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斑天牛成虫
云斑天牛幼虫为害症状
云斑天牛,又名云斑白条天牛,属于鞘翅目天牛科害虫,是我国林木类主要的蛀干害虫,广泛分布于安徽、湖南、湖北等地。其主要以幼虫在树干内钻蛀为害寄主为主,造成树干内蛀道纵横交错,严重者可引起树木整株死亡或风折。这几年,安徽省肥西县林检局对园林绿化树种进行虫情监测调查发现,每年8月上旬,在三河镇、丰乐镇、桃花镇、柿树岗乡、肥西经开区、桃花工业园、严店镇等7 个标准地发现云斑天牛为害。云斑天牛成虫食叶和嫩枝皮,使新枝枯死;幼虫蛀食枝干皮层和木质部,孵幼虫把皮层蛀成三角形蛀道,木屑和粪便从蛀孔排出,树皮外胀纵裂,给林业生产带来较大损失。为了解云斑天牛生活习性,笔者对云斑天牛的生物学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等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有效防治云斑天牛提供参考。
1.成虫。云斑天牛成虫体长32 ~65 毫米,宽9 ~20 毫米,黑褐色至黑色,密被灰白色和灰褐色绒毛。雌虫的触角一般比体略长,而雄虫的触角则超过体长1/3 左右。云斑天牛的前胸背板中央存在1 对白色或浅黄的肾状斑点。鞘翅基部着生许多大小不等的黑色颗粒状瘤突,肩刺大而尖端略向后上方。鞘翅上生有白或浅黄色的斑点,斑点的形状不同,大小各异,并一直延伸至翅端部。身体两侧各有1 条白色的阔纵带。
2.幼虫。云斑天牛老熟幼虫体长70 ~90 毫米,前胸宽可达16 毫米左右。虫体为黄白色,通体粗肥。头部的颚、中缝及额的一部分为黑色,头部其余部分皆为淡棕色。足已退化为黑点状小突起。后胸及腹部1 ~7 节的背面存在呈扁“回”字形骨化区。
3.卵。卵长6 ~10 毫米,宽3 ~4 毫米,长椭圆形,稍弯曲,一端略细。初期为乳白色,然后逐渐变成黄色。
4.蛹。云斑天牛的蛹长40 ~70 毫米,黄色。头和胸部背面多着生有稀疏的刚毛。腹部背面第1~6节中央两侧也着生有棕色刚毛。雌蛹第八腹节腹板后缘呈倒三角形,第九腹节腹板后缘中部有生殖孔,生殖孔下方两侧各有1 个圆形瘤状突起。雄蛹第八腹节腹板后缘平直,第九腹节腹板前缘有圆形瘤状突起。
1.发生规律。云斑天牛的发生与树种、距虫源地的距离及立地条件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以村屯四旁绿化树受害最重,其次为公路及渠道林,大面积人工林受害最轻。在人工林中,林缘受害高于林内。林木受害程度与距虫源地距离成反比。在立地条件的选择上,土壤肥沃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树木生长旺盛,树势强,云斑天牛很难侵入为害。云斑天牛成虫飞翔能力较强,白天可在800 米以内的食物源处进行飞行、取食,晚间再飞回树林交尾、产卵。成虫扩散方向与林下植被丰富度,特别是补充营养寄主(野蔷薇、旱柳、枫杨等)的多少直接相关。
2.为害特点。云斑天牛主要为害4 年以上的杨树时,从树干基部开始,自下而上逐年向上。幼虫蛀入木质部后向上取食,受害处变黑,树皮膨胀,明显向外凸起,并有褐色粪便、木屑和液体排出。大龄幼虫主要在树干与地面交界处的主干及根部取食,严重的可导致整株树死亡或风折。云斑天牛为害白蜡时主要集中在胸径8 厘米以上的树上,首先为害主干基部,然后逐渐向上移动,直到主干分叉处,天牛幼虫能钻到树干木质部,甚至髓心,严重破坏树体输导组织,初期被害植株仍可正常生长,随着天牛为害时间的延长,云斑天牛在被害树木蛀孔处排出大量虫粪,排出的虫粪堆积在树干周围。为害严重时,1 棵树上可有数十只天牛同时为害,天牛蛀道相互独立,引起木材中空,并引起“风折木”,致使树木死亡。云斑天牛为害核桃时主要集中在主干和大枝上,成虫还为害嫩枝、叶和果实,幼虫在皮层及木质部钻蛀虫道,破坏了树体营养输导组织,使营养无法从源运到库,树势逐渐衰弱,造成核桃产量减少甚至绝收,蛀孔处树皮外胀纵裂,变成黑色,从中有黑褐色的木屑、粪便和黑色液体排出。为害10 ~25 年生的核桃树时,天牛的蛀孔多分布在树干1 ~2 米的范围内。
1.化学防治。到目前为止,化学药剂防治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因而在云斑天牛防治中应用较多。据报道,磷化锌或磷化铝毒签插入排粪孔用泥土封孔后可以100%杀灭天牛幼虫。肥西县林业和园林建设服务中心采用敌敌畏2 倍液、氧化乐果2 倍液分别浸染棉球塞入排粪孔的方法进行防治。调查发现,虫孔无新鲜虫粪排出。锯开防治前较严重的植株进行调查,发现天牛幼虫死亡率达到98%以上。研究表明,48%噻虫啉悬浮剂、10%高效氯氟氰微囊悬浮剂和8%氯氰菊酯微囊剂对刚羽化的云斑天牛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卵期使用有效成分为2.5%氢菊酯的灭幼膏贴树干,虫卵防治率可达97.4%,初孵幼虫防治率可达92.9%。
2.生物防治。印楝素是印楝果仁的提取物,用50 微克/毫升印楝素处理野蔷薇枝条可使天牛产生拒食性。目前,利用川硬皮肿腿蜂对云斑天牛幼虫进行防治的研究较多。研究发现,川硬皮肿腿蜂对云斑天牛1 龄幼虫有寄生性,其实验室内对天牛幼虫的致死率为100%,林间的致死率为61.11%,对云斑天牛具有一定的持续防效。川硬皮肿腿蜂对云斑天牛2~3龄幼虫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而且川硬皮肿腿蜂具有学习能力,因此可以利用该行为提高川硬皮肿腿蜂防治云斑天牛的成效。据研究发现,云斑天牛个体太小或个体太大接近老熟幼虫,川硬皮肿腿蜂无法正常寄生并完成生活史。因此,利用川硬皮肿腿蜂防治云斑天牛幼虫时,对云斑天牛龄期的掌握是防治成功的关键。同时,利用病原线虫防治云斑天牛幼虫的效果也较显著。还有研究表明,花绒寄甲可寄生云斑天牛的老熟幼虫和蛹,自然寄生率达2.6%~60%,可使当代天牛成虫羽化率降低,减少下一代虫口,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对云斑天牛均有良好的防控作用,而且具有显著的持续防治效果。但是,由于人工繁殖花绒寄甲成虫的成本远高于卵,因此,在生产中大面积防治云斑天牛时,采用释放花绒寄甲卵的方法较为经济。
3.人工措施。
①营林措施。造林时,应尽量营造混交林,避免单一树种,单一树种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很低。
②人工捕捉成虫。在成虫发生高峰期,尤其是5月中下旬至6 月成虫大量出孔时,可以在树干或其下面的草丛中寻找刚出孔的成虫,利用其假死性将其振落后捕捉。
③锤击卵粒和初孵幼虫。每年于7-9 月,应经常在林间巡视,如发现有天牛的刻槽或其初孵幼虫的粪渣,对准刻槽或排粪处锤击即可。