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与巴基斯坦教育合作交流

2023-10-09 17:55徐墨
世界教育信息 2023年9期
关键词:倡议一带一路

摘   要: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中巴经济走廊建立以来,中巴两国通过教育互联互通、人才培养培训和共建丝路合作机制,积极推动教育合作与交流,取得丰硕成果。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作为重要的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两国高校间的互联互通与深度合作。在未来,双方将着重推动关键领域的精准合作、科技赋能教育发展、人文交流惠及民生、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中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中巴经济走廊;高等教育交流;中巴教育合作;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

中图分类号:G510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3937.2023.09.05

中国与巴基斯坦是毗邻友好的邻居,两国人文交流源远流长。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北接中国,东临印度,西部与阿富汗和伊朗相连,人口众多,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集散地,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中心节点,地缘优势明显。中巴两国自1951年正式建交以来,坚持风雨同舟,在国际重大事务上互相尊重和支持。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巴带来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推动两国成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也随之蓬勃发展。

一、发展历程

中巴两国建交至今,双方教育合作与交流历经初步探索阶段、友好交流阶段和深化合作阶段。[1]1965年,中巴签署双边《文化协定》,为两国文化教育领域的合作奠定基础。此后,中巴关系稳步发展,逐步落实《文化协定》中的计划,持续加大双方人员往来,两国政府和民间友谊不断加深。进入21世纪以来,中巴合作步入深化阶段,随着两国政治互信的增强,双方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合作日益多样化。2003年,巴基斯坦时任总统穆沙拉夫访问中国,中巴政府联合签署了《关于中巴双边合作发展方向的联合宣言》,提出通过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互设展览,开展青年友好往来等方式加强在文化交流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在该宣言的倡导下,两国于2005年签署《中巴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发展更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扩大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2010年,两国签署了《关于互设文化中心的谅解备忘录》,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和中国首都北京互设文化中心,开展合作伙伴友好协作,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教育活动和相关资源。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巴伙伴关系得到巩固和深化,双方教育合作与交流持续深化。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巴基斯坦期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将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合举办“中巴友好交流年”,扩大两国在智库、媒体、青年及学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2016年7月,中国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促进区域教育发展,以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需求。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邀请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夫·阿尔维访华,双方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关于深化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两国一致认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正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双方将在新时代构建更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在这一背景下,中巴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合作不断涌现,通过鼓励学生来华留学、设立孔子学院、加强两国高校合作等方式持续推进两国民心相通。2022年5月,中巴外交部长在广州会晤,发布《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加强在旅游、教育、金融、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双边贸易多元化发展。

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

合作交流成果

“一带一路”倡议支持沿线国家加强教育领域合作,打造平等、包容、互惠、活跃的教育合作态势,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与大融合。教育作为国家之间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要阵地,为沿线各国的民心相通搭建通道,为沿线各国的人才培养提供平台支撑,为沿线各国的发展携手努力。为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中巴两国对接教育合作意愿,互鉴教育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了教育共同体的提速发展,近年来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合作重点为线索,中巴两国在教育互联互通、人才培养培训和共建丝路合作机制方面开展的务实合作如下。

(一) 实现教育互联互通合作

一是精准对接中巴国家发展战略,加强教育政策沟通。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二年,巴基斯坦国家发展与改革部于2014年提出《巴基斯坦愿景2025》(Pakistan Vision 2025),其中对教育领域的规划着墨颇多。该战略旨在通过联邦政府与各省政府合作,对巴基斯坦教育体系进行改革,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公平与质量,增加公共教育支出,促进人才流动,增强民族凝聚力。在高等教育领域,该战略鼓励增加对农学、科学技术、工程、纺织、建筑、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投资,支持高校和研究部门与海外教育机构建立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发展知识经济,提升大学国际竞争力等。[2]考虑到中巴两国的发展战略目标方向一致,双方将“一带一路”倡议和《巴基斯坦愿景2025》深入对接,并于2017年12月联合发布国家级规划《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2017—2030年)》,将以2020年、2025年和2030年作为阶段性节点建设中巴经济走廊。[3]当前,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正处于第二个发展阶段,两国在教育、扶贫等社会民生领域开展重点合作与交流。[4]为落实该战略规划,中巴双方均认为在教育领域开展深入的双边合作尤为重要,应以人才培养为抓手,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和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助力实现双方的发展目标。

二是开设语言专业,建设孔子学院,促进中巴两国语言互通。语言作为跨国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得到中巴两国的高度重视。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开设巴基斯坦官方语言(即乌尔都语)专业,如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塔里木大学等。教育部资助的《乌尔都语汉语词典》于2014年正式出版,满足中国相关人士学习乌尔都语的需求,积极促进中巴两国的人文交流。另一方面,巴基斯坦学生学习中文的热情高涨。目前,中国已在巴基斯坦建立5所孔子学院,包括伊斯兰堡孔子学院、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孔子学院、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萨戈达大学孔子学院,主要承担中文教学、培训、组织中文水平考试、举办中国文化活动等职责。同时,巴基斯坦的国立现代语言大学、卡拉奇大学等高校也纷纷开设中文专业,积极推广汉语教学和中国优秀文化传播,这些高校成为中巴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推动乌尔都语和汉语的学习,两国师生和学者有机会了解对方国家的语言、文化、历史与传统,并在互学互鉴的过程中深化人文交流。

三是签署双边协议,扫清合作障碍,推动学历学位认证标准联通。学历学位互认协议的签署是双边教育合作的一大里程碑,有助于推动两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对接与融合,促进双方教育领域的深入合作。2022年3月,中巴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学位的协定》,实现了高等教育学历学位的互认,这为中巴两国教育合作开辟了新的前景。首先,学历学位互认丰富了中巴两国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层次和领域。从语言专业到科学研究,双方共同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展两国教育合作领域。这促使两国高等教育体系更加紧密联结。其次,学历学位互认为中巴两国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提供便利。学生可以更方便地在对方国家深造和学习,学者和教师有更多机会参与对方的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最后,学历学位互认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丰富了双方的人才资源,为中巴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持。优秀人才互通也有助于创新和技术交流,为两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二)深化人才培养培训合作

一是掀起来华留学热潮,巴基斯坦来华留学规模持续扩张。中国已成为巴基斯坦学生的首选留学目的国之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后,越来越多的巴基斯坦学生选择来中国攻读学历学位项目,反映出中巴两国青年之间的交流联系日益频繁。根据中国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新冠疫情前,巴基斯坦来华留学人数规模是全球各国来华留学人数规模前三的国家。其来华留学生人数大规模增加,从2013年的8516人增至2018年的28,023人。医学、工程、计算机、工商管理、金融、化学、建筑、国际法、新闻等专业备受巴基斯坦留学生们的欢迎。[5]据初步统计,约有2万名来华留学生在毕业后返回巴基斯坦,投身于工程、社科、农业、健康等多个领域[6],成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2020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以国家主席名义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并对来华留学生提出了殷切期望。习总书记亲切勉励留学生多了解中国、多向世界讲讲他们所看到的中国,多同中国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国青年一道,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巴基斯坦来华留学规模持续扩张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提供充足的奖学金支持,使得巴基斯坦学生来华留学意愿增强。2005年,中巴两国签署《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与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关于巴基斯坦政府奖学金来华研究生项目谅解备忘录》。同年,巴基斯坦向中国的15所大学派出第一批300名留学生,这些学生均获得中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2005—2010年,巴方每年都会派出500名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学生赴中国留学。此后,中国政府持续增加奖学金名额,巴基斯坦学生获得奖学金人数多年来保持全球第一,为巴方培养大量科研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截至2018年,共约有2700名巴基斯坦学生获得中国政府提供的全额奖学金并在中国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7],超过5000名巴基斯坦来华留学生享受各类奖学金的资助[8]。二是,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开展,中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也随之扩大。根据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数据,共有95所中国的大学进入亚洲大学300强榜单,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位列该排行榜前十名。中国高校的教育质量、科研实力、国际化水平等受到地区和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对巴基斯坦青年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巴双方高校合作办学稳步推进。根据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1月,巴基斯坦人口约为2.31亿人[9],是世界第六人口大国,也是除非洲国家之外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巴基斯坦拥有庞大的年轻人口,其35岁以下人口超过1.2亿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0%,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日益增长。[10]然而,巴基斯坦职业教育的发展较为滞后,经费支持不足,质量保障和评估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由于“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巴经济走廊的推进,众多中资企业在巴基斯坦陆续设立,对既懂技术、又懂汉语的技术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中巴双方除了開设汉语或乌尔都语专业、开办孔子学院之外,还通过共建鲁班工坊和推进合作办学等形式尝试满足这一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探索两国教育深度合作的新实践。

巴基斯坦鲁班工坊位于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人口众多的旁遮普省省会拉合尔市,由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与旁遮普省技术教育与职业培训局合作共建,是中国在海外开设的第五家鲁班工坊。自2018年7月开始运营以来,该鲁班工坊注重培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巴基斯坦本土培养了大量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术人才,同时促进了中国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育资源、技术装备以及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共享与输出,逐步将其打造成为中巴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知名品牌。[11] 作为中巴经济走廊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平台,鲁班工坊紧密融合旁遮普省的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显著提升了当地职业教育的质量水平,为支持当地中资和巴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服务。[12]由中巴双方合作创建的天津旁遮普技术大学也为培养更多技术人才提供了新的途径。2018年,在天津市政府的指导之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和旁遮普技术教育与职业培训部联合创办天津旁遮普技术大学并开始招生。该学校发挥各母体机构的特色和专业所长,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牵头开设机械工程、汽车、汽车工程、电器、汉语专业,天津工业大学开设服装设计专业,天津城建大学开设建筑专业,面向拉合尔的本地学生,开展本科阶段教学,培养技术人才。此外,部分中巴高校还启动了联合教师培训工作,如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教师参加了“一带一路”电力能源高管人才发展计划,由来自香港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学者分享电力能源的崭新设计、领先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及国际发展趋势,为巴基斯坦本土教师赋能。

三是互设中巴研究中心,双方高校智库建设合作逐步开展。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巴高校及研究机构逐步开展对双方的国别研究,联合申请两国国家级科研基金项目,通过互设中巴研究中心提供智库服务,中巴高校成为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发展的重要载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已有15所中国高校设立了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喀什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河北师范大学,对巴基斯坦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安全、社会等方面开展学术研究工作。与之相对应,巴基斯坦也成立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巴基斯坦—中国研究所、COMSATS信息技术学院中国研究中心、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中国—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白沙瓦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巴利亚大学中国学习与研究中心、萨戈达大学巴基斯坦中国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巴方的研究机构大多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巴经济走廊的背景下建立,与巴基斯坦政府紧密合作,建立和维护与中国有关的研究数据库,内容涵盖中国文化、中巴关系、教育设施、劳动技能、汉语能力等[13],是出巴基斯坦高校主动把握“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的具体行动。两国开设的研究机构通过科研项目、论文和著作、研讨会、决策咨询、人文交流活动等方式,积极促进中巴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发挥智库平台作用,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建言献策。

(三)共建丝路合作机制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推动共建丝路合作机制,广泛建立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中巴政府充分利用中巴经济走廊双边合作机制,支持两国具备合作基础、专业背景相似的高校组建联盟,丰富双方教育合作新内涵。在此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于2017年8月联合发起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该联盟起初是由9所中国顶尖高校和10所巴基斯坦重点院校组成的“中巴经济走廊商学院联盟”,后更名扩展为“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在两国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中巴高校开展互联互通和深度合作,激发学术研究的创造力和人才的创新力,进一步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自成立以来,该联盟已成功举办四次交流机制大会,促成了十余次高级别会晤,成员高校间举行了数十场国际会议。[14]经过六年的发展,该联盟交流机制已成为中巴高等教育领域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突破。

2017年11月,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第一次会议在中国复旦大学举行,会议确立了发展目标,即把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建设为增进双方互信、厚植双方友谊的载体,把联盟高校建设成为中巴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和协同创新基地。依托该联盟交流机制平台,有助于充分调动两国高校的积极性,有效促进双方人员互访、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2018年11月,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在浙江大学举行,联盟交流机制逐步走向成熟,平台优势不断凸显。越来越多的中巴高校加入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成员校数量由19所增加到31所[15],区域影响力逐步扩大。成员校云南大学还借鉴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的相关经验,于2018年12月发起成立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吸引阿迦汗大学、白沙瓦大学等10所巴基斯坦高校加入其中。

2019年11月,“科学、艺术、技术博览会”暨“‘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召开。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共同发布《2018年度“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交流机制发展报告》,并签署《合作联合声明》,进一步拓展了中巴高等教育领域的外延和内涵。此外,中巴高等教育论坛同期举办,邀请了18位中巴学者就“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基于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教学”“中巴经济走廊研究”等主题展开研讨。

2021年是中巴建交70周年,举行了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发布《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交流机制2019—2020年度发展报告》,正式成立中巴高等教育研究院,重点在科学、经济、农业、教育、社会发展等中巴双方优先发展领域開展研究,愈发强调开展双边科研合作的重要性。这一时期,联盟交流机制的成员校规模迅速扩张,共吸纳83所大学加入,包括中国的22所大学和巴基斯坦的61所大学,显著带动了中巴两国在商贸、科技、基建和文化方面的合作与交流。[16]

截至2023年,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交流机制成员校已增至116所,涵盖中巴两国高水平大学,达成百余项谅解备忘录,并向巴基斯坦学生颁发奖学金200余项,成为中巴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典范,为构建新时代中巴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储备。[17]

三、未来展望

虽然中巴教育合作与交流已取得一系列成果,但仍然面临现实发展的挑战。其一,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巴基斯坦作为地缘政治较为独特的国家,承受着周边国家的战略挤压[18],安全问题、政局动荡等不确定因素,对中巴教育合作的可持续性产生影响。双方需要着力维护良好的政治互信,营造和平安全的发展环境。其二,高校合作办学有待加强。当前,中巴高校合作办学的力度较为有限,已开设的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或语言学习,前沿领域的教育合作较少,缺乏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高水平学历学位项目,导致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不足。在面对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需求时,双方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长期规划,对人才联合培养机制进行再审视和再设计,加强校际深度合作。其三,语言教育仍需加强。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是乌尔都语和英语,其本土民族语言复杂多样。近年来两国在语言互通方面作出积极努力,学习汉语和乌尔都语的学生逐年增加。然而,由于师资不足、专业性不强等原因,实际人员交流中仍多使用英语,导致双方人员交流不可避免地存在沟通障碍,削弱了人文交流的效果。可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语言学习,促进中巴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顺利进行。

为克服上述挑战,中巴两国可抓住“一带一路”发展契机,积极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依托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发挥双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职能,促进中巴在各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助力中巴教育共同发展。在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框架下,中巴教育合作与交流未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第一,推动在关键领域的精准合作。中巴两国应聚焦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选择与双方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且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如信息技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农业发展、能源环保等。在这些关键领域,双方共同努力推动合作项目的实施和落地,实现优势互补,更高效和有针对性地产出合作成果。同时,可为更多的中巴高校提供牵线搭桥的机会,持续扩大联盟成员校的规模,促进中巴高校间的联合研究和学术交流,探索更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合作项目,为中巴经济走廊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第二,推动科技赋能教育发展。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巴教育合作应充分顺应科技与教育的发展趋势,将两国的教育领域融入科技的潮流。可紧密结合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将其与教育相融合。共同研发创新教育工具和平台,提升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效率和体验,创造更具互动性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同时,依托中巴高等教育研究院建立中巴高等教育研究院学习平台,实现联盟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并开展线上专题培训活动,服务于“数字化巴基斯坦”的建设。

第三,推动人文交流惠及民生。民心相通是建设“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目标,也是高质量开展联盟交流机制的基石。中巴教育合作应在人文交流和社会民生领域打造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项目,加强人员交流、语言交流、文化艺术交流、出版教材共享、联合教师培训、社区教育与职业培训等,吸引更多青年参与文化教育活动,为中巴两国高校、教师、学生和学者之间搭建交流通道。

第四,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中巴两国可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将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计划,定制培养在重点领域紧缺的高水平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大力推进中巴高校落实联合培养机制,开展联合产学研项目,设立企业定向奖学金,打通实习与就业合作渠道,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创新创业支持,鼓励教师交流产业经验。通过协同育人的方式,提升其青年一代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全球竞争力,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

四、结语

2023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十周年庆祝活动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举行,受到巴基斯坦各界人士的广泛欢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巴经济走廊已经成为中巴全天候友谊的生动诠释,为两国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支撑。推动落实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教育是两国开展互信合作的基石,是两国实现互利共赢的纽带,也是两国拓展交流互鉴的桥梁。可见,中巴经济走廊不仅是经济和政治领域的机遇走廊,更是文化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机遇走廊。[19]在中巴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征程中,中巴双方扎根于深厚的历史文化汲取营养,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形成共识,凝聚人民的團结和智慧构筑强大合力。

参考文献:

[1][5][7]徐墨,高雅茹.巴基斯坦文化教育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22:217-223,225.

[2]Ministry of Planning, Development & Reform. Pakistan 2025:one nation-one vision[R].Islamabad: Government of Pakistan,2014:33-39.

[3]Ministry of Planning,Development & Reform, Government of Pakistan. Long term plan for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s(2017—2030)[R].Islamabad: Ministry of Planning,Development & Reform, Government of Pakistan,2017:2.

[4][18]阚阅,马文婷.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背景下的中巴高等教育合作:进展、困境与对策[J].教育科学,2022,38(4):81-88.

[6]陈鹏.北京科技大学:谱写中巴青年人文交流新篇章[N].光明日报,2023-01-07(2).

[8]丁雪真.在华留学生超2.2万 巴基斯坦掀起“留学中国热”[N].人民日报,2018-05-23(21).

[9]外交部.巴基斯坦国家概况[EB/OL].(2023-07)[2023-07-30]. http://www1.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6308/1206x0_676310/.

[10]Ministry of Federal Education & Professional Training. National “skills for all” strategy[R]. Islamabad: Ministry of Federal Education & Professional Training, 2018:2.

[11]康宁,张颖.巴基斯坦鲁班工坊构建可持续发展实践体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3(5):10-14.

[12]张颖,王翀.嵌入巴基斯坦教育体系的鲁班工坊建设的模式和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0(3):39-44.

[13][19]KURAISHI A,HYDER M.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CPEC):an opportunity for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connectivity[R]. Islamabad: Pakistan-China Institute,2017:7-8,31-32.

[14][16]中國高等教育学会.杜玉波:为构建新时代中巴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在“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2021-10-15)[2023-08-02].https://cahe.edu.cn/site/content/14541.html.

[15]杜玉波.大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使命担当[J].探索与争鸣,2019(9):5-7.

[17]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会领导同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官员举行会谈[EB/OL]. (2023-07-11)[2023-08-02]. https://www.cahe.edu.cn/site/content/16344.html.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Pakistan with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A Review and Outlook

XU Mo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initi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in 2013, China and Pakistan have actively promoted education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through educational inter-connectivity, talent cultivation, and joint construction of the Silk Road cooperation mechanism, yielding a great number of outcomes. The CPEC Consortium of Universities has emerged as a significant platform for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exchanges, effectively facilitating interconnectivity and deep collabo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Pakistani universities. Looking ahead, both sides will prioritize precise cooperation in key sectors, harness technology to empowe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enhance cultural exchanges for societal well-being, and synergize academia with industry to foster integrated talent development, thereby making proactive contribution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a-Pakistan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Higher education exchanges;China-Pakistan education cooperation;CPEC Consortium of Universities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一路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