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优质稻“两优一增”丰产高效生产技术

2023-10-07 11:25曾勇军,孙明珠
农村百事通 2023年7期
关键词:优质稻穗肥食味

一、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1)“降总控后”优化施肥技术。针对双季优质稻耐肥性差、抗倒能力差、后期吸肥能力差的特点,构建了“降总控后”优化施肥技术。一是降低肥料施用总量。本施肥技术比传统施肥技术施肥量减少20%以上,一般中等肥力田块早稻每亩宜施氮肥(以纯氮计)8公斤、磷肥(以五氧化二磷计)4~5公斤、钾肥(以氧化钾计)8公斤;晚稻每亩宜施氮肥(以纯氮计)10公斤、磷肥(以五氧化二磷计)5~6公斤、钾肥(以氧化钾计)10公斤。二是严格控制后期施肥量。氮肥一般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为6∶2∶2的比例施用,严格控制后期穗肥的施用量,穗肥在倒二叶抽出期施用,避免穗肥施用过晚。抽穗后不施粒肥,以免降低食味品质。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的80%作基肥、20%作穗肥施用。同时,为提高优质稻的抗倒伏能力,每亩施硅肥(以二氧化硅计)4~5公斤,锌肥(以硫酸锌计)1~2公斤,以促进水稻壮秆。

(2)“前干后湿”优化管水技术。针对双季优质稻茎秆细弱、易倒伏、后期缺水易导致米质变差的问题,设计了“前干后湿”优化管水技术。一是前期以干控苗促根壮秆,返青够苗后及时晒田,保持土壤干燥,促进根系深扎;孕穗时保持浅水并适时通气;抽穗后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稻米食味品质的提高。

(3)“增苗稳穗”群体优化技术。针对双季优质稻着粒密度低、穗型小、后期易倒伏等特点,设计了“增苗稳穗”群体优化技术,在减肥的条件下通过增加基本苗、提高主茎比例来保证穗数并降低倒伏风险。一般选用25厘米窄行距插秧机,早稻株距控制在12厘米左右,杂交稻每穴栽3~4株苗,常规稻每穴栽5~6株苗;晚稻株距控制在14厘米左右,杂交稻每穴栽2~3株苗,常规稻每穴栽4~5株苗。

2.配套技术

(1)精量条播,暗化出苗。选用双季优质稻品种,并根据各地条件做到早、晚稻合理搭配,精准计算用种量,采用专用育秧基质和精量条播专用育秧流水线实现精量播种。播种前做好浸种催芽和设备调试工作,播种后采用叠盘暗化出苗,秧苗立针后及时摆放至秧田。

(2)精准促控,培育壮秧。早稻采用保温育秧,播种后膜内温度保持在15~25℃,湿度保持在80%左右;二叶一心期以后开始炼苗,盘土以干为主,做到叶不卷不浇水,促进盘根。晚稻采用露地育秧,播后保持土壤湿润,恶劣天气需灌水护苗。

(3)适龄移栽,精准浅插。严控秧龄,优质早稻移栽叶龄以三叶一心期为宜,秧龄控制在20~25天;优质晚稻移栽叶龄以四叶一心期为宜,秧龄控制在20天左右。机插时注意控制栽插深度在2厘米左右,防止“坐蔸”。

(4)适时收获,减损机收。早稻在成熟度90%左右、晚稻在成熟度90%~95%时及时收获。为了减少机收损失,应选择性能优良的收割机在叶面无露水或水珠时进行,以中低挡位作业,留低茬,秸秆切碎进行稻草还田。

二、适宜区域

南方双季稻作区。

三、注意事项

(1)减少早稻落粒谷,以免影响晚稻稻谷纯度。

(2)穗肥施用做到因苗施肥,根据后期叶色变化及时调整施肥量,同时,避免施肥过晚影响稻米食味品质。

猜你喜欢
优质稻穗肥食味
不同穗肥用量和运筹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日本の寒地,北海道におけるうるち米良食味育種(日文)
食味知人:贾宝玉的三个饮食场景
穗肥施用时期对喀斯特区域杂交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食味·食美·食空间——餐饮空间设计专辑
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优质稻“丰优香占”高产保优施肥技术探讨
漳州市早籼优质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粮农丰则品种兴:优质稻“黄华占”在湘推广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