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于新课程理解、新教材使用和新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2023-10-12 03:21陈国兵
江苏教育 2023年33期
关键词:研学弘扬中华

陈国兵

中学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深刻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领悟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摆在每个中学历史教师面前的时代命题。为此,广大历史教师必须深入开展对课程标准、统编教材、课堂教学的系统研究,正确把握课程新理念、教材新特质,积极开展教学新实践。

一、深化课程理解,读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时代历史课程教学的根本追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要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育人导向。

1.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好地形成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1]5历史学科基于时空观念研究人类社会的过去,通过了解历史,理解现在,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趋势。

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 多年的历史变迁,始终一脉相承,生生不息,是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以中华文明的发展延续为线索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清晰地理解和建构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时空坐标,读懂中华文明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是中国人的精神根脉。梳理和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融合和传承,可以真正地领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2]这个深刻的道理。

2.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好地确立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必须以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中国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劳动成果,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社会生活中的伟大智慧。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确立和坚持唯物史观,看清这一文化本质。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突出优势,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1]15。

3.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好地涵育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感。[1]5学习和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1]6

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了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以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可以“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青少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3]。

二、深化教材研读,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叙事脉络

中学历史教学要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依托教材、研究教材和用好教材。

1.读懂历史教材的叙事角度

历史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别于语文、道德与法治、艺术等课程,历史课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叙事视角是基于史料、强调实证的。比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选取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作品中的名言名句,使学生初步理解其中蕴含的道法自然、讲仁爱重民本、和而不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养成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好学深思等美德;介绍古代著名史学家及其作品,引导学生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认识中国古代以史为鉴的治理传统、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读懂历史教材的叙事角度,能帮助我们找到合理的教学切入口,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系统地、深刻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领悟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

2.梳理历史教材的叙事线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叙事有多种线索,如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理念与精神等。要在历史教学中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做好教材叙事的线索梳理,使学生把握文化的发展脉络,理解文化的物质与精神空间。

人物与史事是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基础。从人物层面做梳理,要关注经过历史检验、被人们公认、有特定内涵的人、事、言。从事件层面做梳理,要关注史事的过程及其文化现象。比如,在传统社会形成的且构成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基本知识,如时令节气、称谓礼仪、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古代人民在科学探索、技术发明方面的突出贡献,如四大发明、都江堰工程、传统医药等。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善于在人物与史事的叙事中进行理念与精神的升华,要引领学生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其中,要注意凸显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三大主题。比如,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了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再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的、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等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还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3]

三、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方式

中学历史教学要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依靠灌输和机械记忆,必须要用好各种课程资源,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征,提炼学习主题,开展生动的场景研学活动。

1.明确研学主题

要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课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实际,整合研学主题。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研学主题要科学分层。(见表1)

表1 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研学主题分层

依据上述建议,关于中国的传统医学文化,义务教育历史教学的主题要侧重于“介绍中医的代表人物和成就,使学生认识中医在救死扶伤、强身健体方面的作用,学习医者的仁爱之心”。而高中历史教学的主题要侧重于“介绍中医经典名著的主要内容,使学生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认识中医蕴含的整体系统思维、天人和谐等思想”[3]。

2.搭建研学场景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好教材知识,还要加强各类文化资源的教学转换,探索多元化、生活化和信息化的新教学方式。

教学场景是基于一定价值导向精心设计的对话和学习环境。历史的场景研学,基于历史时空,还原历史过程,呈现历史细节,形成话题冲突,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历史思考,进而提出历史问题,产生历史观点,构成历史解释,最终提升核心素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从书面学习中走出来,深入体验和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就必须整合好各种课程资源,用好信息技术,搭建生动的研学场景。

一要打通三类课程,做好课程资源统整。即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课程为拓展,校本课程为补充,开发和利用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建设精品课程,搭建研学场景。比如,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以校内沈鹏艺术馆的馆藏资源为主体,搭建“走进书画及陶瓷的美学境界”的研学场景,开设中国古器物审美课程;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以校内“延陵春秋”博物馆的藏品与相关资源为依托,搭建“共读历史名人家书”的研学场景,开设“家书传情”校本课程。在这些研学场景的搭建中,会议文献、历史著述、口述材料、英模事迹、文物藏品、图像影视材料等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历史遗址、古代建筑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场所也被有机地融入研学场景之中。

二要用好信息技术,探索线上线下融合。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互联网、新媒体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这种背景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也必须进行改变,要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式互动的学习场景。比如,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制作的《国宝档案》《假如国宝会说话》等历史文化类的节目,各大博物馆推出的虚拟文物展览等,都可以融入中学历史的研学场景中,形成更为鲜活的学习互动空间。

当然,在资源统整和信息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资源搜集、甄别和整理中来,让学生成长为场景搭建的建议者和实践者。

3.开展场景研学

基于主题的场景研学要组织好必须重视问题收集、活动组织和成果展示,让学生在问题发现和解决中体验文化内涵,理解文化意义,形成文化自信。

一要重视收集问题。当学生被置于历史文化的场景之中,他们会因时空差异、文化流变产生理解困境。那么,他们要知道什么?要寻找什么?要表达什么?这些问题的收集和研究是做好场景研学的前提。因此,要在历史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想办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二要重视活动组织。场景研学强调推动学生“做事”,让学生在“做中学”,经历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调动知识、整合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以此来体会学科思想,增强认识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对于初高中研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方式,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有所区别。初中要以发现、体验等直观感知的活动为主。高中则以调查、研究等深入反思的活动为佳。

三要重视成果展示。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研学活动,及时有组织地展示学生的研学成果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成果展、专题论坛、学习报告会等是比较好的形式。如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通过组织中学生口述史研究活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每学期都要定期开展研究成果汇报会,发现成熟的作品还推荐给口述史研究机构,这鼓舞了学生的研学热情,成为学校的育人特色。

总之,在教育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个长期的、系统的基础工程。历史教师要读懂课程要求,立足学科特点,用好学科资源,把好时代脉搏,始终坚持用党的思想方针指导具体工作,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教学创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年轻一代培根铸魂,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研学弘扬中华
弘扬爱国精神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