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 理念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2023-10-12 05:25仇志海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成果课程体系理念

○仇志海

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引领高校人才培养范式改革,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国务院和教育部多次下发文件,提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任,需要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着重加强“三教改革”,结合专业技能训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自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以来,OBE教育模式逐渐为高等工程教育和职业教育所采用,其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将有助于高职院校设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OBE 的内涵及其特点

美国学者斯派迪(William G.Spady)在总结职业教育、绩效认证等技术培训的经验和借鉴人本主义心理学、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于1981 年提出了OBE 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 的简称),通过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产生了较大影响[1]。《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等针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国际协议都大力倡导OBE 理念。众多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OBE 理念进行了研究和表述,也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工作。综合来看,研究者均认为OBE 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其“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个性化评估为重点、以持续改进为追求”的教育理念抓住了教育的本质,尤其是在工程类专业高质量发展中会起到关键性作用,对工程技术人才供给侧改革和学生全面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2][3][4]。中国于2016 年加入《华盛顿协议》,在试点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中明确提出要以OBE 理念来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并进行课程体系设计,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可以将OBE 理念的主要特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需求导向

OBE 理念最重要的特点是“反向设计”原则,即根据“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的路径来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评估教学效果和改进教学方式。需求导向是OBE理念的核心,需求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部需求: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在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二是内部需求:受教育者个体对自身发展的期望和规划。对于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来说,同样需要首先明确国家、社会、用人单位的对工程技术人才的供给需求。另外,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自我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需求。只有明确了需求,才能在进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时做到有的放矢,确保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创新创业课程学习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能够围绕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生个人事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来设计。

(二)学生中心

OBE 理念借鉴和吸纳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理念,强调“学习者中心”原则。人本主义强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培养充分适应变化和指导如何学习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5]。建构主义理论则认为,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外部信息的主动选择和加工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所以,在OBE 理念指导下开展教育教学,要始终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个体或者小组间的合作探索来获取知识和技能[6]。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还需要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尤其是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来说更是如此。教学设计者通过设置职业岗位的真实情境和工作中的危机问题,来训练学习者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训练中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和技能的精熟。

(三)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的概念来自质量管理理论,斯派蒂将其应用到教学设计中。OBE 倡导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维度的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多样化的评价工具,来研究和分析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体现“评价——反馈——改进”的反复循环特征,为进一步的教学和学习改进提供依据。对于兼具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性质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来说,建立学生评学、教师评教、教研室评价、专家委员会咨询的“四位一体”持续改进体系。另外,建立持续改进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受教者、施教者、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参与[7],以有效保障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于OBE 理念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OBE 理念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以及“反向设计原则”,可以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和课程体系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即经过“多维度需求调研——确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这一反向设计,构建贯穿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现高职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高水平发展。其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如图1 所示。

图1 基于OBE 理念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一)多维度需求调研

2005 年,两弹元勋钱学森老先生曾发出惊天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为回答这个问题,党中央、国务院自上而下做出了一系列部署[8]。尤其是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营造创新创业创造良好氛围,实施创新国家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美贸易争端、中兴华为事件和新冠疫情的肆虐以及由此引起的种种事端,都明确地提醒我们,创新是引领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提高全民创新创业能力,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说,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相关数据表明,国内经济增长动力正在产生重大变更,生产性服务行业的比重将逐步加大,对生产、服务一线的从业人员素质要求大大提高,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高职毕业生将成为重要的人才推动力。另外,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需求。在“五育并举”的大格局下,创新创业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具有本质属性相同、教育载体一致等特点。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将进一步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推进技能强国战略早日实现。

(二)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OBE 教育理念认为,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来自多维度需求的调研,同时决定了高职院校所组织开设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等[9]。国家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希望通过发展高职教育、实行百万扩招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2019 年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赋予高职院校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的光荣使命,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要求根据高职院校专业集群特点和所服务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分专业、分层次的设立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一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高职教育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目标,为技能强国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创业者,使高职学生成为中小微企业主的重要来源,为区域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并能够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

(三)设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类的课程学习,二是通过团委、学工等部门组织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10]。从教育教学规律来看,第一课堂的创新创业类系列课程是帮助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的主要载体与阵地。近年来,众多学者从理念、体制、机制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指出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依然存在专创融合不够、实践平台短缺、成果产出不足、忽视能力提升、评价标准尚未形成等问题。

党和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多次发文要求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批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示范课程[11]。为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面向全体、分层递进、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OBE 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是成果导向,基于OBE 理念设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也应当充分体现出教育成果导向的特点,尤其是需要明确课程目标,定义课程学习的成果物。并以此为为依据,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指导帮助学生实现成果物、评价成果物和使用成果物。

三、基于OBE 理念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核心载体就是课程,如何设计并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各高职院校都需面对的问题。在这里需要回答三个问题:应该上哪些课?这些课该如何上?如何进行评价和改进?应该是哪些课是要解决创新创业课程(群)设置的问题,课程是教育的最重要载体。如何上好这些课,要解决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遵循这些规律才能取得效果。如何进行评价和改进是为了符合OBE 理念中成果导向原则和持续改进原则。

(一)一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群设计

根据创业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创新创业一般需要经历创意产生(新产品或新服务模式的创意)、创新(新产品设计研发或服务流程设计改造)、创业(产品或服务的推广和应用)等三个阶段。在OBE 理念指导下,高职院校应该基于从创意产生到创新产品实现,再到创业实施设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开设“通识型创新创业课程(必修、选修)+项目型专创融合课程+创新创业类实务课程”的课程群,如图2 所示。在具体设置时注意做到面向全体、分层递进和专创融合的原则,同时鼓励跨专业(群)、校企合作开设选修课程,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个性发展的机会。

图2 基于OBE 理念的创新创业课程群设计图

通识型创新创业课程群的开设应面向全体学生,侧重创新思维的开发训练、创新方法的介绍和创业基础知识的讲解,目的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主要可以包括《创新思维》《技术创新方法》《创业基础》等必修课和《互联网思维》《设计思考》《团队建设》《领导力塑造》等选修课程。项目型专创融合课程则依托于专业或专业(群)开设,可以和现代学徒制、卓越人才培养、“1+X”项目、创新创业社团等联合开设,目的是培养高职学生基于专业的创新能力和基于创新的创业技能,侧重学生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整体把握和驾驭,为将来承担真实的创新创业项目储备知识和技能。创新创业类实务课程则是针对部分已经拥有成熟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开设,主要载体是创新创业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创业孵化项目,主要课程包括《商业模式设计》《市场营销》《创业融资与财务管理》《政策与法规》《创业企业成长与管理》等,目的是在真实的创新创业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所需知识和技能,进一步训练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二)递进式的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安排

递进式的课程组织和安排需要遵循创新创业成果的产生过程,即创新创业的课程教育过程要遵循从创意的产生到创新的作品(工艺),再到创业企业(项目)的孵化和成长[12]。基于OBE 理念开展教育教学,需要明确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定义通过教育教学所产生的成果,以及对所产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和使用。创新创业课程的教育目标如前文所述,即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教学的成果则需要体现这个目标的达成,例如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学生数量、学生产生的创新创业想法(项目)、学生撰写的创新创业文本等;对成果的评价和使用则可以用创新创业项目参赛竞赛获奖以及注册企业开展经营的情况等来验证。

高职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本文所设计的“通识型创新创业课程(必修、选修)、项目型专创融合课程、创业类实务课程”的递进式课程学习,可以完成创意的产生、创新产品的研发生产或服务原型的形成、创业计划书文本的撰写等教育教学成果。每个阶段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都按照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获得的过程而有所侧重。课程考核基于成果物的达成情况进行,后续课程以先修课程成果物为继续学习和改进对象进行进一步的学习。通识课程的教学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生所产生的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创意、解决某一问题的想法和方案等;专创融合课程的成果体现在新产品的原型或服务流程模型;创业实务课程则以创业计划书为成果物。这样的设计完全符合OBE 教育模式的四个步骤,也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

(三)过程性的创新创业课程考核机制

OBE 教育模式虽然具有成果导向的鲜明特征,但在考核评价的机制里依然要求通过过程管理来实现持续改进,要求教育组织者根据学生毕业要求设定各项能力指标,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修复[13]。首先是以学生的产出成果为评价核心指标,通过学习成果来考核学生和评价教师;其次,考核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教师有决定如何教的权力,学生有决定如何学的自由,强调学生形成学习成果的多样性途径和方法;再次是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对其进行增量的教育与评价,而不是机械地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掌握同样的知识。

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考核机制设计来说,基于OBE 理念,可以根据目标导向原则、多样性原则和增量性评价原则,从课程学习、项目参与、竞赛获奖、就业创业质量、社会关注等方面设立考核指标点,注重结果导向,以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性成果和社会、行业企业反馈为主要依据,形成考核结果。一是重点考察学生利用所学创新理论和方法所产生的创意和产品,通过可视化模型、实物、视频等方式予以展现;二是从发明、实用新型、软著等知识产权申报授权以及科技查新报告等方面考察成果的创新性;三是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竞赛获奖情况考察其社会评价情况。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化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掌握学生学习过程情况,进行即时性评价,全面掌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综合评价效果,反馈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形成持续改进的质量提升闭环。

OBE 理念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已经在国内高等工程教育认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领域得到了验证,在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了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高职院校基于OBE 理念进行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从多维度需求调研出发,设置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高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群,开展递进式的教育教学组织安排,以及建立过程性的考核机制,持续改进创新创业课程的组织设计,可以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成果课程体系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