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研究

2023-10-11 12:49段君
审计与理财 2023年9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资产

■段君

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保障,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种类多、规模大,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也是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需要。目前,已有部分省级、市级财政部门已建立了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管理体系。通过单位自评、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组织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国有资产绩效管理。

一、国有资产绩效管理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情况、资产经营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福利,同时促进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的意义

1.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需要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推进财政和税收体制的创新和改革,通过加强财政预算、会计、审计等领域的管理和监督,提升财政管理能力和水平,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实现国有资产安全且保值增值,实现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避免资产流失和浪费,实现资产的最大化利用,符合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

2.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的需要

一是能够规范资产管理流程。通过绩效评价能够完善资产日常流程管理,包括资产盘点、资产维护、资产更新等。有助于防范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二是能够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增强对资产流动的监督能力,建立和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可以防止管理者任意操作或资产流失的现象,促进规范性操作和合理使用资产,从而健全内部控制措施。

3.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的需要

一是及时发现和解决资产闲置和过度使用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国有资产绩效评价,能够疏通资产的利用渠道,发掘国有资产的使用潜力,实现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二是能够优化资产配置。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绩效评价管理,及时了解每项资产的使用效益情况,实现资产的动态化监控和管理,科学合理的配置资源,有利于树立建设节约型机关的理念,发挥国有资产的社会效益。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国有资产绩效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长期以来国有资产处于行政管理状态,行政事业单位在审批、调配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缺乏市场化运作概念和理念,难以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使用方式,重购置轻管理现象仍未能有效改善,资产实物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仍简单的以购置、报废作为管理标准,资产系统管理者的工作也主要以卡片的新增、报废为主,并简单的以账账相符作为工作标准,未能对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国有资产在配置、运行、处置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国有资产绩效管理意识薄弱。

2.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指标设置缺乏针对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指标设置是否具有针对性不仅影响了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效益,同时也滞碍了绩效评价的实际效果。设置具备针对性的绩效评价指标,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资产不同的性质和职能。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指标按照考核的固定性指标进行评价,且过于关注资产规模和资产增值,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指标,绩效评价指标设置缺乏针对性。如在不同领域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考虑到不同的指标,例如对于公共卫生部门,应该制定与医疗支出、医疗质量等有关的指标;对于文化部门,则应该突出与文化影响力、资源保护和开发、公益活动等相关的指标。这些指标对于度量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3.国有资产绩效评价自评工作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按照单位自评与组织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在自评的过程中,易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公正,主要表现为:一是数据来源不规范。在自评时,部分单位收集和统计的数据基本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使用该种统计方法的前提是系统中资产卡片信息要真实、完整,且账实相符,而实际上,如果国有资产未能做到每年清查盘点,资产系统中的数据与实物资产是存在出入的,这就导致资产评价结果失真;二是评价过程不公正。在自评过程中,部分单位可能存在为了得高分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的问题,比如为了争取高的得分,可能存在有针对性地对绩效数据进行临时补充、修改等情况。

4.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不到位

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重要目的就是评价结果的运用,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查缺补漏,但很多单位在对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上缺乏有效的操作,未能对绩效管理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首先,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虽然进行了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但评价结果并未得到充分运用。评价结果一般会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建议往往难以真正得到实现。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往往因为权责不清、责任不到位等原因,对评价结果缺乏应有的重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绩效改进。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结果可比性不强。当前,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对于评价指标的设定存在一定差异,评价方式也各不相同,评价结果往往无可比性。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充分。评价结果的反馈应该是及时的,在评价完成后应形成改进方案,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绩效创优。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行动计划和改进方案的实施难以保证及时性和全面性,导致绩效评价的实效性下降。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的建议

1.强化绩效意识,提升国有资产绩效管理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各部门及每个人都是资产管理的参与者,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向干部职工做好国有资产管理的宣传工作,干部职工要树立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提高绩效管理理念,具体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要引导干部职工严格按规范使用各类资产。同时,应重视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除了财政部门组织的培训外,各单位应根据自身资产管理情况,制定以问题为导向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如公物舱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如何加强各单位闲置资产的流动性,盘活现有国有资产等,进而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强化目标设置,科学制定评价指标

一是强化目标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绩效目标应采取阶段绩效目标与总体绩效目标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阶段性的目标进行任务细化、流程优化,进一步加强资产预算、采购、使用、维护、处置等各环节的管控,实现对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总体目标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经济、社会等效益。二是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将评价目标转化分解成具体的子目标,突出指标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并确保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和可比性。例如,将“提高资产周转率”转化为“固定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同时需要建立指标数据及各指标间关系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管理体系,确保数据的科学和有效。根据相关规定并结合项目特点赋予指标权重与指标分值。对于不同性质的资产应设置不同的衡量指标,如应区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指标,对经营性资产应以资产收益率作为财务考核指标,非经营性资产应以资产完整率作为考核指标。

3.健全完善制度,提升国有资产绩效评价质量

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相匹配的管理制度,确定评价主体的责任,促使绩效评价体系有效落实。一是健全完善全覆盖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目标和各部门责任,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按照国有资产的分类,制定针对性强、灵活性高的资产管理标准,统一构成完整的制度体系;二是构建全过程的国有资产生命周期的制度体系,强调全过程管理、全面监督和有效评估。对资产在预算、采购、验收、处置等业务环节形成完整管理链条,在各环节做到流程清晰、有章可依、有制可循。

4.强化结果应用,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绩效问责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公开透明的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机制,绩效评价结果应及时进行公开,并将评价结果与奖惩制度挂钩,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促使评价结果运用与问责机制有机结合。一是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对于绩效评价结果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下年度资产预算申报时优先安排,对于绩效评价结果差的单位,应调整购置资产预算,视情进行压缩;二是绩效评价结果与干部职工个人考核挂钩,建立问责机制。当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出现重大失误、漏洞或问题时,相关人员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惩罚和改进措施来纠正问题和防范风险的再次发生;三是绩效评价结果与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相结合。根据绩效评价结果,督促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形成反馈、整改、提升的良性循环机制,绩效评价管理可以提供参考依据和分析数据,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制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国家财产的组成部分,绩效评价管理是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实施国有资产绩效评价,可以从制度、流程、问责等方面进行规范,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升国有资产绩效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绩效评价资产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