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一统志》文献价值探析
——以盛京统部为例

2023-10-12 07:53
名家名作 2023年16期
关键词:沿革一统奉天

樊 君

一、引言

方志是记载一地古今综合情况的重要典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方志有着独特的体例,且内容丰富。方志的起源可追溯至记述人文地理的《禹贡》和记述地文地理的《山海经》,这两部文献为其后方志的成型体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方志所记述的领域、门类不断丰富完善,体例也逐渐成型。自魏晋时期始,较具代表性的方志逐渐出现,如晋代的《畿服志》和南朝齐的《地理书》等。后方志逐渐兴盛,至元、明两代确立了官方编写总志的传统。《大元一统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的总志,该志在名称和体例上确定了总志的模式。《大明一统志》以此为例进行编撰,但篇幅远少于《大元一统志》。[1]至清代,方志的编修已至鼎盛时期。清代对纂修方志极为重视,其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来修志,从朝廷到地方无不修志,并形成一定的制度。《大清一统志》的修撰旷日持久,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朝,共三次编撰完成。其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以及体例之完善都对后世各方面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大清一统志》概述

大清一统志馆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 年)正式成立,但《大清一统志》的修撰并不是一蹴而就,第一部康熙《大清一统志》直至乾隆九年(1744 年)成书,历时五十八年,共纂修三百五十六卷。纂修康熙《大清一统志》的总裁由徐乾学担任,徐乾学所订凡例中,体例包括分野、部辖、图经、建置沿革、城池、形势、里至、议论、设官、户口、田赋、风俗、山川、古迹、旧都宫阙、考订、陵墓祠庙、关隘、桥梁、土产、人物、仙释二十二项。[2]最终成稿的康熙《大清一统志》体例共涵盖二十六项,于开端冠以图、表。其中图经改为图,设官改为职官,桥梁改为津梁。新增表、疆域、学校、堤堰、寺观、名宦、流寓与列女八项。同时缺少部辖、里至、议论、旧都宫阙、考订、陵墓祠庙六项。其中部辖并入建置沿革中,里至并入疆域中,旧都宫阙并入古迹中,陵墓祠庙分为陵墓与祠庙两项,可见其体例根据实际进行了完善。第二部乾隆《大清一统志》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 年)开始纂修,成书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 年),仅用时二十年就完成四百二十四卷的编撰。其延续康熙《大清一统志》的体例,共图、表、建置沿革、古迹等二十六项。与康熙《大清一统志》不同之处是直省增设行宫一项,并且于承德府处附加木兰围场。第三部《嘉庆重修一统志》纂修起始于嘉庆十七年(1812 年),嘉庆年间未完成,直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完成修书任务,编撰资料以嘉庆二十五年(1845 年)为断,共修五百六十卷。《嘉庆重修一统志》与前两次所修一统志相比,其体例有所改变,较突出的一点为增加了税课一项,对户口与田赋有所补充。

《大清一统志》的修撰时间跨度较长,三部一统志的编写背景与原因也有所不同。康熙《大清一统志》编修时国家虽有局部战争,但清代统治逐渐稳定。且与明代相较,此时田赋、疆域以及职官等方面都已发生变化,因此为掌握国家各地情况纂修《大清一统志》成为必然。自元代与明代以来,能建立一统国家者,无论篇幅长短皆修撰《一统志》。满族作为少数民族之一入主中原,且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证明其统治地位,依照先例继续纂修《大清一统志》。康熙年间,在康熙的倡导下开始大规模编修书籍,如《古今图书集成》《明史》《三朝圣训》等,由此文人修书已蔚然成风。同时各省皆有新修方志,官修史地典籍不断地成书使《大清一统志》的纂修成为必然趋势。[3]乾隆《大清一统志》的成书背景主要是雍正至乾隆年间清代的统治范围进一步扩增。此时距康熙《大清一统志》的修撰完成已过二十年,此时正值康乾盛世,国内各地发生巨大变化,如人口的不断增加、江南水利的兴修。由于经济不断发展,赋税增加,各地物产也逐渐丰富。二十年间,各省府、厅、州、县的添设裁并情况多有不同,行政机构有所调整,因此应按照新的规制逐一改正。且因清朝版图不断扩大,“以昭圣朝一统无外之盛”,需把西域、新疆等地增入《一统志》。《嘉庆重修一统志》的纂修原因与前两部几乎一致,由于嘉庆年间发生了林爽文与白莲教等战事,战争期间部分建设毁坏重建,又有新添设施,以及人口的迁徙,这些皆应记载于册。此外前《大清一统志》编纂任务繁重,不免出现错误、遗漏现象。且历经康、雍、乾时期志书纂修已达到鼎盛,在清代的倡导下,大量专注于修志的文人志士涌现,因此重修《大清一统志》势在必行。

三、盛京统部内容概述

康熙《大清一统志》卷三十至卷三十六为盛京统部,共七卷。盛京统部相对于其他统部篇幅较少,如直隶统部撰有二十八卷,江南统部多达三十四卷。盛京统部下分有奉天府、锦州府、宁古塔以及黑龙江。其中奉天府内含有除职官与堤堰外二十四项。锦州府所含总目项与奉天府相同。宁古塔所含内容缺少学校、职官、津梁、堤堰、陵墓、祠庙、寺观、名宦、仙释。黑龙江则只含有图、表、疆域、分野、建置沿革、形势、风俗、城池、山川、古迹、关隘、津梁与土产十三项。需要注意的是,康熙《大清一统志》盛京统部叙事虽以康熙朝为主,但仍记康熙以后国内外事宜。

乾隆《大清一统志》卷三十七至卷四十八为盛京统部,共十二卷。盛京统部篇幅虽有增加,但依然少于其他统部。其中奉天府增至五卷,锦州府增至两卷。与康熙《大清一统志》不同的是,此次修撰将宁古塔改为吉林,增至三卷;最后为黑龙江,仍只记有一卷。其中盛京统部所含总目项与前一统志相同。奉天府内除缺少职官与堤堰两项外,增加了城堡一项,将关隘改为关陲。锦州府所含总目项与奉天府相同。吉林所含总目项与前宁古塔相比增加学校与城堡二项,关陲代替关隘,桥梁代替津梁,缺少名宦、堤堰、仙释三项。于山川项后附有翻译语解,例如尼什哈,汉语鱼也;布尔哈图,蒙古语有柳树之谓。黑龙江所含总目项增学校与城堡二项,关陲代替关隘,寺观与祠庙合并为祠寺,缺少户口、堤堰、陵墓、名宦、人物、流寓、仙释七项。后附翻译语解,如图古勒,蒙古语牛犊也;嘉拉,汉语间隔也。

《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五十七至卷七十一为盛京统部,共十五卷。首盛京统部一卷,次兴京一卷,奉天府五卷,锦州府三卷,吉林四卷,黑龙江一卷。其中盛京统部含有图、表、疆域、分野、建置沿革、形势、城池、宫殿、坛庙、山陵、苑囿、官署、文职官、武职官、户口、田赋、税课与名宦十八项。兴京记列女、寺观、陵墓、津梁、关隘、城堡、古迹、山川、田赋、户口、行宫、山陵等。奉天府记述相比总目只缺少税课与堤堰两项,增加城堡一项。锦州府与吉林所含总目项与奉天府相同。吉林依然于山川后附有翻译语解。黑龙江与吉林相比少陵墓、流寓、仙释三项,且未有任何附加。

四、盛京统部的文献价值

康熙《大清一统志》、乾隆《大清一统志》与《嘉庆重修一统志》内容包罗万象,考订翔实。其中盛京统部主要记载了辽东地区从古至今的情况,是研究清代及其以前盛京史地、人文以及民族等方面的重要史料。虽在内容上薄古重今,但对于研究清代方面其文献价值仍是弥足珍贵的。

清代盛京统部所辖地区为山海关以外,内、外蒙古以东,东至海,南至图们江,北至外兴安岭,主要含括奉天府尹及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将军所辖地。《大清一统志》所涉盛京统部的史地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其图、表、分野、建置沿革诸条目上。以上各项对于探究这一地区行政沿革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以盛京为例,其经过一系列行政沿革调整,才奠定了盛京的辖境规模,故此盛京行政沿革变化当为盛京史地研究的重要资料,其间的行政区划沿革情况见表1。

经过康熙、乾隆《大清一统志》的修撰,至《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时地理位置等内容更为详尽,通过《大清一统志》盛京统部对此地在各朝代州县后加以今时地界限定,对于认识此地建置沿革更为详尽且直观。盛京统部对于东北地理的历史沿革具有可观的考订成果,可供借鉴,对于东北地区的史地了解与研究也提供了帮助。但在运用这一材料时要加以甄别,清廷对明朝东北疆域,其中尤其是开原、铁岭以东以北,讳莫如深。[4]因此进行此处史地研究时要加以注意。

盛京统部对于盛京地区的人文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内容涉及民族服饰、饮食、建筑、交通、文学、教育等。清代《大清一统志》盛京统部当中,记述这一部分人文资料主要在风俗中。

风俗是指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总和。中国自古以来地域宽阔,不同地域风俗各异。历代统治者为能更有效地维护统治,必先知晓各地习俗民情,才能制定相关政策,即“观风俗,知得失”。清代三部一统志的盛京统部中皆有对风俗这一项的介绍,表2 为盛京统部风俗项所载内容。

表2 盛京统部风俗项记载统计

盛京统部所辖地区古时多为少数民族聚集地,各民族风俗各异,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自明以来,设有辽东都指挥司与奴尔干都司管理,与各民族交往。尤其在入关前,大批汉族人与满族人相接触,本地文化与内地文化交流频繁,因此民族风俗开始习文礼、尚诗书,有所改变。但由于盛京统部所辖地区的地理环境,部分民族风俗特点仍有所保留,如盛京、吉林与黑龙江山林茂密、江河资源丰富,因此,此处居民依然多善渔猎骑射。故盛京统部对于了解此地区民族特点以及民风民俗有着辅助作用,对于东北地区的人文研究是不可或缺的资料,同时起到积极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清代三部一统志中盛京统部是研究东三省史地以及民族关系史不可或缺的地理总志,其文献价值弥足珍贵。要研究盛京地区从古至今的情况,需对康熙《大清一统志》、乾隆《大清一统志》、《嘉庆重修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大元一统志》等的有关内容加以系统査阅、认真比对,揭示其间的关联性,才能为东北地区未来的文化建设、经济发展诸方面服务,对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沿革一统奉天
读东周列国志
《大清一统舆图·陕西全图》初探
宫廷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视域下的明代外交图景
影像志
奉天设计师沙龙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奉天讨罪
《大清一统志》西部西藏“阿里”四至与寺庙城邑考
民国时期陆军编制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沿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