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县土壤有机碳与有机质分布特征及其转化系数的评估

2023-10-08 09:18刘虎王嘉伟周林康
农业与技术 2023年18期
关键词:万荣县等值线图土样

刘虎王嘉伟周林康

(1.太原碧蓝水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2.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化石能源燃烧、土地不合理利用等)造成大量碳排放到大气中,破坏了正常的碳循环过程,引起各种极端天气(飓风、洪水、森林火灾等)和极端现象(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等)的频发[1]。作为受人类活动干扰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农业生态系统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大量研究表明,实行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如保护性耕作),不仅对农田中碳的固持产生积极影响,从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而且可以改善农田土壤结构,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2,3]。

SOM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SOC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作为SOM的主要组成部分,SOC是衡量土地肥力,维持作物正常生长的物质基础[4],其可通过碳源/碳汇的方式参与到全球碳循环中,对全球气候变化也有着显著影响[5]。因此,进行地区SOC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对于评价地区土地肥力、促进碳的固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6]。

SOC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测定,其中实验室中常用的方法是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尽管其很有价值,但是操作繁琐,效率低下并且会污染环境,其它的方法如元素分析仪[7]、红外碳硫仪[8]等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SOM建模可以为SOC提供一种更便宜、更快速的测定方法。近年来,统计回归模型和AI模型(包括ANN、RBF以及图像处理等)已被用于SOM建模。如,Ataeean[9]等使用基于图像处理的ANN和MLR模型对伊朗不同地区80多个土壤样本进行建模,结果表明,ANN模型能够准确估算该地区SOC含量。

本文以山西省万荣县为研究区,协同多个样本采集数据,绘制出万荣县SOC与SOM空间分布图,并探究了SOC与SOM存在的转换关系,为实现因地制宜,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万荣县位于山西省西南,运城地区西北部,见图1,地处N110°25′52″~110°59′40″,E35°13′45″~35°31′40″[10],陆地面积约为1081.5km2,其中耕地面积6.8万hm2。研究区地势总体为东南高西北低,最高海拔1411.2m,最低海拔354m。地貌类型多样,根据地貌分区原则,可分为基岩山区、低山丘陵区、山前倾斜平原、黄土高原区及冲洪积平原区5类。研究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2.0℃,年均降雨量522.2mm,日照时数2364h,无霜期为190d左右[11]。四季分明,冬季雨雪稀少,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酷热多雨,秋季降温迅速。研究区天然水系比较缺乏,仅有部分黄河和汾河支流流入该区域。研究区土壤类型主要以褐土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6.92%。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苹果、柿子及药材等。

1.2 样品采集

为反映万荣县SOC的整体分布特征,采样地点遍布研究区各个乡镇,并选择远离工业和城市的耕地土壤作为采样地点,见图2,于2023年5—6月进行人工挖掘并采集耕作层(0~30cm)土样。本研究共涉及采样点76个,根据地貌类型、面积大小及质量等级等条件适当增加或减少样本密度。

1.3 土样测定

在测定开始前要去除土壤中的石块、植物根系及动植物残体等杂质,将土样在自然状态下风干。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SOC含量,采用干烧法测定SOM含量。

1.4 数据分析

利用SPSS 27分析与处理土样数据,利用ArcGIS 10.6绘制SOC等值线图与SOM等值线图,利用Origin 2019绘制SOC与SOM的线性拟合图。

1.5 模型精度的评定

本研究采用模型的决定系数R2、误差百分比Pe[12]及一致化指标d[13]等统计参数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评定。模型评定计算公式:

(1)

(2)

(3)

2 结果与分析

2.1 SOC分布概况

研究表明,在0~30cm土壤刨层内,万荣县SOC处于9~14g·kg-1,见图3。根据土壤有机碳分级标准中分的5个等级(极低、低、中、高、极高),万荣县SOC大部分处于中等级(10~15g·kg-1),少部分处于低等级(5~10g·kg-1)。由图2可知,万荣县SOC整体上呈现出由东北向西南递增的趋势,东北部大部分位于10~11g·kg-1,西南部大部分处于12~14g·kg-1,地域分级较为明显,但跨度不是很大。其中,SOC含量最大处集中于万荣县西南部的荣河镇和王显乡一带,而最低处集中于万荣县东北偏下的通化镇和解店镇一带,可能与当地土壤质地及农田管理情况相关。

图3 万荣县SOC等值线图

2.2 SOM分布概况

研究表明,在0~30cm土壤刨层内,万荣县SOM处于13~22g·kg-1,见图4,低于全国农田平均有机质含量(24.65g·kg-1)。全国第二次土地普查曾按有机质含量将SOM分为6个等级:≤6g·kg-1、6~10g·kg-1、10~20g·kg-1、20~30g·kg-1、30~40g·kg-1、>40g·kg-1,由此可见,万荣县SOM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由图3可知,万荣县SOM空间分布情况与SOC类似,仍然是西南高,东北低,中间处于中等水平。其中,SOM含量最低点集中于万荣县北部的通化镇一带,最高点集中于万荣县西南部的荣河县与王显乡一带。

图4 万荣县SOM等值线图

2.3 SOC与SOM相关性分析

SOC与SOM 2个概念涵义相同,量纲有所区别。SOC含量是以纯碳含量进行计算的,而SOM含量则是以总有机物质含量进行计算的。年份较早的著作和论文中主要使用的是SOM这一概念,而近年来逐渐采用SOC这一概念,因为SOC可以直接使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的数值来表示,不需要乘以任何系数。两者之间的换算:

SOM=SOC×1.724

SOC=SOM×0.58[14]

式中,2个换算系数1.724和0.58为通用的换算系数(Van Bemmelen转化系数),实际中换算系数会随着土壤中有机物质组成的变化而变化。

由图5可知,大多数数据点都高于y=0.58x的直线,因此,采用Van Bemmelen转化系数将低估SOC含量;而大多数数据点都均匀分布于y=0.665x线的两侧,可以较好地反映万荣县SOC与SOM的真实关系。

图5 万荣县SOC和SOM线性拟合图

由表1可知,采用Van Bemmelen转化系数,SOC含量将偏低估计12.6%,虽未超过误差限15%,但已接近;R2为0.619,低于0.7,处于一般拟合水平;d为0.881,超过极限值0.7。因此,使用Van Bemmelen转化系数进行SOC-SOM转换可以接受但不是很理想。而使用0.665作为转换系数时,误差百分比Pe仅为0.2%;R2为0.802,高于0.7,拟合水平为极好;d为0.941,远超极限值0.7。因此,使用0.665作为转换系数,可以很好地进行万荣县SOC与SOM之间的转换。

表1 万荣县SOC与SOM回归曲线

3 结语

SOC和SOM作为反映土壤质量的2个重要指标,对于衡量土壤肥力、维持作物正常生长乃至实现固碳减排目标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收集分析了万荣县各个乡镇共76个土样数据,绘制出SOC与SOM空间分布图,并建立SOM-SOC转换系数,得出以下结论。

万荣县SOC处于9~14g·kg-1,SOM处于13~22g·kg-1,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万荣县SOC与SOM在水平空间上呈现出东北低、西南高的趋势,地域分级较为明显。

Van Bemmelen转换系数(0.58)作为一个通用的转化系数,并不适用于所有地区,仅适用特定土壤质地或特定有机质组成的地区。本文SOC-SOM转化系数为0.655,其R2、Pe及d皆优于0.58,可以很好地反映万荣县SOC与SOM之间的转换关系。

猜你喜欢
万荣县等值线图土样
运城学院与万荣县联合建设混凝土外加剂产业学院揭牌成立
分拣苹果
柠檬酸对改良紫色土中老化铜的淋洗研究
室内常规土工试验试样制备问题分析
万荣县农民诗联书画庆丰收
膨胀土干湿交替作用下残余强度试验方案分析
利用ACAD线型编辑功能实现SURFER绘制等值线图的修改初探
万荣县:知识竞赛赛出学习十八大精神热情
新鲜土样和改进ASI浸提剂对土壤有效养分测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