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道教建筑艺术与文化审美解析

2023-10-07 03:10董秋敏
中华建设 2023年10期
关键词:武当山武当道教

董秋敏

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依山而建的道教建筑群工程浩大、等级规格高,且布局精妙、工艺精湛,彰显着浓厚的本土宗教建筑特征,其建筑装饰华丽,内部文物数量庞大,在建筑工艺和艺术美学上均体现出非凡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艺术价值,对中国的宗教文化、传统建筑、技术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武当山道教建筑历史

1.武当山道教起源

道教是我国本土发展的宗教,道教思想深植于传统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天下名山僧占多”,在宗教文化中多主张避世清修,武当山自然环境幽静雅致,结合造型优美的道教建筑,使其成为我国著名的名山圣地。

在地理位置上,武当山位于中国的中部湖北省十堰市,方圆八百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润舒适,山脚下有长江的支流汉江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延绵而去,符合我国先民所推崇的山水相依、阴阳相合的地理定位和藏风聚气、明堂开畅的风水宝地的要求,武当山的战略选址、风水格局和发展条件,既是封建社会中皇权至上的版图规划要求,也体现了古人利用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朴素思想和道教文化的精髓。

2.武当古建筑群的演进历程

武当道教始于周朝大夫尹喜,相传为老子的弟子,尹喜在武当传播道家思想的过程中,指出天柱峰如“地轴之象”,与西边山峰组成了“玄武”造型的山形地貌(如图1)。到汉唐时,武当山上开始有敕建的道教建筑;宋代在山上已有大量的宫观;元朝时,整体建筑群已形成系统,景观格局基本确定;明朝时,明成祖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尊奉“真武大帝”,宣扬“君权神授”,武当道教文化发展至鼎盛局面,在整个明朝中,武当山成为了的皇室家庙,明末,形成了9宫、8观、36庵堂、72岩庙的大型建筑群,规划和修建规模达到了顶峰。

在历史的演进中,武当山距离历朝政治中心较远,作为一个宗教圣地,虽经历五朝兴替,建筑和景观却得到了较完备的保存和传承,即使个别建筑有所损毁,多属自然演变和新旧更迭,因此,武当建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为我国传统建筑艺术和文化研究,提供了较完备的现实资料。

二、武当建筑艺术、文化解析

1.天地合一的建筑群布局艺术

道教文化提倡“道法自然”,在中国园林中“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建造理念是古代工匠崇尚自然环境的意境追求,武当建筑群作为山岳园林的典范,是道教“天人合一”的布局理念的体现。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开门窗、建房屋,“有”形的墙围和为室,“无”发挥了它的作用,武当山在整体布局正是按照“有无相资”这一理论来营造的。武当以天柱峰金顶为中心,沿东、南、西、北四条神道修建了33处建筑群,自山脚下的“净乐宫”开始到“治世玄岳牌坊”,再到山腰的“复真观”“紫霄宫”,最终到山顶的“太和宫金殿”,五里一庵十里一宫,在峰、峦、坡、坨、岩、涧合适位置上进行建造,神道就像一根根串珠银线,把大小建筑按照真武从“潜心修炼”到“修成正果”的叙事主题顺序串联起来,其间距疏密,恰到好处,明暗曲折,迂回超然。武当道教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是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产物,以建筑具体的“有”来发挥“无”的作用。“天人合一”浑为一体的艺术效果,是建筑的“有”;一柱擎天,万山来朝是自然的“有”。这些“有”形的景观又反过来突出了作用上的有无相资,“无”形的作用是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和手段,作为道教圣地,武当古建筑群既体现了道教的玄妙神奇,更彰显了皇权的庄严威武。

2.寄意象外的宫观建造艺术

明成祖在敕建武当时要求“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动,其墙务在随山势,高则不论丈尺”,因此各宫观在崇山峻岭中建造时,在尽力保持传统四合院中轴对称的基础上,随形就势,按照建造形式,根据地形和建筑功能进行设计,串联成千变万化的建筑群体。

(1)仙山金阁的金殿

金殿镶嵌在武当山海拔1620米的天柱峰上,是武当建筑中最耀眼的明珠,历经数百年却依然能在霭霭云雾中熠熠生辉。金顶上的建筑群盘踞在约160 平方米的石筑平台之上,中间的金殿建筑构件全部使用铜铸鎏金,气势恢宏。天柱峰作为武当最高峰,地理位置上天然形成了群山遥拜、众星拱月的气势,金殿借助地势,再加上绝壁上的台阶“九连蹬”迂回陡峭,朝圣膜拜的宗教神秘油然而生。同时,金殿在日升月沉、四季轮转中,形成了天柱晓晴、海马吐雾、避风仙珠,雷火炼殿等奇景,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相辅相成,使建筑极具艺术感染力和欣赏价值,皇权至上的思想和天人合一的宗教信仰展现的淋漓尽致。现在因安全考虑金顶上加装了避雷针,导致雷火炼殿这一奇景消失,但金殿的设计和建造,使我们深刻领悟到古代建造师们的构思理念和建造工艺,感受到建筑与自然完美的协调,建筑借势自然,蕴育出更深层的意象,自然与建筑相互成就,相得益彰。

(2)悬崖绝壁上的南岩宫

明代张维写下“千丈峰前试一过,盘旋石磴锁烟萝”称赞武当南岩景观,南岩上倚云霄,下临绝涧,峰岭奇峭,林木苍翠,危岩峭壁上的“天乙真庆宫”石殿就坐落其中,石殿为歇山顶规格,建筑构件多为巨石雕刻,如石板屋面、石廊,以及殿内的梁柱檐檀、斗拱门窗,还有少量砖木结构,如殿前的抬梁式木构亭等,充分展现了古代高超的石雕技艺。“天乙真庆宫”石殿本就镶嵌在南岩悬崖腰间,结合石廊前突出在陡峭深渊中的精美石雕龙梁,顶端置一香炉,与直刺冲天的天柱峰金顶遥遥相望,即是“天下第一香—龙头香”(如图2),仅从石栏注视“龙头香”,余光俯视深渊,仍觉得天旋地转、眩目心惊。倚岩而建的太乙真庆宫的建造遵从南岩的地形特征,建筑和山体增添了南岩景观的美。

图2 南岩悬崖峭壁中的“龙头香”

南岩在建筑上突出了“以形媚道,形乘势来”的构思,道教文化里的“形”是传神的依据,无形则神韵就无从附丽,在“道”的关照下,一切有形的事物都是有限的、暂时的,只有“道”才是无限的、永恒的,道教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悟道”,无形的“悟道”通过有形的“味象”达到精神的彼岸——即为“道法自然”,自然景观、真山真水是“大道”的自然表达,建筑的“形”结合自然的“势”,融为一体。南岩上的建筑只是一种手段和载体,所以在“形”上表现出相当大的灵活性,没有局限于长、方、正、对称等,讲究顺势而建,不搬山整地,让建筑物恰如其分地嵌在岩中,融在景里,让南岩的“势”来“媚道”,让南岩的美来表现对神的尊崇。南岩建筑这种“以形媚道”的时空意识、物我关系、思维方式、审美观点,在今天的建筑设计上仍然像一股不涸竭的智慧之泉,当香客看到南岩时,将心灵最大限度地融进自然美之中,在“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过程中,感受精神与“大道”的冥合,灵气于一脉,重新创造一个新的“美”。

(3)陡坡之上的复真观

相传净乐国太子十五岁始入武当修炼,久不得法门,意欲弃道下山,然经过紫元君以“铁杵磨成针”的道理点化后,大彻大悟,终得正果,此坡地因真武的励志故事而得名“太子坡”。复真观在修建时以“一里四道门、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十里桂花香”四句话做为建筑立意。太子坡是登金顶的重要通道,在其短短的一里路上却设置了四座门,意味着入门进门,再入门的孜孜探索之意;门内道路依山势起伏回旋,复道夹墙规整肃穆,为“九曲黄河墙”;墙内建有“五云楼”,其内部的十二根梁枋交叉迭搁在中间一柱之上,此柱贯通五层建筑,历经数百年依然纹丝不动,这就是古代木结构建筑杰作----“一柱十二梁” (如图3);观内有棵八百年的桂花树之王,腰径46厘米,冠高5米,已列入湖北省古大珍奇树木名录,太子坡古道两侧金桂丛生,每年秋天桂花盛开,十里花香,成为太子坡一景。

太子坡是真武读书修炼成才的地方,其建筑主题是表现读书学习,读书才能开“门”,才能入门进门再入门,不认真学习就只能立于门外;读书也是艰难曲折的,需要有铁杵磨成针的精神,九曲黄河墙寄意读书虽艰难曲折,只要持之以恒,日不见长,时时在长,在升高;一柱十二梁说明读书才能成为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材,才能有所作为;十里桂花香也是说明少时要潜心读书,到了秋天即中年时就会成材立名,香飘万里,扬名天下。古人正是借助这一可视的建筑形象,表现出读书这一无形的声音,勾出艺术的想象力,把距离推到遥远的古代,再现出太子修炼读书时的意境和情致,太子坡通过建筑物“形”,以小见大,由近及远,以有限昭示无限,以瞬间显示永恒,展现了丰富的内涵,以寄思说明道理,是太子坡复真观的重要特色和独有作用。

还有其他宫观,如倚峰临涧而卧的龙泉观,万仞绝壁中的玉虚岩,高耸入云的隐仙岩,皆是玲珑精巧,掩映在翠松绿竹之中,石桥流水、古庙红墙,宛如一幅幅精妙的山水画卷。这种用建筑的“有形”表现寄意象外的追求,使武当建筑之间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整体建筑群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建筑隐于自然,宛如“悟道”的仙境,跃然于峰峦之中,赏于心间,意寓身外,促人明理。

3.繁复华丽的建筑装饰艺术

武当道教建筑中运用了大量的传统装饰设计艺术,武当建筑装饰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展现高规格的建筑等级,其次才是艺术表现,古建筑群的兴建离不开历代统治者的支持,尤其是明朝皇帝的亲自督造,使武当建筑打上了鲜明的皇家道院的烙印,如紫霄宫中紫霄大殿的重檐庑殿,屋脊上的鎏金瓦当和脊兽鸱吻,雕梁画栋的梁柱斗拱等,无处不彰显着皇家建筑的威严和气派。其次,建筑上的琉璃瓦、翘角檐,屋脊神兽、匾联题词,院落中的摩崖石刻、丹青碑碣,以及建筑内部栩栩如生的壁画彩绘、造型生动的鎏金神像,这些艺术形式均是工艺精巧的大家手笔,体现明代高超的艺术水准,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存。同时武当建筑装饰艺术,也传达了“吉祥如意、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等传统文化内涵底蕴之美。

三、结语

武当山作为道教圣地,世界文化遗产,依托其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和俊秀壮丽的自然风景,通过有形的建筑和无形的文化,体现了武当建筑中的意境美、空间美,运用以虚代实,以情寓景的建造艺术,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了无穷的意境,展现了武当建筑深厚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武当山武当道教
武当佳境
武当山武术馆发展现状研究
武当还馍录
武当山特区欢欢喜喜过大年
西夏道教补议
武当山·紫霄大殿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登上武当山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