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视域下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理与路

2023-10-09 21:20邰鹏峰纪红梅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9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思想道德中医药

邰鹏峰,纪红梅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2.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

一、引言

“思想道德和法治”是贯彻“三进”工作的重要课程,也是引领大学生自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关键课程,更是建设“大思政课”、落实办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善于运用“大思政课”,课程不能脱离现实。除了在课堂上授课,还要在社会生活中教学。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成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授课教师教学工作的根本原则。

二、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意蕴

以“大思政”育人格局做好“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创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进各项举措,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理念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建设,助力新时代正能量在高校蔚然成风,是坚持主渠道与多渠道相结合原则、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根本所在。同时,要紧紧围绕“大思政”格局,以“进教材”为载体,以“进课堂”为主渠道,以“进头脑”为目标,优化“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积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课程教学上深化改革,增加实践内容,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以推进中医药文化“进课堂”做实“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创新。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中医药文化,让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有深刻的了解,真诚认同睿智深邃的中医药文化,真心践行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从而取得“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创新成效。同时,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医药文化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既是大学生深度了解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契机,也是推进中医药事业复兴的重要载体。这不仅实现了教学理念创新,还做到了有效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推进中医药文化“进头脑”做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创新。任何优秀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科学研究的支持,“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创新也不例外。聚焦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推出中医药文化的系列作品,探索研究中医药文化的衍生品,打造中医药文化的时代精品,在课堂上、在网络上向大学生着力宣讲中医药文化的“三品”。同时,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发展目标,既要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中医药文化,并进行深入思考,形成强烈的文化自信,成长为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三、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药文化建立在史学、哲学和文学基础上,由中医药的物质、行为和精神文化构成,充分体现中医药人文属性,形成独特的思维和认知,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支撑作用。通过学习中医药文化,可以把握中医药学规律,对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还可以在情感、制度和民族复兴等方面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感[1]。

(一)对标“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的授课要求,融入中医药文化的榜样人物

“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一章的授课主题。阿根廷华侨中医李文忠就是“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的践行者。李文忠年少时孤苦无依,在大家的关心下,成长为一名出色的中医。他为中医药在南美洲赢得了好口碑,在中国创办了第一家民营医院,积极投身中国的扶贫事业,虽历经人生沉浮,始终不忘为时代进步、社会发展行仁术、做善事,其表示,“祖国和中医成就了我的人生,这些恩德不能忘”。在致力于慈善捐赠的同时,李文忠借助中医文化,积极促进中阿文化交流,奔走于阿根廷中医药立法、设立中医药教学研究机构等事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大学生的人生困惑,践行了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对标“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授课要求,融入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案例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二章的授课主题。张仲景励志从医的故事充分展示出这一授课主题。张仲景出生时,“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张仲景立志从医,帮助百姓摆脱疾病与伤痛的困扰。可以说,是时代成就了张仲景的人生理想,使他将自身所学与社会现实需求联系起来。这对于大学生确立人生理想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在坚定崇高信念方面,张仲景更是典范,他在遭遇仇家报复,历经丧妻、丧子之痛,遭受他人非议时,仍在坚持治疗一例例疑难杂症,为后世留下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有力地诠释了坚定崇高信念的重要意义。有了强烈的人生信念,就有了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前行的意志,就有了实现人生理想的源动力。

(三)对标“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的授课要求,融入中医药文化的思政实践

“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三章的授课主题。正是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正是时代精神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中医药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非常丰富[2]。要着力挖掘、开发中医药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引导大学生从中医药发展史入手,梳理中医药文化发展脉络,感受中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让大学生认同中医药文化,并形成文化自信,能够主动肩负起弘扬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重任,把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振兴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实际行动。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将中医药文化作为切入点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服务人类健康的意识。

(四)对标“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的授课要求,融入中医药文化的思政故事

“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四章的授课主题。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人、教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当前“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医药文化同根同源,两者的文化基因是相同的[3]。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指出,中医药文化中包含的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等价值观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拥有相同的诉求,两者的内容是相融相生的。因此,从中医药文化视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宣传中医药故事,全面传承和践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

(五)对标“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的授课要求,融入中医药文化的传统美德

“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五章的授课主题。医德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弘扬、发展中医医德是继承、弘扬、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应有之义。正是中医治病救人的医术与“仁、和、精、诚”的医德共同成就了中医药文化,成就了中医药的美誉,并在行为导向、价值规范、凝聚人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唐代医书《千金要方》就是推崇医德的典范,其“大医习业”与“大医精诚”两个篇章,被誉为是堪与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相媲美的医学伦理名篇。教师要将中医药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从道德观、功利观和职业观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六)对标“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的授课要求,融入中医药文化的法治理念

“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六章的授课主题。法治意味着在依法治国中推进良法善治,在保障公民权益的同时为自由、平等奠定坚实的基础。依法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授课中,教师要突出对基本概念的解读,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每个条文,从法律的视角讲透彻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讲明白中医药的服务、保障与法律责任,大力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增强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提升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中医药文化的作用与地位。

四、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路径

就历史源流而言,无论是价值观念,还是思维体系,亦或是话语系统,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中医药学融汇了多门学科的内容,既包含人体学、生物学,又涉及天文、气象、哲学等内容,还涵盖了心理学、易学、语言文字学方面的知识[4];从美德方面来看,中医药文化讲究仁爱思想,在价值取向上突出家国意识,注重致中尚和,在人格上追求大医精诚,在行为心理上讲究智圆行方、胆大心小[5];从中医药思维来看,传统中医的“四诊法”——望闻问切,充分体现出医患之间的互动性、患者病情的系统性,深刻展示出中医药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尤其是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上,讲求“和谐养生”,恒动变易,崇尚“阴阳五行、天人合一”。

推进中医药历史资源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纵观近代以来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医药文化历经曲折而坚守,面对诘难不退缩,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宝贵的时代精神财富。中西医之争由来已久,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西医各有所长,在医理上各有不同特点。在革命战争的不同时期,他一直强调“用中西两法治疗”“两种医生要合作”[6]。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提出了不同的中医药政策,主要包括“从团结中医到学习中医”“中医国家制度化建设”“中西医结合”“守正创新”。今天,对中医药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已经远远超出医学与文化自身,更多的是与政治制度、社会文化、民族认同、国家未来,乃至意识形态紧密相连,成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最直接、最现实的资源。

推进中医美德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引领作用,通过引导使公民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个领域和方面大力倡导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同年,《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出台,强调中医药文化注重以人为本,讲究天人合一等,这些理念构成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7]。以“仁、和、精、诚”为核心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是中医药文化的灵魂。这一价值观发端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谦”的传统道德要求,体现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一致性,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

推进中医药思维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医药思维的内涵十分丰富,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思维、天人合一、结构思维、辨证施治等。其中,系统思维是中医思维的典型代表,突出强调把人体看作一个系统,诊治疾病必须关注人体的内在与外在的联系,关注未病与现病之间的关联,强烈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反对现病现治。虽然中医的系统思维不同于系统论中的整体思维,但其所倡导的天人合一、四时和合、生克制化等在一定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通相应,成为中医药文化自觉历史演进与近现代中华优秀文化发展同构相生的内在思想动力,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有益补充。以系统思维推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利于深度界定大学生各阶段学习目标的分工与协作,准确把握长期和近期目标的关系,确定教学总体目标,并将课程划分成多个阶段,厘清每个阶段的目标,有利于全面构建大学生易懂、易掌握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体系,进而从系统的视角提高课程建设的有效性[8]。

五、结束语

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既是内容上的融入,也是形式上的融入;既是注重过程的融入,也是高度重视成效的融入。因此,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共通之处,深入推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既有助于充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大思政课”建设的新要求,也有利于实现中医药文化的守正创新。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思想道德中医药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