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泻痢应用中兽医治疗的效果研究

2023-10-09 11:07安学生
新农民 2023年26期
关键词:中兽医犊牛

安学生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宾居镇畜牧组,云南 大理 671606)

0 引言

通常情况下,犊牛在降生初期,牛体的各项机能尚处在很是脆弱的状态,极易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侵扰,继而染上疾病,泻痢便是其中之一,发病迅速、损害性大、致死率高是这一疾病的主要特征。在发病过程中,病牛以卧倒为主、不喜站立,呼吸不畅,食量减少,排泄物呈稀糊状、颜色为黄白色,在发病后期症状表现更为突出,身体发抖、神态不振、皮毛粗糙,且一旦发展到后期一般很难治愈。

1 犊牛泻痢的发病原因

犊牛发生泻痢的主要因素是受到外界环境以及在其胎儿阶段的环境影响,犊牛患病的具体情况受具体的地域和季节等影响不尽相同,简单地归纳整理,引发犊牛泻痢的主要原因:

1.1 由细菌引起

引发犊牛泻痢的主要细菌有弯曲杆菌(C a m p y l o b a c t e r)、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Escherichia coli,ETEC)、 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等等,犊牛在一周龄内出现泻痢的主要细菌原因是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犊牛体内被该细菌入侵后,产生1或2种肠毒素,肠毒素可以引发泻痢。产气荚膜梭状菌可以引发犊牛患上肠毒血症。

1.2 由病毒引起

引发犊牛泻痢的主要病毒有轮状、冠状、星形、盏形等病毒以及微病毒,其中轮状、冠状病毒是引发犊牛泻痢主要病原学因素。

1.3 由球虫引起

引发犊牛泻痢球虫主要是隐孢子虫,这是一种原生动物可以引起犊牛泻痢暴发,通常情况下隐孢子虫在犊牛肠道(空肠、回肠)中寄生,在肠道细胞微绒毛上吸附,感染刚出生4d内的犊牛,多发在6~17d的犊牛,感染消化道导致泻痢,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高达30%)。

1.4 由管理不当引起

1.4.1 管理母牛不当

一是饲喂妊娠期母牛没能保证使用全价和平衡的日粮,没能保证其适当的运动,影响妊娠期母牛正常的营养代谢水平,影响胎儿正常的发育,影响新生犊牛正常的生长,体质衰弱,抵抗能力不强,在新出生的几天里,通常都会患上泻痢。二是犊牛吃到乳房、乳头不卫生或者乳房患病的母牛的乳汁,也会导致犊牛发生泻痢。三是母牛营养不良导致初乳少且质量不好,乳汁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较少,不能保证新生犊牛在出生后及时吃到充足的初乳,这种情况比较容易患上泻痢。四是初胎母牛产出的犊牛泻痢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原因除了初胎母牛初乳少且质量不好,乳汁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较少以外,还有就是没有照顾犊牛的经验,不能保证正常的喂养。此外初胎母牛难产现象较为普遍,初生时对犊牛具有较强的应激,分娩过程通常需要人工助产,增大了人为污染的概率。

1.4.2 管理犊牛不当

一是犊牛机体受到低温想象导致消化不良引发泻痢,牛圈舍保温、通风光照等性能不好,低温或者潮湿,初生牛犊调节体温的功能发育还不是很健全,适应寒冷和潮湿的环境能力很弱。二是卫生环境不好增加了犊牛患泻痢的可能,卫生环境主要包括乳汁、饲喂器具、圈舍等。三是对于需要人工哺乳的犊牛要定时、定量以及定温度,否则的话会影响犊牛的消化技能而导致泻痢。四是犊牛哺乳期补料过程不当容易刺激犊牛肠胃而导致消化不良引发泻痢,在断奶阶段,母乳向饲料过渡的过程较早或者急以及饲料选择、调制不合理或者质量不好。五是哺乳不及时,导致犊牛过于饥饿而食用不干净的食物,限制了乳酸菌在肠道内的活动,致使缺乏乳酸,繁殖大量肠内腐败细菌,影响吸收消化乳汁的能力。

1.4.3 饲养模式影响

一是饲养的规模越大,犊牛泻痢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越高,相关统计,饲喂50头左右规模的牛群,在3月龄前患泻痢死亡率为7%左右;饲喂150头左右规模的牛群,在3月龄前患泻痢死亡率为10%左右;饲喂200头以上规模的牛群,在3月龄前患泻痢死亡率为20%左右。二是群饲犊牛泻痢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远高于独饲,因为群饲方式管理犊牛会因粪便等环境影响患上蠕虫病,导致泻痢,发病率可以到达60%;通过单独饲喂方式管理发病率仅为9%。犊牛圈舍内群饲管理方式为主,通常会相互吸吮舔舐肚脐、耳朵等将被毛吞食进瘤胃内,形成毛球不被吸收,导致消化不良引发泻痢。

1.4.4 应激反应影响

犊牛的消化器官和系统发育无论是在结构性还是功能上还不够健全,对外界冷、热、噪音等不良因素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应激反应会引起犊牛消化系统出现紊乱不正常,会出现营养障碍。比如,对犊牛进行人工喂奶,精神上和环境上都会带给犊牛应激作用,导致吸收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受到影响,降低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引起泻痢;还有就是犊牛受到气候因素、饲喂因素等应激作用影响,降低消化机能,肠道内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细菌入侵犊牛体内迅速增殖,引发泻痢或者肠毒血症。

2 犊牛泻痢的发病症状

2.1 由细菌引起的泻痢的症状

常见引起泻痢的细菌为大肠杆菌,常见的发病症状为急性肠炎,发病初期粪便由干变稀,淡黄色米粥状具有恶臭气味,随后转变为灰白色水状(偶尔带有泡沫),接着排便次数增多且频繁转为腥臭味(腐臭味),粪便呈水状时,排便不沾尾毛,观察不仔细极易被忽视。发病中期,肛门出现失禁状况,伴随腹痛,体温升高(≥40℃)。发病后期,体温恢复正常,昏睡状态,死亡率可以到达10%;发生菌血痢的话体温升高、脉搏加快、呼吸急促,结膜颜色呈红色(潮红或暗红),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不振,肠道回音亢进,逐渐减弱,部分会出现腹部疼痛症状。由于泻痢较为剧烈,患病犊牛会出现脱水,很快就会消瘦,眼窝向内凹陷,皮肤没有弹力干燥,尿量减少,血液浓缩。应及时抢救,否则会在1~3d内死亡。

2.2 由病毒引起的泻痢的症状

常见引起泻痢的病毒为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发病突然,流行迅速,犊牛排便颜色为灰褐色状态为水样,伴有血液和黏液,患病犊牛精神状态沉郁、食欲不振,泻痢过后食量恢复,但是会因为采食过量而导致复发。轮状病毒感染通常发生在犊牛出生1个月以内,病毒潜伏期为15~90h,病程为1~8d,发病越早,病程越长,主要症状为精神状态年龄越小,发病时间越长。单独的由轮状病毒引发的泻痢24h即可恢复痊愈,但是协同大肠杆菌作用的话,犊牛白细胞数量减少,体温出现升高,甚至出现死亡,消化道出现溃疡引发出血性肠炎以及局部、集合淋巴结和脾脏、胸腺内淋巴组织缺乏症。冠状病毒潜伏期为19~24h,感染程度比轮状病毒严重,单独感染即可致死。

2.3 由球虫引起的泻痢的症状

隐孢子虫引起犊牛泻痢的主要症状为,厌食、消瘦、病程时间长,水样粪便潜血含黏液时断时续。

2.4 由管理不当引起的泻痢的症状

饲养管理不当引发泻痢多发在哺乳期间,发病初期,粪便呈淡黄色(灰黄色、灰白色)米粥状。逐渐转变成黄色(暗绿色)水样粪便,一般臭味,严重时腥臭味,肛门周围(尾毛、股部、飞节等部位)沾有粪便,体温基本正常,呼吸、脉搏稍稍加快,精神状态不佳,喜卧,食欲不振。除此之外,粪便中混有未消化的食物(饲料碎片或凝乳块)以及小气泡,气味酸臭。肠音表现高朗臌气,症状呈现腹痛,心音增强,心搏、呼吸增速。泻痢持续不止导致皮肤弹性降低干皱,被毛粗乱无光泽,眼球向内凹陷,严重时腿软全身颤抖。发病后期,体温降低四肢和耳鼻尖厥冷昏迷死亡。

3 犊牛泻痢的诊断方法

初步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症状,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变化、镜检等实验室措施,根据对粪便、乳汁等进行检验分析综合诊断。流行病学提供参考:

?

4 中兽医治疗犊牛泻痢

在实际养殖中,若是观察到犊牛表现出以上症状时,患有泻痢的可能性较大,尽快探寻致病原因、拟定诊治方案是当务之急,而应用中兽医手段一般可以发挥较好的治疗作用。

4.1 中兽医治疗犊牛泻痢的策略分析

4.1.1 及时疏导风邪

基于中兽医视角来看,首先要做的是将引发犊牛泻痢病因找出来,一般而言,犊牛机体受风邪侵扰导致胃肠部位气血不畅,是引发泻痢的重要原因,可见就犊牛体内的风邪做好疏导的重要性。在风邪疏导中,可以以中药方剂进行,经常用到的中药材为连翘、麦冬、桑叶、车前草各15g,炙甘草、蝉衣各1Og,把上述药材连同清水一起煎熬成汤,然后给犊牛服下,用药两副便能发现较为显著的疗效[1]。

4.1.2 注意补血益气

在疏导好犊牛体内的风邪之后,第二步要做的便是借助于相关药材给犊牛补血益气,通常而言,依靠健脾、养胃等一系列治疗手段,可以及时助力犊牛固本,继而强化犊牛机体的抗病能力。若是犊牛表现出的状态较差,更甚于出现气息微弱等问题时,则要先以输液形式给予缓解,帮助犊牛改善体质、补充营养物质之后再进行药物治疗,如此治疗效果往往会更好。

4.1.3 注意标本兼治

一方面,在犊牛尚未染病之时便要抓好养殖监管和预防事宜,对泻痢问题加以防范,其二当发现病牛时,务必要就泻痢的发病规律做好调研,防范其演变为重症,在刚刚发病之际便要尽快给予治疗,此时治疗效果也更好。另一方面,需秉持“标本兼治”原则加以防治,“标”也即具体的病症表现,“本”则是指泻痢这一疾病本身,者之间存在主次联系,病因是本,病症是标,“先病为本、后病为标”是主要的防治思想。

4.1.4 抓好饲喂管理

犊牛成长速度快,对于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规格较高,一旦在数量、质量方面有所缺失,很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营养缺失问题,继而影响到犊牛的正常发育,致使其抗病能力降低,出现泻痢问题的概率自然也随之增加。因此,牛场除了要保证日常的营养供应,也需基于中兽医视角,适时以药物做好对疾病的提前预防,比如说可以给犊牛喂食一些补气养血类的中草药,将常规饲喂和中药预防相结合,往往可以收获更好的防范效果。

4.2 中兽医治疗犊牛泻痢的效果分析

纵观当下犊牛泻痢的治疗现状,要想获得好的效果,则需要做到三个及早,即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就临床实践而言,基于辨证方式加以治疗,科学挑选适宜的药物,效果往往更好。采取中兽医手段,经由不同中药的协同作用,在疏导风邪、补血益气、调理脾胃、强身健体等方面效果显著,相关药理学研究证实,使用适宜的中药方剂,能行之高效地抑制犊牛肠道内的诸多病菌,缓解犊牛精神萎靡、呼吸不畅等病症,还能改善犊牛食欲,强化机体抗病性。

细化来看,中兽医手段的治疗优势可以概括为四方面:其一治愈效率高,应用相应中药汤剂之后,犊牛的泻痢病症慢慢缓解,也很少出现因病致死的情形,治疗效率高;其二治疗时间短,一般用药1~6d左右,犊牛便可以得到有效治愈,轻症犊牛2~3d便可以治好;其三治疗花费少,中药材成本便宜、采购方便,每头犊牛用药所需的费用一般在十五元左右,可以省下不少经费;其四复发率低,结合相关病例的复发情况来看,在使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之后,很少有犊牛会再次发病,即便有少数犊牛复发,也很容易将其治愈[2]。最后,还要注意的是,中兽医强调“是药三分毒”,药物滥用会引发诸多不良问题,因此,在治疗犊牛泻痢时,一定要避免药物的滥用,要有规律、有节度地科学用药,切记不要超出规定剂量,同时保证用药周期的科学性。

5 结语

犊牛泻痢多见发于每年的夏秋二季,尤为干扰牛体健康,影响牛体发育,随着牛养殖规模的拓展,泻痢治疗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应用中兽医手段往往可以起到较为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在实际治疗时,相关人员应基于实际状况挑选更有效、更方便的治疗手段。

猜你喜欢
中兽医犊牛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动物疫病诊断中兽医病理诊断技术探讨
犊牛健康观察要点
看20 16 年中医药纪事,议河南中兽医药发展
中兽医分型治疗牛泄病的方法
一列犊牛消化不良性腹泻的诊治
犊牛腹泻的发生和防治
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
中兽医“治未病”学说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犊牛水中毒的发生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