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北宋清官胡则足迹

2023-10-13 05:03许然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3年9期
关键词:岩山从政家训

许然

玲珑剔透清灵地,终是蓬莱逊半分。走进浙江永康市方岩山,只见山中怪石嶙峋,山体高耸入云,险峻非凡。这里是观赏丹霞地貌的绝佳处所,也是许多当地百姓祈福许愿的灵地。

但与其他地方不同,百姓祈福的对象并非神灵,而是一位北宋清官,名为胡则,当地人尊称其胡公。

胡则之名气,走进方岩山入口就能感受到。入口处有一块大石碑,上面是宋高宗为胡则所题的鎏金大字“赫灵”,步行至山顶便能看到一座胡公祠。祠外的一面红墙上,书写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几个大字。

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接见时任永康县委书记马蕴生时指出:“胡则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名清官,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他随后语重心长地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啊!”

胡则因何出名?为何能引来八方关注?这要从他的生平经历说起。

世以清白相承,为官以廉为先

走进胡公祠,只见几百字的《胡氏家训》镌刻在墙内。永康市胡则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公书院院长胡联章向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介绍,《胡氏家训》由胡则与胞弟胡赈创立,经宋元明清历代传承,不断完善,现存《胡氏家训》有十八条。

其中,家训提及“吾家本寒族,世以清白相承”。译成白话,就是说“我们家族原本就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家,世世代代都以清白做人为家族立世传承之本”。

秉承这一家训要求,胡则寒窗苦读,立志考取功名,施展抱负。当时正值宋太宗秉持“武而立国、文而治国”方略,把科举作为最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27岁那年,胡则金榜题名,成为永康历史上第一个进士,首开宋代两浙八婺大地科第先河。

此后,胡则的从政足迹遍布浔州(今广西桂平)、温州、杭州等十州,任尚书户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部侍郎、权三司使、兵部侍郎等官职,历经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共为官47年。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在胡则看来,为政之要在于勤,为官之本在于廉,这是为官从政者最起码的准则。

就如何廉洁从政,南宋《乾道临安志》中曾评价胡则“少有清名,尚风义”。之所以这样说,是源于在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发生的一件事。

当时为解决朝廷“钱荒”,朝廷在各地设有铸钱监。胡则升任屯田员外郎,提举江南银铜场的铸钱工作,来到池州永丰监视察检查。到了永丰,他发现当地铜矿管理十分混乱,矿难时常发生。为逃避责任,永丰监吏想用重金贿赂胡则,被其严词拒绝。通过进一步追责,胡则查到有贪吏私藏数万斤铜钱。胡则对此进行深入整顿,不仅惩治永丰监的贪腐官员,也进一步净化当地的官场风气。后来,胡则处理贪吏藏铜一案,还被收入中国古代著名司法案例汇编《折狱龟鉴》中。

在从政中,胡则曲直分明,敢于担当。在《宋史?胡则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事。天圣三年(1025年),62岁的胡则出任福州知州。当时有个四川学者,名叫龙昌期。龙昌期一生写了100多卷书。此前,他接受了福州原知州陈绛的邀请,给州府官员子弟等讲授《周易》,陈绛给了他10万贯酬金。后来,有人发现此酬金是从国库里开支的,陈绛坐罪罢官,有司将龙昌期从四川押到福州,交由新任知州胡则审理。

胡则根据事实,看重证据,按律令当庭宣判龙昌期无罪有功,酬金则限期追缴入库。龙昌期听了,虽然心怀感激却愁容满面。原来,这些钱早就被他用来养家糊口。胡则十分感慨,说道:“为师领束脩(学费),圣贤所创之规也,千古同理也。”于是胡则拿出自己的俸禄为龙昌期清偿,且还赠与路费。

胡联章认为,在当时,龙昌期如果遇到一个昏官,可能会把牢底坐穿,遇到了胡则这样曲直分明、敢于担当的好官,不仅罪名洗清了,还得到了资助。

为官心存君国,从政以勤为本

“为官心存君国”“以忠孝仁义为上”“先忧后乐,鞠躬尽瘁”……在《胡氏家训》中,不乏这样的字句。胡联章认为,这充分展现了胡则从政以勤为本,把个人、家庭与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为官多年,胡则始终慎言笃行,致力于为百姓解决问题。他在任福州知州时遇上了朝廷加征赋税一事。福州原有大片海涂、荒滩,太宗时授券予民耕,只征少量税米。后来朝廷财政吃紧,就想加收福州庄田的租米,遭到佃农们强烈反对。

考虑到福州庄田地瘠收薄、佃农贫寒,胡则上奏劝阻。朝廷同意不加收租米,但不久又动议将庄田统一收回再卖,且标价很高。由于佃农们买不起,此事引发群情激愤。胡则实地调研,了解民情,再次奏本,要求降低价格。

但第二次的奏本杳无音讯。这时,眼看胡则就要第三次上奏,部下劝说:“大人,不能再上奏了,朝廷对您印象不好,您以后的仕途就难了。”

“我既然当这里的地方官,就要如实报告这里的情况、真实反映这里的民情。”胡则第三次上奏:“百姓疾苦,刺史当言之;而弗从,刺史可废矣!”胡则三次上奏后,朝廷终于引起重视,于是下旨其值减半,宽限三年,三年后又予全免。

次年,天圣四年(1026年),胡则转任杭州知州,但彼时的杭州却一番残败景象。胡则了解后才得知,钱塘江潮水冲得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到任两天后,胡则就带着熟悉水务的下属和工人,对江堤海塘进行勘察,并发布第一道知州令——修筑钱塘。他不仅亲自上一线指挥,还动员他的夫人,带着当地妇女织草袋、装泥土,帮助抵御水患,后来钱塘治理取得成功。

为此,当时杭州人将胡则称为神,《咸淳临安志》里写道:“神,姓胡名则,婺之永康人。守杭有惠政,在郡时独无潮患。”

步行至方岩山半山腰,能看到当地修筑的一个凉亭。亭两边写着“秉公用权赢人心,为政清廉取民信”。亭中央是一块屏风,上面写着“奏免衢婺丁钱”一诗。这首诗记载的正是胡则大胆进谏,请求永远免除江南各地百姓的“身丁钱”一事。

到了明道元年(1032年),江南旱情严重,粮食歉收。百姓不仅要缴纳皇粮国税,还要交吴越时延续的身丁钱,即人头税。当时已近70岁高龄的胡则上奏宋仁宗“永免江南十四州的身丁錢”。体谅这位三朝老臣的一番苦心,宋仁宗便诏令免除江浙衢婺两州的身丁钱。

“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石不朽,百年之为兮千载后。”7年后,胡则逝世,宋徽宗敕葬杭州西湖龙井,同朝名臣范仲淹为他亲笔题写了墓志铭。此后,永康百姓在方岩山为胡则建胡公祠,以表感恩之心。

猜你喜欢
岩山从政家训
篝火(外二首)
春之歌
家训伴我成长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
《朱子家训》(一)
从政德为本
有必要制定从政道德法
普罗霍罗夫的从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