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研究的开拓者
——追思著名伦理学家唐凯麟先生

2023-10-03 03:38周莹萃
伦理学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伦理思想伦理学伦理

江 畅,周莹萃

唐凯麟先生是我国著名伦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一生潜心于伦理学基础理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和应用伦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个体道德理论、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等多个领域均有深厚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唐凯麟先生以渊博的学识修养、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为当代中国伦理学工作者树立了高山仰止的丰碑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本文仅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方面对唐凯麟先生卓越学术贡献作此粗浅的阐述,以表敬意与哀思。

一、积极深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并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肇始于20 世纪初的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过去多从属于经学或受西学影响,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30 年间,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经历了一段曲折艰辛的探索历程。一方面,由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方法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并未受重视。另一方面,受苏联影响,伦理学被视为一种宣扬资产阶级道德理论的“伪科学”而被取消了它在新中国教学和科研中的地位。在此历史背景下,整个伦理学包括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受到冷落。“中国伦理思想史”作为独立的学科形态未能确立,而是从属于中国哲学史学科,学习者、研究者大多是从中国哲学或相关著述中抽取、提炼伦理思想。1962 年,唐凯麟先生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师范大学(原湖南师范学院)任教,教授中国哲学史课程。长期执教过程中积累的详实史料与教学资源,为他深化中国伦理思想史及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伦理学在解放思想的呼声中逐步得到恢复。基于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功底,唐凯麟先生从中汲取了丰厚的学术资源,确立了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义信仰。1978 年,他在《湖南师院学报》发表《实用主义猖獗的黑标本——评“四人帮”的反动唯心史观》[1](1-6)和《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真理和真理标准的斗争》[2](7-14)两篇论文,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给当代中国伦理学的发展带来了现实的契机,并为之提供了丰富思想源泉。同时,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也要求中国学者加强伦理学研究,使伦理学能够肩负解释当代社会道德问题的重要使命,为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伦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在重建伦理学科的社会呼声中,唐凯麟先生毅然投身于新时代伦理学学科建设,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从事伦理学研究和教学的学者。

唐凯麟先生始终着眼现实和社会生活,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研究工作。20 世纪80 年代,中国人对历史文化展开了深刻的理性反思,一场“文化热”席卷神州大地,思想界充斥着批判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学习借鉴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基调。在这场反传统的浪潮中,唐凯麟先生对“中国人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问题保持着一份独有的学术清醒。1994 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坚持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的辩证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3](22-27)的论文,深刻阐明了对待传统文化应有的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传统具有历史的不可摆脱性,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的语言思维和行为规范当中。传统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积淀了我们祖先在探索人生、求得发展方面的生存智慧与价值追求,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我们要科学地对待传统文化,“坚持把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统一起来,这是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3](22)。1997 年,唐凯麟先生在《对待传统文化的主体审思:再论坚持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的统一》一文中进一步指出,“在当代中国,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如何认识和处理现代化和民族化的关系问题,而问题的实质是走什么样的现代化的道路问题”[4](15)。在他看来,现代化必须立足于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根基,它是一个依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吸收外来的先进国家发展的积极成果,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传统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历史过程”[5](20)。从现实层面来讲,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联系,对于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6](19)。基于上述认识,唐凯麟先生着重考察了中国伦理思想史和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等领域,以期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能够成为构建当代中国伦理学的文化资源和历史依托。

就学科划分而言,中国伦理思想史和道德生活史同属于中国伦理学史研究领域从蔡元培1910 年出版《中国伦理学史》至今,中国伦理学史研究已有逾110 年的历史,但在20 世纪80 年代之前处于拓荒阶段,成果偏少。改革开放以来,伦理学获得了新生。唐凯麟先生涉猎广博,成果丰硕,影响深远,尤其是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研究大气而厚重。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是由唐凯麟先生领衔完成的“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丛书。该丛书以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为研究对象,以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形成、发展、演变和弘扬为基本线索,按历史朝代分期,内容充实,体系完备,逻辑严谨,全面梳理了中华民族从远古至现代各个社会领域道德生活状况和道德实践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相互关系以及发展路径,为伦理学界了解中国传统道德实践状况提供了系统而丰富的史料,也对其他领域的学者认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7](7)。

二、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研究在拨乱反正的进程中逐步得到恢复,迎来了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其内容覆盖面之广、规模之宏大、研究之精深皆可谓史无前例。为了使当代伦理学发展更好地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从而构建一套对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进行正确且有效的价值引导的道德体系,唐凯麟先生尤为重视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进而拓展到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研究。他先后主持了“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理论审视”“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等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和20 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出版专著《中国伦理思想发展简史》《走向近代的先声——中国早期启蒙伦理思想研究》等,合撰《中国伦理思想史》《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史》《中国现当代伦理思潮》等著作以及《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丛书》《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等丛书。此外,他还发表了大量传统道德文化专论。这些学术成果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切实丰富和拓展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

1.关于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

唐凯麟先生参与编著的《中国伦理思想史》①参见陈瑛、温克勤、唐凯麟等:《中国伦理思想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是新中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而撰写的中国伦理思想通史,它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伦理思想展开了全面、深刻、系统的研究,在中国伦理思想史的发展进程中具有开拓性的意义,标志着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的一个新高度、新境界。该书的开拓性意义首先在于,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伦理学恢复时期首部较为全面系统的中国伦理思想史著作,这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尝试,对中国传统伦理的理论体系建构具有独特的贡献。其次,作为中国伦理思想研究的开山之作,该书在史料搜集、理论研究、规律求索、叙述方式等方面均能够给读者及有关学者以重要的教益和宝贵的启迪,并且开创了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伦理思想史的新局面。就现实意义而言,20 世纪最后20 年是我国政治经济全面改革的关键时期,当时正面临完善和重新营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的历史任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该书着重从精神文明建设层面来考察中国伦理思想史,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发展视为人类道德文化进程中的一个环节,条分缕析地梳理了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不同学说,这对于促进新型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2.关于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的研究

道德生活史作为通史研究的一个维度,是对个体日常道德生活的历史叙事。不过,与研究历代思想家学理形态的论述不同,道德生活史更侧重于凭借史料记载实证性地考察个体道德生活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言所思所行,具有时间跨度大、内容纷繁复杂的特点。尽管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随着改革开放后伦理学的繁荣而创获颇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缺乏对道德生活史研究的必要关注。有鉴于此,进入21 世纪后,唐凯麟先生、张锡勤先生等学者在继续深化中国伦理思想史的学理性探究的同时,也逐渐将视野从纯粹思想史转向对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生活史的研究,旨在通过展现传统社会日常道德生活的面貌来为当代社会的道德生活发展和伦理秩序建构提供有益借鉴,其中颇为厚重的学术成果是由唐凯麟先生主编的《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这套丛书以洋洋洒洒的近四百万字,生动地勾勒出灿烂的中华道德文化发展之历史画卷,填补了我国伦理学界对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长期缺乏研究的空白。正如丛书所述,“中华民族道德生活是中华民族物质文化生活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对伦理道德的深刻认识和现实感受……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价值追求、行为准则和目标指向”[8](25)。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内容丰富,是一个由多元素多领域组合起来的生活系统并在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的生活类型。丛《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书在恢宏大气的叙事论述中,从历史上的道德生活事实和基本素材出发,去把握不同历史阶段的道德生活主题和特点,重点围绕个人道德生活、家庭道德生活、职业道德生活、社会公共道德生活、政治道德生活、国家民族道德生活等基本径路而展开研究和叙述,并在历史发展的线索中归纳了上述五个方面的道德生活特征,充分展现了中国道德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以及中国道德精神与中国道德智慧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和意义价值。这样一种源于生活的描述性研究视角,既体现了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经验和道德生成传承的原生态,又凸显了不同时期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和道德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然而,作者们并未拘囿于面向道德生活经验的简单描述,而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概括,揭示其现实意义,从而增强了撰写《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的笔力与活力。此外,该书还立于中西道德生活比较的视野和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实际,以道德生活的历史发展和主体为依托,从宏大与精微相互结合的意义上,探寻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道德生活形成的缘由及其因社会动荡而曲折、随社会发展而进步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总的来说,“中华民族道德生活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其核心理念则可以一个‘和’字来表示。‘和’作为中华民族伦理文化的精华,乃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共识,‘和实生物’则是其理论总结”[8](62)。综上所述,该套丛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既以一种宏观的历史视角来审视中华民族五千年道德生活史的发展路径及其演化,又在历史发展的线索中揭示出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律,视野开阔,史论结合,兼具历史的厚重感与哲学的深刻性,加强且夯实了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的丰富度和厚实度。正因如此,该书也成为了一部完整、系统展示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全貌的真正的集大成著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丛书不仅在分析视角、致思理路和具体观点上颇富创见,为进一步研究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夯实了理论根基,同时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积极的现代价值。就现实意义而言,这套丛书既有助于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亦有利于推动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3.关于明清之际伦理思想的研究

唐凯麟先生提出,在明清之际,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一些思想家开始对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发起冲击,形成了一股新的社会伦理思潮,这一思潮“具有早期启蒙伦理思想的社会性质”[9](24)。他所著的《走向近代的先声——中国早期启蒙伦理思想研究》一书完整清晰地介绍了泰州学派以及李贽、王夫之和戴震等人的伦理思想,指出了该思潮在反对宋明道学、批判封建伦理思想方面的早期启蒙意义,阐幽探赜,见解新颖,极大地拓展和深化了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的研究。唐凯麟先生认为,发端于明代中期的中国早期启蒙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封建伦理文化矛盾运动的逻辑结果,是作为宋明道学的否定因素而产生的。因其“尖锐地批判了封建专制伦理思想的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憧憬某种新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追求某种新的社会理想和人格模式,表现出一定的历史觉醒……具有走向‘近代世界’的初步倾向,成为一种特殊的启蒙伦理思想形态”[10](1)。

4.关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之现代价值的研究

20 世纪90 年代,唐凯麟先生将学术眼光对准了中国传统伦理的当代价值研究。他主编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丛书》基于历史与现实、民族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角度,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主要构成成分即儒、佛、道三家的伦理道德思想进行了历史的挖掘与现代的诠释,并在诸多方面作了新的概括。例如,他认为在儒家伦理体系的总体构建中,“天人合德是其哲学理论基础,推己及人是其道德思维方法,贵和乐群是其基本的道德价值取向,而修齐治平则是其伦理道德的实践操作程序”[11](47)。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可概括为“公忠体国”“仁民爱物”“秉公执法”“尊贤惜才”“廉节自守”。此外,该丛书还深入研究了道家生命伦理的活性基元和生态伦理的现代价值、佛家众生平等的价值观念等传统伦理道德思想,这为解决当代社会的重大道德问题提供了宝贵启迪。总体来看,该丛书不仅在研究视角和体系构建上具有填补空白的创新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5.关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的研究

唐凯麟先生认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12](5),“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爱国主义传统的弘扬始终对民族精神的发育和生长起到了推动作用”[12](6)。他主编出版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丛书立足现代中国的伦理文化建设实际,依据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总结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从孕育、萌生、形成到逐步发展和提升的全过程,客观阐释了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理论、行为与实践,并深入探讨了古代、近代及现当代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创见迭出。该丛书强调,爱国主义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产生于一定民族所处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环境之中,其具体内容因阶级和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各异。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内容的爱国主义,但从总体上看,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也具有一以贯之的基本内容和区别于其他民族或国家的基本特征。一部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首先是一部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诞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它跨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多种社会形态。有鉴于此,作者在总结和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时,还注重兼顾该时期社会结构的基本性质及其所规定的多重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也是该套丛书的一个优长之处。

三、对深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教益和启示

唐凯麟先生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不屈不挠的毅力孜孜求索的结果,他不懈奋斗的经历与卓越的学术贡献对深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教益与启迪。

首先,彰显学术优势,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探索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唐凯麟先生强调,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伦理、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和牢固基础[13](1)。在认识和对待中国优秀传统伦理文化问题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方针,科学地区分精华与糟粕,实现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的统一,如此才能在对待中国优秀传统伦理文化问题上,真正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3](2)。秉承这一点,唐凯麟先生在其毕生的治学历程中,始终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来审视、挖掘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不但积极地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彻到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研究之中,还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有益内容丰富到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中来,彰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其启示在于,广大伦理学工作者在深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时,应重视挖掘和汲取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宝贵内核,探索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相结合,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至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学理支撑。

其次,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创建与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相承接的中国特色伦理学理论体系。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积累的伦理资源、道德智慧和独特的伦理道德思想体系,是中国伦理学的文化之根。建设中国特色伦理学理论体系,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沃土之中,才能承续中华民族伟大的道德传统,展现中国文化特色,汲取中国伦理思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源头活水。唐凯麟先生从事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40 多年,始终关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变化,与时俱进地修订和完善自己的伦理学理论和学术观点,在自觉传承中国传统伦理学的优秀基因并弘扬其合理元素的基础上,将这些有价值的基因和元素与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原创性地建构起了以“社会道德论—个体道德论—道德规范论—道德建设论”为主线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气派的社会主义新型伦理学,为推动当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和坚定道德文化自信,为建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繁荣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均作出了独特的学术贡献。他的这种开拓进取、积极探索的治学精神也给我国今天的伦理学理论工作者创建与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相承接的中国特色伦理学理论体系以重要的启示。

再次,勤于著书立说,积极为当代中国伦理学和伦理文化发展提供本土学术资源。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伦理学和发展传统道德文化,不仅要吸收西方伦理学的理论营养,更要积极深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研究,通过充分挖掘和阐释积淀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丰厚的伦理文化资源,汲取中华民族的伟大道德智慧,来为当代中国伦理学的建设和进步以及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本土的理论和思想资源。唐凯麟先生一生扎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领域,笔耕不辍,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明清之际的伦理思想、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和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现代价值,并将研究成果撰写于学术论著中,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的、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为后学者不断推进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开掘并接续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活水积累了丰厚而宝贵的理论资源。唐凯麟先生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在深入传统道德文化研究的基础上,还应注重提炼和总结,积极著书立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成果和话语形式,矢志不渝地为当代中国伦理学和伦理文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勇于担当大任,悉心建设中国优秀伦理道德文化研究基地,注重打造中国伦理道德研究学术团队。研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无疑是一项艰巨浩繁的学术工程,需要充分发挥伦理学界学人的集体智慧才能完成。作为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学科的创始人,唐凯麟先生勇于担当大任,创建学术团队,吸纳了一批伦理学骨干师资,创立了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凝聚集体的力量从事学术研究和创新。此外,他还创办了中国伦理学会会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伦理学研究》,为我国伦理学理论研究的长远发展搭建了一个高品质学术平台。唐凯麟先生的许多学术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他带领着湖南师范大学的伦理学团队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伦理学学术理论成果,为中国伦理学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构建提供了丰厚的学术资源。正是在唐凯麟先生的带领下,伦理学成为湖南省社科界的强项和优势学科,在全国也享有良好声誉。广大伦理学理论工作者要勇于担当,博采众长,协同攻关,推出精品力作,不断提升伦理学理论的社会影响力,为新时期我国道德体系的构建提供智力支持。这也是唐凯麟先生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伦理学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开拓·前沿·创新与学科建设——简评《中医生命伦理学》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两方对特殊教育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