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
——基于12所区域高校的实证研究

2023-10-10 09:16莹,
科技和产业 2023年15期
关键词:安徽大学省属竞争力

孟 莹, 杨 剑

(安徽大学 管理学院, 合肥 230031)

2022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明确突出“双一流”建设要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1]。在这样的背景下,省属高校要把握机遇,努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学科,打造专业品牌,提高学校科研实力和办学水平。为促进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步伐,本文参考相关学者已有的成果,构建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托Incites、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数据库,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省属高校进行科研竞争力实证研究,评估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水平,为省属高校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1 文献综述

目前学术界关于高校科研竞争力的研究有很多,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区域高校科研竞争力研究以及学科发展预测3个方面。

1)高等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邱均平等[2]构建了以投入、产出、效益为框架的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和科研发展力4个方面,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国内本科院校的科研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对我国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做了初步的探索;汤建明[3]连续12年致力于研究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的科研竞争力,提出了科研竞争力评价原则、指标和模型框架,在第11次发布的研究报告中,采用四值法发展评价计算模型将386所高校分为科研强校、潜力型高校、中间型高校、滞后型高校等多种类型。

2)区域高校科研竞争力研究。肖燕珠等[4]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和长江中游5大国家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区域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与TOPSIS(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相结合的方法对5大国家级城市群的科研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东中西部城市群科研竞争力水平差距显著,区域内发展不平衡;张燕等[5]构建了科研竞争力指数,采用词频分析法调查2016—2021年4 982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进而对省域的综合竞争力、机构竞争力、研究特色以及研究前沿进行了对比分析。韦柳娅[6]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经济区域中选取了9所地方科技大学进行研究,发现地方高校的科研竞争力与高校的地域分布有很大的关系,提出高校不仅要提高科研生产力,更要扩大科研影响力的建议;陈慧敏和陈海汉[7]从投入要素、产出要素、环境要素3个层面构建高校科研力国际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熵值的灰度关联分析法对我国31个区域院校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区域高校科研国际化竞争力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阶梯状分布。

3)高校科研竞争力与学科发展预测。孙小梅等[8]以6所山东省省属高校为研究对象,依据科研产出、学科分布以及产出影响力等指标,对6所高校的发文情况进行定量分析,提出了高校要借助学科间对标分析把握优势与不足的学科发展建议;蒋知义等[9]采用文献计量法对长三角8所“双一流”高校工程学科研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8所高校工程学科发展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程学科发展建议。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学术界在科研竞争力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研究对象涵盖了学科、高校和省域,但以省属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省属高校之间科研竞争力差距的研究较为少见。将层次相当的省属高校进行对比研究,可以使计算避免受到部分省域高校中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影响,减少偏差。因此,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12所省属高校为研究对象,构建一套适用于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实证研究分析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水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省属高校了解自身优势、劣势和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2 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确定

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和科研发展力是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常用指标,已有的研究大多采用这4个一级指标对高校或者区域的科研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价。本文在这4个一级指标的基础上延伸出10个二级指标,指标权重参照以往的研究稍做修改使其更加适合研究内容,其中发表论文数占20%,师均论文发表数、论文总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数、ESI学科数、师均被引次数、热点论文数、发明专利数各占10%,硕/博授权一级学科数、国家级科研中心、实验室数各占5%,具体见表1。

表1 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

2.2 指标及数据来源分析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普遍用来评价机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的有效指标,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一般被认为具备良好的国际影响力。本文ESI学科数据来源于2021年度中国高校ESI排名,硕、博授权一级学科和国家级科研中心、实验室数据来源于各个高校官网,发明专利数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其他数据均来自Incites数据库(数据导出日期为2022年3月27日)。Incites数据库是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为核心,合集了7大索引数据库近30多年的数据进行统计核算从而建立起来的有效科研评价工具,在国际上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可以反映出某一科研机构或某一地区的学术水平,因此研究选取其论文数量来衡量省属高校的科研生产力。

3 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3.1 研究对象的选取

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4大经济区域中各选2~3所省属高校进行研究,具体包括深圳大学、江苏大学、青岛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大学、安徽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辽宁大学和黑龙江大学共12所高校。省属高校是指隶属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别行政区,依靠地方政府划拨经费的高校。省属高校的数量超过我国高校总数的一半,在推动地方经济进步、参与社会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们之间层次相当,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且这些高校的发展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倾向息息相关。因此本文在4大经济区域中各选2~3所省属高校,有利于代表所属区域进行比较。除此之外,了解省属高校真正的科研水平还需要与更高层次的国内一流大学做比较,以发现各校科研优势与自身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将优势的建设引向深入。固本文选取了排名前5的国内一流大学(源自2021年4月26日发布的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作为参考,具体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

进入Incites数据库,输入“Anhui University”,点击检索,分析时间段为2017—2021年,添加论文数、高被引论文数、热门论文数、被引频次数等指标,检索安徽大学2017—2021年论文及被引用情况。用相同的方法,检索其余16所高校2017—2021年的科研指标数据,结果如图1所示。安徽大学在2017—2021年5年间,WOS论文发表数量逐年增加,从1 267篇增加到2 160篇,平均每年发表论文约1 693篇。WOS论文总被引频次波动较大,在2019年达到最大值18 680次以后急剧下降,平均每年被引13 660次。

图1 2017—2021年安徽大学WOS论文数量及被引用情况

3.2 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比较

在科研生产力方面,表2显示,从WOS论文发表的数量来看,前5名高校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除去遥遥领先的国内一流5所大学以外,省属高校发文量均值为10 159篇,前4名分别是深圳大学25 846篇、江苏大学19 894篇、青岛大学17 040篇、南昌大学16 122篇,远超过其他省属高校的发表数量;河南大学、山西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辽宁大学、安徽大学发表WOS论文总数为2 000~10 000篇,黑龙江大学62篇,远远低于其他省属高校,排名最后;安徽大学8 466篇,排名第7,低于省属高校发文量平均值。从WOS师均论文数来看,省属高校中深圳大学师均论文数10.16篇,位居第1,江苏大学位居第2,青岛大学位居第3;南昌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大学、云南大学、安徽大学都为3~6篇;贵州大学、辽宁大学为1~3篇;西北大学和黑龙江大学在1篇以下。

表2 高校科研生产力情况

在科研影响力方面,表3显示,从WOS论文的总被引频次来看,国内一流5所大学均在40万次以上,远高于省属高校;在省属高校中,WOS论文的总被引频次均值为97 054次,深圳大学、江苏大学、青岛大学、南昌大学4所高校在10万~20万次;WOS论文总被引频次在10万次以下高校有河南大学、山西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辽宁大学等;黑龙江大学WOS论文总被引频次最低为6 502次,安徽大学68 305次,排名第7,低于省属高校WOS论文的总被引频次平均值。从高被引论文数来看,有4所国内一流大学在1 000篇以上,100~700篇的高校有南京大学、深圳大学、江苏大学、青岛大学、安徽大学等,100篇以下的有山西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6所高校。从进入ESI前1%学科数来看,国内一流5所大学平均有20个学科进入ESI前1%,省属高校进入ESI前1%学科平均数为6个,其中深圳大学、江苏大学、青岛大学进入ESI前1%学科数最多为9个,辽宁大学最少为2个,安徽大学有5个。

表3 高校科研影响力情况

如图2所示,在科研创新力方面,从热点论文数来看,国内一流5所大学差距明显,最多的是清华大学118篇,最少的是南京大学37篇;在省属高校中,深圳大学、江苏大学、青岛大学均在20篇以上,南昌大学和河南大学在10篇以上,10篇以下的高校有山西大学、贵州大学、西北大学和安徽大学等,辽宁大学最少为1篇。从发明专利数来看,国内一流5所大学发明专利数都在10 000件以上,相互之间差距较大;在省属高校中,发明专利平均数为5 400件,江苏大学发明专利数最高,为18 063件,远超平均值,并且超过了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发明专利数高于平均值的省属高校有深圳大学、青岛大学、南昌大学、贵州大学4所;河南大学、山西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安徽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发明专利数在4 000件以下,安徽大学为3 681件,在省属高校中排第6名,黑龙江大学最低为1 714件。

图2 高校科研创新力情况

在科研发展力方面,表4显示,从WOS师均被引频次来看,国内一流5所大学都在100次以上;在省属高校中,深圳大学WOS师均被引频次为110次,排名第1,其次是江苏大学77次、青岛大学64次、南昌大学54次、河南大学54次;安徽大学32次,在省属高校排7名,黑龙江大学排名最低为4次。从硕士、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来看,除了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3所国内一流大学超过100个学科以外,剩下两所国内一流大学与12所省属高校差距不大,都在40~80个;南昌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为73个,排名第1,其次是贵州大学71个,安徽大学51个,排名第9。从国家级科研中心、实验室数来看,国内一流5所大学遥遥领先,但相互之间差距较大;省属高校中,河南大学国家级科研中心、实验室数最高为9个,其次是贵州大学和西北大学8个、南昌大学7个;总体看来省属高校国家级科研中心、实验室数还未实现个位数的突破,尤其是辽宁大学和安徽大学甚至还未实现零的突破。

3.3 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测算结果

根据以上科研竞争力指标数据情况,采用效益型指标即式(1)对所有高校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再利用式(2)计算每所高校科研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值。

则m个高校的第j个指标,标准化方式可以表示为

(1)

V为一级指标值;Vj为二级指标值;Wj为二级指标Vj相对于一级指标V的权重图3 多级定量指标综合评价

(2)

高校科研竞争力测算结果见表5,其中,清华大学科研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值为89.85,位居第1。在12所省属高校中,深圳大学科研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值为29.71,排名第1,安徽大学科研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值10.79,排名第8,黑龙江大学科研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值排名最低为3.81。

表5 高校科研竞争力测算结果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排名前5的国内一流大学和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比较分析可以看出,5年期间(2017—2021年),安徽大学的WOS论文发表数量逐年增加,速度平缓,论文总量不多,说明近年来安徽大学科研生产力逐渐增强,与同类型的西部和东北部省属高校相比稍有领先,但与东部省属高校相比总体仍然较弱;WOS论文总被引频次基数小,波动较大且总体呈下降趋势,有一定数量的高被引论文,表明近些年发表的高质量论文减少,科研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热点论文不多,发明专利数量不足,说明科研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国家级科研中心、实验室数量未实现零的突破,说明科研发展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和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科研发展潜力不足;科研竞争力得分在12所省属高校中较为落后,科研竞争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省属高校中,东部地区深圳大学、江苏大学、青岛大学在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和科研发展力方面的排名始终名列前茅,说明东部省属高校的科研竞争力与其他省属高校相比实力强劲。深圳大学的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和科研发展力是12所省属高校中最强的,但在科研创新能力方面比江苏大学稍逊一筹。江苏大学发明专利数量表现亮眼,远超平均值,并且超过了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这大大增强了江苏大学的科研创新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每年的科研成果数量不断增加,这要求各高校在做好科研管理的同时,也要重视科研结果的实用性。省属高校的科学研究更多的是应用性研究,相比于一流大学的基础性研究,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实效性,这是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今后的发展中,省属高校应该注重成果的可转化性和实效性,将优势的建设引向深入,这也符合教育部“产学研用”的高校科研发展要求。

中部地区的南昌大学硕、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量在12所省属高校中最多,西部地区的贵州大学国家级科研中心、实验室数排名靠前,说明两所高校具有较大的科研发展潜力,分别代表中、西部省属高水平大学。安徽大学在选取的4所中部地区省属高校中排名靠后,尤其是物质条件和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的科研发展潜力不足成为科研竞争力发展的短板。西北大学科研竞争力与选取的其他2所西部地区省属高校相比得分较低,但是其硕、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和国家级科研中心、实验室数排名靠前,是发展科研竞争力的优势。中、西部省属高校应该发挥科研潜力的优势,利用好国家级科研中心、实验室资源和硕士、博士学位授权优势学科,选拔、吸引和培养一流人才到国家实验室工作,形成一批规模大、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有凝聚力和活力的创新团队,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助力科学研究。

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属于我国东北地区,与东部、中部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相比较为落后。黑龙江大学WOS论文总数不足100篇,WOS师均论文数不足1篇,科研生产力较低。辽宁大学高被引论文数不足20篇,ESI前1%学科数排名最低,科研影响力较低。东北部地区由于创新资源匮乏、中介机构能力较弱、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不强等因素在短期内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省属高校在科研竞争力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排名前5的国内一流大学作为标杆,实力非凡,与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相比,处于领先地位,是省属高校学习和追赶的目标。总而言之,地方省属高校的科研竞争力存在地域性的差别,总体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格局,且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差距较大,整体科研竞争力较为薄弱。本文从政府宏观层面和高校微观层面提出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提升对策。

4.1 政府宏观层面

4.1.1 强化科研支持力度,构建长效投入机制

对于地方省属高校来说,财政拨款是高校主要经费来源。已经有相关研究指出论文数量、高被引论文数与科研项目经费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10]。2021年深圳大学的财政经费预算高达75.33亿元,江苏大学和青岛大学也超过20亿元,安徽大学、西北大学不足15亿元,黑龙江大学、辽宁大学不足10亿元。中西部和东北部省属高校的财政经费投入总体上小于东部省属高校财政经费投入,这是西北大学、辽宁大学和黑龙江大学科研竞争力相对劣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提升中西部和东北部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必须加强地方政府对省属高校的经费支持,建立起长效性的科研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为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省属高校科研实力提升提供物质基础。

4.1.2 引进和留住科研人才,培育良好科研环境

高校人才是高校科研成果产出的第一生产力,是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双一流”工作的统筹和推进,高校人才无序流动问题越来越突出,加剧了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局面。近年来,不少省市政府开始谋划推进人才引进战略。例如,2019年,河北省雄安新区制定“百人计划”,通过举行招才引智大会、人才交流会等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2022年,天津市为吸引科研人才,实施了一系列计划措施,在人才的落户、创业、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进行了保障[11]。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相比之下在吸引和留住杰出科研人才方面处于劣势,需要地方政府制定人才战略,出台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培育良好的科研环境,优化人才评估管理体系,完善人才评价管理制度,避免人才流失,为提升中西部和东北部省属高校科研实力提供人才保障。

4.2 高校微观层面

4.2.1 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质量

2020年2月教育部专门印发通知,鼓励科研工作要强调科学精神、提高创新质量、专注服务社会,鼓励高等学校保持学术初心,净化学术生态[12]。2020年7月,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通知,明确提出要科学、理性看待学术论文,注重文章质量,不以文章发表数量论成绩,不挪用专项资金资助发表文章[13]。因此,省属高校在努力扩大科研产出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水平和质量,切不可盲目追求论文数量,要不断完善科研奖励机制,引导科研人员在科研创新方面做文章,在社会服务方面下功夫。

4.2.2 加强高校间学术交流,整合科研资源

东部地区拥有经济实力雄厚、科研水平高超的高校,因此中西部和东北部省属高校不仅要加强与本地区“985”高校和“211”高校的学术交流合作,还应该尝试与东部地区高校联合,整合科研资源,努力追赶,缩小高校之间的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例如,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高校间通过研究项目与学术交流,打造了强强联手、跨地合作的科研创新模式[14];2020年,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的引领下,川渝两省市高校在跨省域合作培养高职和本科人才、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15]。安徽省与江苏省毗邻,安徽高校可以探索与江苏省高校合作的路径。

4.2.3 促进校企合作,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是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因此地方高校应该出台相关措施,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进行合作,高校提供科研人员,企业提供科研经费,各自发挥优势。例如,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福昕公司成立校企合作联合实验室“福昕创新实验室”,高校与企业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形成了协同创新的局面。同时,地方政府要发挥优势,拓宽校企交流渠道,打造校企合作新平台,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

猜你喜欢
安徽大学省属竞争力
三季度陕西省属企业营收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读《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札记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40家省属企业捐款1000万元
2015 级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状况调查概述——以某地14 所省属本科院校预科生为例
秦晓玥作品
日本竞争力
L'examen dans l'antiquitéet de nos jours
省属企业挺纪在前 实现弊革风清
——山西省国资委举办专题讲座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