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胡庄镇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

2023-10-08 02:42顾继伟刘姗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7期
关键词:建设模式生态型粮食安全

顾继伟 刘姗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對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作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得到各地重点推进。江苏省泰州市胡庄镇顺应时势,积极探索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行之有效的模式,现已取得一定成效。为给其他地区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对胡庄镇生态型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基本情况、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胡庄镇生态型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成效归纳总结出具有胡庄镇特色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生态型;粮食安全;建设模式;江苏省泰州市胡庄镇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4.025

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战略底线,耕地是基础。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抓手,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举措[1-2]。近年来,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到了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3-4]。

1 胡庄镇生态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基本情况

胡庄镇位于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东部,是高港农业大镇。镇域面积45.3 km2,人口40 718人。胡庄镇的农业久负盛名,这里不仅有1 667 hm2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200  hm2河蟹养殖基地,也有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还有规模化的生猪养殖与水稻产品精深加工工厂,是江苏省沿江高沙土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蔬菜产业化建设独具特色,设施大棚果蔬面积240 hm2,其中有机蔬菜基地67 hm2,是江苏省“菜篮子”工程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

胡庄镇生态高标准农田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分南部和北部两个区域,涉及薛垛村、赵市村、汪群社区、庵桥村、史庄村和胡庄村6个行政村的633 hm2耕地,共涉及人口1.3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0.72万人,劳动力0.37万人。

1)由于项目区地处高沙土地区,地形相对平坦、局部稍有起伏。土壤多为轻砂壤土,不仅分布有粉砂土和飞砂土,甚至还分布着砂礓土,造成土壤漏肥漏水严重、水难引难排及土质引起的“下雨跟水跑、刮风满天飘”的现象。2)灌溉水源以内河网为主。项目区属长江下游平原河网地区,河道密布,南干河、宗黄河、胡马中沟、孔丁中沟穿境而过,项目区水面率高达15%,灌溉方式为提水灌溉,水资源充足,农业综合开发基础条件适宜。3)项目区内农田水利工程配套率较低,田间工程配套率只有75%,灌溉保证率为85%,骨干工程配套率85%,灌溉水利用系数约0.65。①项目南区泵站基本运行良好,但部分农田在用水高峰期取水困难,灌溉周期较长;且存在两处“旱改水”农田,现无供水泵站,需新建泵站4座。②北区现有灌溉泵站17座,均为固定泵站,配套基本完善,基本可以解决灌溉水源问题。而项目区排涝主要依靠自排,灌溉采用固定灌溉站,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土壤漏水严重,引水不畅、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比较大。4)项目区田间建筑物缺乏,特别是田间机耕道路条件较差,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现有主要机耕桥3座、穿路涵洞34座,田间工程配套率65%。5)项目河道纵横交错,水系发达,排涝主要依靠区内河网,将涝水汇入海潮中沟、汪群中沟,向南排至中心港。然而项目区河网多处杂草丛生,河道两侧植物蔓延范围过大,降低了河道过水能力,影响河道行洪能力和水体净化能力。

2 建设目标

本次项目建设治理面积633 hm2,涉及薛垛村、赵市村、汪群社区、庵桥村、史庄村和胡庄村6个行政村,总投资1 795万元。

2.1 总体目标

坚持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实现水分与养分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资源化、污染物的零排放,改善农村水环境,生产安全优质的农产品[5]。结合高沙土地区特性和当地居民需求,将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与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相融合,补齐农田基础设施,推进农田道路与村庄道路相衔接、生态沟渠管网与村庄水系相连通,促进农田生态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等建设与村庄绿化有机统一[6]。

在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要求,整合力量,集中资金,实施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对农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科学优化布局,对“田水路林”等进行全要素整治,对农田进行连片提质建设,对废沟呆塘进行集中整治,逐步构建农田生态环境新格局[7]。

2.2 目标分解

1)探索多效融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对项目区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实现土地平整、土壤肥沃、灌排配套、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2)形成集约高效绿色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形成土地集中连片程度大,产业集聚水平高,综合效益明显,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到位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体系。3)打造节约循环生态的现代农业生态体系。积极打造水资源高效节约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化肥高效减量使用、后备资源开发利益共享的现代农业生态体系。

3 突出建设重点,强化生态设计

3.1 灌溉排水生态工程

建设生态护坡,增加水土相融机会,保护河道生态性;新建改建灌溉泵站和地下灌溉管道,增强农田防渗抗旱能力;新建改建渠系建筑物,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8]。

3.2 田间道路生态工程

田间道路生态型设计包括生态路面设计、生态绿化设计、缓冲带设计、生态廊道设计等内容。在保证田间道(机耕路)“宜机化”的情况下,进行生态路面设计、生态绿化设计;对现有骨干道路增加机耕路(3 m宽),在道路设计合理的基础上节约资源。

3.3 农田林网生态防护工程

农田林网生态防护工程应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注重生态化与景观化相結合,注重林带乔灌木结构配置、林带间距、林带宽度的合理性安排,注重林带优势景观空间、景观节点、轴线及功能区的设计。如保留现状道路两侧生态效果较好的大乔木,修剪现状灌木;对新建的道路进行生态绿化设计,种植易于后期维护、生态与景观效果较能维持的树木。

3.4 水体生态净化工程

在农田灌溉和农田渍水排放之前,充分利用农田区域现有的河道、水塘、沟渠、缓冲带及林地等生态用地,形成生态净化设施区域,设置生态净化池,阻止农田水系污染的扩散。对已污染的水面(如河流、坑塘、沟渠等),可利用净化效果较好的挺水植物(如芦苇、菖蒲等)或沉水植物来加强水系的自我净化能力。同时对两横一纵河道进行沿线清杂,清除河口5 m范围以内的杂草、灌木和小乔木,保留景观效果较好的大乔木[9]。

4 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与经验

4.1 全面贯彻“土地整治+生态”理念

在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基地土地利用、农田配套、面源污染防控等进行了整体的设计和规划。1)在对项目区地形地貌以及周边农业产业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农业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指导思想,以扩量为基础,以提质为根本,以增效为目标,全面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与土地的产出效率。2)在土地综合整理的基础上,将生态理念融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应用农业高新技术,构建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生态养殖、废弃物资源化、水资源高效利用等现代循环农业新模式,实施减肥减药、生态保护、面源污染防控等工程,建成“科学传播、农业经营、休闲观光、环境保护、生态服务”五位一体的现代城郊型田园综合体。3)形成了农业(水稻、果园)、畜禽(猪、鸭)、渔业(鱼、虾)、加工业(大米、食用菌)相结合的产业布局,采用稻鸭共作、稻虾(鱼)共作、农业废弃物混合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还田种植、农田秸秆高效腐熟养殖菌菇等生产模式,形成了种养加工一体化清洁生产等产业融合发展的布局。

4.2 全力打造生态载体

在建设中全力打造“高端、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1)土地流转促集中。针对农户承包土地“老的种不动、小的不会种”的尴尬局面和土地“低价出租、少量抛荒”的情况,把分散在农民手中的土地进行集体流转,统一入股,并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入股农民除每年每667 m2土地可得到保底收益800元外,还可以从事农业经营、农业劳动;农业龙头企业为村内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确保农民利益最大化。2)设施建设优布局。通过实施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程,结合“田成方、渠成网、路相连”要求,努力将项目区打造建设成为生产水平领先的优质水稻丰产示范区。3)配套完善拓功能。积极开展项目区功能配套,配套建设了粮食处理加工中心和稻米冷藏库,配置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设备,实现了集中育秧、田间管理、精深加工、烘干储藏的全程机械化,加快提高稻米产业链条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水平,辐射周边优质品牌稻米生产[10]。

4.3 全面实施生态经营

生态生产经营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项目区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力求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新局面。1)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积极建设“互联网+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等平台,对作物生长环境进行全过程的实时监测,并通过手机操控,实现基地生产管控“可视化”“自动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2)借力先进智囊团队。为使绿色生态发展导向贯穿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先后邀请扬州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积极打造生态农业循环课题项目试验基地,在选地催芽、播种管理、田间管理等方面集成更多新技术,进一步推广生态种植模式。3)运用先进种养方式。全面运用“稻鸭共作”“稻渔共养”及农田尾水生态拦截、秸秆综合利用、土地休耕轮作等综合生态种养循环模式,提升稻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农产品绿色优质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水稻667 m2平均产量600 kg,稻鸭共作的有机稻米售价是普通稻米的3~4倍,鸭子出栏价也比市场价高1/3[11]。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高效。通过应用无臭零排放一体化有机肥生产技术,将秸秆垫料与畜禽粪污一起堆肥,发酵生产有机肥还田,提升土壤肥力,可实现粪便和污水处理率98%以上,同时能减少化肥的用量。据相关测算,建成秸秆处理堆肥中心,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农业废弃物=有机肥”的循环,秸秆综合利用率可达9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5%以上,化肥投入量减少28%,农药投入量减少30%。在项目区设立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理点,可基本防止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毒废弃物乱扔乱弃现象的发生[6]。

4.4 合力建设优良生态环境

1)实施水体生态治理。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把人口稠密、布局相对集中的村民小组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实行污水统一收集、集中处理。针对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的问题,新项目在沟渠、河塘中积极试验种植高效去污的景观型植物群落,进行生态拦截优化改造。生活污水与农业尾水经设施处理再通过层层湿地植物的拦截,最终实现农田污染的近零排放,农村景观建设水平接近湿地公园要求[12]。2)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积极开展路桥修缮等公益事业,建设观光园、乡村大舞台、健身广场、文体活动室、便民超市及卫生保健室等。结合各自然村的现状与特色,积极开展以村内道路、公共场所、农户庭前屋后和村庄为重心的绿(美)化建设工程,其中3个自然村达到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标准,2个自然村创成区“美丽型”村庄。实现项目区内水环境质量稳定在地表水Ⅳ类水的水平。实现了项目区资源的循环利用,示范区内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总氮、总磷含量均得到大幅削减,区域水质指标大幅提升[13]。

参考文献:

[1] 华茂龙.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大众标准化,2023(6):162-163.

[2] 梁延红,莫琪江,杨林娟.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绩效评价研究:以武威市为例[J].中国物价,2023(3):52-55.

[3] 李岚.全国政协委员钱文挥:加大投融资模式创新 全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N].金融时报,2023-03-06(7).

[4] 贺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续管护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当代农机,2023(2):27-28.

[5] 穆兰芳,周君.以高标准农田建设 夯实粮食安全之基[J].上海农村经济,2023(2):46-47.

[6] 郝帅,王国刚,杨艳涛,等.高标准农田建设研究追踪与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4):113-124.

[7] 张志新,周亚楠,丁鑫.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3,22(1):113-122.

[8] 佚名.关于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N].贵州政协报,2023-01-17(3).

[9] 吕得松.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策略[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2):96-97.

[10] 宋彦顺.江苏武进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 试点建设生态型高标准农田[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2(12):39-42.

[11] 陆晓晖.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基于2020—2022年35份审计报告的分析[J].审计观察,2023(1):36-40.

[12] 郑帅,魏勇,王艾艾,等.构建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践探索[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2(12):24-26.

[13] 李洪书,刘红军.青岛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措施[J].中国工程咨询,2023(1):81-84.

猜你喜欢
建设模式生态型粮食安全
多元策略的生态型游客中心
Agg Hab生态型聚合栖地
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适应于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设模式探讨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