了5 种化合物,并对其进行HIV 逆转录活性筛选,结果显示绵马贯众A、绵马贯众苷C、霍苷A和山柰素对与HIV逆转录相关的DNA 聚合酶(DDDP)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3.2.6 抗腺病毒Ⅲ型和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有研究报道绵马贯众对腺病毒Ⅲ型、疱疹病毒有较强的作用;其水和醇提取物对腺病毒Ⅲ型、脊髓灰质炎Ⅱ型、埃柯Ⅸ型、柯萨奇A9 型、柯萨奇B3 型、柯萨奇B5型、乙型脑炎、单纯疱疹等代表性病毒株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32,76-78]。

3.3 抗肿瘤作用

Lee等[79]建立牙龈鳞状细胞癌侵袭下颌小鼠模型和无胸腺小鼠模型,采用人类蛋白酶阵列研究方法,发现绵马贯众乙醇提取物具有抗侵袭和抗牙龈鳞状细胞癌作用。有研究报道绵马贯众素ABBA 可能通过半胱天冬酶介导的线粒体途径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80]。金哲[81]采用MTT 法检测发现,绵马贯众素ABBA可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人肝癌HepG2 细胞和人乳腺癌MCF-7 细胞,其中HepG2细胞对其最敏感。刘钊[55]研究发现,黄绵马酸AB具有抗肿瘤活性。

3.4 抗氧化作用

刘乙等[82]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和铁离子还原/总抗氧化能力(FRAP)法发现绵马贯众甲醇提取液可有效清除DPPH 自由基,且其对DPPH 自由基清除活性与铁离子还原能力增强的趋势基本一致。李佳颖等[83]报道绵马贯众多糖具有很强的DPPH 自由基清除活性、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且对DNA 的氧化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多项研究表明,绵马贯众总多酚、黄绵马酸PB及黄绵马酸AB 具有有效的抗氧化活性,其中,黄绵马酸PB、黄绵马酸AB 可抑制脂质过氧化[84-85]。Zhao 等[86]利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法(DEAE-52)和Sephadex G-100柱从绵马贯众中纯化获得1种新型三螺旋多糖的酸性多糖组分(DCP-3),发现其对DPPH 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具有很强的清除活性,并能还原铁离子。

3.5 驱虫作用

有研究表明,绵马贯众可通过破坏线虫体表的防御结构和体内的超微结构,干扰线虫体内的新陈代谢,使线虫体内的保护酶系和神经传导酶系活性表达失衡,而抑制南方根结线虫;总间苯三酚含量与绵马贯众杀虫活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乙酸乙酯萃取段是鱼类指环虫的最佳杀虫部位[87-88];白绵马素AP、霍苷A 和山柰苷具有显著的杀灭线虫活性,其中,白绵马素AP 可使指环虫体壁结构出现应激变化,皮层产生孔洞、突起等多种损伤[89-90]。Lu等[91]研究发现绵马贯众甲醇提取物对金鱼鳃部的中型指环虫有显著的杀灭作用。赵玉敏等[92]利用均匀设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粗茎鳞毛蕨乙醇提取物对菜青虫有拒食作用。

3.6 止血作用

熊威等[93]采用小鼠断尾和肝脏出血实验研究绵马贯众炭碳点(DCC-CDs)的止血作用,发现DCC-CDs 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能显著减少小鼠断尾和肝脏出血时间。

3.7 调节免疫

张强等[94]建立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模型,研究绵马贯众可溶性粉对IBDV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绵马贯众可溶性粉(50 mg·kg-1)连续口服给药5 d,可提高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而发挥免疫增强功效。Fu 等[95]通过体外脂多糖(LPS)刺激活化的小鼠骨髓衍生树突状细胞实验和体内同种异体皮肤抑制实验研究绵马贯众素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显示绵马贯众素可抑制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刺激功能,并延长了皮肤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有研究报道绵马贯众中的山柰素-3-O-α-L-(4-O-乙酰基)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可提高草鱼的溶菌酶活性、补体C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吞噬活性和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33]。Wang 等[96]测定了经粗茎鳞毛蕨(DCR)处理的斑马鱼胚胎中黑色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性,结果表明DCR 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降低了斑马鱼胚胎中的黑色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性。

3.8 其他

田雪松等[97]研究绵马贯众水煎剂对去卵巢肥胖大鼠的影响,发现绵马贯众水煎剂可明显抑制去卵巢肥胖大鼠的体质量增加、降低血清MDA水平、升高血清雌激素水平。Ha 等[98]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粗茎鳞毛蕨水提物不仅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前体中的核转录因子受体激活剂-κB配体(RANK)信号通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并可破坏成熟破骨细胞中的肌动蛋白环而抑制骨吸收。有研究报道绵马贯众中的丁酰-3-甲基间苯三酚对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活性[99]。高增平等[100]发现绵马贯众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抗疟活性。

4 绵马贯众的Q-marker的预测

中药Q-marker 由刘昌孝院士于2016 年针对中药质量研究提出,以有效性、特有性、传递性与溯源性、可测性和处方配伍为核心内容,追踪可反映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标志性物质的概念[5]。本研究基于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证据、传统药性药效、化学成分可测性和网络药理学5 个方面对绵马贯众进行Q-marker预测分析。

4.1 基于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的Q-marker预测分析

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是用于探索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化学成分-疗效间相关性,对中药植物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01]。化学成分特有性可作为中药鉴别、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的衡量标准[102],也是进行药用植物Q-marker 预测分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调查,全国中药贯众的原植物至少有35 种,分属于6科12属,曾用作贯众的原植物有11科18属58 种(含2 变种1 变形),经1986—1987 年对全国商品贯众品种的调查,确定了10 个主要品种[7,22,77]。高增平等[103]对我国31 省市56 份商品贯众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临床上使用的商品贯众共有7 种植物来源,分属于4 个科5 个属,分别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粗茎鳞毛蕨D.crassirhizomaNakai.、辽东鳞毛蕨D.peninsulaeKitag.,蹄盖蕨科峨眉蕨属植物峨眉蕨Lunathyrium acrostichoides,乌毛蕨科狗脊蕨属植物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单芽狗脊蕨Woodwardia unigemmata,乌毛蕨科乌毛蕨属植物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球子蕨科荚果蕨属植物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罗爱国等[104]对我国5 个地区(河北、内蒙古、山西、重庆及山东)商品贯众进行品种鉴定,结果表明5 个地区的贯众分属3 个种,河北、内蒙古及山西商品贯众为绵马贯众正品(粗茎鳞毛蕨),重庆的贯众为狗脊蕨,山东地区的贯众为荚果蕨,5 个地区的贯众均含有活性成分间苯三酚类化合物、鞣质,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含量最高为粗茎鳞毛蕨,其次为荚果蕨,最少为狗脊蕨。有研究报道,乌毛蕨、狗脊蕨、荚果蕨等蕨类植物是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植物资源[105-106]。因此,基于上述药用植物亲缘性和化学成分特有性分析,间苯三酚类、黄酮类成分可作为绵马贯众Q-marker筛选的重要参考。

4.2 基于传统药性药效的Q-marker预测分析

绵马贯众味苦涩,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中药临床药理研究表明,寒凉性药物主要抑制机体能量和物质代谢,具有抗细菌、抗真菌作用,其含有的化学成分以苷类、生物碱类、黄酮类居多[107-109]。陶瑾等[110]以中药药性理论为基础,并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发现苦味药以黄酮和生物碱为主要活性成分。因此黄酮可被初步筛选为绵马贯众Q-marker 的参考。绵马贯众多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治疗温毒湿热斑疹,吐血,咳血,便血,崩漏,血痢,带下,钩、蛔、绦虫等肠道寄生虫病[5]。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绵马贯众具有抗病毒[60]、抗菌[50]、抗肿瘤[78]、抗氧化[81]、止血[92]、驱虫[86]等药理作用。绵马贯众中含有的间苯三酚类成分,如黄绵马酸AB、绵马酸ABA、绵马酸ABB、绵马酸ABP、绵马贯众素ABBA 等,也具有抗菌[52]、抗真菌[57]、抗病毒[68]、抗肿瘤[54,79]、抗氧化[84]、驱虫[86-89]、调节免疫[93]等药理活性;其黄酮类成分,如绵马贯众苷、山柰素、霍苷A,具有抗艾滋病毒[37]、驱虫[88-89]、调节免疫[32]等药理作用;绵马贯众多糖成分具有抗氧化[82,85]等药理活性,与绵马贯众传统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相呼应。因此,间苯三酚类、黄酮类及多糖类化合物可作为绵马贯众Q-marker 筛选的参考。

4.3 基于化学成分可测性的Q-marker预测分析

化学成分可测性是确定中药Q-marker 的基本条件之一,目前主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阴离子交换树脂法等对中药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贾莹莹等[111]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绵马贯众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绵马贯众总黄酮质量分数为1.033 mg·g-1。刘畅等[31]采用UPLC同时测定绵马贯众抗病毒有效部位中绵马酸ABB、绵马贯众素ABBA 和绵马贯众素ABBP 的含量,可为绵马贯众及其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司云珊等[112]建立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绵马贯众中绵马贯众素进行分离,定量测定绵马贯众素的含量,用于绵马贯众的质量控制。曹广尚等[113]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绵马贯众总多酚,该方法效率高、成本低。刘计权等[114]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绵马贯众不同萃取部位总间苯三酚的含量,测得绵马贯众中总间苯三酚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0.03%。由此可见,间苯三酚类成分如绵马贯众素ABBA、绵马贯众素ABBP 可能与绵马贯众药效作用密切相关,可作为绵马贯众Qmarker的候选化合物。

4.4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Q-marker预测分析

通过PubChem 小分子化合物数据库(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http://tcmspw.com/tcmsp.php)和已发表文献,建立绵马贯众的化学成分数据集共124 个化合物。依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进行筛选,共筛选出26个候选活性成分。将活性成分输入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目标靶点预测,以置信度(probability)>0.1 为条件[115],筛选去重后获得258 个靶点 [白绵马素AA、绵马酸BBB、(+)-儿茶素和 (-)-儿茶素无符合条件靶点],并进一步预测了其可能的蛋白作用靶点,活性成分靶点图见增强出版附加材料。根据网络药理学预测,建议以铁线蕨酮、白绵马素AP、白绵马素BB、绵马素BB、双花母草素、丁基环己烷、咖啡酸、石竹烯、海绵甾醇、大豆素、胡萝卜苷、里白烯、里白醇、雁齿烯、二十六烷酸、22(29)-何帕烯、何帕醇、山柰素、橙花叔醇、二十五烷醇、十八烷酸、蔗糖22 个化合物作为绵马贯众的Qmarker筛选范围。

5 结语与展望

绵马贯众是常用中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疗效显著。本文通过文献考证,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D.crassirhizomaNakai.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为绵马贯众的正品。基于中药Q-marker 理论,结合其化学成分、现代药理活性研究等方面,推测间苯三酚类和黄酮类可作为其Q-marker,例如,黄绵马酸AB、绵马酸ABA、绵马酸ABB、绵马酸ABP、绵马贯众素ABBA、绵马贯众苷、山柰素、霍苷A 等化合物。基于中药药性、中药药性化学等理论对绵马贯众Q-marker 的预测分析结果,将进一步对绵马贯众的药效物质基础、炮制、药动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为建立绵马贯众临床运用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苯三酚小鼠活性
阳桃根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小鼠大脑中的“冬眠开关”
简述活性包装的分类及应用(一)
金丝草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HBV 活性
米小鼠和它的伙伴们
间苯三酚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Avp-iCre转基因小鼠的鉴定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PTEN通过下调自噬活性抑制登革病毒2型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