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历史和创作

2023-10-07 16:14莫非
大学书法 2023年1期
关键词:春联创作

⊙ 莫非

春节,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写春联、贴春联,也已成为遍及南北、流传广泛的习俗,甚至是春节的主要活动之一。

过年贴春联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但其实这个习俗并不很久远,大范围贴春联可能从明代才开始。在此之前呢?门上总要贴点东西的,因为新年到了,辞旧迎新,要把不好的东西“挡”在去年,把美好的祝愿“迎”进新年。

很久以前的中国人并不是贴春联,而是贴桃符。根据东汉应劭的《风俗通》记载:

上古之时有神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有桃树,二人于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神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御凶也。桃梗,梗者,更也,岁终更始,受介祉也。

传说神荼和郁垒兄弟俩是抓鬼的,见到恶鬼就用苇索捆起来喂老虎,于是后来人们就在门上贴两兄弟的画像,作辟邪驱鬼之用。因为两兄弟住在桃树下,所以画像贴在桃木板上,这便是“桃符”的由来。后来的桃符上也有贴别的画像的,比如现在还在流传的秦叔宝和尉迟恭、关羽和张飞。而宋代王安石那首著名的七言绝句《元日》,就记载了贴桃符的习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那么,从贴桃符改成贴春联,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最早的春联又是哪一副呢?我们可能听过很多关于春联的民间传说,比如王羲之写春联的故事,这恐怕是假的,因为王羲之那时候还没有春联。目前可考的春联,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后蜀的末代皇帝孟昶笔下,《蜀梼杌》记载:

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孟昶时期甚至更早,就已经有了在门上写字的传统,但为什么只有孟昶这一副留下来了呢?因为这副春联太巧合了,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有一段话专门提到过这个事:

后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此在当时为语谶,实后来楹帖之权舆,但未知其前尚有可考否耳。

宋太祖派来治理蜀地的大臣叫吕余庆,又把自己的生日定在长春节,孟昶这副春联就好像能预言一样。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春联的出现早于五代呢?梁章钜也发出了“未知其前尚有可考否”的疑问。可惜的是恐怕不能,梁章钜还写道:“宋以来春帖子多用绝句,其必以对语、朱笺书之者,则不知始于何时也。”由此可见,早些时候的春帖基本是诗,这从明代以前几乎找不到春联的记载也可以得到证明。甚至有可能孟昶君臣写的也是诗,只是凑巧这两句对仗了而已——毕竟律诗中间两联本来就是要对仗的。但不管怎样,这副五言的对偶句,在没有其他新的资料显示更早的证据之前,已经被业内人士公认为最早的春联了。

春联是专门为新春佳节而创作的对联,那么,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一下春联的内容表达和创作须知。

春联的内容,主要就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以及继往开来的进取精神,反映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和对未来的憧憬,所以,春联的语言应尽量选择吉利、喜庆、祝福的字眼。不过,历史上也有一些特例,在春联中使用了不太祥瑞的字词,比如,有一副据说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的春联。这个事在清代《簪云楼杂说》中有记载:

春联之设,自明孝陵昉也。时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

可能是因为刚刚从元朝统治时期走出来,朱元璋急于恢复汉文化,于是试图加大力度推动春联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的东西。当然,这个记载出自笔记小说,未必就是真实情况,不过从明代起,春联的确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簪云楼杂说》还记载了一个朱元璋和春联的小故事:

偶见一家独无之,询知为醃豕苗者,尚未倩人耳。太祖为大书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投笔径去。嗣太祖复出,不见悬挂,因问故,答云:“知是御书,高悬中堂,燃香祝圣,为献岁之瑞。”太祖大喜,赉银三十两,俾迁业焉。

朱元璋见到一户人家的大门上空空如也,没有贴春联,后来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这家人以阉猪为业,无人识字,所以没有春联贴门上,于是朱元璋御笔为之一挥。从这一则文字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在这副春联中使用了“生死”“是非”这样的字眼,对于讲究字面功夫的春联而言,这是不太合适的,与迎祥纳瑞的春节气氛不甚搭配,多少是有些煞风景。

春联逐渐进入成熟期,就成为过年时传递新春祝福的载体之一了。不管时代的格局怎样更新,生活水平如何改变,新春的祝福和春联的寄托,终归还是以惩恶扬善、祈福纳祥为主旋律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新春祝福的表达倒是会有不断发展和进步,因此,春联的内容也就不可能年年一个样了。既然从思想上认同与时俱进,那么文字表达还是需要推陈出新的。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春联例子,来大概了解春联内容的主要特点,并顺便说明春联创作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这是一副流传了很多年的通用春联(据陈楚明先生考证,此联为明代潮州状元林大钦所撰。下联尾字原为“堂”),极富喜庆、祥和的春节气息,但是没有什么特色,几乎每家、每年都可以张贴。类似的还有: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

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像这类通用春联,我们不能指责它们泛滥到几无价值可言,毕竟它们也曾为千家万户传递着新年的祝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追求有了新的进步和提高,我们应该创作出更具特色的春联作品,来烘托春节的气氛,这样不是更有意义吗?

在笔者看来,创作春联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特点而变换不同的角度,从而创作出别具一格的有针对性的实用性强的春联。

一是时间的不同,指春联是不应该有永久性的。专门为今年写的,明年就不宜再继续使用了,于是,就产生了嵌年份春联、干支春联等具有特定时间的春联。例如:

一代英豪,九州生色;

八方锦绣,四季呈祥。

在1984 年春节前夕,中央电视台文化生活组与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共青团北京市委文体部联合举办了征联活动,这是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上联为主办方出句,下联为作者对句)。该联中嵌上“一九八四”字样,可谓确切不移。还有:

一抹朝霞,九州异彩;

九天旭日,一派春光。

也是因为嵌入“一九九一”,便确定了这副春联的使用年份。其他年份的春节要再用这副春联,明显就不合适了。

另外,已故的当代诗人林从龙先生(1928—2019),也有一副专门为2000 年“千禧龙年”而创作的春联:

兔返蟾宫,俯瞰两千年春色;

龙腾鲸海,高翔九万里神州。

上联直接点出“两千年”,下联的“龙腾鲸海”,又扣住了2000 年龙年的这个特殊年份。

除了嵌年份春联外,我们再来看几副干支春联。由于我国有干支纪年的传统习俗,在春联中嵌入当年干支字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例如:

光耀东风,庚星孕李;

春回南亩,辰日种瓜。

这是庚辰年春联,在上下联的对应位置嵌了“庚辰”二字,很有特指性。

甲第毗连,风清里巷;

子孙蔚起,泽衍箕裘。

这是甲子年通用的传统春联,以鹤顶格(上下联的第一个字的位置)嵌入“甲子”,确定了年份。

当代陈楚明先生善于创作干支春联,比如他专为2018 年创作的“戊戌”鹤顶格春联:“戊夜悬星昭好运;戌年团锦祝长春。”通过“戊”“戌”二字灵活组词,巧妙构思,再合拢到春联的特质上,既有狗年的特点,又有新春的祝福,十分工稳。

二是地点的不同,是指春联应当有一定的地域(区域)性。例如:“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这是清代宁波名医范文甫自题其药店的一副春联。此联凸显出作者的博大胸襟,其他药店的老板估计不会随便张贴,尤其“贫”字,在春联中很是忌讳。好在这副春联是作者自题,所以不仅有了自嘲的韵味,还能彰显店主的高风亮节,令人赞叹。

高井春风,吹彻仓后墙湾,年年如意,户户吉祥,盐道溯西河,轩辕驻马孚嘉颂;

茨山明月,照遍藩城堤下,处处回龙,家家接贵,三星朝北斗,药王怡庆太平歌。

这是熊绪文先生(1920—2010)创作的一副春联。上下联巧集长沙市内二十二条街道的名称,大有以线串珠之妙。此联出了长沙市区,别的地方是不适合使用的。

“春信千家传紫燕;山歌一曲动银锄。”这是1992 年梁石先生创作的一副适合农村使用的春联。该联以“紫燕”“山歌”“银锄”等深富田园气息的字眼,来为读者展示一幅栩栩如生的农民劳动画面。

“刷掉一穷二白;印成万紫千红。”这是当代女诗人符乃若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某印刷厂题写的一副春联,鹤顶格嵌入“印刷”二字,确指无疑。虽然未直接点出“春”意,但“万紫千红”四字却已春意盎然,因为古人早就说过:“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是人物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家庭方面的春联。旧时的一些官宦人家、书香门第等高门大户,于春联是非常讲究的,往往不会应付了事。讲究之一,就是切合本家的姓氏。一般是选取本姓历史名人的故事,以壮门楣;又含激励子孙、继往开来之意。古往今来,出现了不少精美的姓氏春联。例如:“黄槐绿竹栽新院;紫燕红鹅说旧家。”这是一副王氏春联,上联用北宋王祐、东晋王献之的典故,下联用东晋王谢、王羲之的典故,用以表明户主的姓氏。

“鹿洞春风暖;鹅湖化日长。”这是一副朱姓人家所用的春联,联中说的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故事。“鹿洞”即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朱熹曾在此讲学;“鹅湖”,山名,也是书院名,在江西铅山县北荷湖山,朱熹曾与吕祖谦及陆九渊兄弟在此讲学。此联既切朱氏,又切春节,十分工巧。

“东山丝竹陶情早;春草池塘得句新。”这是一副谢姓人家用的春联。上联说的是东晋谢安隐居会稽东山,以丝竹(音乐)陶冶性情的故事,下联说的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典故。“春草池塘”,出自谢灵运《登池上楼》一诗中有名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道德经传,祥迎紫气;

谪仙名重,瑞霭青莲。

这是一副李姓人家用的春联。上联以“道德”“紫气”切住老子(姓李名耳),下联以“谪仙”“青莲”紧扣李白,确切不易。

四是事件的不同,是指春联中所呈现的不同时间的、已经发生或预期发生的大事,同样会使春联纷呈异彩。例如:

桃花春水遍天涯,寄语武陵人,于今可改秦衣服;

铁马金戈回地轴,吟诗锦城客,此后休嗟蜀道难。

这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孙中山先生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大总统后,正在成都求学的郭沫若创作的一副春联。联中为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崭新景象,表达了当时进步青年诚挚的爱国热情和无法掩饰的狂喜心情。

再如:“澳上秋风葡落叶;门前春色燕归巢。”这副春联所涉及的题材是澳门回归。它的成功之处在于灵活运用比喻、比衬、嵌字、双关等多种修辞手法入联,来表述祖国人民欢庆澳门回归后的喜悦心情。以“燕”比喻澳门,以“巢”比喻祖国;用“秋”之衰落,比衬“春”之兴盛;另以鹤顶格嵌上“澳门”,巧妙表达主题;更妙的是“葡”字的双关(一指葡萄叶,另指葡萄牙)。

还有陈自如1993 年撰写的春联:

旭日行天,喜盖通红大印;

神州铺纸,欣签致富合同。

此联以鲜明生动的形象,热情歌颂了党中央的富民政策和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场景,较之干巴巴口号式的“党颁富民策,人奔小康途”,实在是高明了很多。

五是个性的不同,有一些擅长创作个性化春联的朋友,能在有限的文字空间里,把春联写得颇具魅力。2021 年农历己丑,吴文博先生应邀为当地扶贫办创作一副春联,他交的卷是:“春风最贵寒时暖;桃李齐芬绿竞红。”上联题旨“党的政策好”,下联主题“一个不能少”。不说教,不浮夸,是一副意象生动而能深入民心的佳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由于其特殊性,使得春联在文学创作时更要照顾到各个方面,太雅则伤及实用性,太俗则伤及文学性。所以,和谐统一才是春联创作的终极目标。新时代的生活,给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养料和土壤,创作者理应齐心协力,善于捕捉美、发掘美,才能创作出跨越新时代、歌唱新生活的新的时代篇章。

猜你喜欢
春联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如诗如画》创作谈
新春联
《一墙之隔》创作谈
新春联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小议辛卯春晚的第一比春联出句
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