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信息背后的商业逻辑

2023-10-05 23:13顾理平
视听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信息

顾理平

从传统媒体时代“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到新媒体时代“信息必须客观真实”,真实性始终是对信息的本质性要求。如果说前者是对新闻从业者的一种职业要求,那么后者则是对公共传播时代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进入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日常。轻触手机屏转发信息的行为在许多时候已经不再是私人行为,而是一种公共的传播行为。但是,由于参与传播活动的社会成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媒介素养高低不同,导致网络世界传播的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当然,随着国家对网络传播行为的规范整治,网络中的虚假信息已经日渐减少,但远未达到共同坚守真实性原则的理想境界。在这些虚假信息中,许多是由于参与传播行为的普通社会成员对信息的认知偏差而产生的,也有相当数量则是有人故意为之。通过网络等大众媒体进行传播的信息都是公共信息,都会产生相应的社会影响,所以对任何虚假信息忽视或放纵都是对真实性原则的背叛,所以必须高度警惕和严加规范,在这个过程中,更应该警惕和规范的,是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

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的动因各有不同,但背后的商业逻辑值得高度关注。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频频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行为,特别要引起监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警惕。这种传播行为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以个人为主体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近年来,随着直播带货带火的“网红经济”的快速发展,流量成为许多人的“致富密码”。一些网络主播为了提升流量无所不用其极地虚拟成长背景,如虚构寒门学子身份博取同情,营造都市名媛身份引领羡慕,打造行侠义士角色寻求关注……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流量以实现商业目的,尽管此种手法较为陈旧,但由于抓住了普通大众内心深处某些柔软的部分或痛点,依然屡屡生效。另一种则是以组织为主体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最常见的是编造虚假的商品信息以推销产品获得商业利益。近年来我们屡有耳闻的保健品欺诈案是其中的典型方式。某些企业抓住了老年人的养生需求,频频以虚构的“保健”“长寿”“生命活力”等特异产品功能谋取不义之财。近年来,此类虚假信息又纷纷贴上高科技的标签开始大行其道,除了各种虚构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所谓“高科技”概念外,“人工智能”成了万能的选择。最新的虚假信息则开始假借“打假”“舆论监督”之名,这种以义正词严的“揭丑”之名传播的虚假信息,击中了深受虚假信息之害的网络用户的痛点,也增添了这种信息的“可信度”,极易引发社会的关注和网络的快速传播,从而快速收割网络用户的智商税。

形式多样的信息构成了数字化社会“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能源”,也给我国社会的快速进步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可以这样说,信息的流动、收集和处置构成了“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经济活动方式,也给所有的社会成员带来了巨大的信息红利,但是,虚假信息的频频流动,则一定会给社会的有序发展带来巨大的伤害。五花八门的虚假信息在网络世界泛滥严重影响了风清气正网络秩序建设的努力,也严重违背基本的商业道德,必须多管齐下,积极整治。当然,要有效整治这种传播乱象,只有清醒地认清虚假信息传播背后的商业逻辑,才能寻找到有的放矢的治理之策。

我们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良好的商业道德对那些故意传播虚假信息以获取商业利益的人来说已经很难取得劝导效果。当务之急除了通过普遍的社会教育以不断提升网络用户的媒介素养,从而有效提高他们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外,监管部门力量的持续发挥意义重大。面对以传播各类信息为名行非法牟利之实的网络用户,更严密的制度设计和更严格的惩处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信息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信息超市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